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電影歸來觀后感筆記
電影歸來觀后感
北京近幾天氣溫高達40度左右,異常的悶熱,心情好壓抑!不知是不是高溫的原因?還是身體里哪根精神搭錯了,我的心情很不好,真的好想哭。終于有拍“右派”家庭妻離子散、家迫人亡的電影《歸來》了,張藝謀也真會選擇放映季節(jié)。我平時很少去看電影,因為《歸來》電影劇情與我家的遭遇很相似,所以想看。知道看這部的電影無疑是給自己傷口上撒鹽,然而,我好想為母親、為父親、為自己撕心裂肺哭一場!
我早早安靜的坐在座位上,看見旁邊一位白發(fā)老者是由家人陪著座著輪椅來的,想來他也是有故事的人。我們來這里是看什么?回顧什么?能得到什么慰籍?說不清楚,我想可能只是找感覺,想通過電影,看看那場反右運動年僅30歲的父親,被迫害致死的心聲,感受母親守寡一生等待丈夫歸來的痛苦。還異想通過電影,身體產(chǎn)生一種幻覺領(lǐng)悟父母的心聲與關(guān)愛吧!
《歸來》影片主要描寫右派丈夫陸焉識,在一次農(nóng)場轉(zhuǎn)遷途中潛逃歸家,妻子馮婉瑜迫于巨大的政治壓力想到女兒的前途,最終沒能與一門之隔的丈夫相見。一顆在女兒和丈夫之間來回游離的心在流血!在備受煎熬后,婉瑜最后勇敢決定:到車站去赴丈夫的約見,卻遭女兒為想擔任舞蹈主角而出賣。十幾歲的丹丹,父親三歲離開他,從小就接受父親是右派是敵人這樣的思想教育,在丹丹心中,父親的形象坍塌變形。文革結(jié)束后,陸焉識終于平反回家,再次歸來時,患病的馮婉喻卻已認不出自己的丈夫。陸焉識發(fā)現(xiàn)家中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女兒丹丹放棄了自己的芭蕾夢想,成為一名普通的女工。而更讓陸焉識深受打擊的是,他深愛的妻子馮婉瑜,仍然每天到火車站去接他。
電影放映期間,我能聽到有人在哭泣,散場后有人的眼睛是紅紅的,我想也許正是電影作品藝術(shù)魅力所在?催@樣一部與我家庭會遭遇相似的電影,我置身于這樣的情景之中,原以為我會哭的一塌糊涂。但看了《歸來》之后,我心里五味雜陳,雖然我家的遭遇并不比《歸來》好,但在那樣扭曲的年代,我們一家人沒有散失人性的理智,這讓我很欣慰!
在我看來《歸來》三口之家,家庭成員倫理背叛,每個人所承受痛苦的起因,有來自他本身的自私。父親背負罪名潛逃回家,想念親人卻不想會連累自己最愛的人;母親怕受牽連,拒丈夫門外不見,不想丈夫內(nèi)心的煎熬;女兒為了擔任舞蹈主角,出賣人性本真的倫理。張藝謀(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www.seogis.com)的電影《歸來》,演繹了人生的生離死別,血淚痛苦,百感叢生,五味雜陳。在那樣的年代里人性的泯滅,尤其是政治與人性、親情、愛情、友情的扭曲,有時到了極端尖銳、勢不兩立的地步,讓身處這個時代的人們,在心靈深處烙下了無以撫平的巨大傷痛。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值得我們思考!
