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在线视频观看,一级日韩免费大片,在线网站黄色,澳门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家鄉(xiāng)巨變征文精選10篇

紀念改革開放40年家鄉(xiāng)巨變征文精選10篇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14 10:34:16 | 移動端:紀念改革開放40年家鄉(xiāng)巨變征文精選10篇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40年里,你感受到家鄉(xiāng)有什么巨大變化,有什么感悟?這里給大家?guī)砹思o念改革開放40年家鄉(xiāng)巨變征文精選10篇,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進來看看!

【篇一】

我村處在關(guān)中平原與陜北高原過渡地帶的白水縣。每年春冬兩季這里的氣候干燥而且多風。路面上的小土堆遇到風就會飄散,整條路瞬間變的灰暗。行走的村民時不時吐一下嘴里的沙土,罵一句:“這什么鬼天氣,還讓不讓人活,都快成“土人”了!”

雖是罵著,但每個人都心存感恩。村民土生土長在這里,這條路不僅是祖輩們留下的,也是村民的朋友:他把大家送向了田地迎來了富強,把大家送到鄰居家迎來了友善,清明節(jié)又把大家送向了思念迎來了和諧,所做的這一切村民們都記在了心里。異鄉(xiāng)游子經(jīng)常提起他:“順著村里的土路往前走,到十字路口往左拐就是我家。”他為每一個游子指明了回家的方向。

(一)

無論是刮風還是下雨天,有他的陪伴孩子們就不會缺失快樂。

大晴天,他為孩子們準備著小土堆。孩子們圍成一圈比賽,每踩一腳小土堆都會像“煙花”一樣炸開。孩子們喜歡打鬧,他便把自己整理成賽道,讓孩子們踩在自己的身體上奔跑。孩子們大汗淋淋時,他又將自己扮成化妝師,在孩子們的臉龐涂上特有的“粉底”,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個成了花臉大將軍。

如果是雨后,他便是孩子們的“魔術(shù)師”。泥巴在他精心設(shè)計下變成了各種玩具:孩子們手中一會多了一只“兔子”,一會多了一個“變形金剛”,一會又開出了許多“小花”。為了讓孩子們不虛此行,他把自己捏成窩窩頭形狀,重重的摔在地上,只聽“啵!”的一聲,他安靜的躺在那里,孩子們笑了他也笑了。在他看來,只要孩子們能快樂成長比什么都重要。

(二)

每一份好的東西都值得留戀,每一份快樂都值得分享。生活不僅要學會取舍更要學會感恩。

也許是我懷舊,也許是我與土路的感情太過珍貴,我太想把它留住,讓我們的下一代知道他的存在,但是我失敗了。

一次回家我問小侄子:“平時你和小朋友在一起都玩什么游戲?”

“我們在玩“王者榮耀”,我們班小強比我還厲害呢。”

“你們小朋友之間不玩別的游戲嗎?”

“放長假了媽媽經(jīng)常會帶我去學習班畫畫或者去補習班,很少玩別的游戲。上周媽媽帶我去公園玩碰碰車了呢,可好玩了!叔叔,你們小時候玩什么游戲?”

“我們小時候呀,玩的游戲可多了:有彈珠、有丟沙包、有跳皮筋。星期天我們會和自己的伙伴在麥堆里打鬧、玩攻城游戲。”

“叔叔,麥堆是什么?”小侄子好奇的問著。

“麥堆是就把脫粒完的麥稈堆放在一塊像一座小山,咱們家大門口之前有好多。”

“我怎么沒見過!咱家大門口都是田地,沒你說的麥稈堆呀!”

小侄子茫然的眼睛看著我,撓著自己的腦袋瓜子問了好多問題。我突然感覺才疏學淺竟不知道如何為他作答。

最近看新聞頭條,有一篇這樣寫道:“看看下面的圖片,如果能辨認出5個以上,說明你已經(jīng)老了。”

圖片印的都是我們小時候常見的家用工具,還有一些玩具:有木犁耙、織布機、燒火用的風箱,還有陀螺等?吹竭@些不僅讓我想起小時候為玩陀螺爭得臉紅脖子粗,為玩彈珠打的鼻青眼腫的情景,也讓我感嘆真的是老了!

現(xiàn)在我們一個個都長大成人,隨著社會的進步,那些都離我們遠去。“相見時難別亦難”,每一次見面這些都成了我們熱聊的話題、我們共同的回憶。

(三)

如今農(nóng)村的面貌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村子有了農(nóng)家樂,村邊建起了休閑廣場,村民的家門口多了轎車。水泥馬路兩邊排列著整齊的櫻桃樹,春風吹過花瓣悠然的飄在馬

路上空。土路消失的無影無蹤,不知誰還會記起擺渡我們成長的土路。

高中時有一節(jié)自習,班主任走上講臺:“大家把手上的作業(yè)暫停一下,最近鎮(zhèn)上要開會,想讓大家從自己角度出發(fā),給鎮(zhèn)領(lǐng)導提一些建設(shè)咱們鎮(zhèn)的建議。下面有請鎮(zhèn)代表上臺。”

鎮(zhèn)領(lǐng)導邁著輕盈的步伐走上講臺:“娃娃們好。你們是咱鎮(zhèn)上的希望,希望大家踴躍發(fā)言,為咱們鎮(zhèn)的建設(shè)多提一些寶貴建議。”

鎮(zhèn)領(lǐng)導穿的很樸素,說話和藹可親沒有官架子。同學們也沒那么拘束,開始嚷嚷起來。

“給我們村修一條水泥馬路吧,下雨后土路難走的很!”

“給我們村打口水井吧,我外婆那個村家家戶戶都有水龍頭,用起來超方便!”

