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之道讀后感(一)
處世之道是每一個人都要接觸的,那么我們?nèi)绾稳ッ鎸θ穗H關系呢?聽了于丹教授精彩而生動的演講后得知。孔子認為“過猶不及”是處世之道其中的關鍵。意思是:一件事沒做好和把一件事做過頭了是一樣的。面對自己親近的人應該有原則的尺寸。處事的辦法、做人的規(guī)矩,做事的原則要把握原則的分寸。好壞之分要看在什么時候,還要看做的時候要把握一種什么樣的尺度。
如今的人很愛怨天尤人,更懂得以德抱怨?鬃邮遣惶岢“以德抱怨”的,他提倡的是以直抱怨,也就是用自己的正直去面對這一切。以德抱怨會導致惡性循環(huán),也會是人生的一種浪費。人生有限,生也有崖,我們應該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應該使用的地方。譬如,環(huán)保的浪費并不能意味著心靈的不荒蕪,環(huán)境的改變不意味著心靈的改變。迅速的做出判斷,選擇自己最有價值的方式是我們面對一件事可避免心靈資源的浪費。君子也許不能避免傷害,但是不能被自己所欺騙。孔子告訴我們?nèi)说男袨橐欢ㄒ蟹执、原則和尺度。
在孔子心中的“好”則是“過猶不及”。如,對領導忠誠且熱愛,對朋友將心比心,甚至兩肋插刀。子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則是論語要講述的哲學關系?梢娮钋‘?shù)木嚯x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今天的社會隨物質(zhì)的發(fā)展人際關系也逐漸復雜起來,好朋友之間的關系也更為頭疼,那么什么叫好朋友?“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不可則止,無自辱焉。”
于丹教授又講到,心理學上有種界定為“非愛行為”,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愛的人強行的控制。英國一名心理學女博士在書中寫到:“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的目的。所有的愛大家都想最后到一起。這世界上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所以我們要明白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最親近的人之間也保有。這其實也是一種仁愛之心。
那么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對待工作?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就是,在什么位置干什么事,做好自己的事,不用去操心別的事情。別錦上添花,要知道這個環(huán)節(jié)是雪中送炭。而這些從積極的態(tài)度看會更有價值?鬃右裕“君子之與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告訴我們在其位怎么謀政。簡單說來處世之道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標準做事,并把握尺度,否則將“過猶不及”。而對于言行的適度?鬃庸膭睿悍e極的做好每一件事,說話則要謹慎。慎與言也是一個分寸,因為豁從口出,言多必失。世界上沒有后悔藥,后悔時一切皆成定局。“人無遠慮,必有近乎”、“先行其言則后從之”不僅是孔子告訴弟子的,而且也是告訴我們的。所以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
處世之道懂禮節(jié)也尤為重要?鬃涌磥矶Y節(jié)更重要的是往往不一定要別人看得到,他就那樣做。他不僅對高官很尊敬而且對弱視群體也很尊重?鬃硬焕槭ト,同時圣人言談舉止也是那么的樸素。而君子:修煉自己自然幫助別人,即“修己以敬”!墩撜Z》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告訴我們首位是修自身,而不是安天下,讓自己修煉好是對家國的第一前提。一切由修身養(yǎng)性開始,通過自己的努力做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我將繼續(xù)修身養(yǎng)性。
處世之道讀后感(二)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尤其對于我們這些剛進入社會的學子們,我們需要有作為,但有作為只是一個向征性的目標,只有走好其下的一步步才是關鍵,這就是要如何融入你的環(huán)境。否則會讓自己全身皆貼滿“煩惱”兩字,甚至會把自己逼到懸崖邊上。再者,心靈的自由,是你緊張工作之后最大的快樂——假如在這個時刻,你能走進老子的人生哲學之中,一定會是一種最佳的休息。
