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在线视频观看,一级日韩免费大片,在线网站黄色,澳门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電影海灘的一天影評觀后感

電影海灘的一天影評觀后感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15 09:36:21 | 移動端:電影海灘的一天影評觀后感

《海灘的一天》是一部來自臺灣的老電影,影片故事情節(jié)豐富曲折,紛繁復雜的劇情讓人意猶未盡,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網(wǎng)友們關于這部影片的討論,一起來看看吧!

01

楊德昌是我最喜歡的導演。在個人觀影體驗上,中外導演都算在內,他在我心中排第一位。而且他已經(jīng)逝世,地位永恒,不可撼動。

從他第一部長片開始,楊德昌就致力于揭示城市生活和現(xiàn)代工業(yè)化社會如何摧毀人類脆弱的感情從而把一生的幸福埋葬!逗┑囊惶臁返谝淮慰磿r是VCD畫質,光線暗,人物模糊,看完也完全不記得了。這次看這個中影修復版,像看新的影片一樣,長達近170分鐘的電影,絲毫不會走神,也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實在太震驚了。這么簡單的一個內核,講的如此豐富,立體,真是大師手筆,典型的楊德昌風格。

這是楊德昌的第一部長片,他36歲,可謂出手不凡。無論是如此復雜的敘事結構還是人物造型設計,服裝和色彩,都考慮的非常周詳,非常成熟,從第一部起,每一部都是同樣的高水準。像讀一部長篇小說,楊德昌嫻熟的運鏡,在回憶與現(xiàn)實中穿梭自如,海灘一天的思索引出青春的十年的迷惘與清醒,咖啡廳傾談的半天推進到婚后的時代的掙扎與成長,那個十年前伸過來點煙的打火機,點燃了十年后的煙。還有最后懸而未決的漂亮結尾,結構堪稱完美。

故事發(fā)生在一九八零年代,臺灣工業(yè)方興未艾,各種思潮涌動的時代,也是對岸的中國各種思潮涌動的時代,年輕人聚在一起跳舞唱歌,徹夜談論哲學,思考人類命運--這樣的時代,如同文藝復興,人類群星閃耀時一樣,一去不復返了。那時候的楊德昌,侯孝賢,柯一正,無論思想,技術和理論都成熟了,滿懷熱情投入臺灣電影事業(yè),那個階段也產(chǎn)生了很多不錯的電影,堪稱黃金時代,那是個藝術的年代,投資讓楊德昌可以用法國電影的手法,從容(緩慢)的用那么多看似閑筆的長鏡頭講這么一個平平無奇的故事。而那個時代的人們,熱愛這樣的電影,他們是合格的觀眾,對得起這樣的導演。

同為人類,我們卻遭逢這樣一個淺薄無知,喧嘩浮躁的時代,真是倒霉,但又能奈何呢?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

《海灘的一天》像《冰風暴》一樣,選擇新舊時代的交匯點,用幾個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將一個時代剖開給人看,這個技能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一一》里都運用的非常嫻熟。它主要講了在新舊交替的時代,沖破封建藩籬追求自由和幸福人生的人,并沒有比順從家長威嚴唯唯諾諾郁郁終生的人,過得更好。因為他們成長在舊的時代不甘心重復上一代的人生,但又沒有在舊時代習得處理愛情與生活危機的能力,走了很長一段彎路,終于越過難關,成為新時代的開啟者。在海灘的那天,佳麗終于明白這個道理,她的哥哥佳森也明白了,但明白的時候,他已經(jīng)不久于人世。

