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一書由夏丏尊和葉圣陶所著,是一本語文教育經(jīng)典著作,通過故事的方法告訴我們一個個語文知識點,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方法,對于今天語文教育來說,是很值得借鑒的。下面給大家?guī)淼氖俏男淖x后感1000字。
看到“忽然做了大人與古人”的標題,讓我立馬浮現(xiàn)出女兒半期考試后的家長會上,語文老師用溫柔的語氣嚴肅地說:盡快適應(yīng)初中語文學習的節(jié)奏,我們需要讓孩子盡快成熟起來。當時就在想?成熟到什么程度呢?原來答案在這兒,成為大人,或是古人!
同為十四歲的樂華和大文,一頭霧水地準備預習魯迅的《秋夜》,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腦中浮現(xiàn)出“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的文字。我立即沖著在書房做作業(yè)的女兒問了一句:“你們這學期語文書上有沒有魯迅的《秋夜》?”十二歲的女兒今年剛上初一,我曾經(jīng)和她提起過這篇文章。女兒在書房里大聲回復我:語文書上沒有“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老師讓我們本期閱讀魯迅的《朝花夕拾》,里面也沒有這篇文章。言語間夾雜著慶幸,最后還補充了一句:幸虧沒有!
學習最忌諱存有僥幸,上周女兒還跟我說:“媽媽,我運氣真差,今天考試考了我馬上要自學到的一篇《世說新語》”。其實哪是運氣差,真的就是心存僥幸,身有懶意!家長們都知道,要學好語文,需要大量閱讀,可是讀什么?怎么讀?如果需要豐富寫作素材,當然是旁征博引地泛讀,但如果是針對從容應(yīng)對考試題目,就得對優(yōu)秀作家的經(jīng)典文段作精細的閱讀分析。而這項工作是孩子們不太愿意做的,不僅因為學校的作業(yè)量已經(jīng)不少,最主要的原因是這樣的文段不易讀懂,使孩子造成畏難情緒。我們往往更重視孩子在數(shù)學上的畏難情緒,而忽視了語文的學習其實也有畏難情緒。
文中的樂華和大文是用功的孩子,預習課文、生字查明,可仍有許多莫名其妙的地方。于是他們相互提問,“‘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一株也是棗樹’,你懂得嗎?為什么要這么說?”這是學習中的理想狀態(tài),試想我們的孩子在平常作業(yè)中,自己怎么可能有這樣的預習方式,大多是生字查明,能想的地方想一想,想不明白的擱置起來。不懂的問題堆積越來越多,但又不會像數(shù)學題那樣對錯分明地展示出來讓人著急,到了讓人著急的時候,他便說“最難好學的是語文”了。所以語文預習至關(guān)重要,切忌敷衍,如能做得更充分,便能先聲奪人,增強學習信心。
“字是個個認識的,連結(jié)起來竟會看不明白”是語文學習中最尷尬的情況。書中借枚叔的口告訴我們,初中開始所學的文章大多是富含哲理的名人名篇,這些文章寫作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教學,而是講述作者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受。進入初中伴隨語文學習難度的提升,總會有這樣不適應(yīng)的時期,看來,我得鼓勵女兒放下包袱,慢慢來!就像枚叔鼓勵樂華和大文:古時候的小孩兒更不幸,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讀著四書五經(jīng),被逼著成為圣人賢人呢,你們還只是要做大人古人而已!
要做大人和古人,總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觀察事物總是不夠的。同樣的景物,試著與作者對比想想自己看到同樣事物時的感受,比較一下其中的差異,結(jié)合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風格去感受作者的“內(nèi)部經(jīng)驗”,感受從文字里去積累經(jīng)驗、學習經(jīng)驗的方法,從語文學習中找到樂趣。
枚叔最后說了一句話,值得教孩子們銘記:“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練習到水平線的程度,將來才不至于落伍”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