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在线视频观看,一级日韩免费大片,在线网站黄色,澳门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明珠回歸》讀后感(精選多篇)

《明珠回歸》讀后感(精選多篇)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17 10:27:19 | 移動端:《明珠回歸》讀后感(精選多篇)

第一篇:《明珠回歸》讀后感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明珠回歸》這篇課文,我讀后深受感觸。

這篇課文說了,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從秦代到清代,中國一直對香港實施管轄,行使主權。可是到了19世紀中葉,英國發(fā)動了海盜式的鴉片戰(zhàn)爭,迫使清政府永久割讓香港島。從此我們與香港島分割開了。就算如此英國人民還不罷休,1898年又一次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將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及附近的二百多個島嶼也租借給英國,租期為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滿。讀到這里我感到悲憤?墒青囆∑酵驹诤陀恼勁兄,向全世界表示了中國一定要收回香港的決心。我覺得如果不是鄧小平同志的智慧和膽識,可能香港還被英國統(tǒng)領著。

現(xiàn)在我們的國土,澳門和香港都重新跨進祖國的懷抱,還差臺灣,但是我相信兩岸人民雖然分開著,可是我們心連心總有一天臺灣一定也會跨進祖國的家門。

第二篇:回歸道德智慧讀后感

讀《回歸道德智慧》一書有感

最近,利用暑假的時間讀了吳安春寫的《回歸道德智慧》一書,感到收獲頗豐。

《回歸道德智慧》一書共有六章:第一章 道德智慧的文化探究;

第二章 道德智慧的內涵、形態(tài)及精神實質;第三章 道德智慧的境界、功能及特征;第四章 道德智慧教育;第五章 教師的道德智慧發(fā)展研究;第六章 教師道德智慧發(fā)展的支持性條件。這本書從道德哲學、道德教育學、道德心理學視閾融合的角度,通過“厘清道德智慧的基本內涵、對道德智慧進行學理解析、關注向道德智慧回歸的道德教育和教師問題”三個方面層層遞進,揭示了向道德智慧回歸的道德教育問題。它針對以往道德教育理論研究中人文精神失落的現(xiàn)象,呼喚以人為本、重新回歸人性的道德教育理論研究,重視中國傳統(tǒng)道德智慧的繼承和國外道德智慧的吸納,建構了具有人文氣質和理性精神的道德智慧心理和道德智慧教育理論,為道德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同時也對在德育中始終處于一個規(guī)范引領者姿態(tài)的教師的道德智慧的培育與發(fā)展,做了重點剖析。

眾所周知,教育是一項具有道德性的實踐活動。它要關心人、幫助人、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一個個具有感性生命的個體,通過人類的教育活動而成長為傳承文化和創(chuàng)新文化的人,成為能推動社會進步的人。教育的方向性、目的性本身就是一個道德誓言。教師作為教育活動之人格化的承擔者,以關心下一代的福祉為職志,要為下一代的幸福而籌劃與奉獻。教師所承擔的特殊角色及其工作是教育道德性

的具體體現(xiàn)。教師職業(yè)是一個崇高而神圣的事業(yè),教師是在“傳道、授業(yè)、解惑”中將蘊涵在優(yōu)秀文化中的倫理價值汲取與提升出來,以此來影響、啟迪新一代的心智,提升他們的道德人格境界。因此,教師首先就必須是一個有道德的人、重道德的人。只有敬畏、謙讓、認同、接納和發(fā)揚,無論是傳統(tǒng)的、還是現(xiàn)代的、甚或是西方的道德智慧和道德傳統(tǒng),德育的內涵及功效才可以歷久彌新,教師才可以有資格以滿溢之水滲潤、啟迪學生的心靈,進而使蕓蕓眾生彰顯其向善之心、向美之愿。在師生德性對話的流程中,或許會舒展流暢、或許會層巒跌宕、也或許會峰回路轉,但是不論何種方式的德育交流,其中雙方都會有探險的興奮與欣慰,都會有碰撞摩擦產(chǎn)生的火花與靈光。而這些也正是我們教育者在德育中所預期的、渴望的。教師對學生的心靈成長具有最為廣泛、持久而深刻的影響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師的道德智慧是教育中的關鍵問題。