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大學生,不愿服從父母之命,私奔去大城市和自己大學時期的戀人一起,兩人一起拼搏,慢慢的生活越來越好,可工作也越來越忙,二人的溝通越來越少,婚姻出現(xiàn)問題。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甚至有點俗套的故事,楊德昌卻能把它處理的異常豐富。楊德昌的電影里總有一個一直保持著純真的成人角色,《牯嶺街》里是Honey,《一一》里是簡南俊,這部戲里是張艾嘉演的佳麗。因為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對人的要求就是抹殺純真,所以保持赤子之心的人多多少少都是邊緣人,且會比較失敗。佳麗兩次去求助哥哥,向他問愛情與人生的感想,佳森選擇了接受命運,強迫自己過心如死灰的生活(可就連死板的父親都會忙里偷閑和護士調情)他慘淡的說:別人都說我成熟了很多,我現(xiàn)在開始懂得欣賞生活里一些小的驚喜,比如聽到一首好聽的曲子或者看到一段不錯的話。佳麗問他:你快樂嗎?他答不上來,因為他不知道快樂是什么,但他兩次暗示妹妹要追隨自己的內心,盡管他看到妹妹自主選擇的生活并不如意仍然想她可以繼續(xù)跟隨自己的內心,探索下去。自然而然的,因為他的壓抑與自我放逐,肝癌隨之而來,他生命早早的逝去了,也許有人覺得他臨死前那段獨白過于文藝,但那非常符合他的人物設定,而且在那個時期年輕人的確是這樣講話的,就連瓊瑤小說里都有不少的文藝腔調。我從不嘲笑這個,我覺得過一種文藝的生活應該是每個人活著的最終目的,但很不幸,我如今生活在一個低俗大比拼的時代。大家比著看誰底線低,看誰嘲笑高雅的笑聲最大。

在他電影里,楊德昌是個非常尊重女性的人,《牯嶺街》里他對小明非常同情,《獨立時代》里那個近乎完美的琪琪。這部戲里女角最多,每一個人他都很欣賞,每一種生活他都沒有做價值的判斷,而且,最終所有的女人都成長了,完善了自己缺失的關于愛情與自我的教育,佳麗開啟了自己的事業(yè),欣欣和小男友分手,把私生女接過來,勇敢的開始獨立的人生。一生都耗在舊時代的男尊女卑里的佳麗的媽媽言語不多,卻兩次或明或暗,給佳麗創(chuàng)造了成長的機會。反而是男性在這部戲里基本是以負面由始而終的,佳森唯唯諾諾沒有反抗舊時代的勇氣,阿才投機鉆營既無才也無德,德偉毫無主見只會回避問題。女人都在成長而男人都在墮落--這也是那個時代的事實,也是男權社會的事實,即便現(xiàn)在也沒有太大的改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部戲里的胡茵夢,她那兼具古典與西洋,風流與文藝的美,真是遮擋不住的爆破而出,令人窒息。這部戲里她是配角,但短短的幾段戲,舉手投足,一顰一笑美的讓人目瞪口呆。

這部電影探索的問題,如今仍未有答案,人類社會越發(fā)展,競爭和生存的壓力也越大,如何平衡長期和短期,如何處理婚姻與事業(yè),至今仍是每個男人女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只是現(xiàn)在我們很少看到在電影里花這么多功夫探索的了。這么多年來楊德昌一直都是我最熱愛的導演,他最驚人的本領是從平凡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生命的本質,生命的本質就是悲劇,這話人人都能說,但能把它非常具體的說清楚的,除了楊德昌我沒見過第二個,像《牯嶺街》《一一》這樣的史詩,營造一個那樣的環(huán)境,社會的文化的自然的,是上帝的工作。把一個庸常的內核剖開讓人見到它的復雜,這不就是一切文學藝術的本質么?而在一個庸常的命運之下,把人生玩出花來則是人生的本質。

我至今都記得得知楊德昌去世的消息,我感到悲傷難過,是我第一次感到一個和我毫不相關,素未謀面的人死了時的空虛,好像自己的某一部分也被帶走了,那種感覺持續(xù)了好多天。直到如今也還是覺得惋惜,天妒英才,真正的大師離世了,留下一堆垃圾導演來糟蹋錢,浪費時間,繼續(xù)惡心觀眾

02

學生時期的胡因夢一頭長發(fā),趴在琴鍵上,和著音樂與嘉森跳雙人舞。這是相當適合她的裝扮,就像我們讀書時戀慕的女孩兒,長發(fā)飄飄,仿佛一縷飄忽的落雪風一吹就化了。與佳莉(張艾嘉)再偶遇時胡因夢則攏起長發(fā),目光變得悠遠飄蕩,你仿佛看到她的憂傷,可你不知她為何憂慮,又仿佛只是淡然的遠眺,無知無覺,似是霧氣蒙蒙。 

一直覺得張艾嘉不夠美,然而片子看下來卻愛極了她的眼神。常是隱忍而克制,是沉默的囚籠?墒菍ι夏请p杏眼又覺得她仿若含著一滴天真的淚珠,幾欲碎裂,就這么向你望來,讓你躲藏不得。 