我也是四歲時,父親被打成了右派發(fā)配到北大荒勞改。父親走之前給母親寫了一萬多字的絕筆信,為了愛護親人怕家人受到牽連,父親寫信要求母親與他劃清界線,這篇《立在心里的墓碑》是我09年寫的,當今天再次看到父親寫給母親這封信的結(jié)尾時,我仍然會滿眼淚水感動的心痛!父親到北大荒二年以后餓死了,母親沒有看到父親的尸骨,她一生未嫁人幻想著丈夫有一天能歸來。母親帶著右派老婆壞名聲,文革期間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在母親精神就要崩潰時,想到我和弟弟還小,她沒有自殺,忍辱負重獨自撫養(yǎng)二個孩子。工作組和學(xué)校做我們工作讓揭發(fā)母親,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心里壓力。母親關(guān)押期間弟弟12歲我14歲,那年我們盼望著母親回家,為了讓母親恢復(fù)身體。我和弟弟每天捉“土鱉”撿“知了”殼賣錢(藥材),為了省錢弟弟每天去菜站撿菜葉。
1969年上山下鄉(xiāng)時,我們這一屆正趕上是全鍋端。記得去北大荒前,我做了一件今生傷害母親最深的事。因為父親死在了北大荒,母親堅持要我留在北京不走上山下鄉(xiāng)的路,不給我戶口本。我很不能理解母親的心情,每天與母親大吵大鬧。想到同學(xué)家庭成分好的都報名了,我如果不走一定會牽連到母親受難。命運的安排,總是叫人無奈。母親送走了丈夫去北大荒,10年后又送女兒去北大荒。有人說:一件錯誤的事,不能重復(fù)二次。北大荒我們家二代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1971年也是到北大荒二年后,我得了重病差一點死了,把母親嚇壞了。想想政治運動專制主義桎梏下的特殊歷史背景,使得多少原本幸福和睦的家庭,到后來落得妻離子散、家迫人亡的悲慘結(jié)局!
電影《歸來》雖然妻子失意了,但最終他們一家人團聚了。我的父母經(jīng)歷了半個多世紀,他們生沒能在一起,死后也不能在天堂相見。201*年和201*年我曾二次回北大荒尋找父親的骨灰,想把父母安葬在一起,遺憾的是我找不到父親的骨灰,它成為我終生的遺憾!我看過許多右派寫的書,在中國隨便那個右派家庭故事拿出來,都可以成為這樣的一部悲歡離合的電影。
開始寫博客,我是因為母親的離世。想到我們這代人正在衰老,那些歷史正在慢慢被遺忘。今天六十歲以上年齡的人,大都對“文革”都著深刻的印象,且這種印象讓他們感到異常的苦澀。我們是那個時代走過來的“見證者”,很多人也是“受害者”。它是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人類浩劫,這種災(zāi)難給人的心靈造成很深的“創(chuàng)傷”!我終生沒有享受過父愛!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一切還能歸來嗎?
第二篇:電影歸來觀后感
電影歸來觀后感
昨天去看了《歸來》,本來是沒有報太大希望去的,可是等看完之后才發(fā)覺心情久久不能平復(fù)。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影射出的整個社會的悲涼,感覺要是不寫點什么真是對不起我流的那些淚了。
有人說歷史的書篇,總是蘸著鮮血一頁頁被寫下的,很有道理。那些血書記錄著無數(shù)苦難和死亡的故事,故事背后總是一片片廢區(qū),就像是一個人的一生一樣,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滄桑和痛苦,在垂死暮年讓歲月的殘骸把自己層層包裹起來,一聲不吭,平靜的好似什么也沒發(fā)生過,個中滋味,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才知道。
文革,就像蟄伏已久的一場血雨,一下十年,悲歡離合,人情冷暖,也許并不夠一生回憶,卻足以使所有的年華老去。那個時期的感覺就像是每個人都走在街道上,迷失了自我,只是機械在走著,革命的天光照亮了整個街道,可是人們內(nèi)心的燈火早已熄滅。
