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一)
看了楊宗華老師的責任勝于能力講座,我認一個人有沒有責任心固然很重要,但企業(yè)需要的是既具有責任心,又能在工作中完美落實責任的人。讓我聯(lián)想揚子地板:“感恩、責任、互助、發(fā)展”企業(yè)文化宗旨。每當我走進行政大樓的大廳八個大字印入我的腦海里對我們時刻提醒著“責任”,F(xiàn)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會有能力大小區(qū)分,而對我們來說責任是沒有大小之分的。因此我將以下二個方面來的談談個人對責任的認知。
一、責任不分大小,關鍵在落實,崗位不分大小,責任不分大小,企業(yè)有了好的決策,也要通過落實才能收到成效。在我們安徽典型案例:某冰箱廠面臨破產(chǎn)的局面,被西門子收購,我們都知道,德國人來了,卻什么都沒有變,制度沒有變,人沒變,機器設備也沒有變。德方唯一做的把先前制度堅定不移地落實下去。結果怎么樣?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西門子冰箱在中國第一品牌。德國人的絕的絕招是什么?落實,把制度落實到位,把責任明確到個人?梢,只有戰(zhàn)略,并不能讓企業(yè)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唯有落實戰(zhàn)略中每一個責任才能使企業(yè)創(chuàng)造出實的價值,失去落實力,就失去我們長久生存和成功的必要條件。沒有落實力,就沒有核心競爭力。
因此我們每個人無論面對的責任是大是小,無論做什么工作,在什么崗位上,都應該認真落實自己的責任。
二、對責任的落實,就是對使命的忠誠和信守。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無須承擔責任的工作。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從某種意義說,角色飾演得是否成功取決于你對職責的履行程度。做任何事都要有責任感,而且要將責任落實到工作中的每一個部分。無論我們擔任何種職務、從事何種工作,你對工作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社會法則,是道德法則,是心靈法則。正視責任,讓我們在困難時能夠堅持,讓我在成功時保持冷靜,讓我們在絕望時絕不放棄。在這個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推卸眼前的責任。
責任,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事實上,只有那些能夠勇于落實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子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人,或者一個不落實責任的人,首先失去是社會對自己的基本認可,其次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與尊重,甚至失去自身的立命之本---信譽和尊嚴。
所以我們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并勇敢地落實責任,無論對于自己還是對社會都將問心無愧。
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二)
《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全面系統(tǒng)的闡述了責任的重要性,認真剖析了責任對一個人,一個企業(yè),乃至一個國家和社會的成敗的重要影響。明確指出:在個人與企業(yè)和發(fā)展的過程中,責任勝于能力!讀后令人震撼,受益匪淺,不由讓我想到江澤民的一句話:“責任重于泰山”!
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從出生到離開這個世界,我們每時每刻都要履行自己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工作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等等。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人,或者一個不負責任的人,會失去自己的信譽和尊嚴,失去別人對自己的信任與尊重,甚至失去社會對自己的認可。這本書生動嚴謹?shù)恼Z言,鮮活的事例和理論觀點,使我受到啟迪,感到頓悟,加深了對“責任”兩字的理解,結合自己的工作,有以下幾方面的感受:
第一、要做好本職工作,必須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決定了干好工作的態(tài)度和做好工作的積極性。有沒有責任意識,有沒有把自己的工作重視起來,做事的結果絕對是不一樣的。只有樹立正確的責任意識,才能堅持原則,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黨的宣傳方針,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我認為,“責任”從大道理說,就是最基本的職業(yè)精神,從小的來說即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只有負責任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優(yōu)秀團隊中的一員,缺乏責任心的人,也就沒有了發(fā)揮才能的舞臺,成就不了自己的事業(yè)。
人的一生必須承擔著各種各樣的責任,社會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責任,對于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要勇于承擔,放棄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時,就等于放棄了生活,也將被生活所放棄。責任可以使人堅強,責任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能力永遠由責任來承載。責任可以改變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而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決定你的工作成績。正如書中所說的“假如你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討厭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獄”。