“給我們村安裝路燈吧,夜晚路上太黑了,什么都看不見。”

鎮(zhèn)領(lǐng)導沒有壓制我們,在自己的本子上記錄著。臨走時說:“娃娃們放心,你們說的我都記下了,未來的某一天一定能實現(xiàn)。大家好好讀書,將來咱們鎮(zhèn)的發(fā)展還要靠你們哩。”

大學第一個清明節(jié)我回到家,大伯在家和父親聊著天,我順便坐在旁邊。

大伯是村干部,負責我們這一大隊的事物。在家上學那會,我會經(jīng)常聽大伯講一些村上的事。

大伯說:“上周鎮(zhèn)上開會了,這次村上估計要修路,挖井引水。”

父親略有所慮的說:“娃上高中那會鎮(zhèn)上也開會了,到頭來沒能修成。這次能成嗎?村民們都盼了兩年多了。”

“這次沒問題,咱們村已接到了鎮(zhèn)上的通知。最近就要開村委會研究實施方案。”

臨走時我去給大伯告別,沒見到他的身影。大媽說:“你大伯這兩天忙的很,經(jīng)常開會。”

之后村里的變化我也只能從父母的電話里得知。

母親說:“那年村子來了許多說著不同方言的外地人,每天都能聽到機器的轟鳴聲和車輛的鳴笛聲,村民和外地人打成一片非常熱鬧。大家心里樂著呢!”

相繼村子里有了水井,各家各戶也通上了自來水。之后路燈也亮了起來,用村民的話說:“咱們村現(xiàn)在成了長明村,都可以過城市人的生活了!”

時間不會為某一個人停留,更不會因一段情而放慢腳步,留下的只有思念。想著再也見不到土路的影子,我的心空嘮嘮的,腦海里閃現(xiàn)的都是孩時的情景。

(四)

今年春節(jié)回家,走到村口已經(jīng)是晚上。我沒讓父親來接我,想自己走回家。

冷風在耳邊呼呼的刮著,我收了收衣領(lǐng)把圍巾重新整理了一下。水泥路面樹影擺動著身子,好像是在歡迎我又好像在和什么告別。眼前突然一片白光,我急忙跨向路邊,被路邊的積雪滑倒在地。

心頭火氣瞬間冒了上來:“怎么開的車,趕著投胎去呀!”

“兄弟沒事吧,消消火,都是自己村的人用不著生那么大氣。”

“你是誰,多管閑事!”

“我是土路,好久不見。”

土路!周圍瞬間安靜下來?粗_下的兄弟:“好久不見,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

“心里有這份掛念就行干嘛那么矯情,我不挺好的嗎。這幾年你在外面過的怎樣?”

“都好著呢。幾年沒有回家村里變化太大,差點認不出回家的路。你呢,村里變化這么大,村民好像把你忘記了?”

“我挺好的。大家雖然認為我已不存在,但我不在乎這些。我的使命就是為村民服務(wù),既然決定了就得堅持到底。無論村民給予什么樣的待遇,我都不會給了大家希望又讓大家失望。”

“現(xiàn)在的你不累嗎?你這么做誰會在乎?”

“也許吧!當初既然選擇了,我就不在有那些無厘頭的想法,現(xiàn)在只想踏踏實實的做好水泥路面的地基,為村民出行提供方便。別人的看法沒那么重要,只要覺得有價值我就會用心把它做好。

“那你幸福嗎?”

“當然幸福了!我每天看著孩子們在水泥路面玩耍,就像看到小時候的你們,他們笑我也笑;每次看到村民開著轎車駛過我都會感到欣慰,因為沒有什么能比讓他們生活富裕更有意義;每次在外工作的朋友回家我是第一個知道的,我都會送他們回家。看著一個個最真、最美的眼神,我覺得那是一種從未有過的幸福。”

“土路你很成熟、也很穩(wěn)重。我知道這些話是那些有經(jīng)歷的人才會講出來的,之前我這么認為現(xiàn)在我也這么認為,在你那有我聽不完的故事。”

“兄弟還記得你上初中那個下雨的夜晚嗎?就在這個地方,泥巴塞滿了你的自行車。你知道嗎!看著雨中的你,我是多么心痛,但我又控制不了自己。說實話我也想回到以前,但是我不能不為村民和孩子們負責。社會發(fā)展的這么快,我不能因自己的私欲而限制了孩子的眼界,與其相比這點犧牲又算得了什么。”

我坐在土路旁邊抽著煙,安靜的聽著。

“兄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的使命就是為村民服務(wù),把大家載向幸福,載向富強。這么多年未見,本該和你多聊一會,但我不能。你有這份心我已經(jīng)很感動,但是你有更重要的是要做,順著水泥路往前走,到了十字路口往左拐就是你家,家里人等著你團圓呢。”

“鵬鵬該起床了,看你把被子蹬到哪去了。”母親拉了拉地板上的被角。

看了看外面的陽光,看了看母親,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場夢。

(五)

昨晚是怎么到家的,我一點印象也沒有,但我知道,是土路為我指明了回家的方向。

我思索著土路的話:生活開始變得繁華,我們索取的東西也隨之增多,浮躁的生活迷失了心智,但無論是怎樣的境遇都應(yīng)不忘初心。“落葉歸根”土路真的離開了,永遠的消失了。但他教會了我們?nèi)绾巫非笮腋、堅持信仰的勇氣?/p>

大門外村民們敲著鑼鼓,扭著秧歌;隔壁大叔已經(jīng)開始貼對聯(lián)、掛燈籠,一群孩子穿著新衣服三五成群追逐著。

我想此時的土路也是開心的。走在水泥路面上,我使勁跺了跺腳叫醒熟睡的土路,告訴他:新年好!感謝有它的陪伴,感謝他的付出,也感謝他讓我找到了一片凈土,未來的路我要好好書寫幸福。

【篇二】

提起燈火、燈光、電燈,且不說人類社會自鉆木取火以來,經(jīng)歷了使用動物油燈、植物油燈、煤油燈到電的發(fā)明、白熾燈、日光燈的出現(xiàn)漫長歷史過程,就從40年前的上世紀70、80年代我的家鄉(xiāng)變化說起吧。

