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電影《燭光之約》觀后感
電影《燭光之約》觀后感
那愛,是最溫暖寧靜的守候
一個小小的海島,一群溫暖的人。感動了我的心,讓我久久不能平靜。這個純凈而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在這個躁動不安的世間重獲一顆溫暖寧靜的心。
在一座叫獐子島的海島上,有一名叫楊愛軍的老師。他是一位年輕的師范生,不肯留在大城市發(fā)展,義無反顧地回到家鄉(xiāng)海島任教,用青春和熱血唱響了一曲鄉(xiāng)村教師之歌。但不幸的是,最后楊老師患病離島,楊老師的名字被學生用燃燒的蠟燭“刻”在沙灘上。這就是電影《燭光之約》,自始至終洋溢著真與愛,善與美。
我真的無法用言語去描摹楊愛軍老師對孩子們的愛,他是用生命實踐了李商隱的千古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彼麩釔劢逃、熱愛孩子、熱愛家鄉(xiāng)。他是默默無聞的鄉(xiāng)村教師,把青春以及整個生命都奉獻給教育事業(yè),不計個人榮辱得失,令(來源公文素材庫:www.seogis.com
第二篇:電影《燭光里的微笑》觀后感
電影《燭光里的微笑》觀后感
楊小莊小學馮津東
曾經(jīng)有人說過,演電影的是瘋子,看電影的人是傻子。我知道每一部電影都是一部虛構小說的演化,或者說是作者內心情感的表現(xiàn),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帶有主觀色彩,帶有虛構性。然而今天這部《燭光里的微笑》電影卻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弦。
這是一部挺老的電影了。在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教育界普遍倡導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身為教師,我認為我們對孩子要有無私的愛,但前提是要愛自己!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老師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會生病,也會累,也會發(fā)脾氣。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教師神話了,他也是一位平凡的老百姓,但他會播撒更多的愛與責任給學生。
影片中的王雙鈴老師用自己純潔的心、寬大的心、溫柔的心默默地給每一位同學送去溫暖;在平時教學中熱愛并尊重后進后,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她有著一心只為孩子的忘我精神,她用自己最真摯、最炙熱的愛溫暖著孩子的心靈,也照耀著我們的靈魂。
王雙鈴老師的身體很不好患有心臟病,在開學的時候她依然堅持上班,毅然接手了一個新的差班一個班,而是默默地用她那炙熱的愛溫暖了每一位同學的心。最終默默的獻身事業(yè)。
那位經(jīng)常上學遲到而沉默無言的女學生,在她的熱情關懷、幫助下,終于振作起來了,使她有了進步,重新有了歡樂。另一位同學,因在父母賭博的影響之下,亦開始走上了邪路。但還是在這位不辭辛
勞的園丁幫助、啟示下正直的成長起來。
老師給予學生的幫助、關懷看起來是多么的平凡,但對于學生而言卻是極大的鼓勵,對于王老師來說,已是盡職盡責的了。由于為教育事業(yè)默默的操勞,使她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晚期病癥。人的生命僅有一次,但為了事業(yè),為了后一代的健康成長,她卻把自己置之度外。終于由于過度勞累及病魔的無情,她倒下了,永久的倒下了。王雙鈴老師的一生,就是這樣默默的、默默的奉獻給了她熱愛的教育事業(yè)與學生們。
影片最后在銀幕上現(xiàn)出了一片搖曳的燭光,這片燭光給人們的感覺溫暖而楚痛,王雙鈴老師的學生們哭了,銀幕前的觀眾也被感動得熱淚盈眶!
看過影片,我們感受到王雙鈴老師那對學生滿腔的愛與高度的責任感。我認為正是這兩點令她全心地為學生付出而無怨無悔。雖然她沒有自己的親生子女,但卻有幾十個孩子發(fā)自肺腑深情地叫她“媽媽”;盡管她僅是一位收入不高、地位也不太高的小學老師,但她卻以其高度負責、滿腔熱忱的工作態(tài)度讓人肅然起敬,征服了所有的人;也許很多人不理解她,但她無疑是幸福的、滿足的。
同樣身為人師,透過王雙鈴老師形象令我們不禁反思我們自身的工作:對待學生是否能再多點愛;對后進生是否能再耐心些;對工作是否能再多投入一些、忘我一些??
