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漫長的生命中,總會有書籍為我們帶來一生的影響。從它們那里感悟到人生的變幻無常,給我們勇氣與信心不斷的跨越艱難險阻。有什么比讀書還有意義的呢?我想不會有了。下面是小編帶來的2018讀書主題征文稿材料:用愛走遍人間。
我始終相信,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總是要完成一些使命的。比如蕭紅,她用《呼蘭河傳》向我傳遞了人世間的溫暖和愛。
她在這本書里寫到, “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住著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的時候,祖父已經(jīng)七十歲了。”第一次讀到這的時候,心底最柔軟的那部分如春水般蕩漾起來,仿佛有什么東西輕輕地把我拉到了祖父的身邊。我的祖父也住在小城里。小城里也有一條河。祖父曾經(jīng)說過,他一生見過很多的河,所有的河都比不上家鄉(xiāng)的河清澈。他還說過,無論生前或死后,都要守在家鄉(xiāng)的滹沱河畔,看每一朵云彩從東邊走到西邊。
多年以前,作為從小縣城到北京打拼的青年,不論工作或是生活,一切充滿了艱辛。教幼兒舞蹈之余, 寂寞是張無邊的網(wǎng),它想網(wǎng)住你的時候,任你拼命掙扎,也逃不掉。后來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比讀書更能抵抗寂寞的了。
生命中的美好總會不期而遇。周末,上書市逛,一本《呼蘭河傳》映入眼簾,作者蕭紅這個名字似乎有點熟悉。隨意一翻,看到“火燒云”的片段,想起小學課本上曾經(jīng)學過這篇文章,日落時的美麗景象再次跳入腦海;自然想起家鄉(xiāng)的滹沱河。呼蘭河和滹沱河都是天下的河,它們有著怎樣相同的歷史和不同的傳說?這本書仿佛長滿磁性,讓我愛不釋手,花五塊錢買下了《呼蘭河傳》。
每天六點起床,做碗西紅柿雞蛋面條,匆忙吃完趕往公交站點。一輛車上擠一個小時轉(zhuǎn)到另一輛車繼續(xù)擠,八點半到達目的地的時候,腿腳已經(jīng)受累兩個小時。九點到十一點的舞蹈課結(jié)束之后再趕往下午的上課地點。通常會早到兩個小時。秋風送爽的時候,我坐在幼兒園的長椅上吃午餐,包里背了一上午的饅頭和水都已經(jīng)沒有溫度,進入胃里不算舒服但勉強可以接受。天氣漸漸變冷,寒風開始襲人。我只能在幼兒園的樓道里尋一個座椅,邊吃饅頭邊等時間。“素食,有時候不是不食,好像傳說上要成仙的人在這地方苦修苦煉。很有成績,修煉得倒是不錯了,臉也黃了,骨頭也瘦了。”我想,我是不是煉得像蕭紅一樣瘦了。只是我沒有成仙。
有次去一所較偏的幼兒園上課,下了公交車還有一段很遠的路。寒風刮在臉上像刀子一樣。雖然是中午,但陽光都躲在它自己的家里了。又餓又乏,我聽到我的心在哭。 “感到自己的力量完全用盡了!再多走半里路也好像是不可能,并且這種寒冷我再也不能忍耐,并且腳凍得麻木了,需要休息下來,無論如何它需要一點暖氣,無論如何不應該讓它再去接觸霜雪了。”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苦難可以感同身受,但至少我們一樣渡過苦難的歲月。想起蕭紅的苦難,我似乎不苦了。終于快到幼兒園了。猛然看到幾個紅色的大字“老北京炸醬面”。這不是爺爺曾經(jīng)說過的炸醬面嗎?來京之前,爺爺還說,身為面食之鄉(xiāng)的人去了北京一定要嘗嘗北京炸醬面的。只是他很遺憾了!“我站在炕沿旁邊,那整個的小豬,就擺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豬一撕開,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從來沒有吃過那么香的東西,從來沒有吃過那么好吃的東西。”熱氣騰騰的炸醬面好像就放在桌上,面條一根一根圈在碗里靜候,豬肉粒在面條上向我招手。 “我吃,祖父在旁邊看著,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說我的牙齒小,怕我咬不動,先讓我選嫩的吃,我吃剩了的他才吃。”耳邊似乎傳來一個聲音:“孩子,走進去!你吃下去的不是一碗普通的面,那是替爺爺圓了一個舌尖上的夢。”