時,正是電力、物資十分匱乏的年代。我在本村上小學,家里距村小學4里路,每天聽著公雞打鳴起床摸黑出門,小伙伴互相一喊結(jié)伴去學校,進到教室后幾個同學就圍著家里用攢下幾個雞蛋在代銷點換來蠟燭、煤油燈,用洋火(火柴)點亮一盞燈讀書寫字,有時候遇上下雨,背著書包,左手端著煤油燈,右手拿半個冷漠,脊背披著一片塑料紙,赤腳在一大拃深的泥濘路上晃悠地走著,生怕把煤油倒出來。早讀時間,一個同學一盞燈一本書大聲朗讀,天還麻麻亮,有的同學為節(jié)省煤油吹滅燈再教室外早讀,一出教室滿鼻孔黑溜溜的,只見笑容中一口牙更顯白凈。下午放學后,三五個同學或在教室或在村口的大碾盤上爬著趕天黑把老師當天布置的作業(yè)做完。記得當時村干部為了集中社員晚上學習開會,在村中心掛大鐵鈴的大槐樹上安裝一只電燈,吃過晚飯,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會圍攏在燈下做家務(wù)活、諞閑傳;還有離我村6里路的地方是一個國營漁場,有一臺14寸的黑白電視機,周邊十里八村的鄉(xiāng)親們到傍晚都早早地步行聚集,并為家人朋友占一席之地等待觀看,甚至擠壞了單位木制排椅和大門。

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人們的向往中,電燈逐步代替了煤油燈,但人們還是舍不得用電。我上初中高中了,老師布置的作文也有關(guān)于家鄉(xiāng)巨變題目,同學們作文里常常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關(guān)鍵詞句就是:“寬敞明亮的教室”、“一排排嶄新的磚瓦房”、“村口一盞明亮的路燈”、還有“老窯里牛拉磨變成了機聲隆隆的電磨”、“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以至于令人羨慕的電視機、電風扇、電腦等等。

后來,我參加工作在電力部門工作,我也了解、親眼目睹和參與了電力工人為家鄉(xiāng)的萬家燈火,為家鄉(xiāng)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在電力工作中的奮斗歷程,他們從上世紀60年代初我的家鄉(xiāng)眉縣最早的一條5.9公里的電力線路發(fā)展到80年代共有35千伏變電站6座、供電線路160公里、年供電量800萬千瓦時,實現(xiàn)了人們向往的“點燈不用油、磨面不用牛”的時代。再到90年代末電網(wǎng)建設(shè)改造、村村通電、戶戶通電、消滅無電村、無電戶工程的實施到創(chuàng)建電氣化縣、電氣化村工程,使眉縣的電網(wǎng)設(shè)備、線路長度和年供電量實現(xiàn)了翻幾翻,人們用電真正普及了,一些奢侈的電器商品也慢慢用的多了起來。直至今天的全社會電氣自動化、智能化時代,在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和工作等等方面真正的離不開電了。真正印證了一代偉人毛澤東解放初的感慨:“試看天地翻覆” 、“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歲月悠悠,光陰如梭,祖國的發(fā)展風馳電摯,家鄉(xiāng)的變化日新月異。今天,我的家鄉(xiāng)眉縣863平方公里的境內(nèi),35千伏-330千伏的變電站共21座,各種電壓等級的電網(wǎng)縱橫交錯,總長度達數(shù)千公里,分布在城鄉(xiāng)企業(yè)、村莊田野的變壓器3000余臺,年供電量達到了4個多億千瓦時。行內(nèi)人士都知道,一個地區(qū)的供(售)電量是衡量這個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當你走進我的家鄉(xiāng)眉縣,近看,村村鎮(zhèn)鎮(zhèn)設(shè)施齊全漂亮的幼兒園、小學、中學均實現(xiàn)了電子化教學,家家戶戶電磁灶、電暖炕、電腦、電冰箱、空調(diào)直至電動車等電器設(shè)備應(yīng)有盡有,真正走進了“不見炊煙起,但聞飯菜香”電氣化時代;尤其是春節(jié)期間的夜晚,城鄉(xiāng)山寨、大街小巷路燈排排、紅燈高掛,幾里長街、20多層高的大樓霓虹璀璨、燈火輝煌,真可謂“火樹銀花不夜天”。遠眺:橫跨渭河的3座大橋和渭河兩岸的百里畫廊、平陽閣、平陽湖在LED燈串彩燈的裝扮下猶如天宮仙境一般;還有將過去隴海鐵路隆隆作響冒黑煙的火車改造后的電氣化機車和近年建成的西寶高鐵在眉塢大地劃過一個彎型的光弧穿梭過人們的視野。仰望:更令人自豪的是著名的國家5A級旅游風景區(qū)----海拔3767.2米的太白山山頂上也通上了電,把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了山頂、懸掛在了天邊,與浩瀚的九天銀河星辰緊緊相連。

【篇三】

一九七九年春,父母在缺吃少穿、極度困難的情況下給我結(jié)婚。妻子沒坐轎沒車乘,步行來到我家。住的地坑院,洞房是土窯洞,條件惡劣,我更沒有本事讓妻子披銀掛金,就連妻子期盼的凡林丁褲也難以實現(xiàn)。

慶幸的是我初涉教壇,當上了“工分教師”。從此,擺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東山日頭背到西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農(nóng)耕生活,走進學校踏上講臺。

那天晚上,我備《翡翠》一課。我翻了那些書,又翻了那些資料,翻過來翻過去,一節(jié)課遲遲備不好。妻子不耐煩地問:“備啥課哩,怎樣備不完?”

備《翡翠》一課,只知道是鳥的一類?墒,翡翠還有另一種釋義,是一種礦物,礦物是什么東西,沒見過,摸不著,不清楚。妻子提醒說:“明個問問同事不就得了。”

我遵循“領(lǐng)教不為低”的俗語,問同事,請教中學的同仁,終于對翡翠有了粗淺的了解。還給妻子講了翡翠的來歷、特征、佩戴的好處。

明清時期,翡翠作為貢品被云南馬幫從緬北的山林間帶入中國。從此便倍受皇親貴族的推崇,翡翠代表尊貴的地位、高雅的情趣。最符合東方女性氣質(zhì),不像鉆石那樣鋒芒畢露,也不像黃金那樣流于表面,契合了東方女子含蓄內(nèi)斂的默默情懷,使人愛不釋手。有品位有文化的人都懂得欣賞翡翠之美。

翡翠的特征有蒼蠅翅、有桔皮效應(yīng)、有綿、有雜質(zhì)、有顏色。翡翠的款式很多。佩戴翡翠,不僅是對美的追求,更是對玉文化的傳承。戴上翡翠,就有了一份福德,有了一份虔誠,有了一份自信。

諞著諞著,妻子突然說:“翡翠那樣美,給我弄一個戴戴咋樣?”

