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這本書是由唐浩明先生所寫,主要記錄了張之洞所在這幾十年中國的變化。這里給大家?guī)淼氖亲x《張之洞》讀后感——洋務大臣張之洞,大家可以進來看看!
每逢亂世,我泱泱中華總是人才輩出,在時局動蕩的晚清,中國出現(xiàn)了眾多希望能救中國于水火的仁人義士,他們或改革、或維新、或革命,希望能找出一條令中國徐圖自強的道路,而由滿清政府主導的洋務運動正是挽救清朝江山的一種嘗試。說起洋務運動,人們大多聯(lián)想到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洋務運動以"自強""求富"為旗號,由曾國藩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為開端,再由李鴻章、左宗棠加以發(fā)展,先從軍隊、軍備上實行現(xiàn)代化改造,再到發(fā)展制造業(yè),使受到兩次鴉片戰(zhàn)爭重創(chuàng)的滿清政府仿佛又重現(xiàn)一線生機,而說到洋務運動的集大成者,就不得不提張之洞。
說起張之洞,這個名字既熟悉,又陌生,因為他不像曾國藩那樣功勛卓著而且自成一家之言,也不像李鴻章那樣掌握晚清命脈幾十年而且極富爭論性,更不像左宗棠那樣為保國土的完整而收復新疆大片失地,但晚清歷史如果少了張之洞,那中國近代的現(xiàn)代化進程將會大打折扣。
張之洞歷任山西巡撫、兩廣總督、湖廣總督、兩江總督,晚年進入內閣中樞,早年本排斥西洋事物,認為這些都是奇淫巧技,后來任兩廣總督,受兩廣開放風氣的影響,同時也看到西洋科技的先進性,故轉變成堅定的洋務派,并在兩廣大力提倡發(fā)展洋務,引進西方先進技術,使兩廣一時間成為了洋務運動的橋頭堡,但真正讓他大展拳腳的,卻是他在湖廣總督任上開辦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湖北織布局同時大力發(fā)展教育事業(yè),促成眾多莘莘學子出國留洋,學習西方先進知識、技術,而且主導建造了貫通中國南北的大動脈——蘆漢鐵路,大大促進了中國內地交通運輸?shù)谋憷裕彩刮錆h這個位于中國中心的樞紐城市,成為近代的工業(yè)中心和交通中心,今天武漢的發(fā)展,離不開張之洞打下的基礎。可以說張之洞為中國近代的制造業(yè)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例如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軍隊廣泛使用的漢陽造步槍,就是湖北槍炮廠制造的,由于湖北槍炮廠位于武漢三鎮(zhèn)的漢陽,故稱漢陽造。
在洋務運動的發(fā)展歷程中,張之洞提出"中體西用",認為發(fā)展洋務要"中體"為主導,即孔孟之道為核心的儒家學說,"西學"為"中體"服務,"西學"即指近代西方的先進科技,并在其《勸學篇》中加以論述,使這篇洋洋灑灑幾萬字的鴻篇巨著名揚海內外。
張之洞在湖北開展洋務其實并不是一帆風順,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資金短缺,當時清政府的國庫連朝廷的日常開支都應付不了,更不要說劃撥資金支持湖廣發(fā)展洋務,因此張之洞通過向外國銀行借款、向民族資本家籌款等方式不斷地籌措資金,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將湖廣地區(qū),尤其是武漢打造成中國的工業(yè)重鎮(zhèn),尤其是漢陽鐵廠,其規(guī)模和產量在當時是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連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參觀完鐵廠后都贊嘆不已。
清末正是大變局時代,張之洞出任地方督撫之時,清朝經歷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而且剛剛平定了太平天國叛亂,可以說是元氣大傷,加之慈禧太后的專橫跋扈,國家財政捉襟見肘,官場上貪污腐敗,官官相護,賣官鬻爵嚴重,清朝的國勢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雖然有曾國藩、李鴻章等有見地的官員開展洋務運動,但是落后的制度與先進的技術不能相互匹配,洋務運動在轟轟烈烈開展了近30年后,展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問題,以中體西用為理論根本的張之洞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由于洋務企業(yè)都是官辦企業(yè),以政府為主導,因此冗員過多、官僚主義、效率低下、產值低下、產品沒有競爭力等問題一直困擾著湖北工業(yè)的發(fā)展,而作為湖廣洋務運動領軍人物的張之洞雖然看到了種種缺點,但由于見識與思想的局限性并沒有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中體西用其實也只是改其形而不改其神的改革,沒有制度作為洋務運動的后盾,即使引進再多的新技術也只是徒勞,最后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志士的建議下,張之洞認識到官辦企業(yè)的弊端,雖然極不情愿,但為了自己創(chuàng)辦的洋務企業(yè)能生存下去,他將漢陽鐵廠,這個當時亞洲第一大的鐵廠交給了民族資本家盛宣懷,在盛宣懷的改革和經營下,漢陽鐵廠擺脫了死氣沉沉的官僚氣息,走上了真正的發(fā)展之路。
綜觀張之洞的洋務生涯,雖然為中國近現(xiàn)代的工業(yè)化打下了基礎,但是他缺乏對當時世界形勢和格局的認識,洋務運動的開展也是顯其形而不得其神,沒有充分認識到落后的上層建筑并不能打開洋務運動的新局面,意識形態(tài)層面上仍然只是充滿了落后的愚忠思想,心系維新運動,卻又受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守舊派的掣肘,對洋務運動及政府改革的發(fā)展有心無力,他所做的一切也只是減慢了滿清這艘將沉大船的沉沒速度,讀完本書不由自主地為張之洞的悲情結局感到惋惜,也只能嘆一句生不逢時吧。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