如何激發(fā)教師道德智慧不斷成長,應該是每所學校都應該關注的問題。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我認為最有效的途徑是必須著重培養(yǎng)教師隊伍四種意識:

一是科研意識。要把科研作為提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途徑,要以研究的眼光、研究的視角來看待德育、課堂教育、學校管理等問題,從而樹立科研意識。

二是問題意識。在學校教育生活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界定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三是課題意識。即形成以課題帶動教師發(fā)展的意識,注意學校課題和

教師個人課題的交叉作用;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研究的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成立研究小組和研究共同體等。 四是理論意識。教師要對所從事的工作和研究進行一定的理論思考,從而得到不斷提高。

第三篇:回歸教師的幸福讀后感

讀《回歸幸福的教師生活》有感

回想自己走過的教學生涯,也有二十多個年頭。每天教室——辦公室兩點一線的循環(huán)往復,磨鈍了當年的激情,消減了當年的銳氣,和大多數(shù)教師一樣,職業(yè)倦怠感不油而生。其實,“職業(yè)倦怠癥”并非因身體勞累所致,而是緣自心理的疲乏。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yè),在日復一日的機械作業(yè)中,漸漸會產(chǎn)生出一種疲憊困乏乃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全無任何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可言。患上這種“職業(yè)倦怠癥”的人應該說在我們的身邊并不鮮見。讀了《回歸幸福的教師生活》,是自己豁然開朗,那就是“接受現(xiàn)實,悅納自己,心存感激,追求卓越”。 我想,決定幸福的心態(tài)應該是陽光般的吧。陽光普照大地,溫暖每一個人,也是寬容平等的。教師的心態(tài)也要像陽光那樣,是平常的、達觀的、寬容的、感恩的、積極向上的。我們只有擁有這樣的陽光心態(tài),才能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作為老師,首先要感受幸福的工作。只有教師是幸福的,才能創(chuàng)造出幸福的課堂,教出幸福的學生。

一、善待學生體會幸福

教師應該學會心疼自己的學生,成為學生心中的一縷陽光。作為教師,要關注細節(jié),要抓住各種機會善待學生,如休息時間、在走廊上、實踐活動中等等,尤其要善待那些近來表現(xiàn)不佳而被你警告過的學生。尤其是一些后進生、邊緣生往往都有著不幸的生活經(jīng)歷,一顆顆脆弱卻充滿渴望的心靈漸漸冰封了自己。因此,教師應該做火把,用智慧和關愛融化冰霜,讓他們感受溫暖和光明,這是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更是教師的意義和價值。

二、善待自己感受幸福

生活中有許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的,也許我們個人的力量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態(tài)度。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當我們面對困難或挫折的時候,如何看待,就決定了你幸福與否,很多時候,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看待問題,你就會覺得天空不再那樣昏暗,也會擁有陽光般的人生。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使工作和休閑時間分不清界限。他們隨時

可能被學生、家長“打攪”,隨時就進入工作的狀態(tài),許多教師幾乎忽略、遺忘了休閑。所以,教師也要學會給自己幾縷閑暇,這樣,他的人生不會枯燥,講課不會干澀,才知道如何讓教育芬芳彌漫。

三、善待家長分享幸福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以言表的。對于教育工作者,應該理解他們望子女成龍鳳的急切心態(tài),在對家長進行理性說服的基礎上加以情感的感化,表達對家長的理解和認同,并同時提出一些理性的建議。教師要學會提升自己的智慧,老師大都有一顆對學生充滿熱愛的心,兢兢業(yè)業(yè)工作,期望家長能夠配合學校、教師的工作,共同攜手教育好孩子。當家長對你充滿了信任,對你的工作予以理解、支持,愿意開誠布公地討論孩子的學習、成長時,你會發(fā)現(xiàn)善待家長,家校共育的過程也是一種幸福。

其次是要有顆平常、寬容和感恩的心。要有一顆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種冷靜、客觀、理智、忘我的心態(tài)。如果教師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和理智;叵氘斈陝傋呱现v臺不久的我,總是以高標準嚴要求來對待我的學生,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優(yōu)秀一些再優(yōu)秀一些,最好人人都能品學兼優(yōu)。所以,當越來越多的脫離實際的過高期望和過嚴要求,遭遇到越來越個性張揚的新時代學生的時候,矛盾便一觸即發(fā)了。面對客觀存在的問題,我們不能一味地沮喪和抱怨,而是應該接受現(xiàn)實。如果當時我能夠擁有一顆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在面對諸如氣氛沉悶、不交作業(yè)、上課講話等情況時,我就會冷靜客觀地對待學生,理智地分析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并作出恰當合適的決策。