我的天呀!諞出事來了。我“工分教師”,每月只有三元的補貼,整天貓吃糨子在嘴上都挖不清,不菲的翡翠,弄一塊簡直是天方夜譚。無奈,我只好答應(yīng)妻子等經(jīng)濟寬裕了,一定弄一枚翡翠給她。

從此以后,妻子有時半夜三更就夢囈:“我要翡翠。”

一晃就是十三年過去了,妻子突發(fā)疾患搶救無效,帶著“我要翡翠”的夢囈西天遠行。妻子“我要翡翠”的奢望,成了我的終生遺憾。

【篇四】

老家祖宅前有一盤碾子,碾盤呈圓形,周遭有五六米的樣子,要三四個大人才能合圍過來,盤面光滑,盤厚足有三十公分。在它的上面是一個圓柱形碾砣,盤下用方形石塊支起,敦厚穩(wěn)實。

全村上下,總共這兩盤碾子。白天,人們要下地干活。推碾子只能擠一早一晚這種邊角時間來做。全村人口中的糧食,大多是在這兩盤碾子上,鄉(xiāng)親們臂推腿蹬,邁著沉重的步子掙扎出來的。

常言說“近水樓臺先得月”,我家緊靠著碾子,碾糧自然就不用去排號。只要地里的活忙完,看碾子閑著,母親會叫上們兄弟姐妹一塊幫著推碾子。不過,我是打心底里都不愿意做的;顑豪鄄徽f,還要一圈一圈枯燥而又無聊的重復。我曾經(jīng)問過母親,這樣碾糧的日子什么時候才能到頭啊?母親感慨地說:“只要這碾子還在,碾糧就不會停下來。”我若有所思。心想:我才不會一輩子,都走在這碾道里呢。

碾子就這么一年四季總不閑著,它也就這么一年到頭的碾著全村人們的日子。進入臘月,又會是一次全村人碾糧的高潮。家家戶戶都要忙著準備蒸年糕的面。到年底兒,臘月二十七八,碾子才能真正停下來。年糕端上來了。碾子真的碾香了整個村子。接下來,碾子上就會被貼滿紅紅的“青龍大吉”,莊稼人用這種方式表達對碾子的感激, 青龍滿身披紅掛彩好不威武。碾子就這樣年年歲歲地碾著人們的日子,它也在莊稼人的心目中這樣滿滿地活著。

也不知是什么時候起,碾子上,來碾糧的人少了起來。而鄰家的電磨卻整日耀武揚威地引吭高歌著。也難怪它這么神氣,人們要費大半天才能在碾子上碾完的活,它幾分鐘就干完了。起初,人們還真的心里有些不踏實,悵然地覺著像少了些什么,但看看電磨磨出的那么細的面,臉上又凈是喜悅。更讓人高興的是,忙活了一天,再也不用拖著疲憊的身體去推碾子了;也不用早早起來,在睡意蒙眬中去轉(zhuǎn)碾道了。碾子的吱扭聲,也就真的停了下來。一天,吃過晚飯,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納涼,父親吸著煙,突然把耳朵側(cè)向院前的方向,好像等著聽到點什么?還是母親最懂父親,笑著說:“別聽了,沒人推碾子了。”父親坐正,深深地吸了一口煙。我們才明白,靜夜里,沒有了碾子的吱扭聲,父親還沒緩過來。我倒覺著,耳邊沒有了低沉的哀怨,空氣多了幾分甜甜的幸福。

碾子旁,沒有了往日的喧鬧,我家的小院清靜了許多。

日子一天天過去,碾子上,落滿了鳥雀的糞便,雞也在碾盤下做下了窩,它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棲”的悠閑,完全把自己當作了這里的主人。幾場雨過后,昔日光滑結(jié)實的碾道里,長出了許多不知名的草,草瘋長著,大有吞并碾子勢的勢頭。秋初,這曾經(jīng)門庭若市的碾子,完全被人把高的荒草所湮沒,往日香餑餑似的碾子,一下子陷入了孤獨和凄涼的境地。

電磨依然高傲地轟鳴著。現(xiàn)在已毫無疑問,在人們的心里,電磨已完全占據(jù)了無法取代的位置。幾年過去了,碾子就孤獨地停在那里,碾子旁邊不光雜草叢生,還長出了許多的灌木,它們交互錯雜,肆無忌憚地生長著。人們已看不出碾子的樣子,甚至有人都已經(jīng)忘記了,那里還有一盤碾子的存在。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日子一眨眼就過去了。前年回家,父親高興地告訴我,說村里正在進行村容村貌整治,并決定在院子前面的空地建一個文化廣場。我問:“碾子要拆除嗎?”緊接著又補了一句“畢竟沒有什么用處了。”父親臉上掠過一絲凄涼。只說了句“會吧。”

這個春節(jié),我?guī)е夼乩霞疫^年,家門口,我已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院前一個漂亮的文化廣場已經(jīng)建設(shè)完畢。不僅有現(xiàn)代化的健身器材,還建了曲徑廊亭。更讓我們感動的是碾子留了下來,沖洗一新的碾砣、碾盤,油光閃亮的碾樁、碾架,整個碾子面貌煥然一新,它鮮亮地站在了廣場的一隅。不過它現(xiàn)在的職責不是磨面,而是供人們觀賞體驗的文化景點。女兒問我這是什么東西。我激動地告訴他,這是碾子,是中國農(nóng)耕文化的縮影,也是中國由農(nóng)耕文明向現(xiàn)代文明挺進的見證。

【篇五】

浩浩時空兮生我華夏,煌煌華夏兮育我楊凌。日月交替兮四季輪回,楊凌功德兮世人傳誦!