我立志當一名可愛的小學教師,當然,我會對我的學生負責到底的,讓他們在家人、老師給予的愛的包圍中,幸福健康。
第三篇:電影《燭光里的微笑》觀后感
電影《燭光里的微笑》觀后感
吳遠霞中本103班201*01401320
前不久,在老師的指導下,班級組織看了《燭光里的微笑》。通過這部影片,我深深地認識了王雙玲老師,真正地感受到王雙玲老師身上的偉大無私奉獻精神。
該影片講述的是上海一位普通教師王雙玲的感人事跡。王雙玲老師和藹可親,受人尊敬。王雙鈴老師接到一個班,但這并不是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這個班級不僅成績差,課堂紀律也差。但她絲毫沒有推辭、沒有怨言,而是默默地用她那炙熱的愛溫暖著每一位同學的心,默默地獻身事業(yè)。她在用自己純潔、寬容、溫柔的心默默地給每一位同學送去溫暖的同時;也用她的可貴的精神蕩滌著我們的靈魂。
早上,當別的班都在讀書,而王老師的班卻是歡歌笑語、自由自在,王老師知道后,不是去責罰學生,而是耐心地跟學生說道理。全校都放學了,王老師為了解學生的情況,一做完工作就去學生家里家訪。王老師有心臟病,醫(yī)生說必須要在家里休息兩個月,但王老師為了學生還是堅持去學校上課和家訪。她首先進行了家訪了解了小鵬、陸明、麗萍等家庭情況。在她看來,要教育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都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所以只有了解問題的根源、走進學生的內心,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
王雙鈴老師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并且時刻呵護著學生幼小的心靈。有一天,小鵬的父母因非法盜賣黃碟被公安機關抓了,王老師把小鵬帶到自己家里,像母親般主動承擔起照顧小鵬的責任。當小鵬擅自拿50元錢去還債時,她是先了解情況而不是一開始就認為他是偷的。這是對學生的一種信任、對學生人格的一種尊重。王老師即使在自己住院的情況下也不忘記給小鵬過11歲的生日,使小鵬真正感受到了母親般的溫暖。
此外,當麗萍經(jīng)常遲到時,王老師也沒有批評她,而是先進行家訪,了解麗萍遲到的原因。后來麗萍考了76分,脫離了不及格,王老師就及時鼓勵麗萍,同時還送給麗萍文具盒與書包作為獎勵。她送麗萍書包、文具盒,一方面是鼓勵麗萍好好學習,另一方面是對麗萍進行幫助。在王老師的熱情關懷、幫助下,麗萍最終振作起來了,不僅有了進步,而且重新收獲了歡樂。
王老師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方面,還關心學生精神方面的健康發(fā)展,因此王老師偶爾還會帶學生去郊游。也許老師給予學生的幫助、關懷在別人看來是平凡的,但對于學生而言卻是極大的鼓勵。對于王老師來說,更是盡職盡責了。由于為教育事業(yè)默默的長期操勞,使她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晚期病癥。人的生命僅有一次,但為了事業(yè),為了后一代的健康成長,她還是把自己的生命、健康與幸福置之度外。最后由于過度勞累以及無情的病魔的襲擊,王老師倒下了,永遠的倒下了。王雙鈴老師的一生,就是這樣默默地、默默地奉獻給了她熱愛的教育事業(yè)與學生們。
孩子們滿懷悲痛,自發(fā)地在班里舉行了追悼會。在王老師生前最喜歡的燭光里,孩子們仿佛再一次看到了王老師那親切的微笑。王老師雖然沒有自己的親生子女,但卻有幾十個孩子發(fā)自肺腑深情地叫她“媽媽”。盡管她僅是一位收入不高、地位也不太高的小學老師,但她卻以其高度負責、滿腔熱忱的工作態(tài)度讓人肅然起敬。影片最后在銀幕上現(xiàn)出了一片搖曳的燭光,這片燭光給人們感覺溫暖而心痛。
王老師很平凡,沒有豪言壯語,但英雄正是來自平凡,崇高的師德正體現(xiàn)在平時點點滴滴平凡的教育事業(yè)中。她深愛著自己的講臺和學生。在她眼里,沒有工作的苦和累,只有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沒有孩子的頑皮、搗蛋,只有孩子的可愛和活力。這正是當老師的所最應具有的精神。感動之余,我深深地認識到,學習王教師,更重要的是學習她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透過影片,我們感受到王雙鈴老師對學生滿腔的愛與高度的責任感。我認為正是這兩點令她全心地為學生付出而無怨無悔。王老師是一位平凡的小學教師,但她在平凡的崗位上進行著不平凡的事業(yè),她是真正的偉大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王老師是園丁,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她還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作為師范類的學生的我,看了影片中王老師的事跡后,我陷入了沉思:以后我們若當了老師,當我們面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時,我們是否有王老師那樣的耐心?當學生面臨困難時,我們會不會像她那樣無私奉獻?我們能否真正熱愛自己的崗位?我們能不能做到忠于職守而盡職盡責?我們能不能像王老師那樣把愛心撒向人間,像清泉一樣去滋潤人們的心田?
