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學年度第一學期二年級語文學科總結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這就明確了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的發(fā)展是“學生主體”的核心,所以,而以“學生為本”又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在改革環(huán)境的大潮中,我們更新了觀念,轉變了角色,積極組織教學,參與各種培訓,注重學習,使得自己盡可能地樹立大語文觀、主體教學觀。
首先,我們樹立了科學價值觀,關注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部和諧發(fā)展。同時,和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實踐活動中內化和建構學生人文素養(yǎng),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并體會到學的快樂。
其次,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人格,要讓兒童成為兒童,不要讓其成為“小大人”,我們要去欣賞他們,呵護他們,寬容他們,理解他們,相信學生的缺點其實就是一個營養(yǎng)不足的優(yōu)點,我們還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對話,協調、讓學生做一個教師式學生,讓教師做一個學生式的教師。
再次,本學期我們還樹立了正確的教學觀,學習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教學的歸宿,研究學生的學習,才能真正地走向一條回家的路,一切教學活動都要通過學生自己去完成,去實現。教學既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過程,更是學生主體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
再次,我們還要樹立正確的質量觀,教學的質量不是反映在教師的水平上,而是在學生的發(fā)展上。教學質量要落實到學生主體身上,構建以學生主體發(fā)展為主要指標的質量評價體系。
另外,學生的有個性差異,能力也有差異,作為低年級的課改教師沒有更好地創(chuàng)造性地布置有彈性的,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作業(yè),沒有充分做到為因人而異,在這點還得落到實處,更加充分地尊重學生個體發(fā)展。
總之,語文教學重積累,重感悟,我們努力把握這一點,克服個性差異沒有落到實處之不足,讓每節(jié)語文課都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讓學生愛語文,讓語文課成為煥發(fā)學生的生命力,成為學生的樂園,讓學生所學知識也能在第一時間——課堂上得以運用;在課后多創(chuàng)造條件給學生充分地發(fā)現自我,豐富學習方法,從而獲得了豐富的內心體驗。
第二篇:二年級語文第一學期學科總結
二年級語文第一學期學科總結
黃家灣小學任有菊201*-1-8“光陰似劍,日月如梭”,隨著時間的流逝,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新課程猶如一股春風,為我們的教育注入了新機,也給我們帶來了嶄新的教學舞臺。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真累,但也伴隨著收獲的快樂。
這學期以來,我按照開學初制定的教學方案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利用空堂時間聽領導和老師們講課,虛心向他們請教,學習豐富的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式、定期做好工作總結,總結教學經驗,把經驗點滴投入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獲得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使語文學習活動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努力貼切當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一、為了一切學生——“以人為本,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為了更好的貫徹實施素質教育,領會和運用新的課程標準,課堂上,我堅持把學習自主權還給學生,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與空間還給了學生,始終注意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真正領會“以人為本”的教育真諦,關注不同層次的孩子,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
二、一切為了學生——“綻開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之花”
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兒童生理的特點和在學生情緒激昂、忘情投入的時候,難免會有“吵鬧”的問題,可能會出現“我想……我要……我能……我來做……我還有……我認為……”。這是,我都盡量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思維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于是學生都能自始自終情緒高昂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同結論,如果講得有道理,我都給予肯定,讓學生有機會坦陳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不輕易否定孩子在認真思維的基礎上的答案。同時在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相互鑒別,把發(fā)散的思維再回擾起來,這樣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系統性、嚴謹性和深刻性。
三、為了學生的一切——“心系學生”
本著“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為了讓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同時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與欣賞,我努力創(chuàng)設合作式學習的情境,切實為學生養(yǎng)成合作意識與發(fā)展協作能力搭建舞臺。在課堂上,為了給學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我將評價的權利交給了學生。我經常鼓勵就學生一段課文的朗誦或者一句話的表述過程互相進行評價。評價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抓住同學敘述模糊的地方發(fā)問促使對方做進一步的
說明,可以在贊同對方觀點的同時做進一步的補充等等。通過實踐證明,學生們在評價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加深認識,甚至是對問題的理解上升一個層次,從而提高學生的比較和分析能力。而學生們互相評價時往往也是對問題認識與理解程度的直接反映,他們評價的語言更具有兒童語言的特色,這樣表達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其他學生所接受。學生在評價中互相影響、互相啟發(fā),從而完成合作意識的內化與協作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這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提倡合作學習精神,引導學生從生活源泉中不斷吸取發(fā)展思維和語言的養(yǎng)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結合中,開辟了課程學習的廣闊天地。但是也出現了教學上的許多不足,一部分學生由于農村“家庭教育”的空缺和兒童特殊的生理特點,學習上就有點困難,因而班級里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當然,今后我還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
第三篇:201*學年度第一學期二年級數學學科總結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更新正在轟轟烈烈地展開,新課標的推出,要求我們更新觀念,與改革同步,如何組織教學,怎樣做才能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我們的角色轉變?yōu)椤皵祵W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怎樣通過數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成為這個學期研究的重要課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抓好以下幾點: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條件和前提,一年級學生年齡還比較小,穩(wěn)定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使小學生對數學課產生學的興趣,有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怎樣才能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呢?我們是這樣做的:
首先,“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學習并不簡單的是信息的輸入,存儲和提取,知識的獲得也不是靠傳遞完成的,真正的課堂教學應是師生雙方循著共同志價值取向而展開的生動的,富有靈性的交流與碰撞。
其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皩W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只有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研究的方向,讓學生自己解決。
再次,與學習知識整合,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與學習知識整合,不但可以調動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也可以使學生學過的知識,在活動中鞏固,延伸、綜合。
如在學習了“簡單的統計”后,幾個學生設計了以“關注老人、走近老人”的活動。
二、設計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實踐活動。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要放開學生,讓他們走進生活,體驗生活,努力探索,積極實踐,讓學生的探索活動向課外延伸,開放課堂,教師和學生都要進行“角色”轉變,教師應像學生一樣參與活動的全過程。
三、讓學生有個“自由”的空間。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要努力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環(huán)境。關注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為學習提供探索的必要素材和機會。
1、相信學生的潛能
學生的潛能是巨大的,可開發(fā)的,教學時教師的思維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有時學生的思維可能會超越教師,超出教師的預計,出現新穎而又奇特的想法。
2、提供發(fā)現的機會
教師要設計較大的探究空間來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有發(fā)現的機會。
總之,經過一年的學習與教學,我們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反思,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一定會和新課標同行,用新課標來指引我們前行。
第四篇:小學201*學年度第一學期語文學科總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請你收藏好 范 文,請便下次訪問Wwww.seogis.com),同時,小學語文更是一門人文學科。小學語文對學生終身的學習和工作都產生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心靈和情感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為此,作為一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怎么做呢?通過理論學習和教育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提高素質,才能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我積極參加培訓的同時,還注意學習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文章,努力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提高素質,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樹立嶄新的教學觀。
(一)、由課程的傳遞和執(zhí)行者向課程的創(chuàng)造與開發(fā)者轉變。
努力適應新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研制”走向“教師開發(fā)”,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主流,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共同參與課程開發(fā),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xù)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使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使課程變成一種動態(tài)的、生長性的“生態(tài)系統”和完整文化,使教學過程成為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
(二)、由教學中的主角向平等中的首席轉變。
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奇妙而充滿幻想的世界,兒童有著他們自己獨有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視角是與我們成人不同的。一年級兒童此方面特點更為突出,因此,每次設計教學,我總是真心地從兒童的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氛圍,為學生能夠入情入境作好鋪墊。努力在教學中做到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民主、平等、寬容的氣氛,創(chuàng)設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真誠真心的氣氛,使教學成為教與學的交往、互動;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補充的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情感、體驗和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的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人人參與,平等對話,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的過程。
(三)、由教學重結論向重過程與結論相結合轉變。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暴露學生產生各種疑問、困難和矛盾的過程,是展示學生發(fā)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chuàng)新成果的過程。為此,在教學中我努力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為目標,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從學會到會學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有靈魂的學科認知結構的過程,成為學生探索新知經歷和獲得新知體驗的過程,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生長、學會發(fā)展、學會創(chuàng)造的過程。
(四)、由教學過程關注學科向關注人轉變。
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要以人的發(fā)展為本,學科教學要服從、服務于人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為此,在教學中,我努力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yǎng)成,努力在教學中實現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二、樹立了新型的學生觀。
(一)、學生是發(fā)展的人。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發(fā)展的人,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相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
(二)學生是獨特的人。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人,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和成為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
(三)、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有的教師認為一年級小學生什么也不懂,這樣認為是錯誤的,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賴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是學習的主體,是責權主體。