少女時期的佳莉——及肩短發(fā),一邊用卡子別著,總是穿著校服,有那么一點羞澀,一點不甘。 

結婚之后的佳莉——長發(fā)垂著,齊齊的劉海搭在額頭上,露著眉,清麗極了。之后她燙了一頭細密的小波浪,蓬松著散開來,像是森林舒展,枝葉茂密。 

和譚蔚青相遇的佳莉——微卷短發(fā),干練西裝,臉上流淌著隱約的時間。那滴欲碎水珠隱入眼眸,但細細看仍有那么一絲明媚。 

二 

佳莉像太多女孩子,懵懵懂懂著。生活在父權壓制的家庭里,嚴肅刻板的父親,表情清淡寡言沉默的母親。家里開醫(yī)館,住著日式木居,狹長的走廊,透著光的屏風。父親與醫(yī)館的護士偷情,母親狠狠地雜碎一個杯子,將護士趕走。而父親從始至終都是那樣面無表情。 

哥哥和妹妹都受到了來自父親的阻力,為她們安排婚姻,安排未來的路。哥哥選擇了相信,他離開了初戀女友譚蔚青(胡因夢),結婚生子。妹妹一次次找蔚青,她閉門不見,最后只得到了她離開的消息。 

譚蔚青在多年后對佳莉說:(當初)我見了你,又能改變什么? 

是啊,佳莉只是執(zhí)拗的想見到蔚青,見一面成為她的某種執(zhí)念,而蔚青則連接了她最純粹的時光。那會兒她是羞澀的(如籃球場一幕),帶著對于將來的熱望,無憂無慮,沒有家庭的牽絆,沒有婚姻的掙扎,看不見未來也不需要看見,很是歡悅。 

同樣面對父親的專制,她和哥哥有了第一次懇談。 

林佳森反問妹妹道:你先告訴我,什么叫快樂。你也是大學畢業(yè)生,你應該知道快樂是什么? 

之后佳莉選擇了離家出走投奔男友。雨夜離家這個片段拍得極好?帐幍奈葑娱W著詭秘的影子,晃動著,不安又雀躍。背著包的影子映在屏風上,越來越大,占據(jù)了幾乎整個屏風,復又消失。母親突然驚醒坐起,沉了半晌,轉身看了眼熟睡的丈夫,又略略探起身子,終是沒有追上。不舍又執(zhí)著。 

之后是楊德昌導演擅長描寫的婚姻生活。丈夫德偉成了總經(jīng)理后走向了一個與佳莉全然不同的世界,面對轉型的時代,激烈的商品社會,陀螺般的旋轉。而佳莉則做了全職主婦,采購,做飯,學插花,坐在桌前一次次等丈夫歸來。深深的不安全感在兩人中間阻隔。于是爭吵,誤會,冷戰(zhàn),一切可以想到的庸俗的、卑瑣的生活瑣碎,引向了一個開放的情節(jié)——警察找到佳莉讓她辨認海灘上丈夫的物品,沒有人知道德偉是不是葬身大海。 

影片佳莉和哥哥有過兩次談話,上文提到的離家出走前視為其一,其二是“海灘的一天”之后。 

哥哥說:“不要太盲目相信一個人…我隨著他,隨著這一切都被時間所遺忘了…我最大的意圖是希望你能完全的信任你自己和用自己的方式做一個選擇 

選擇。是的,選擇。 

佳莉其實很是懵懂,對于戀愛、婚姻、日常生活,明明天真卻無知無覺。她總是能順應自己的想法作抉擇,一次是擺脫家庭對于個人命運的掌控,一次是看清了自己的婚姻中兩個個體的掙扎。而嘉森卻是截然相反。他比佳莉更懂生活,懂得太多無奈,因而總覺得做出什么選擇都無分別,娶父親認可的妻也好,留在家鄉(xiāng)醫(yī)館也好,他說是因為“相信一個人”(父親),其實他只是不信任自己而已。 

