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yōu)異的成績?yōu)橹袊藸幑獾墓适,贊揚了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整篇課文的重點在讀懂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感悟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所以在教學時,我圍繞課題中的勵志展開。
因“復習是學習之母”,“溫故而知新”,所以第二課時的導入我以考查學生對課后第三題的認讀情況入手,雖然學生掌握的不錯,但是我卻沒有充分利用好這一環(huán)節(jié),也許擔心這節(jié)公開課時間不夠用,設計好的“連一連,說一說”即用這些詞語說一說課文的主要內容,也許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真的過于在意課堂呈現流暢而不是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概括的能力。
緊接著我的一句“為何徐悲鴻要勵志學畫呢?”引導了本課所要探究的環(huán)節(jié),但是,這個環(huán)節(jié)卻又走到了我教學中的“瓶頸”,段段讀,段段講,不舍得放手,其實聽了樊主任和“湖畔書生”成老師的一番指點后,方知自己又在不知不覺中把課堂這一站地,占為己有,學生跟著我走,跟著我的提問說著我想要得答案。我這節(jié)課離“簡約有效”的課堂還很遠。
其實,這一節(jié)課,我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合作、去探究、去展示,只要扣住“為何徐悲鴻勵志學畫?他又是怎么學畫的?他取得成功之后,又有怎么樣的影響?外國學生又有何表現?你從徐悲鴻勵志學畫的過程中,學到了什么?”這幾個問題就好,而不是我“一路小跑”帶著學生一一攻克“障礙”,這樣的課堂是我在精彩,是學生在給我陪襯,他們會逐漸將激情消失殆盡。
當然,我的10分鐘練筆,又是流于形式,只是寫一寫“你站在徐悲鴻爺爺面前,你會對他說什么?”,一定程度上是沒有起到實質性的練筆作用,我可以把開頭沒有舍得給給時間復述課文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到這里來,鍛煉學生表達復述的能力。我還可以讓學生學一學四五六三段總分的關系,讓他們扣住一件事,先總寫,再加以分寫,這也在教學中融入了寫作方法的訓練。
在以后的教學上,我將及時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