看完《燭光里的微笑》這部影片后,我下定決心,以后我若是踏上教師這一工作崗位,我一定要以王老師為榜樣, 像王老師那樣在無數(shù)個普普通通的日子里,把我們的關愛、敬業(yè)、責任,無私地撒向學生,用最實在的行動來完滿地詮釋“師愛”的真諦,重塑教師——人類靈魂工程師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為了學生,奉獻一切,把對事業(yè)、對學生的真愛落實到每一項工作中,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在自身的崗位上奉獻自己的光和熱,用自己的行為感染人,做一名稱職的光榮的人民教師。
第四篇:《燭光里的微笑》觀后感
《燭光里的微笑》觀后感
——好教師,請為了孩子愛惜自己
王德耀
這部電影反映了在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教育界普遍倡導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如果教師因此而獻出自己的生命,就會被大力頌揚,以此告訴大家犧牲的高尚。但是在看完整部影片的過程,我不由自主地想起清華園的一句話:“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币粋人如果真正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的事業(yè),他就一定想好好地活著,因為只有活著,并且活得健康有精神,做事才會有充沛的精力,才會做出更多的事來。影片中的王雙玲老師不能不說是對學生充滿了愛,不能不說對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但是她卻早早的離開了孩子們,離開了她所熱愛的教育事業(yè)。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對孩子們來說,他們失去了一位對自己像母親一樣充滿愛的好老師,對我們的教育事業(yè)來說,我們失去了一位品德高尚、技藝精湛、對事業(yè)充滿無限熱忱的優(yōu)秀的教師。這種巨大的損失再也無法彌補。如果她不死,將會有多少孩子在她的關愛教育下健康成長,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將因她的存在而更精彩?墒,她不知想到了這些沒有,明知道自己有嚴重的病,卻不去積極治療,坐等死亡的到來,讓人不禁為他的“自私”而嘆惋。所以,我認為,王雙玲老師的精神確實值得人尊敬,卻不值得的我們提倡,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而不是英年早逝。
諸葛亮如果不是53歲就死去,蜀國就不會衰敗的那么快,就不會最早被魏國所滅;雷鋒如果不是22歲就犧牲,將會為人民做多少好事。所以每一位有志于祖國建設的優(yōu)秀教師們,為了做出更多的貢獻,請愛惜自己吧!
第五篇:《萬年燭光》觀后感
《萬年燭光》觀后感
星期二,我們看了一部電影《萬年燭光》。對我感受很深。
電影主要講了一位名叫何子策的老師,他總共收留了一百多名小學生。影片從何老師接回的第九十五個孩子開始,選其退休前撫養(yǎng)這五個貧寒學子成才的故事片斷,集中展示了上善若水,大愛無邊,令人蕩氣回腸的師表力量。這五個學子中,有過少管所,被學校評為最差生的劉飛;遭貪財父親逼迫差點被嫁,訂婚禮上被何老師搶回學校的李珊;有因家庭變故而面臨綴學的李宏;有面臨進福利院的孤兒小武;還有外創(chuàng)業(yè)者弟子浩明。這些學生的共同特點是頻臨綴學,在逆境中被何老師教育成才。劉飛成為長跑冠軍,李珊考取了導游資格,浩明多次考了滿分。為了把這些孩子撫養(yǎng)成人,培養(yǎng)成才,擁有快樂的少年時光,何子策飽受坎坷辛苦:工資入不敷出,課余開荒種菜;寧苦自家孩子何家,也要讓接收的孩子吃飽穿暖;晚上在夜燈下,潛心探索差生變優(yōu)的道路。何子策一輩子節(jié)衣縮食,資助百余名貧困學子,這是何等的艱難!雖然他唯一的兒子在為了幫助同學補身子釣魚時溺水身亡,但他贏得了百余名孩子親切的稱呼他“爸爸”;何子策像一支紅燭發(fā)出的光芒,雖然他是何等的微弱,但他點燃了百余名孩子的光輝夢想。
《萬年燭光》是一部體現(xiàn)了何老師上善若水,愛大無邊的精神,他猶如火燭長燃萬年,他發(fā)出的光芒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
五年級:萬琪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