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時,奶奶已經(jīng)快60歲了。
記憶中的奶奶做事總是慢騰騰,跟蝸牛一樣。
明明早上起床不晚,但奶奶總是要在10點鐘的時候才能吃上早飯。
奶奶早上最愛做玉米糊糊,里面還放各種豆子。奶奶總是在晨曦籠罩的門口,坐在矮矮的馬扎上,從老掉不能吃的豆角里,慢慢剝出一個個潮濕的豆子,飽滿的、干癟的,都被奶奶統(tǒng)統(tǒng)扔進(jìn)了碗里。[由Www.iwzz.Com整理]
玉米糊糊里放南瓜才好吃。家鄉(xiāng)的南瓜長得個性長,像個大嘆號。奶奶慢慢挑一挑,選一選,然后拿刀切一塊。在扣瓤的時候,奶奶不忘把飽滿的籽一個個攤在窗臺上曬干。這些南瓜籽冬天時能夠炒熟,看電視時拿一把磕磕,算是噴香的小零食。來年春天,往濕潤的土地里一扔,籽很快就會發(fā)芽,長出彎彎曲曲的綠蔓。
干完這些準(zhǔn)備工作的時候,太陽光都有點刺眼了。
奶奶家門口有好幾個草垛,干松樹針垛,扯一小把,就足夠引火用了。麥秸草垛,容易點著,火極旺,但是燒得快,需要時刻盯著不停地往灶下續(xù)麥秸。柴火垛,就是長長短短、粗粗細(xì)細(xì)的樹枝樹根,它不容易點著,但是一旦點著了,火苗就持續(xù)溫暖地燃燒著、舔著鍋底,不用人操心。
但奶奶最愛燒的還是門前空地上的枯枝爛葉。剝完豆子,奶奶就拿著掃帚慢悠悠把地上的枯枝爛葉掃進(jìn)簸箕里,當(dāng)院子整潔了,奶奶也坐到灶臺前了。
枯枝爛葉燒得極快,奶奶還沒拉幾下風(fēng)箱,那樹葉便心急火燎地化成了灰。奶奶又去院子里扯一筐麥秸或柴火,重新坐回灶前。
“呱嗒呱嗒”
“呱嗒呱嗒”
奶奶就坐在灶前,一下又一下地拉著風(fēng)箱。火苗一跳一跳,一彈一彈,將奶奶的半張臉映紅。
就這樣奶奶每一天會花很長的時間將一大鍋玉米糊糊慢慢熬香。當(dāng)太陽升得很高的時候,玉米糊糊最后熟了。奶奶開始拿出兩根清脆的小黃瓜,慢慢切成很薄很薄的圓片,然后再拿粗笨的蒜臼搗成蒜泥與黃瓜片拌在一齊,這是奶奶早飯必備的小咸菜。
一切停當(dāng),奶奶便站在院子里,大喊一聲:“苗苗,豆豆,楠楠,依依,吃飯啦!”
我家,小叔家,小姑家,奶奶家都住得很近,奶奶院子的一聲喊我們都能聽得到。
眨眼間,我們4個小孩子便將一個小方桌坐滿,“可憐”的每次爺爺都端著碗到屋里間吃飯,奶奶則坐在灶前,將碗放到灶臺上。
玉米糊糊真的香啊,火,時間,將玉米糊糊每一點香味都逼了出來,這么多年過去,那飯的香味依然還在,此刻有誰肯花一兩個小時慢慢煮一鍋玉米糊糊呢?