然而說到底都是各自的選擇。 

兩次選擇讓佳莉蛻變。如果說離家出走只是簡單的少年心情,那么“海灘的一天”徹底割裂了她與過。佳莉對于生活總有著深切的不安,父母一輩的壓抑,哥哥年少感情的脆弱,對于急速發(fā)展的世界的恐懼(這也部分導致了其婚后的不安),對于婚姻的緊張感……她的不安是普遍的。商品社會下好像任何堅固的紐帶都那么易碎,說到底只能信任自己,橫沖直撞跌跌撞撞的。 

三、 

影片拍攝時期正是臺灣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時期,而佳莉,從依賴兄長(也包括兄長的女友),依賴朋友,依賴丈夫,最后自己踏入社會依賴自己,可以說是一個女性成長史,這個成長并不波瀾壯闊,而是充滿了生活的瑣碎,更真實。 

楊德昌最關心的問題是“一部作品是不是真的”。所謂真,就是真誠,一種真誠的對于生命的感受,真誠的真實的把它拍下來。所以整個影片里沒有特別激烈的情感,沒有不死不休的糾葛,甚至你感受不到深情,總是含蓄的平緩的,就像是最真實的生活。轟轟烈烈會遮蔽味覺,在瑣碎中推進是楊德昌電影的滋味。 

影片中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配角們。他們共同構成了一幅都市群像。穿著白大褂的父親,母親總是一絲不茍盤起頭發(fā),面容苦澀甚至沒有一句臺詞的嘉森妻子,坐在桌前微微低頭的孩子,很從容在這個社會中游曳的阿財?shù)鹊取?nbsp;

很喜歡欣欣。她身上有種飛蛾撲火的熱烈,看似灑脫的游走在愛情中,反而不如佳莉理智。在阿財父親留下的空蕩凌亂的房子里,她走向一間空屋,凝神轉身,沖阿財一笑,那眉眼妖美,柔光微閃。 后來與男人分手,獨自帶著孩子,一個人逛超市,有著一個小七歲的男友。她爽利地忙著攝影棚的事情,說起男友,她湊近佳莉,一樣的笑著。 

從中可以看出楊德昌對于配角們的把握,對于群像的塑造,這貫穿了他之后的拍攝,也是其創(chuàng)作落腳點。執(zhí)著于表現(xiàn)群像,正是通過群像鋪展開一個真實的社會圖景,這其中有小城鎮(zhèn)(鄉(xiāng)鎮(zhèn))的沒落陳舊,父輩日式的小屋影影綽綽,孩子們卻在都市的灼熱中眩暈。 

四、 

同樣巧妙的是影片的開頭。旅歐鋼琴家譚蔚青與林佳莉的相遇,借由兩個女人的一場對話,切入回憶,有雙方的回憶,佳莉視角下的敘述,敘述中又夾雜著回憶。多重視點和意識流的運用很巧妙的打散了平淡瑣碎的故事,好像是一個女人的囈語,她喃喃地訴說、質疑、自我分析。城市與鄉(xiāng)村,回憶與當下,海灘與城市這種種對照交織勾勒出一幅7080年代臺灣景象。 

楊德昌是敏銳的,譬如對于臺灣都市人的心理刻畫,然而卻也懷著溫柔。他的電影總愛有個柔軟的結尾,《海灘的一天》里病中醒來的嘉森回憶他的生活有種細膩的通透,像《一一》結尾洋洋那一段話,帶著點說教意味,像是導演的獨白。 

“我想,這一定是下午兩點多的陽光吧,它讓我不覺得這是冬天,反而像極了陽光普照的春天,我好像聽到鳥叫的聲音。世界似乎在我身邊蘇醒過來,我渴望重新認識我周圍的一切。這是多么強烈的矛盾,周圍的一切冰冷,而我的心臟卻仍然這么熱烈地跳動著,到底是哪種力量,然它在這個冰冷的世界這么賣力地工作著……不過,我已經(jīng)夠幸福了,不是嗎? 能擁有這么渺小的生命這么久,已經(jīng)是值得慶幸的奇跡了。” 

而導演正是借由電影讓自己渺小的生命綿延,何嘗不是另一個奇跡呢。

03

因為一直搜索的是"海灘的一天",所以我總不明白為啥我找不到這老楊的處女作,直到很后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應該搜索繁體字。

