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是一部來自英國的紀錄片,相信不少網友都看過,這部紀錄片記錄了從1964年到2005年內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孩子在每隔7年后的變化。很多網友都對這部紀錄片給出了一致的好評,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人生七年》BBC的神級紀錄片,它以紀實訪談的形式跟蹤采訪了十四名來自不同階級的孩子,包括富人、中產、普通和底層,從7歲開始,每隔7年,一直到他們56歲。這些人中,有人注定成功,有人逆襲,有人平淡生活,也有人在成長中迷失了自己。不過這部片子最令我震撼的是,貧富階級巨大的觀念差別。
富人之所以持續(xù)富,窮人之所以很難翻身,與其說是因為錢,不如說是因為觀念和眼界。七歲的時候,這種巨大的理念差異久開始顯現,富人的孩子普遍有目標、知道自己未來一定會念大學,而窮人的孩子更多是考慮自己未來做什么樣的工作,有些甚至不知大學是什么。十四歲的時候,富人家的孩子都上了自己預計上的中學,對于未來也有了更清晰的規(guī)劃,念法律、從政,而窮人的孩子雖然也在繼續(xù)念書,但是對于未來只有模糊的概念,比如幸福地活著。二十一歲的時候,富人家的孩子幾乎都實現了自己7歲時的愿望,念牛津、劍橋,明白自己要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窮人家的孩子已經開始工作,成為工人,對未來依舊沒有什么規(guī)劃。
除了目標和規(guī)劃,金錢觀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富人的孩子普遍明白錢的重要性,知道錢是實現愿望、抵抗風險的一種工具,而窮人的孩子,大部分表示自己不在乎錢,認為錢對于生活而言并不重要。
對于教育而言,富人家的孩子普遍認為教育是很重要的,也愿意為了求學付出實在的努力。窮人家的孩子似乎沒有看到學習的意義,也不愿意通過學習改變自己。
我還沒繼續(xù)往后看,僅僅看到了21歲,而21歲,人生已經基本定型。從7歲到21歲,他們擁有的時間都是相同的,卻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富人能夠過得比窮人好,在于他們更了解生活的規(guī)則,有清晰的目標并為之付出努力,認真生活,不懼挫折。而窮人的底層,不是因為物質的缺乏,而在于對生活的迷茫。整個片子里唯一逆襲的孩子,是一個農民的孩子,他憑借對科學的興趣,持續(xù)學習,成為了牛津大學物理系的學生。他與其他普通家庭的孩子區(qū)別就是,他擁有與富人相同的生活認知,他活得像個富人,最終也成為了富人。
貧富,階級,出身,這些看似決定人一生的東西,其實只是表象,而你對生活的認識和行動力,才是將人區(qū)分出來的根本原因。能成王者終成王,真正的英雄也是不問出處的。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