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佳偉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喜歡坐公共車的,它像一個流浪的小劇場,上演著無數(shù)人的故事。沒有華麗的燈光,沒有舞臺,沒有音響,每一個故事都那么真實,那么觸手可及。
我的座位旁站著三個建筑工人,最先上來的年長一些,五十歲的樣子,穿著全套迷彩衣,戴一頂黃色的安全帽,衣服和帽子的顏色都已褪了不少,這樣倒是很搭配,我想,但凡哪件的顏色新一些,就會突兀。后面的兩個男人相對年輕,一個穿著深藍色工服,另一個穿了灰色的外套,他們熱烈地聊著天,空氣都變得快活起來。“我干到年底拿到錢就走。明年換個工作。”“我一伙計聯(lián)系到了另外的工地,讓我明年跟著他一塊干。”“是嗎,錢給得多?”“比現(xiàn)在多一點。就是離家遠。要供娃的學費,也是個好去處。”他們衣服上有淡淡的煙火的霉味,那種味道我在鄉(xiāng)下的窯洞里嗅到過,已經(jīng)是很遙遠的時光了。
接觸過不少工人,他們的面目仿佛很相似,也都已在時光里漸漸模糊,但我還記得他們勞動的樣子。新房裝修好了,家里搬家,要搬走的重物是我的鋼琴。舊樓沒有電梯,需要四五個工人順著樓梯一步步將鋼琴抬下去,我跟在后面,他們每到一層樓梯的轉(zhuǎn)角,就要歇兩口氣,然后一齊喊著:“來!一——二——三——起!”通常要喊兩遍,才能再一次抬起鋼琴。樓梯窄,鋼琴的體積很大,他們在抬起的過程中不斷互相提醒千萬別磕著。那年,夏日上午的陽光透過樓梯間的窗戶照亮他們的脊背,卻總是照不干貼在背上的濕透的衣衫。那是很多父親的背影不偉岸,不英俊,甚至干瘦,甚至佝僂但如寒天的蘆葦,充滿力量![由Www.iwzz.Com整理]
父親時常會請家里干活的工人吃飯,若是沒有時間,便開完工錢又多給一些餐費。母親說工人當然不舍得用完那些餐費,而是會找便宜的地方,然后余些錢來添補別的事情,這樣倒是好。這些事父母大概早就忘了,他們總是很忙,從沒時間教我什么,只是令我明白普通人對普通人的尊重與感恩。
公共車又停了,兩個結(jié)伴的年輕女孩上了車,她們站在我旁邊,穿著干練的牛仔外套。從她們的聊天得知,她們畢業(yè)不久,在同一家私企工作。一個女孩說:
“你們部門轉(zhuǎn)正以后拿多少工資?”
“兩千多吧。”
“我們也差不多。好羨慕一個學姐,月薪過萬呢。家境又好,也不用貼補家里。”
“后悔沒好好學習,我男朋友公司有一份五千多塊工資的職位,他介紹我去,我做不了。放棄了。”
“我這個月有遲到記錄,又被扣了工資。只拿到五百七十八塊。”
“我租的房子離公司只有四站地鐵站,十多分鐘就到了。我還是每天提前一小時出門。我一點都不敢遲到,哥哥嫂子剛到西安打工,沒有安穩(wěn)下來。鄉(xiāng)下就剩爸媽了,我的工資還得寄給家里。”
“對啊。每個月除了公交費和餐費,什么都不敢買。況且租的老地方太舊了,就快拆了,要重新找房子……”
“我們努力干,堅持過這段時間,轉(zhuǎn)正后除了工資還有獎金提成。以后都會好起來的。”
“是。等工作安定下來,再高高興興地結(jié)婚。我要挑一件最好看的婚紗。”
她們的聲音停下了,我悄悄抬頭,看到兩張不施絲毫粉黛的面龐和隨便攏起的黑發(fā),沒有佩戴任何首飾,她們站在擁擠的人群里,顯得那么瘦弱,那么堅定。她們鄉(xiāng)下的父母也許正在春天碧綠的麥田里,等待著麥苗一節(jié)一節(jié)地長高,就像等待著他們出走的孩子,目光安靜而孤獨。
我見過鄉(xiāng)下田地里勞作的老農(nóng),詩人曾經(jīng)總是以悲苦的詩句勾畫著他們的樣子,我看到的卻是夏日麥稈色的草帽下,曬得發(fā)紅而滿足的微笑,連皺紋里都是麥田的陽光。他們的話很少,仿佛那些話被山里的鳥雀說盡了,于是只顧勞作,在落日的余暉里抽一袋煙。他們就這樣在這片古老的鄉(xiāng)土上操勞著,棲居著。
我有時想,自己是不是總關(guān)在書齋里,才會對世間凡俗風雨有如此多的好奇和感動。一個車廂,載著形形色色,不同崗位的行人,我們身處其中,在不同的車站下車,上車,過著不同卻相似的人生,體驗著各自的歡喜與憂愁,懷著平凡而美麗的夢想在城市匆匆而行。人與人的悲歡終不互相抵達,無非是幾句寥寥之語隨風而逝,只這世間的勞碌大概可給人以慈悲。人與人的悲歡終不互相抵達,無非是幾句寥寥之語隨風而逝,只這世間的勞碌大概可給人以慈悲。
我和那兩個女孩在同一站下車,落入紛紛的人群中,各自散去。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