只是沒想到,在將近三個鐘頭緩慢的鏡頭推拉中,83年,我出生的那年,老楊已經(jīng)把它之后想說的一切東西都概括在內。如果在觀影上有同頻帶上的共振,那么楊德昌在之后枯嶺街麻將獨立時代一一中所有能震動我的地方,都在<海灘>里震了一遍。臺北還是那個我們沒有去過今后也沒什么意愿想去的地方,然而中國都市的進程相似得讓人覺得可怕,60年的臺北,80年的北京,00年的上海,我們可以看不到,但想象能匹及的地方卻只有那么幾個。

那時候的楊德昌,和現(xiàn)在的我一樣,對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情感感到悲觀。佳莉小時候看到聽到的一切,我們年少時也看到或者聽到過,不同的是有些家庭已然被時代的浪濤所撕碎,而我們的家庭還茍且地挺了過來。有時候,還沒有怎么奮斗的我們就覺得奮斗是個悖論了——扶著醉醺醺的父親回家,眼睜睜地看著母親把玻璃杯砸在地上,這是為了打拼么?我想老楊,不,小楊,是試圖在講他自己的故事,不幸的是,這也是我們經(jīng)歷過的事實。以至于小楊一邊把張艾嘉憂郁的面龐和落日余暉疊加在一個鏡頭里,一邊冷冷地注視著看不到的尸體,一邊"哇操"。他還小,所以他的鏡頭里充滿了不屑與不解,直到20年后的<一一>才宣告成熟。

突然覺得自己也像佳莉一樣糊里糊涂地考了托福申請美帝,或者說,在<獨立時代>里重復了一遍的"這世界所有人都等著別人去教他"。我想起了GiGi,那個楊虛構出來的完美女人,卻被所有人無端地扣上虛偽的大帽,接著就是阿財亦步亦趨地告勸佳莉,"其實所有的結果對你來說都是一樣",佳森則"渴望重新認識周圍的一切",佳莉卻在海灘的一天后終于成為了成熟的婦人。

這些都是痛苦的,貌似無意義的,必須成熟的,無論是憧憬與理想還是游走的幸福,都會被時代的變遷所吞噬。我們滿心歡喜地構建起一座座宏偉的現(xiàn)代都市,自己的神經(jīng)卻被都市里充滿節(jié)奏感的鋼蹦所悄然碾碎。那年楊德昌和我都是本命年,<海灘>里還像一個大搓男的吳念真剛好而立出頭,二十年后,他終于不再滿懷激情卻無比痛心地對劇中的老情人說:

我考上電機系,我爸很開心,我媽很開心,你也很開心。而我呢?我反而是最悲哀的人。

04

總是奇怪楊德昌的電影怎么可以講這么多東西,短短3個小時可以講完人的一輩子;總是期待電影里的每個人替導演講出人生的哲理,好回答我自己的疑問,但是分明那些話里包含著迷茫,包含著無奈。從片子里的每個人口中講出的仿佛都是身邊發(fā)生的故事,都是我們日思夜想,盤旋在腦中,踟躕著,思考著的問題。婚姻,信任,誘惑,電影中的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分崩離析的“我”,組裝起來就成了你,我,他。

人,太信任一個人會怎么樣,會失去,會得到。得得失失都是再正常的事,太在意得失,是永遠不會前進的,這不是關鍵,我覺得關鍵是人要做出自己的選擇,選擇之后不要后悔,這樣,風風雨雨多少年后,你還能自信地面對生活。個人覺得佳莉的生活其實并不是很糟,電影里每個人的生活其實都是很糟的。不會說佳莉若是早年在婚姻上聽從父親的安排,就一定會好到哪里去,個人覺得她和德偉的婚姻不是錯誤的,(婚姻本就是錯誤——非誠勿擾)?鞓肥鞘裁矗茈y定義,家森的一句反問很好地解決了這個難回答的問題。個人覺得活著的每一天都對生活報著期待,希望,那就是最大的快樂。家森早年過于信任父親,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他全盤接受,到頭來家道還是中落了,不是說不該聽從父命,就是最后楊德昌搞出一個因為聽從父命之后,家森的結局相當之好,我也不會驚訝;蛘邔а莸谋疽饩褪欠謨蓷l線,起點不一樣,但是兩條線到中途卻同時交匯在了不快樂(佳莉和家森的第二次談話)。之后兩條線又分開了,但是最后再次相交了,相交在了快樂,暫且叫“快樂”吧,或者叫它作領悟好了,這個比較中性。