我最愛吃玉米糊糊中的南瓜,面面的,甜甜的。豆妹最喜歡吃豆角的種子,楠妹和依妹最愛喝稠稠的玉米糊。
有時候看到我碗里南瓜吃完了,奶奶趕緊起身給我盛,勺子都伸到我碗里了,嘴里卻說著:“豆豆,多吃點,鍋里還有。”不明白是奶奶子女兒孫眾多的緣故,還是老了的緣故,她總是會叫錯別人的名字。
當(dāng)我們哧溜哧溜吃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奶奶卻還沒動碗筷,她在忙著喂貓,貓總是在這個時候出現(xiàn),它在眾多腿間使勁蹭過來蹭過去,時不時將爪子扒在桌沿上叫喚著。奶奶見了趕緊扯一塊煎餅泡在溫水里,然后將小魚干撕碎攪拌在里面,貓才安靜下來。
伺候好了我們,喂好了貓,奶奶開始吃飯了,奶奶牙口不好,好幾顆大牙都掉了,所以奶奶吃飯很慢很慢,等奶奶吃完飯都快中午了。
其實奶奶能夠吃完飯再喂貓,這樣吃飯就會早些,但是她一聽見貓叫就下意識去喂了。或許有很多生活習(xí)慣,奶奶從來沒有想過對不對,是不是要調(diào)整下,總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沒個章法,沒個輕重緩急。
有時候奶奶吃完飯,手里正刷著碗,聽到雞撲棱撲棱飛上了窗臺,將玉米棒子“咚咚”蹬到了地上,奶奶便把手往圍裙上一擦,就出來趕雞。趕完雞,若是低頭發(fā)現(xiàn)了院子里有雞屎,奶奶就會順手拿了倚在墻上的鐵鍬,一鏟子將雞屎除掉。走了沒幾步,又發(fā)現(xiàn)蓋在松毛垛上的塑料布被風(fēng)吹得掀了一角,于是又四處找石頭輕輕壓好。當(dāng)目光不經(jīng)意間碰到矮墻上掛著的辣椒,奶奶又會過去捏捏,看辣椒曬干透了沒有。
當(dāng)轉(zhuǎn)了一圈再回到廚房的時候,奶奶最后想起刷碗的事情來了,但這時玉米糊糊已經(jīng)干掉,牢牢粘在碗上。于是奶奶就往鍋里碗里盛點水泡著,這過程不能干等著吧,于是奶奶又忙別的去了。
忙忙亂亂中,到下午1點多的時候,奶奶最后開始做午飯了。奶奶做了一輩子飯,刀工依然生澀得很,不像別人一樣切菜的聲音如天下急雨般快速利索。另外她做飯對該放多少鹽始終沒數(shù),每次奶奶總是放一點鹽,然后拿筷子嘗一嘗,嗯,有點淡,再放點鹽,還是有點淡,再放點。即使如此,奶奶做出的飯依然有時候淡,有時候咸。到了之后,每次做重要的菜的時候,比如煮魚,拌年夜飯餃子餡的時候,我奶奶怕把好菜給做壞,總是會喊我爸過來放鹽。我爸做事十分麻利,每次拿起鹽袋,唰唰唰,手腕抖幾下,然后拿鏟子唰唰唰翻兩下就完事。每次菜做熟了,奶奶嘗一口后都會很驚嘆地說:怎樣會放得這么正好!慢吞吞地做飯,慢吞吞地吃飯,奶奶吃完中午飯差不多2點多了。
人家快吃午飯了,奶奶才吃早飯,人家快準(zhǔn)備做晚飯了,奶奶才吃完午飯,這種拖拖拉拉的生活方式被我們說了幾十年,奶奶依然改不了,依然慢吞吞,慢吞吞。
我四姑父是個老師,做事雷厲風(fēng)行,生活作息十分標(biāo)準(zhǔn),他最“頭疼”到我奶奶家,因為就算是他早上很早到,給奶奶足夠的準(zhǔn)備午飯的時間,甚至他每次都會買很多現(xiàn)成的菜,奶奶無需現(xiàn)做,但奶奶拖拖拉拉、慢慢吞吞的性子還是會將午飯開在下午2點多鐘。有時四姑父和四姑要幫忙,但奶奶總是堅決將他們推出去,讓他們和爺爺一齊喝茶聊天。四姑父一家每次都餓得頭昏眼花,以至于之后學(xué)乖了,臨出發(fā)前都會先吃點東西再來。
有時候家里包了餃子,熬了羊湯,媽媽便讓我喊爺爺奶奶過來一齊吃。每次奶奶總是要三請四請。
“奶奶,吃飯啦,過去吧。”
“你先回去,我立刻過去。”
等了一會,還是沒來,跑過去再喊:
“奶奶,菜快涼了,快點啊。”
“這就過去,這就過去。”奶奶把燒開的水倒進(jìn)暖壺里。
又過了好長時間,這熱水怎樣還沒倒好?
“奶奶,就等你啦,快點快點!”