是啊,祖父已經(jīng)七十八歲了,他此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吃一碗北京炸醬面了。我的腳步堅定了。走進去選了一張小桌坐定,這碗面無論貴賤一定要吃的。眼巴巴的望著廚房,面終于出來了。碗的大是我沒有見過的,精細的面條上鋪了一層醬紅色的肉粒,點綴著幾顆黃豆幾根黃瓜絲幾葉香菜。面的香醬的香湯的香,讓我不知道先嘗哪個香。還是先嘗肉吧。小小心翼翼地夾一小塊肉粒放在口中,上下牙輕輕一嚼,鮮美的肉汁順著舌頭流入胃里。那個香是你無法想像的。趕緊把面條和醬攪拌起來,吃一口,好香,再吃一口,就是香。狼吞虎咽地吃到一口不剩了。不過癮,又問店家要了點湯喝光了。那是在北京的第一碗炸醬面,也是在北京的最后一碗。從此以后,周一到周五的午餐依舊是饅頭和水,直到離京的最后一天。
在北京的日子,《呼蘭河傳》是常伴枕邊的。“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讀到蕭紅的祖父教她讀詩并給她講解這首詩的時候,我的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下來。想到我的祖父年事已高,去無多日,遠在家鄉(xiāng)的親人是不是像我一樣飽受思念之苦,我的有生之年將會有多少個寂寞的夜晚度日如年。呼蘭河城的人們從被父母生下來的那一刻開始,只有吃飽了穿暖了才是他們的希望。然而,他們是吃不飽的,穿不暖的。他們都像最低級的植物似的,只要極少的水分、土壤、陽光,甚至沒有陽光,就夠生存了。他們?nèi)諒鸵蝗盏剡^著逆來順受的日子。
我一直相信,人間定要有光的。無論是一點還是一片,只要能夠看到光,就能感受到生命的溫暖和力量。
北京可以讓一個人的才華盡展,可是家鄉(xiāng)呢?家鄉(xiāng)的文化需要更好的傳承和發(fā)展,家鄉(xiāng)的親人需要更多的關心和陪伴。思鄉(xiāng)的情懷一天一天打結(jié),短暫的半年結(jié)下無數(shù)個解不開的結(jié)。終于,寒假之前,我向公司遞交了辭職信。北京,是個可以讓夢想起飛的地方,如今,我要把這個夢想帶回我的家鄉(xiāng)。
回到家鄉(xiāng),和祖父說到那碗北京炸醬面的時候,他的眼里有光閃爍了一下。他說他今生不再遺憾炸醬面了。握著祖父的手,他笑了,我也笑了。第二年那個悲情的七月,祖父在滹沱河邊長眠。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雖然沒有繼續(xù)幼兒舞蹈的工作,但慶幸做的還是音樂教育。每當想懶散的時候,想起那碗永生難忘的炸醬面,還有時常翻閱 的《呼蘭河傳》,似乎沒有一個理由讓我的腳步停滯不前。“祖父家里那些唱秦腔的拉胡琴的打梆子的,他們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就像太陽照在瞎子的頭上,瞎子看不見太陽,卻感受到太陽的溫暖。夜里打梆子的那個人,越打越激烈,越打越凄涼。因為他是單單的音響,沒有同調(diào)。”音樂本是可以帶給人快樂和希望的。
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離我的小城不太遠的一所小學校想給孩子們開設音樂課,但沒有合適的音樂老師。于是,我捐了十架電子琴,并做了那里的義工。不定期的每兩周或三周去給那里的孩子們上一次電子琴課。算算已經(jīng)是兩個年頭了。我知道,未來的我還會把音樂的快樂和希望傳承下去。“看到你,他們的眼里是有光的。”那里的校長這樣對我說過。說到這里,你可以想一想,他們的眼睛,他們的嘴巴,他們的雙手,充滿了多少期待。正是這樣一群農(nóng)村的孩子,讓我再一次看到了生活中最耀眼的那點光。我們彼此傳遞的不僅是音樂的光芒,更多的是生命中的溫暖和力量。
今年,整理書柜時拿起《呼蘭河傳》。書皮紙還是北京那年的廣告紙,書還是五塊錢的盜版書。我忽然想再買一本《呼蘭河傳》,想把它送合適的人,把它曾經(jīng)帶給我的溫暖和愛傳遞下去,生生不息。于是,又買了一本新的《呼蘭河傳》。
到現(xiàn)在,床頭一直放著這兩本書。舊的那本提醒我不要忘記在北京艱苦的歲月;新的這本成為我每天都必須打開的干凈明朗的世界,一如祖父永遠愛著的滹沱河。我也在等待,那個和我一樣需要《呼蘭河傳》的人。
感謝這個比煙花還寂寞的民國女子,用溫暖的回憶和永遠的憧憬寫下曠世的《呼蘭河傳》,讓我勇敢的把人間的愛嘗了個遍。我堅信,我一生的使命,就是用愛走遍人間。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