我們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完成工作任務。認識到、了解到自己的責任,清楚自己的職責,并承擔起自己所在工作崗位的責任。那么,工作就會由被動轉化為積極主動,并能夠在煩躁的工作中找到樂趣!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必定是敬業(yè)、熱忱、主動、忠誠,把細節(jié)做到完美的人。在責任感的驅使下,積極挖掘自我潛能,勇敢、堅韌、執(zhí)著,充滿激情地勤奮工作。由此可見,責任不僅是一種使命和職業(yè)精神,更是一種能力。
第二、愿意和敢于承擔責任,認真履行職責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一個人的工作做的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看有沒有責任感,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責任。我們新聞工作者,是黨和政府的喉舌,面對的是嚴肅的政治、社會、民生等事關國家大事的問題,工作中來不得一點含糊,必須及時,準確,嚴謹?shù)男麄鼽h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反映人民群眾的呼聲,而不能視工作為兒戲,不負責任的進行宣傳報道。任何的失誤都會給黨和政府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造成不良影響。我們應該為我們從事黨的新聞工作而由衷的感到自豪,萌生出令人欣慰的成就感。我也相信通過我們嚴謹負責、公正客觀、認真及時的宣傳報道每天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人和事,把黨和政府的聲音傳達到千家萬戶,給人民群眾提供娛樂和生活信息,就一定會獲得社會的尊重,也會在無形中提升我們新聞工作者的形象。
人沒有能力大小之分,只有做與不做,能不能勇于承擔責任之分。只要能夠勇敢地擔負起責任,認認真真地做好份內工作,完成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那么我們所做的一切就有價值,就會成功,就會獲得尊重和認可。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人。責任能讓我們戰(zhàn)勝懦弱,責任能夠使我們變得勇敢和堅強,責任更是我們做一名合格新聞工作者的準則。總之,我們每個人在完善、提高個人素質的同時,都應當牢牢記住“工作就是責任,責任重于泰山!”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增強我們的責任,提高我們的能力,才能做好我們的工作,完成我們的使命,真正擔當起黨和政府以及人民賦予我們的責任。
第三、責任能激發(fā)和提高人的能力,成為有用之才。
責任,不僅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使命,更是一種能力。責任勝于能力,并不是對能力的否定。責任需要用業(yè)績來證明,業(yè)績靠能力來創(chuàng)造,能力靠業(yè)績來承載。對我們每個人來說,責任是永恒的職業(yè)精神。責任,不僅僅是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它更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精神風貌,責任是永恒的職業(yè)精神。在現(xiàn)代職場中并不缺少有能力的人,而是缺少責任與能力并有的優(yōu)秀人材。只有責任,只有勇于承擔責任,才能賦予每個人勇往直前的勇氣,才能使每個人產(chǎn)生強大的精神動力,激發(fā)無窮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將自己的潛能發(fā)揮到極致。事實上,也只有勇于承擔、敢于承擔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
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的人。責任承載著能力,一個充滿責任感的人,才有機會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人可以清貧、可以碌碌無為,但我們不可以沒有責任”。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放棄自己所肩負的責任,放棄責任就等于是放棄了自我,放棄了使命。
責任勝于能力,當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就要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努力完成組織交辦給我們的任務,盡力、盡責履行自己的使命,做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創(chuàng)造我們人生的輝煌!
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三)
剛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我的第一感覺是,老板應該都喜歡這本書;剛聽說要發(fā)這本書時,我的第一感覺是,公司要給大家洗腦了;當我剛看完這本書的三分之一時,我感覺這本書的編寫質量實在太差了;當我看完這本書的三分之二時,我感覺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當我把這本書看完時,我感覺應該給這本書和這次讀書活動一個公正的評價:
當我完整的讀完《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后,我才發(fā)現(xiàn)它對我產(chǎn)生的影響再次印證了一句話:開卷有益。
在讀這本書前,我正為每天處理大量繁雜事務而沒有讀書、學習的時間而苦惱;正為每天工作時間越來越長而工資不見增加而憤憤不平;正為工作強度越來越大而身體因缺乏休息和鍛煉而越來越疲憊虛弱而叫苦不迭,正為以上原因引起的工作效率低下而束手無策。
《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雖然沒能幫我解決這些問題,但卻讓我調整了心態(tài):強化了我做任何事都要負責到底的觀念;使我認識到遇到問題不應該躲開,也不應該抱怨,而應該積極想辦法去合理地解決,而這一過程,正是我進步的過程。
心態(tài)的調整使我能在一種正確思路的引導下著手處理上述問題,保證了問題處理得合理有效性。
其實,心態(tài)的調整,促進的不只是工作,好的心態(tài),表現(xiàn)出一種生命力,一種自信和健康的精神風貌,對于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才會有人說:世界因心態(tài)而不同!