“好好,這就關(guān)門。”
奶奶一邊關(guān)上門,一邊順手從門前的袋子里抓把麥子,撒到雞窩里。貓噌地從腳邊跑過,把一個筐轱轆轱轆撞倒,奶奶就嘴里罵著死貓,然后彎腰把筐放好。
我心急地拽著奶奶走,奶奶還沒挪幾步路,又發(fā)現(xiàn)腳邊有根鐵銹釘子半埋在土里,于是趕緊撿起來,遠(yuǎn)遠(yuǎn)地扔進(jìn)雜草叢生的溝里,就怕釘子會把家里的車胎給扎了。
從奶奶家到我家,也就是不到二十步的路,但是奶奶瞅瞅這,瞅瞅那,仿佛要出遠(yuǎn)門一樣,不放心這個不放心那個。
等奶奶坐到桌前,菜都微微涼了,爸爸免不得又要批評奶奶一頓。
做事慢慢的奶奶,很早就得了一種慢慢的折磨人的病——哮喘。她一輩子沒有出過遠(yuǎn)門,從我記事開始,奶奶的活動范圍基本上就是我們這幾間房子以及門前的院子。
奶奶做事很慢,也跟哮喘有關(guān),稍微累著了,便呼哧呼哧喘起來。
實際上家里有我爸和小叔幫忙干,奶奶沒有多少需要干的活,但是她就是閑不住。在她看來,腳步走到的地方,眼睛掃到的地方,都有無窮的活干,都有無窮的要操心的事情。
一次,奶奶坐在院子小水池邊呼哧呼哧一邊喘著,一邊在刷幾個塑料袋,有的是從超市買東西帶回來的厚塑料袋,有的是奶奶喝完的豆奶粉包裝袋。我爸和小叔看到一次,就生氣一次,說她一次,嫌她不好好坐著看電視休息,非得洗這些沒用的東西。
奶奶每次說這些塑料袋挺厚實,扔了可惜了,說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但實際上那些洗干凈的塑料袋都在角落里落了灰。
奶奶就這樣每一天忙著,越慢越忙,越忙越亂,越亂越忙,越忙越累,而且她還不聽勸,家里人對此很是無奈。
很多年過去,我長大成人,離開家到了遙遠(yuǎn)而陌生的城市生活。當(dāng)我回憶過往,奶奶那慢騰騰做事的身影,總是會迅速點燃思鄉(xiāng)的引線。
奶奶的慢,讓經(jīng)過院子里的時間如落葉一般,一片片飄落,悄悄地躺在地上。若不是楊樹將樹蔭遮向屋頂,胖貓再也鉆不進(jìn)紗窗的破洞,小雞仔開始頭頂紅冠站在矮墻上打鳴,我以為院子里所發(fā)生的一切,都將長長久久地存在著,永不消失,永遠(yuǎn)鮮活,永遠(yuǎn)有聲,有色,有味道,有溫度。
那裊裊的炊煙會永遠(yuǎn)和淡淡的晨光融匯在一齊。
那瓦房里永遠(yuǎn)都會響起“呱嗒呱嗒”的拉風(fēng)箱的聲音。
那小院里永遠(yuǎn)都會出現(xiàn)奶奶慢騰騰干活的身影。
奶奶的慢,讓這個鄉(xiāng)下的小院子擁有了個性的氣場,不管外界有什么樣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奶奶的小院子總是不變的忙忙亂亂,拖后的飯點,晾衣繩上的塑料袋,慢慢變矮的草垛,被狗追得喵喵大叫的貓……即使如此,奶奶的院子依然有一種恒久的祥和,有一種奇特的能穩(wěn)定人心的柔韌力量,有一種實打?qū)嵉摹⒑窈竦牡陌踩小?/p>
時間慢慢過去,奶奶越來越老了,哮喘越來越嚴(yán)重了,有時候彎腰端個雞食盆,都要花很長時間。
再到之后,奶奶徹底干不動了,每一天就坐在小馬扎上,兩手揣一個茶碗,坐在門前的陽光里瞇著眼,頭一點一點地打著盹,她的一個用了好多好多年棕色茶碗,就在一次打盹中手一松落在地上打碎了。
家里的孩子們一個個長大,都走出了這個小院子,連我的小侄,奶奶的重孫子也在城里上小學(xué)了。
奶奶在哮喘病的慢慢折磨下,慢慢地老去。二零一零年的初冬,一個陽光溫暖的午后,奶奶在午睡中悄然離去,她雙眼輕閉,神態(tài)安詳,仿佛夢醒后,她慢騰騰的身影又會出此刻母雞悠然散步的小院子里……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zé)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