楊凌之所,位居關(guān)中,東走一百六十余里到長安,西行一百七十多里見寶雞。八百里秦川展舞臺,一萬里絲路貫琴弦。歲月浩蕩如歌,歷史唱響楊凌。楊凌楊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古往今來,英雄俊杰,文豪墨客,縱橫馳騁;人文百科,經(jīng)天緯地,積淀厚重;更有圣賢,慧及農(nóng)桑,無類不通。

傳說遠古之初,宇宙混沌不清。盤古巍然屹立,鑿斧之聲轟然不絕,揚開天辟地之威名。乾坤初現(xiàn)明朗,女媧摶土造人,大千世界方成。人類伊始,茹毛飲血,愚昧不聰。始祖軒轅黃帝,厚德負載萬物,開創(chuàng)華夏文明。及至楊凌后稷,力鼎農(nóng)官大任,甘愿嘔心瀝血,授技刀耕火種:教民稼穡,稼穡興起;樹藝五谷,五谷豐登。

凡舉治國安邦之計,農(nóng)業(yè)歷來首當其沖。論我泱泱神州,古來農(nóng)業(yè)大國。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農(nóng)民,號稱大事三農(nóng)。農(nóng)業(yè)盛則國家盛,農(nóng)村穩(wěn)則國家穩(wěn),農(nóng)民富則國家富。楊凌人深知其道理,且鞠躬盡瘁而為之。于是乎,世世代代,傳承后稷精神,屈身黃土躬耕。于是乎,年年歲歲,種子發(fā)芽,禾苗生長,開花結(jié)穗,拯救眾生!

偉哉,楊凌!天象浩浩蕩蕩,涇渭洶洶涌涌。星移斗轉(zhuǎn),四千歲久矣。改革開放四十載,東風浩蕩看楊凌:鄉(xiāng)野巨變,天翻地覆。昔日農(nóng)耕發(fā)祥地,演繹現(xiàn)代農(nóng)科城。更贊楊凌高等教育,辦學文化技能并重;莘莘學子,學成惠農(nóng),農(nóng)業(yè)發(fā)展,國富民興。

壯哉,楊凌!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發(fā)揚傳統(tǒng);革故鼎新,農(nóng)林牧副,無行不精:小麥研究、葡萄酒學、馬海毛業(yè)、克隆羊群、昆蟲標本……或國內(nèi)領(lǐng)先,或全國唯一,或蓋世無雙。歷數(shù)楊凌歷屆農(nóng)技成果博覽會,引來海內(nèi)外兩千余萬參展之眾,其社會綜合效益不可估量矣!楊凌高擎農(nóng)業(yè)大旗,示范引領(lǐng)十六省區(qū),偉業(yè)與日月同輝,功績與天地永恒!

美哉,楊凌!生態(tài)發(fā)展,天人合一,古人之夢;清波如碧,鳥語花香,林木郁蔥;風和日麗,阡陌縱橫,稻黍盈盈;文物古跡,廟宇閣寺,祥云浮頂;沃野曠遠,牧歌起伏,天地回應(yīng);家園似錦,炊煙裊裊,歌舞升平;土著居民,和諧共處,朗朗書聲;夫妻恩愛,互敬如賓,鸞鳳和鳴;千家萬戶,歡歌笑語,其樂融融;游人如織,流連忘返,摩肩接踵……楊凌景物,聞名遐邇,燦然若虹!

妙哉,楊凌!以農(nóng)業(yè)奠基,以科技引領(lǐng),以文化搭臺,以旅游伴奏,以經(jīng)濟唱戲,獨樹一幟,彪炳時空!看吶,華山高聳,樹楊凌之豐碑;聽吧,黃河浩蕩,頌楊凌之偉功!

謹頌祝曰:楊凌的歷史,已千古不朽;楊凌的未來,將萬古長青!

【篇六】

1969年的秋,在那個年代的大潮中,我和小弟隨母親一起被下放到離鳳縣縣城十幾里以外的雙石鋪公社十里店大隊的何家臺小隊。在四年多的時間里,村里通往大隊的那段山路給了我很多我刻骨銘心的記憶。

記得1971年的春天,村里按照當時的政策給我家蓋了三間土坯墻瓦房,過了夏季我們就從張伯的舊草房里搬進了新居。到了秋天,母親就想把在南方大城市的外婆接來以盡孝道。我清楚地記得那是個星期天,為了迎接外婆的到來,家里淘了點小麥準備磨點面粉。太陽下山了,父母正在收拾晾曬的小麥,趕集回來的村民帶回一份電報,是外婆讓去接站!父親看了后,不由地發(fā)出:“!就是今天半夜!咋辦?”縣城火車站屬于小站,快車只在“鳳州”車站停。那年代下午就沒班車了。從村上到車站約有五十多里的路就得步行去。因此父母連飯都沒吃,帶點干糧急匆匆下山,馬不停蹄地向目的地趕去。等他們氣喘吁吁地趕到車站時,已是半夜了。

秋天的夜,寒氣逼人,他們卻熱汗淋漓,空蕩的站臺上,母親一眼就看見已站在站臺上那瘦小身影的外婆。原來76歲高齡的老人,不知道這一列火車上竟然只有她一個人下車,當她下車后,四處張望并無看見母親的身影,也沒人幫她提東西去候車室時,急得大聲呼喊著母親的名字,可空曠的站臺帶給她的只有山谷的回蕩聲,那一刻,老人害怕了,著急的直跺腳“這電報到底收到?jīng)]有?…….這沒人接我可咋辦啊……”就在老人焦急萬分時,忽然聽到熟悉的呼喊聲,哦,外婆終于知道父母接她來遲了的緣故和辛苦了!

他們在候車室里坐到天亮,考慮到外婆的年齡與交通情況,要回家只得坐有路過“酒奠梁”的班車,并在“石灰窯”那兒下車,因那山頂上住著一戶村民,有條下山的小路可回到村里,那條山路雖很陡峭,但圖的都是下坡路。

父親肩挎著、提著東西,母親攙扶著外婆,走著老人一生中從沒走過的崎嶇山路。那時“啥時村里到大隊部的這條山路,能修成架子車路”的奢望,在我的心頭越發(fā)強烈……

那時村里沒有電,要把原糧變成到口的飯食,玉米就靠人推石磨解決;小麥就得去縣城附近有電的村莊去磨面。那時去磨面,還得給隊上申請和請假,一是要用隊里的架子車,那時隊里做了個架子車架,平時放在本隊嫁到大隊部那村的阿姨家房檐下靠著,車轱轆卻在本隊倉庫里放著,那時一個架子車的“轱轆”是很值錢的,就這也還得有湊上幾戶人家去磨面才會被批準。二是人家多了,各背各家的麥子,但還得有扛車轱轆下山的人,因此有的村民家人口多,磨的麥子也多,他們會商量著由一個人在傍晚收工后,提前把車轱轆扛下去,所以象我家缺少勞力且磨的小麥少,每次都沾了其他村民的光。但有時拉到一處,因磨面人多,人家不接納,就得再拉上車去尋找另一村莊。有時碰上停電,在人家接納的情況下,就得把麥子放在磨房,然后大家分頭趕集辦自家的事,如果是夏天還好說,沒事的就集中在“漢中路”鐵路橋下乘涼、睡覺,或下象棋和聊天,以消磨白天等電的時光。如果天冷,那可真很受罪。等大家都磨完面粉回家時,常常是頂著夜露拉著車子,走慢上坡路回到大隊部,如碰上沒有月亮的時候,十幾里的路上真是漆黑一片。