在社會中,難免會有一些為了想表現(xiàn)自己,而沒去考慮自身的能力,事事一攬無余,結果造成一定的經(jīng)濟損失或延遲了生產(chǎn)等等局面,讓人對你產(chǎn)生某種看法,尤其在今后很難讓人相信你。因此,孔子在書中把此當重點之一提出。他提出凡事要量力而行,在每個成長階段你都要去總結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提升自己。因為人存在太多的缺點,和未發(fā)掘出來的潛在的能力,()你要盡可能的去彌補缺點,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然后通過再學習,再提升,這樣才會讓你的能力和技術層層遞近。尤其是在這信息和科技發(fā)達的今天,你就必須抱著學無此境這顆明珠,在社會中力爭上游。
另外,復雜的社會當然也有復雜的人群,但是你必須要做你自己。在此同時也要學會包容。因為智慧藝術告訴我們,這是一種美德,寬容就是一門藝術,一門做人的藝術,寬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行為。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和平相處,社會才顯得和諧。寬容是人類文明的唯一考核標準。“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古人以此作為治國之道,表明寬容在社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寬容,是自我思想品質(zhì)的一種進步,也是自身修養(yǎng),處世素質(zhì)與處世方式的一種進步。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情,當你打算用忿恨去實現(xiàn)或解決時,你不妨用寬容去試一下,或許它能幫你實現(xiàn)目標,解決矛盾,化干戈為玉帛。生活中,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的。寬容,生活中的一門技巧,寬容一點,我們的生活或許會更加美好。
所以,在這競爭激烈的時代,我們要樹立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鷹,用犀利在目光觀望長遠的目標,用那雄壯的翅膀拍擊長空,追求自己的目標,用鋒利的爪子抓住每個機會,用尖銳的叫聲呼喚勝得的到來。
處世之道讀后感(三)
在這次看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處世之道》并無多少感觸。我只想糾正一下同學對“多聞多見,慎言慎行”的誤區(qū)和對“花未開月未圓的理解。
”多聞多見,慎言慎行“中的”慎言“多數(shù)同學誤以為是”少說話“。其實不然,慎言是小心說話而并不是少說話的意思。既然是小心說話,那你怎么會理解為少說話呢!在老師向一同學提問時,一同學滔滔不絕,我只記得”少說話“這幾個字。中國的五千年的文化是需要我們繼承,但是需要我們年輕人正確的繼承。其實說話并不在多或少,而是在于你會不會說。倘若會說的讓他講上半天,聽者都聽得津津樂道,受益非淺;不會的啊,半句都嫌多。在人與人之間,你認為少說話好嗎?放眼望去,凡有成就的人士,無一不是善于辭令的。眾所周知的企業(yè)家、外交家。如宴子,無非是個個子矮小不起眼的人,卻因為他能說會道,倍受君王重視;周恩來,一個令人敬佩的偉大人物,他用他獨特的外交魄力令中華民族立林于國際之間,還不是他的辭令讓人折服,所以,我想提醒各位,不要再認為”少說話就是好“沉默,這是不會說話的人所采用的消極行為。這樣只會把自己封閉起來,把自己變成一個”悶葫蘆“,到關鍵時刻,想說卻說不出口了。所以,不管是你,還是我都要學會說話。
”花未開月未圓“,相信大多數(shù)人看到這句詞,都會有傷感、留有遺憾的感覺。但我卻認為這是美好的,試想”花未開全月為圓“再發(fā)展下去就是件美事;ê,月即將圓的過程不是花和月最美的時刻嗎?同里,在人與人相處也是一樣的,保持距離才會美,才會長久。你我兩是關系再好,并不一定密不可分,行影不離。否則,會彼此產(chǎn)生依賴感,失去自我,會讓彼此的缺點暴露無疑。朋友之間要包含彼此的缺點不是嗎?對,沒有錯。但如果同時發(fā)生情緒的話,如火山爆發(fā),勢不可擋啊。即使事后風平浪靜了,但總會留有隔閡的。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距離產(chǎn)生美,遺憾才會珍惜。有時,只需在旁邊,看著就好。在有難時,給予對方幫助;為對方的幸福開心而幸福開心。
以上是本人觀看于丹教授《處世之道》之有感,純屬個人。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