要有一顆寬容之心。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另一個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是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這些為人師者,年歲長于學生,知識多于學生,閱歷豐于學生,涵養(yǎng)勝于學生,即使這樣,我們也不是完美的,那為什么一定要強求學生完美呢?學生之所以是學生,就是因為他們比我們容易犯錯誤。正因為學生會犯錯誤,所以才需要教師的存在。就像我教的這個班,他們真的一無是處嗎?不!恰恰相反,他們有著其他班級所沒有的許多優(yōu)點。他們是不聰明,但他

們很熱情;他們是沒什么特長,但是他們很踏實。如果我也能夠懷著一顆寬容之心多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一些閃光點,而不是一味盯著他們所犯的錯誤不放,我也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幸福的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第四篇:讀《回歸》讀后感

讀《回歸》讀后感

前天,我津津有味的讀完了《回歸》這個感動的故事。

我讀完了這篇故事后,才知道媽媽辛苦的掙錢養(yǎng)我們很不容易,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的對媽媽。

《回歸》這篇故事主要講的是一個小女孩的父親不幸去世了,媽媽掙錢也就更辛苦了,小女孩一天中最快樂的時間就是媽媽從城里回歸的時刻了。有一次,天漸漸黑了,雨也從天上掉到了大地媽媽的懷抱,可是,小女孩依然沒有看到媽媽回來。

小女孩決定要去找媽媽。走在半路,她看到了自己的媽媽,媽媽一個人在地上躺著,小女孩以為媽媽太勞累了睡著了,所以,把媽媽的頭放在自己的腿上。這時小女孩才發(fā)現(xiàn),媽媽的眼睛是睜著的,小女孩的眼淚一下子流了出來。她走在雨里,唱著《感恩的心》這首歌曲。

從這個故事中,就可以看出母愛是多么的偉大。只有母親的辛苦,才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我們的母親給了我們雙手,讓我們能夠認真學習;母親給了我們眼睛,讓我們看見世界是多么的美好;母親給了我們雙腳,讓我們追逐打鬧,走遍世界每一個美麗的地方;母親給了我們雙耳,讓我們傾聽世界上最美妙的歌聲。我們的母親給了我們這么多,難道我們就不能回報嗎?能!只要我們從小認真學習,將來能有一份工作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對母親最大的回報。

俗話說的好,“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將來我們一定要報答自己辛苦的母親呀!

河南省舞鋼市第二小學四年級:齊一凡

第五篇:《回歸身體》讀后感6篇

《回歸身體》讀后感6篇

一、身體的表達

十幾年前第一次在北大看到云門舞集的表演時,就喜歡上了云門。那時一個臺灣師兄強烈推薦這個現(xiàn)代舞團,本來對現(xiàn)代舞沒有任何概念也不感興趣的我因了師兄的推薦買票去看。一下子,就被深深震撼了。

臺上那些精靈一樣的舞者,身體就像被施了魔法般舞動著,時而在地上翻滾,時而在空中跳躍,時而靜默地行走。舞者的臉上也不是一般舞蹈中的歡欣笑顏,而是各種配合身體動作的復雜表情。不記得當時的主題是什么了,只記得看到一個舞者瘦削的身體趴在地上,仰起頭,臉上是那樣的哀傷和痛苦時,我竟快要掉下淚來。人生第一次,我被舞蹈感動了。

云門的舞蹈,不同于我之前看過的任何一種舞蹈,沒有芭蕾舞的高貴美感,沒有民族舞的歡快熱鬧,沒有一般所謂現(xiàn)代舞整齊劃一的律動,甚至,沒有常見的隊形排列和變化。有的只是身體的表達,對,就是“身體”,表達出的竟是這樣或濃烈或悠然的情感。