為此,在教學中,我真誠地對待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努力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努力完善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展現個人魅力。我以新型的教學觀與學生觀為指導,努力完善教學活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
1、注重自身文學修養(yǎng),樹立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愛”語文。
要想叫學生喜歡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是語文的愛好者,并有著較為扎實的語文功底和寬厚的文化積淀,只有這樣,才可能“厚積而薄發(fā)”,才可能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為此,我特別注重理論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努力以美的教學語言去感染學生,注重平時和學生交談時的語言美。和學生談話間,我經常會興致勃勃地說:“我送你一句話!”“我想起一句詩!”學生顯然對這些名言、古詩是非常感興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們也逐漸開始積累名句,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語文大世界。
2、用語文學科的自身魅力,吸引學生“品”語文。
語文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傳承社會文化的載體,是與人的生命共存的!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闭Z文中有無窮的魅力等著我們去挖掘。
(1)、緊抓課本中的佳作美文,讓學生反復誦讀
課本中很多課文,無論是寫人、敘事,還是描景、狀物,優(yōu)美的詞串,美麗的大海,神奇的“神州號”……無不充滿著迷人的美。我緊緊抓住課文中每一個真、善、美要素和亮點,激發(fā)學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賞,使學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靈得到凈化與提升。
(2)、擴展課本外的名家名篇,讓學生廣泛閱讀
課本中的課文都是精而選之,具有典型性。怎樣使學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課外閱讀的具體要求。針對這一點,我廣泛發(fā)掘班級學習陣地,讓學生廣泛閱讀!短圃娙偈住、《童話》是小學生必讀之物,讀,增加了積累,鞏固了拼音,養(yǎng)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
3、用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誘導學生“懂”語文
教學是一種藝術。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努力賦予語文教學技能方法以藝術的美,讓學生快樂、喜悅、迷醉。
(1)、媒體激趣,讓學生在情境中“樂”語文
兒童的思維一般傾向于形象思維,對形象的偏愛是兒童的天性。怎樣為學生創(chuàng)設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呢?在課堂上,我注重運用投影、錄像、音響、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媒體,使原本單一的教學手段變得多樣、生動,使課堂由“黑白、平面”變得“彩色、立體”,使課堂成五光十色、富有張力、充盈美感的信息場,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情不自禁地“樂”語文。
(2)、小組探究,讓學生在研討中“析”語文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我在班中組織了四人為一組的學習小組,每一組都有小組長,大家各有分工。課堂上,我首先將學習材料轉換成問題情境,接著小組內按自學、發(fā)言、討論、小結、互評的程序展開學習活動,然后大組交流學習情況和結果,進行適時的點拔和指導,最后就產生結論。這樣的形式,使學生在一種充分平等的活動中探究、啟智,使學習活動變得自由輕松,交往情境變得融洽互助,信息傳導多向暢通。
(3)、走向社會,使學生在實踐中“用”語文
兒童的學習,大多必須以其生活體驗為基礎,因而應該強調在自然中學習,在社會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我們應該把學生從封閉的學校小課堂走向開放的社會大課堂。
我把學生帶到圖書館,讓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我把學生帶到校外去參觀、訪問,讓孩子們去追尋歷史的遺痕,去捕捉時代的變遷,去領略家鄉(xiāng)的騰飛……同學們感受深刻,一篇篇作文寫來得心應手,水到渠成。我還常常向學生布置實踐型的作業(yè),如:給爸爸講一個成語故事、給媽媽寫一封信、組織一次家庭成語接龍、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諺語……讓學生在生活中用語文,積累語文。
總之,語文教學的本位就是重積累、重感悟、重讀書,我努力把握住這一點,讓每一堂語文課都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讓學生真正地愛語文,讓學生真正地懂語文,讓語文課成煥發(fā)生命活力,成為學生的樂園。
第五篇:201*學年度第一學期一年級語文學科總結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同時,小學語文更是一門人文學科。小學語文對學生終身的學習和工作都產生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的心靈和情感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為此,作為一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怎么做呢?通過理論學習和教育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提高素質,才能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我積極參加培訓的同時,還注意學習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文章,努力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提高素質,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樹立嶄新的教學觀。
努力適應新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研制”走向“教師開發(fā)”,由“學科內容”走向“學生經驗”的主流,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共同參與課程開發(fā),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持續(xù)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使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使課程變成一種動態(tài)的、生長性的“生態(tài)系統”和完整文化,使教學過程成為教師與學生追尋主體性、獲得解放與自由的過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
二、樹立了新型的學生觀。
(一)、學生是發(fā)展的人。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發(fā)展的人,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的,相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
(二)學生是獨特的人。
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獨特的人,充分認識到學生是完整的人,每個學生都具有自身的獨特性,和成為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
(三)、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有的教師認為一年級小學生什么也不懂,這樣認為是錯誤的,在教學中,我把學生看成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賴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為此,在教學中,我真誠地對待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努力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讓學生品味學習成功的喜悅;努力完善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展現個人魅力。我以新型的教學觀與學生觀為指導,努力完善教學活動。
總之,語文教學的本位就是重積累、重感悟、重讀書,我努力把握住這一點,讓每一堂語文課都上得有聲有色,有情有趣,讓學生真正地愛語文,讓學生真正地懂語文,讓語文課成煥發(fā)生命活力,成為學生的樂園。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