到了大隊部村子,再叫醒那家人,把麥麩和黑面留放在人家家中,大家背上金貴的白面粉口袋,爬著倒坡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羊腸小道上。第二天早上才下山去背留下的東西,順便再把“車轱轆”扛回來。

1973年秋我被村里推薦去鳳翔師范學習,畢業(yè)后一直在縣城工作。在我離開村里后的多年里,每年清明去祭奠母親時,我依然走著那條小路上…….改革開放了,村里也實行了分產(chǎn)到戶,多數(shù)人家買了手扶拖拉機,后村里修了條簡易架子車路,但村民們下山來回往返還是走在原始的小路上。

1995年初我調(diào)到市區(qū)工作后,在1997年的深秋,為紀念小弟病故二十周年時,我曾回過村上一次,當我再次走在那條小路上時,又一個奢望在我心中萌生:什么時候,這條窄小而陡峭的山路能變成汽車路呢? 如果真有那一天,我一定要買上酒菜,帶上禮物回到村里,并做上一桌菜肴,把兒時的伙伴們請來,為他們敬上一杯酒,感謝當年他們的祖輩與父母,對我們一家的關(guān)照與幫助。!那簡直是天方夜譚,自己就是在做一個傻傻的“夢”!

這個“夢”就這樣一直在“沉睡”中……

在時隔十六年后的一天,電話里我向村民姐談起想要回村看看時,當?shù)弥F(xiàn)在村里通往大隊部的山路已變成柏油路,且小汽車都可以開進村的時候,那一刻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太激動了!于是七月中旬的一個上午我抵達縣城,次日便買了十幾個大西瓜和好多蔬菜、食材與酒及饅頭,坐上朋友的小車向村子駛?cè)ァ?/p>

當我坐在小車里,第一次行駛在通往村里的那條柏油路上時,激動的心情無法用語言比擬,“這不是在做夢吧?”不是!這是現(xiàn)實,這是我一直夢想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是!如果沒有黨的改革開放,沒有國家與政府“村村通”惠民政策的資助修建,我們村里祖祖輩輩人的愿望怎能實現(xiàn)!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夢“醒”了,這個“夢”讓我整整做了四十四年!

【篇七】

在中國文字中,西安交通大學是一個大詞。對于中國的高校,對于中國的科技戰(zhàn)線,對于西部和陜西,乃至對于中國近現(xiàn)代史,都是一個不可省略的大詞。在千千萬萬莘莘學子和他們家長的心中,更是一個在人生道路上打了著重號的大詞。

但對我則不然。西安交大所有的宏大敘事我都了然于心,它讓我充滿豪情。不過,這所巨無霸式的學校留在我記憶深處的,更多的是只屬于私人話語和私密空間。那層層疊疊的樓群,那燦爛如云霓的櫻花道,那從教室里噴涌出來、滿挾著求知和思考、憧憬和理想的人流,那無計其數(shù)的夜燈和夜燈下苦讀的面影,還有盤桓在食堂中長龍般的隊伍,還有泛漫在飯桌上勝似美味的談笑,我都不是一個旁觀者,可以說其中無不有我。旮旮旯旯,有著我人生的小場景在再現(xiàn);斷斷續(xù)續(xù),有著我生命的曼陀鈴在彈撥……

我給這只屬于我的西交大,起了個只屬于我的名字:椒園。我并不知道美麗的校園里是不是也有蔥蔥的花椒林,它只是個諧音,卻平添了一點浪漫,悄悄傳遞了一點我和交大的親昵,也便有了特指的感情內(nèi)容。

自20世紀80年代的中后期開始,我寫的許多文章結(jié)尾落的地名出現(xiàn)了“椒園”二字,“某年某月某日于西安椒園”,那指的便是西交大的校園。不要以為我是在交大書如煙海的圖書館中,或是在溫馨明凈的小蝸居里完成的這些文章,不是的。大半是在隨便路過的哪幢樓的哪間教室,或小小的師生答問室中寫就的。因為我要選擇孤獨、陌生和安靜,這是比咖啡和熱茶更好的寫作環(huán)境。

后來,大約10年后,當我搬到西郊現(xiàn)在住的“不散居”時,曾將自己改革開放以來的人生軌跡,以先后四個居住地的名稱綴成一聯(lián),書于宣紙,那便是:“才從嵐樓椒園過,又抵谷齋不散居。”嵐樓、椒園,谷齋、不散居,儲藏了我三四十年的生命。長安城里小有名氣的燒瓷專家魏庚虎先生,還將這個毫無平仄、只有憶念的聯(lián)句燒在一個大青花瓷瓶上,幾十年過去,現(xiàn)在仍然莊嚴地放在客廳大書案的正中央。

【篇八】

洗衣對于我們婦女來說,過去曾是一件每天必須要做的瑣事,既費時間,又很單調(diào),還稱得上是辛苦。

如今,對于已經(jīng)用上全自動洗衣機的我來說,洗衣則成了一件輕松而簡單的"小菜一碟"了。每天早上,晨練歸來,憩足精神后,不慌不忙地將全家人要洗的衣裳丟進全自動洗衣機里,然后按下開關(guān),就悠然自得地坐在沙發(fā)上看電視節(jié)目,等衣裳洗凈甩干了,只拿出去晾曬就完了事。

今天,當全自動洗衣機幫我洗衣之時,電視里正在談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生活變化,我由此油然回想起三十年前洗衣的往事……