后來,又看過云門表演的《九歌》等舞劇,以及云門創(chuàng)始人林懷民所寫的書《高處眼亮》。在書中,林懷民記述了自己在臺灣和美國學習現(xiàn)代舞,回臺創(chuàng)立云門舞團的經(jīng)歷,以及如何培養(yǎng)訓練舞者并創(chuàng)作出水月、流浪者之歌、行草等經(jīng)典舞作。印象最深的就是,他通過包括打坐在內的各種方法訓練舞者身體的敏感,傾聽身體,認識身體,直至身體可以自在的表達。

二、回歸身體

《回歸身體》這本書,講的就是云門舞蹈教室的八堂身體課程,擁抱、呼吸、重心、安靜、專注、跌倒、親密、玩伴。云門舞蹈教室是面向上至老年人,下至兒童的大眾人群的教室,學習這些課程,并不是為了可以到臺上表演跳舞,或成為一個舞蹈演員,而是,學習如何回歸身體。通過肢體的開發(fā),學習更多身體的可能和生活的樂趣。

糊糊推薦大家讀這本書,是因為其中有很多內容與我們目前正在學習的書畫課程是相通關聯(lián)的,可以從中受到很多啟發(fā)。當然,對于每一個人,這本書都值得一讀,我已經(jīng)推薦給幾位年輕的媽媽,以及工作壓力大、身體不太好、情緒容易焦慮的朋友。

書中每一堂課都值得記述并學習,這里只選取其中最有感觸的幾點簡要記之:呼吸、安靜、重心、專注。

三、呼吸

現(xiàn)代人很少關注自己的呼吸,除非生病咳嗽或喘不上氣來才會意識到呼吸的存在和重要性。一說到“練呼吸”,一般人可能會說,呼吸誰不會?還需要練呼吸么?

書中說,所謂練呼吸,就是覺察到呼吸的存在,并把呼吸當成身體與意念(或說身與心)之間溝通的橋梁。借由呼吸的轉化,透過不同頻率的呼吸調整,來平衡人的身體,乃至平衡人的生活。

對于這一點,我個人深有體會。從小是個功課好自我要求嚴格的好學生,工作以后也常常給自己壓力做事追求完美,生活中又是個急性子。常常生活在壓力和焦慮中,用書里的理論來說,就是負責壓力反應的交感神經(jīng)大量運作,總是處于“被狗追”的應激狀態(tài)。幾年前終于感覺身體快要出大狀況了,于是辭去律師工作休養(yǎng)生息,找了一份收入低但相對輕松的工作。這幾年來,一直在用各種辦法調整自己,除了堅持打坐外,還學習古琴、太極拳,進入暄桐教室學習書畫。這些調整都是在發(fā)揮自律神經(jīng)系統(tǒng)翹翹板另一頭,負責能量滋養(yǎng)的“副交感神經(jīng)”的作用,補充能量,舒緩休息。而所有的一切都有共同點——關注呼吸,專注當下。

云門有一出特別的作品“行草”,就脫胎自書法,又跳脫了書法。書中說,舞者平日也在書法老師的帶領下運筆揮毫,“那一按一提、一筆一畫,不只是手腕、手臂的動作,更是全身的氣息吐納!

的確,通過調整和控制呼吸,吐納身體的松與緊,云門舞者感受彼此完美配合,行云流水般幻化出絕美的身體與心靈語匯,造就了云門舞蹈作品某種特別的質感和境界。

我在暄桐這幾個月也體會到了呼吸對于練習書畫的重要性。下班回家吃完飯收拾妥當后,不能馬上寫字,一定要坐一會兒,或者站站樁,收神斂氣,呼吸平穩(wěn)均勻以后,再開始提筆。一旦發(fā)現(xiàn)手不穩(wěn)了,呼吸不勻緩了,筆下的線條筆畫一定就沒有質量了。這可能是因為念頭散亂走神了需要調整,或者是因為身體累了需要休息,這時就要停下來,或者靜坐調勻呼吸,或者通過站樁、云手和走步步禪來放松舒緩身體。大概由于近月來堅持打坐和練習太極拳,我的身體比以前更放松,氣血更通暢,呼吸更勻緩,基本都能堅持每天寫字畫畫,而且常常一寫就不知不覺寫一兩個小時。

