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阿倫特》是一部由德國、盧森堡和法國共同制作的傳記電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影片主要講述了著名猶太女哲學家漢娜·阿倫特和阿道夫·艾希曼之間因為哲學思考發(fā)生分歧后的故事。小編這里整理了一篇網(wǎng)友對這部片的觀后感,一起來看看吧!
漢娜.阿倫特,一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最初并不知道有這么一位偉大的女性,看了電影之后備受震撼,深感敬佩,于是對漢娜.阿倫特女士肅然起敬。不知不覺間,竟然循環(huán)觀看了三遍。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由于被漢娜.阿倫特女士獨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在觀看了影片之后,我搜索了她的資料,大致了解了她的著作,特別是《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和《漢娜.阿倫特》,由于時間原因還未了解到她的《反抗:平庸之惡》。但是,在觀看著作的時候特別是觀看《艾希曼在耶路撒冷》的時候,總有那么些晦澀難懂的句子和情節(jié),不如影片來得生動直觀。
所以,記憶最深刻的自己最有感受的還是影片。
漢娜.阿倫特給人的最大特點是她善于思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且堅持自己的見解,不人云亦云。即使朋友們不理解,讀者們抨擊謾罵,文客們組團攻擊,即使全世界都說她錯了,她仍要堅持。因為,她不能違背自己的內(nèi)心,她不能違背一個文人的客觀。
我對漢娜.阿倫特的觀點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我覺得她評論得很客觀,不帶有色眼鏡看待艾希曼,不夾雜任何個人情感來評論他。即使她自己也層深陷集中營,經(jīng)歷過一般人不曾經(jīng)歷過的痛苦和苦難,體會過一般人不曾體會過的沮喪和絕望。讀者和文客們都抨擊她為艾希曼辯護,說她身為猶太后裔卻反猶太。但是,漢娜.阿倫特明確指出自己并不是為艾希曼辯護,她和所有人一樣認為艾希曼犯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他該死。她只是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漢娜.阿倫特指出艾希曼他是一位德國共產(chǎn)黨員,并且是第四車場的負責人。他的職責是不論什么情況都要讓列車運行起來。在艾希曼的世界觀里,他以無條件服從上級的命令為職責操守,就如同“我的忠誠是我的榮耀”。造成迫害猶太人悲劇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沒有思考,只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從而引發(fā)了思考的重要性。即使“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思考也會一定程度上挽回一點損失。正是艾希曼的無意識促成了迫害悲劇,所以漢娜.阿倫特呼吁反抗“平庸之惡”。因為,缺乏思考造成的惡比思考下的惡造成的后果更為嚴重,更一發(fā)不可收拾。
另一個漢娜.阿倫特反對的是審判的程序。她說對艾希曼的審判完全就是一場政治秀。因為這場審判是對一個人的審判,但是那些證人、那些證詞真對的是整個德國納粹,甚至是真對歷史事件,而不是艾希曼本人。從公平和客觀的角度來講,這對審判艾希曼不公平,最主要的是明明是審判艾希曼,證據(jù)大部分卻與他無關(guān)。我認為從中可以體現(xiàn)出漢娜.阿倫特對人性的關(guān)懷,對事物的公正,這正是一個作家所要具備而大部分作家缺乏的東西。
此外,漢娜.阿倫特還提出了對“猶太委員會”的質(zhì)疑。正是這一質(zhì)疑讓她收到官方和非官方的更多的攻擊。然而,我是贊成這一質(zhì)疑的。我也認為“猶太委員會”對成批猶太人被迫害要負有一定的責任。如果沒有他們的“暗中操作”,迫害怎么會那樣暢通無阻。從中,我看出了漢娜.阿倫特的勇氣,敢于挑戰(zhàn)權(quán)威,只為堅持真理。
當我看到漢娜.阿倫特的文章發(fā)表之后,好朋友與之決裂,讀者和鄰居對她的人身攻擊,好像全世界都在抨擊說她錯了,她的那種無奈,那種孤獨寂寞,一人飲酒醉的惆悵的時候,我體會到了海因革德所說的:“思考是一件讓人寂寞的事情”。因為思考會有不同的見解,一般不會人云亦云,但這也注定很少會被別人認可,注定要忍受孤獨。即使如此,漢娜.阿倫特仍然要堅持思考,就像她對學生說的那樣:“思考不會給你帶來直觀的利益……”,但是仍然要思考,思考了你才是你自己而不是別人。其實,這對我有很大的啟發(fā)。反思自我,我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會思考,我受了二十多年應試教育,我整個人特別是大腦被“體制化”了。特別是看了《肖申克的救贖》以后,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然后,我就決定要走出“體制化”,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人”。
漢娜,阿倫特,一生都在研究“什么是惡”,至死方休。漢娜.阿倫特,一生都在飽受爭議,從容不迫。她是偉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學家。她造就了一個時代,啟發(fā)了下一個時代。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