由于我是家中的老大,下面還有幾個弟妹,從10歲起我就擔負起洗全家衣裳的重任。每天清晨,天剛朦朧亮,我就挎著一大籃子衣裳下河去洗衣。我們家雖住在城里,有自來水,但因離漢江不遠,媽就叫我到漢江河里去洗。穿過一條街巷,來到漢江邊,我左顧右盼,首先挑選一塊好的青石,然后,操起棒槌,將衣服一件件就著清清的江水在青石板上捶打著;然后再在濕衣服上打上肥皂,一件件搓揉一陣后,再用棒槌擊打,最后再放到漢水河里漂洗干凈,每天清晨,我就重復著這些動作,洗完一籃衣裳足足需要一二個小時,這時,太陽已經(jīng)升得老高了,我趕緊提著一籃子洗好的衣服回家,然后匆匆忙忙扒點早飯,這才慌慌忙忙趕去上學。

平素洗衣,我倒不覺得有什么苦累,我記憶最深的是冬天洗衣,手一伸進水里,就冰得不由自己地縮了回來,但我又不能不洗,只有把手放在嘴里哈哈氣,再雙手搓一搓,才開始洗衣,洗完衣裳后手就凍得通紅通紅。有一次,我挎著一大籃子剛洗干凈的衣服爬上堤坡時,不小心,一下子滑倒了,一籃子洗好的衣裳全弄臟了,我也顧不上揉揉摔疼的腰腿,就將弄臟了的衣裳一件件再重洗干凈。

1970年,15歲的我聽說附近一家絮棉廠有活干,洗一鍋舊棉絮,可得7元2角錢。當時我們家里經(jīng)濟條件不好,我總想幫家里掙點錢,聽說此事后,趕緊找到廠家,要求參加洗棉絮的隊伍。廠家同意了,我喜出望外,但當我洗了一鍋舊棉絮后,才知道這7元2角錢來得確實不容易。

到絮廠去拉舊棉絮洗的時候,得借一輛板車去拉,因為一鍋舊棉絮雖是150斤,但先由本廠工人將這150斤的棉絮放到燒鹼鍋里煮,煮后的舊棉絮是濕的,那就是幾百斤了。我將這沉甸甸的一鍋棉絮拉到河堤上,用籃子一籃一籃地提到河下邊,將棉絮一點一點地在青石板用特制的大棒槌捶洗,每一塊棉絮都捶透后,再放到籃子里,讓它浸泡在水中,然后像洗菜一樣用手翻動,一直到舊棉絮中黑水洗清了,再把它拿到江邊的青石板上再捶洗第二次。這才把這洗好的棉絮堆放在一塊大石頭上,等水瀝干了,再一籃籃提到堤上,用板車拉到絮棉廠去漂白,漂白后,我再用板車拉到堤上,又一籃籃地提到河里去把漂白粉清洗干凈,洗凈后的舊棉絮我放到堤岸上晾曬干,曬干后再拉到絮棉廠讓廠家驗收,廠家驗收時,如果少一斤會扣掉兩角錢,驗收全部合格了,才會拿到7元2角錢。為了這7元2角錢,我得忙整整一個星期,每天下午放學后,就往河邊跑,就把手浸泡在鹼水和漂白粉的水里,就舉起胳膊不停地揮舞著棒槌,每天累到天黑盡了才回家。

有一天,我正在學校上課,突然發(fā)現(xiàn)鄰居的一個小弟弟在窗外喊我,說我洗的套子被水沖走了。下課后,我趕緊往江邊跑,江水不知什么時候漲得老高,把我洗凈后堆在河邊上的還來不及曬的棉絮卷走了,看著滾滾的江水,我流下了眼淚,這是我起早貪黑一個星期的勞累啊!

盡管掙這錢不容易,但我還是舍不得放棄,整整洗了了兩年,以至我后來手腕因勞累過度得了腱鞘炎,只到現(xiàn)在,手一用力,手脖子上就會隆起個包,給我的人生留下了永久的傷痛……

1983年,當商店里開始出現(xiàn)第一批雙缸洗衣機時,我欣喜萬分,第一個涌上來的念頭就是一定要買。當時,我和丈夫的月工資加起來只有80元錢,而那款洗衣機要440元。但我們還是毫不猶豫地將結(jié)婚3年來的全部積蓄掏了出來,把那臺洗衣機搬回了家。

這臺笨重的雙缸洗衣機我們整整用了十年,到1993年,當商店里開始出現(xiàn)輕便的半自動洗衣機時,我們才替換了它。

一轉(zhuǎn)眼,又是十年過去了,我們?nèi)野徇M一個花園小區(qū)的新樓房,為了跟這美好的環(huán)境配套,也為了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我們又買了市面上最新式的"全自動洗衣機"。每天,當這臺全自動洗衣機開始工作時,那發(fā)出的音響是那么地悅耳,我仿佛它在唱一支歡樂的歌,歌唱著幸福的生活……

【篇九】

中國共產(chǎn)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已經(jīng)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之路,是一條實踐探索之路,是一條開拓創(chuàng)新之路,是一條創(chuàng)造財富之路,是一條富民強國之路。

回想四十年前,政治清廉,社會安定,干部兩袖清風,民風淳樸端正。只是受計劃經(jīng)濟體制的制約,保守資源,謹慎開發(fā),閉關(guān)鎖國,交往受阻,流通不暢,發(fā)展受限,故而經(jīng)濟建設(shè)比較緩慢,社會物質(zhì)極為貧乏,人民群眾生活需求往往得不到全面滿足,衣食住行基本生活條件得不到充分保障。

一葉知秋——立足于我們定邊縣的實地,看一看四十年前前后后的發(fā)展變化,就能夠看得出改革開放的一部分利弊得失、興衰成敗和新舊差距大致風貌來的。

過去,在行路方面,全憑兩條腿。上世紀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人們還把兩條腿戲稱為“11號汽車”。有朋自遠方來,問,怎么來的?回答,坐11號汽車。這樣的玩笑50后的人,都還記憶猶新。