特別喜歡書中本堂課的最后一句話:經(jīng)由呼吸,可以傾聽自己的身體,感受自己的身體。在生活中,在波浪中,永遠有一個安定的力量。

四、安靜

暄桐書畫課的第1堂課,糊糊就講了“戒定慧”是整個課程的支撐基礎,要求每天靜坐至少15分鐘。第2堂課講了蔡扈的《筆論》,糊糊在各種場合常常提到的:“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對至尊,則無不善已!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默坐靜思”是暄桐書畫課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不光在課堂上大家一起在磬聲的陪伴下靜坐20分鐘,要求回家每天靜坐,之后的課上糊糊還教了各種各樣的靜坐和呼吸方法,有瑜伽呼吸法,有動中禪內觀法等等。

對于寫字畫畫,安靜太重要了,內心安靜,呼吸勻緩,書寫才是有質量的。更重要的,安靜,你才能聽到世界,聽到自己,讓身心常喜悅,讓生活有新意。暄桐教室的主旨之一就是讓人有一顆回歸調伏安定的心靈,在靜默專注和談笑玩賞中,有來自心靈源頭的愉悅和智慧見地。某種程度上,暄桐教室和云門舞蹈教室有著契合相通的地方。

要時時做到安靜卻是不容易的。書里有句話說得很好,“安靜,并不是指沒有聲音或動作,而是一種狀態(tài)、一種心情”。這是說,一個人看上去安靜(不發(fā)出聲音或不做出動作),不等于內心安靜。而一個人可能在說話、有動作,內心的狀態(tài)卻是安靜的,心情是平和愉悅的。

另一方面,也并不是只有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內心才能安靜,很多人即便身在幽靜的大自然或獨處密室,內心也一樣如滾滾波濤洶涌起伏。而有的人即便行走在嘈雜的鬧市或被人群環(huán)繞,內心一樣能安靜平和。當然,不能否認環(huán)境對于安靜有一定影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

在我看來,安靜不僅是一種狀態(tài)、一種心情,更是一種能力。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培養(yǎng)自己的這種能力。安靜,和前面講到的呼吸,是有很大關系的。關注呼吸,自然就能安靜下來;而安靜時,呼吸也一定是均勻舒緩的。但除了關注呼吸,其實用很多其他方法也可以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任何時候只要你想,并且掌握了這些方法。書中舉例,就像端起杯子來喝水,你專注在動作里的每個細節(jié),那往往能幫助你靜下來。

上面所說的“專注在動作里的每個細節(jié)”,就像內觀修行的“動中禪”,也是糊糊課上教過的方法。這是一種觀照肢體移動時的動和停的內觀方法,借助于知道肢體的動和停來培養(yǎng)覺性。在這個觀照的過程中,你能歷歷分明地覺知自己的一舉一行,以及心念的起伏。這種狀態(tài)下,內心自然是安靜的。

我自己近來就常常在走路、坐車以及做任何事情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讓自己去練習和培養(yǎng)這種能力,就好像有一個“我”跳脫出來,在旁邊觀察自己的一舉一動,進而在說話的時候也試著去觀照自己。很難,尤其是說話的時候,但值得學習并去不斷地嘗試和實踐。

此外,我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也時時體會到安靜的力量。每次練習,都覺得時間不知不覺過得很快,身體松靜而輕靈,內心澄凈而愉悅。無論是站樁、云手、走步步禪,還是每一個招式,老師說都要做到全身放松,意存丹田,無思無慮,內觀自在,外觀八面。這里就包含著太極中的“靜定”之功。當心不能靜定,身必定散亂。所謂“無極而太極”,寂然不動,復得無極真機。最后才能達到無微不覺、豁然貫通的狀態(tài)。

五、重心

重心,對于舞蹈是再重要不過的了。對于舞者,重心隨時在移動變化,能夠時時抓住重心把握重心的舞者是真正優(yōu)秀的舞者。

書中關于重心的很多闡述對于學習書畫非常有啟發(fā)。就像糊糊說的,舞蹈是和書法在某些理念上最接近的藝術。比如,書中說:行進間,永遠是從“出平衡”到“歸平衡”的過程。還講到:身體若不把重心“交下去”,是無法自然彈跳起來的。

想到書畫課上糊糊講的“平正和險絕”的訓練次第(孫過庭《書譜》: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還想到她說我們寫字最大的問題在于,習慣待在安全舒適的角落,不敢突破自己,不敢把重心交出去,尤其反映在剛剛臨了一個階段的禮器碑上,我們的用筆結字過于平正和規(guī)矩,寫不出禮器碑平正中的“欹側”,也就寫不出禮器碑的“峻逸精妙”。