佳莉走在陽光中,自信而美麗,家森躺在病床上,感受到人最初的觸覺,仿佛這個世界煥然一新一樣。真正就像他說的,就是從最小的事物中也可以尋到生命的驚喜,一封好友的來信,一首動聽的好歌``````個人認為她們兄妹的區(qū)別在于,一個理解了生活,缺沒有勇氣去選擇生活;一個卻相反,有勇氣去選擇自己的生活,但是她沒有完全理解生活的含義,沒有理解選擇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畢竟沒有一個人會回答她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每個人都要自己回答自己的問題,重要真的不是選擇之后怎么怎么樣,重要的是自己選擇。

或許生活本就無奈,有時候好像一個人要挑戰(zhàn)整個世界,再好的生活最終還是會走向混亂,或許是每個人都要經(jīng)歷的一個過程吧,重要的是從這個混沌中領悟到而已,或許生活就只是學會領悟而已,其他真的沒有什么了```````匆匆收筆

06

生命中有許許多多的一天,有難以忘懷的,有不堪回首的;有欣喜若狂的,也有五雷轟頂?shù)模挥袪N爛輝煌的,更有平庸無聊的。這許多激動的和不激動的,高興和不高興的,無聊和不無聊的日子就構成了我們的生活。

去看《海灘的一天》,理由實在太多。因為導演是楊德昌,因為主演是張艾嘉和胡茵夢,因為攝影是杜可風。知道楊德昌不是因為他的電影,而是因為他是蔡琴的前夫,更是因為他那荒謬的“無性婚姻”的提法哄了蔡琴整整十年。

影片是八十年代初拍的,張艾嘉和胡茵夢都年輕得讓人認不出。胡茵夢那時著實是楚楚動人,難怪可以迷倒李敖這種大色狼。張艾嘉就顯得嫩了許多,一出場完全是張娃娃臉,乍一看我差點笑出聲來。

言歸正傳,說說《海灘的一天》。故事情節(jié)其實簡單而老套,一個沖破家庭束縛追求自由戀愛和幸福的女子,一個和丈夫同甘共苦、從不諳世事的小女生成長為生活閑適的富家太太的女子,最終因為丈夫的移情別戀和不幸的婚姻而變成了一個獨立且成功的女人。

實在不知道楊德昌想表現(xiàn)什么。女人應該自立,不要過于依附男人?還是男人終究是要去找別的女人的,所以女人要學會適應這些?我想楊德昌自己也不明白,婚姻的基礎到底是什么?或者說美滿的婚姻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

片中的男主角德偉實在是個值得同情的男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穩(wěn)定的工作?高額的月薪?美麗的情人?還是同甘共苦的發(fā)妻?他或許曾經(jīng)幸福過,那時他和佳莉戀愛,他和佳莉共同為營造一個愛的小巢而努力工作,他對幸福生活充滿了向往。而現(xiàn)在,他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他對出現(xiàn)的所有問題的唯一態(tài)度就是逃避,所以最終導演干脆讓他徹底消失,死了還是失蹤了,無人知曉,連他的妻子佳莉在海灘上坐了一天,在謎底即將揭曉的最后一刻也選擇了離開,選擇了過自己的生活。

片中的男配角佳莉的兄長佳森更是個值得同情的男人。他與青青相愛,卻聽從父母之命娶了別的女子。佳莉離家出走那晚與他長談,問:“你幸福嗎?”佳森反問:“你也受過這么多年教育,你告訴我,什么是幸福?”佳森的生活在影片里被描述得如同機器一般,一切程序都是機器的主人—佳森的父親—事先編寫好的。主人病逝后,這架機器也開始生銹了,無法正常運轉,最后終于也病逝了。

說來說去,兩位女性角色倒是令人欽佩。青青依然單身,卻成了著名的鋼琴演奏家;佳莉婚姻不幸,卻成了女強人。我猜想在楊德昌的眼里,事業(yè)型的女人才能最終把握自己的生活。佳莉的母親和佳森的妻子都是賢妻良母型的全職主婦,佳莉也曾經(jīng)是,但最后都過得不幸福。只是,我不禁要問,事業(yè)型的女子就能過上幸福生活嗎?幸福的婚姻生活到底存在不存在?

楊德昌不知道。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電影海灘的一天影評觀后感》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seogis.com/gongwen/219267.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