看待事物應該有積極的心態(tài),但也不能對它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或置之不理。對《責任勝于能力》這本書也應該批判地積極看待,“責任勝于能力”這個觀點很好,全書看完之后對人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書的編寫質量也不能不提。
整本書明顯是拉好框架之后拼湊而成的,書中有很多地方論據(jù)不能支持論點,論證極其牽強,就象一具骨架完好,外表光鮮,但體內心膽錯位,神經(jīng)錯亂的人體,看上去整體感覺良好,實際卻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
以上是我對這本書的總體評價。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的感觸和思考其實還有很多,下面談一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一部分。
當我發(fā)現(xiàn)我開始從這本書中受益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問題就是:為什么一個最初被我看作是在進行洗腦的讀書活動會使我受益?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似乎異乎尋常地難以理解,但實際上問題并不復雜,而只是又一個雙贏的例證。對這件事的分析可以分別從當事的雙方開始。對于公司來說,花錢組織這么大規(guī)模的讀書活動,目的是為了增強員工的責任心,進而提高整個公司的工作效率,所以當我感覺讀這本書讓我受益的時候,實際上我已經(jīng)接受了書中的觀點,也就是說,公司已經(jīng)達到了預期目的。對于我來說,被迫去讀這樣一本書,很自然就會認為公司是在洗腦,雖然有抵觸情緒,但當我把書讀完時,我感覺到了它對我個人成長的促進作用,也就是說我利用公司提供的資源提高了自己。
這樣就引申出了下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我們接受了這樣的觀點,并且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去工作時,我們是否真的像剛才我認為的那樣會有所收獲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個企業(yè)的員工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群體,一是有上進心的員工(包括希望晉升職位的、希望提高收入的、希望最大限度實現(xiàn)個人價值的等),二是安于現(xiàn)狀的員工,三是管理人員。
先分析有上進心的員工。在文章開頭我就說,自己感覺老板應該都喜歡這本書,因為我認為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員工是富有責任心的。之所以這樣認為,不是空想,而是有依據(jù)的,思考一下為什么中國會存在那么多的家族企業(yè),為什么很多能力并不突出的人能得到升遷而能力出眾的人卻不被重用?很簡單,如果你是老板,你會讓一個你不信任但又很有能力的人幫你管理這個企業(yè)嗎?反正我肯定不會。如果我當老板,我會信任什么人呢?要么是親屬,要么是富有責任心的人。信任親屬是因為他跟我是利益關聯(lián)人,就是所謂的一條繩上的螞蚱;信任有責任心的人是因為他會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件事,即使因能力欠缺做得不到位,至少他不會危害企業(yè)的利益。這樣反推一下就能知道,有上進心的員工只有富有責任心才會贏得老板的芳心,得到自己所想得到的。
再分析一下安于現(xiàn)狀的員工。這部分員工一般情況下都是在一個企業(yè)中工作時間較長或對企業(yè)非常依賴的人,滿足于目前的職位和收入水平,這部分人對企業(yè)有較濃厚的感情,甚至會持有企業(yè)的股份,也就是說,他們和企業(yè)是利益共同體,甚至可以說企業(yè)的利益其實就是他們自身的利益。這樣倒推就很容易確定,如果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他們就必須負起責任。
管理人員的責任心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因為企業(yè)的經(jīng)營、發(fā)展狀況直接關系到他的個人前途、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企業(yè)的聲譽直接決定了這個企業(yè)的管理人員的個人聲譽。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對待工作,大家沒有理由不認真負責,因為不負責任的最終結果就是損人不利己或者損人又損己。但是為什么在現(xiàn)實中還是存在不負責任的現(xiàn)象呢?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認識不到自己所做的工作對自身利益的影響。很多人感覺自己所做的工作無關緊要,即使做不好對企業(yè)也沒什么影響,更不會對自己的利益產(chǎn)生影響。()于是能做好的事做不好,可做可不做的事干脆不做。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問題,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yè)怎么會花錢雇傭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呢?企業(yè)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設置每一個職位都是有其道理的,正如《責任勝于能力》中所寫的:“沒有哪一件工作是沒有意義的,每一個過程都成就了另一個過程,只有環(huán)環(huán)相扣,整體才會和諧美好。”“你可能永遠都無法看到整體工作的美,但是缺少了你那部分,整體工作就不完整了,就什么都不是了。”
二是人的惰性。人都有惰性,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沒有危機感的環(huán)境或者對危機感到麻木時,惰性就會滋長,帶來的后果就是人浮于事,辦事拖拉,為了少做工作而推脫責任等一系列負面影響。這種狀態(tài)中的人,如同那只在溫水中游泳的青蛙,身處險境而不自知。想要打破這種局面,就要經(jīng)常性地刺激他,使他對周圍的環(huán)境保持必要的敏感性。
綜上所述,我對這次讀書活動的看法是:一、如果能夠認真對待,這次活動將達到公司和員工雙贏的效果;二、如果能夠全面地看待這次活動,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對公司負責的過程更是對自己負責的過程;三、責任心保持是需要持續(xù)培養(yǎng)和激勵的。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