書中還說:重心,不只穩(wěn)穩(wěn)地落于下盤,還能經(jīng)由意念,達到“入地三尺”?吹竭@句話,你有沒有想到形容書法的一個成語?我想到的是“力透紙背”,不是說手上用力的大小,而是意念經(jīng)由筆鋒體現(xiàn)在紙上是剛勁有力的,像是要穿透過去到達紙的背面。

重心,其實不僅僅指身體的重心。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心靈,甚至我們的生命都是有重心的,就像書里說的“人這一生,就是不斷地在處理重心:身體的重心、生活的重心,乃至領略生命的輕重。”找到了重心,就找到了平衡與穩(wěn)定。

六、專注

最后一點,我想談談專注。書里寫了一個叫周俊勛的圍棋高手的故事,我看了深有感觸,也想談一點自己的經(jīng)歷。

我小時候并不是一個天資聰穎的孩子,甚至在很多方面算是笨的,想問題直來直去不太會拐彎(現(xiàn)在也是),但還算是個比較專注安靜的孩子,大概環(huán)境使然。我沒有兄弟姐妹,很多時候也沒有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甚至沒有什么玩具,除了一副彈子跳棋(那個年代很受歡迎的棋類,大人孩子都喜歡,幾乎家家都有),和兩盒陪伴了我很多年的積木。

但我的童年仍然是快樂的,大人上班去了,留還沒上小學的我一個人在家,我可以下跳棋下一整天。我會想象自己在和一個甚至幾個“空貓貓”(家鄉(xiāng)話,類似空氣的意思,呵呵)下棋,同時操作6種顏色的棋子,一盤棋下來幾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并且還會仔細琢磨每一種走棋布局的可能性,對比優(yōu)劣利弊,這個過程真是其樂無窮。到后來以至于周圍幾乎沒有一個人包括大人可以贏我,不是因為我聰明,而是因為長期專注的練習。

在暄桐學習,專注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沒有辦法完成每天1-2小時的作業(yè)量(開始幾個月甚至是3個小時),這種學習反過來也可以促進一個人專注力和定力的培養(yǎng)。就像前段時候線描《永樂宮壁畫》,很多同學都體會到,那些仙人根根分明的滿臉胡須、繁復無比的衣襟裝飾,要想對臨下來,真的是要全心一意,拿出一整個晚上,甚至幾個晚上的時間,專注地畫完那一條條或長或短、或直或彎的線條。稍有分神,筆下的線條就粗細不勻,甚至完全走樣(請你收藏好 范 文,請便下次訪問www.seogis.com)了。

跟一個朋友聊天,他很難理解我天天下班回家寫字臨帖,或者愿意花幾個小時甚至幾個晚上,去臨一幅線描,他認為既然知道自己并沒有寫字畫畫的天賦,練習多年也不太可能成為書法家或畫家,為什么還要投入如此多的時間精力去做這件事呢,何不做一些更有成效的事情。這樣的想法其實很有代表性。在當下這個社會,崇尚效率,追求結果。他不能理解的其實是,如何能沒有目的地投入去做一件看起來沒有結果的事。

“有愿心,無目的”,恰恰是糊糊的人生哲學。暄桐教室教的是一些看起來“無用”的東東,一群天資平平藝術零基礎的成年人聚在這里學習書畫、中醫(yī)、茶課等等,都不是為了日后以此為業(yè),成名成家。暄桐的理念是,推崇一種非功利的學習態(tài)度,扎實精進且享受當下。每一門學問和才能的累積,意味著推開一扇窗,為的不是看到外面的風景,而是純然通達的心地光明。糊糊說,“無用”,不是沒有用,而是說你有一個不向外求的源泉,在你的內心,這就是“無用之美”。

所以,不管周圍的人是否理解,我們還是會專注、投入在這里,并且樂在其中。就像書里所說的,當一個人專注時,不論是大人、小孩,都好美、好亮!讓我們一起找回專注力,那不只是競爭力,也是好好生活的能力。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明珠回歸》讀后感(精選多篇)》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seogis.com/gongwen/27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