小時候,能坐上自行車就感到自豪無比。記得在我七八歲的時候,西峰上來一個叔父,連推帶扛帶騎,弄回來一輛自行車,在我們家門前的大場院里騎上轉(zhuǎn)圈子,村里所有的人圍在場邊看,有的人驚得吐舌頭。叔父跳下自行車,要帶一個人坐上去體驗體驗,當時沒有一個人敢上去。叔父要把一個比我大兩歲的我的侄兒扶上自行車,他竟然嚇哭了,連踢帶打帶咬手,終于掙脫逃跑了。我很幸運,被叔父抱上自行車放在前面,叫我抓牢車把腦,他騎上來,由慢到快,讓我適應(yīng)這樣的快速度。我開始緊張,后來感到舒服、感到高興、感到自豪。不知道轉(zhuǎn)了多少圈,圍觀者們嘖嘖稱贊。叔父停下來下了自行車,我卻不想下來了,還想騎在上面多轉(zhuǎn)幾圈,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插這段小故事,來說明當時人們的見識多么小、行路的條件多么差。

七十年代,定邊縣上才只有一輛小汽車北京吉普(帆布篷篷2020)。現(xiàn)如今,大街小巷到處停放著各式各樣的小汽車.

小小縣城,遇到上下班和上學放學的當口,堵車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的了。安邊、賀圈、紅柳溝、白泥井、楊井、白灣子、姬塬、馮地坑等大一些的鄉(xiāng)鎮(zhèn),往往也出現(xiàn)堵車現(xiàn)象。有時候車多得簡直讓人感到煩惱。

在縣城,通往外地的高速公路、國道省道上,在縣鄉(xiāng)公路鄉(xiāng)村公路上,來來往往的各種車輛川流不息、絡(luò)繹不絕。特別是縣鄉(xiāng)公路鄉(xiāng)村公路,讓城市和農(nóng)村緊密相連;鐵路的貫通,更讓城市和農(nóng)村、內(nèi)地和外地連在了一起;國際化飛機場、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讓國家和世界拉近了距離。各種交通工具不停地更新?lián)Q代,騎馬壓騾子和騎毛驢的時代已經(jīng)成為過去,成為人們茶余飯后休閑娛樂時候的陳舊記憶了。

【篇十】

順著洋縣的洋西公路向南,直到一個叫牛家河的十字路口再沿鄉(xiāng)間小道行駛五公里左右就到了老家。

由于無人打理,破舊的老房子更蕭條了。從發(fā)干的枯葉可以想象,夏天的時候院子里一定長滿了各種叫不出名高高矮矮的雜草,木蜂在發(fā)黑的房梁上忙著鉆眼,飛的很底的麻雀大膽地穿梭覓食,和現(xiàn)在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形成鮮明對比。打開中堂門,又是一幅景象。桌椅上蒙著厚厚的灰塵,角落里掛滿蜘蛛網(wǎng),到處散發(fā)著發(fā)霉的氣味。

打掃完衛(wèi)生,我和父親提上祭品朝山上走去。上到半山腰,父親已經(jīng)氣喘吁吁了。父親的頭發(fā)白了,臉龐黑了,溝壑般的皺紋撒滿了歲月灰塵和汗水,最令我心痛的是父親佝僂的背影。我找了塊干凈的地方扶父親坐下。從這里,能看見春天山里如畫的美景。一條銀帶在山下蜿蜒盤旋,伸向遠方的重山,那是前年才改建的水泥路,能并排行駛小轎車。滿山的櫻桃花,遍地的油菜花開的正艷,香味正濃,綠油油的麥田一片連著一片,偶爾能看見村民的身影,忙碌中夾著歡樂之歌。鄉(xiāng)民們一排排整齊的樓房已經(jīng)高高聳立,取代了原來的青瓦房,裊裊的冒著炊煙。鄰居家的墻上也貼上了瓷磚,陽光一照,相當耀眼,想想前幾年他家還是貧困戶呢。父親說,這都是近幾年發(fā)展起來的。這幾年,國家實施鄉(xiāng)村振興計劃,惠農(nóng)政策多,干部作風硬,村里好多人都脫了貧,致了富,過上了好日子。一個二十多戶的小村子,有的家庭買了小轎車。

正說著,平娃上來了。按輩分,我叫他叔。平娃叔一家通過移民搬遷政策住進了城里的三室一廳,在城里就業(yè)生活,但七十歲的老母親留戀鄉(xiāng)里的清靜和新鮮空氣遲遲不愿進城。

我一眼就看到了平娃叔手里提著的花籃。

平娃叔看出了我的疑惑。咱們村開始注意環(huán)境保護了,從前一到除夕、清明就放鞭炮、燒紙錢的陋習徹底改變了,F(xiàn)在咱們和城里人一樣,比的是子女教育和父母贍養(yǎng),比的是思想覺悟和遵紀守法。你走出了農(nóng)村,又受過高等教育,這幾年有什么體會?

這該從何談起呢?我笑笑。我們一起朝山上走去。

這幾年,在黨中央領(lǐng)導下,經(jīng)濟法律、科技文化、醫(yī)療衛(wèi)生、農(nóng)村政策等各個方面都有了質(zhì)的飛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進城務(wù)工到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從建設(shè)新農(nóng)村到精準扶貧,不論是城市還是農(nóng)村,人民生活日益豐富起來,精神面貌一天一個變化。

獻完花籃,緬懷了故人,平娃叔對我說,你出生于農(nóng)村,通過自身努力在城里落了戶、安了家,你得;貋砜纯戳!家鄉(xiāng)美著呢,這是咱們的新農(nóng)村!

我們走時,父親對老房子和家鄉(xiāng)的一花一草還是依依不舍,拍了些照片當作留念。我知道,這是父親對生活了幾十年的農(nóng)村的眷戀。父親出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家境貧寒、物質(zhì)匱乏,為了全家的生計,為了我的學業(yè)和教育吃了不少苦,經(jīng)過大半輩子的打拼,現(xiàn)在總算有了比較好的結(jié)果。

金色的陽光灑滿九州大地的大街小巷和山山水水,時代的步伐還在繼續(xù)前行;氐搅藵h中市里,望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和疾速而過的高鐵,我又想起了老家的變化,心里一陣感慨、欣慰。家鄉(xiāng)的變化,家庭的遷徙不正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反映嗎?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我們都趕上了好時代!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紀念改革開放40年家鄉(xiāng)巨變征文精選10篇》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zhuǎn)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seogis.com/gongwen/184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