歷史的巨潮中,人實在太渺小了,許多人都是在年幼無知、經(jīng)驗尚且不足的情況下被外界所誘惑,做了一些瘋狂的事,可是當他們有能力看清楚事情真相的時候,結(jié)局卻早已無法改變,這真是那個時代悲劇又無可奈何的事情。這些苦楚又從來不允許被吶喊出來,一切只能默默承受,每個人都成了命運的受害者,丹丹也是這些可憐的人中的一個,不禁感慨那時年少輕狂的代價也太大了點兒。
然而終于有人發(fā)現(xiàn)這場雨下的太久了,也是人們終于疲憊了,于是一聲令下,鬧劇就此收場。一切來的太突然了,就好像交響樂進行著進行著卻沒有了收尾符,人們還沒來的及在盛宴的狂歡中醒悟過來卻發(fā)現(xiàn)一切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所以才會有那么多無所適從的人,在黑暗中待久了,適應(yīng)不了黎明的到來,寧可永遠的黯淡下去。
其實電影中最虐的就是陸焉識想盡千方百計到最后也沒能夠喚回他的妻子,而馮婉瑜更是終其一生也等不到丈夫的歸來,人世間最遙遠的距離也莫過如此,琴聲依舊悠揚動人,一切透著熟悉的味道,彈琴的還是當年的那個人,只不過歲月如歌,年華易老,撫琴人臉上早已刻滿歲月的痕跡,而聽琴人的思念卻永遠留給了過去的那個人……
歸來,其實是兩個被命運捉弄的人對于過往美好的追求,就好像一個人在受了太多苦難之后總想從老天那里討回一點補償一樣,但命運有時偏偏不讓你如愿以償,最后誰也沒有等來期望的結(jié)局。唯一令人欣慰的是陸焉識接受了現(xiàn)實,選擇了向前看,選擇了用剩下的歲月來默默守候,哪怕到最后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正是人世涼薄才讓人間真情顯得偉大,經(jīng)歷的越多就越看到人心的可貴。人潮聚散,得到與失去,到最后能夠保留下來的一定是最純最真的東西,因為人世間誘惑太多,經(jīng)得住時間打磨的東西并不多,不禁感慨他們能遇見彼此是一件何其幸運的事啊。一個風流兼才子,一個佳人顏如玉,在及笄并發(fā)之年,對著一棵樹默默地許下年輕的誓言,從此成為彼此牽絆終生的人。然而在亂世中,兩個本該相依為命的人卻相隔千里,孤獨地迎接了每一場命運的風雨,承受了每一個時間制造的災(zāi)難,直到每一寸身軀再經(jīng)不起命運的摧殘,卻因為那份難以割舍的愛可以繼續(xù)相互攙扶著走下去,如此浪漫,令人感動,想到這里我又不禁想要謳歌生命了……
他們之間是愛情嗎?是親情嗎?我覺得都不是,這份感情已經(jīng)因為經(jīng)歷的太多而變得無法用語言表述出來,非要說的話那就是償便人生苦難后還能彼此陪伴的幸福吧。就像一杯陳年老釀,濃烈、苦澀、難以入口,唯有懂酒之人方可品出其久經(jīng)滄桑的沉靜與香醇,享受樂在其中的幸福感。
懂酒的人,何嘗不是懂人生的人。
詩人艾青在游新疆的時候留下這么一句話“活著的人都好好活著吧,別指望大地會留下什么記憶”。要是他現(xiàn)在還能重游故地的話也應(yīng)該發(fā)出相似的感慨吧。也許苦難真的能夠教會我們一些平常學(xué)不到的東西,它讓我們變得珍惜眼前的生活。因為生命真的很脆弱,一不留神你的世界就會轟然倒塌;而偏偏人性又是這脆弱生命中頑強的部分,它總能在乏味中發(fā)現(xiàn)樂趣,于絕望中發(fā)現(xiàn)希望,甚至可以把苦中作樂也變成一件浪漫的事,這不能不說是造物主對人類的偏愛了。
高中時期珍藏的一段話,寫在這里最合適:人生是一條順流而下的河流,不可能不攜帶泥沙,塵埃和沿途的漂浮物。但人性中應(yīng)該有種種強新的自我更新能力,它不停地接納,沉淀,洗滌,不停地自我凈化,從沿途的水源中吸取透明,讓浩蕩的清風吹拂出層層波浪。經(jīng)歷了渾濁而拒絕渾濁,攜帶著泥沙又放棄泥沙,讓他們化作兩岸的沃野,生長蔥蘢風景,而我們最終看到的,是一條劃過大地閃著波光的動人河流。這是我至今為止看過對人性最真摯的贊美了,每每讀來不禁感慨萬千。
過去的都已經(jīng)過去,那些說不完的苦難的故事,其實早已在喧囂中落定。寂靜即是情感,平淡也是愛,生活仍在繼續(xù),201*,祝大家幸!
第三篇:電影《歸來》觀后感筆記
電影歸來觀后感
去影院看完張藝謀的新作《歸來》,出來時眼睛都濕潤了。近兩個小時的觀影過程里,這部電影數(shù)次戳中我的淚點,令我情不自禁潸然淚下。極少有電影能讓我流淚,而這部《歸來》竟然弄哭了我,且讓我哭了好幾次。
觀看之前就聽聞該作是一枚催淚彈,同時是一部票房口碑雙贏之作。有票房證明看的人多,看哭了的人也多。在張藝謀的作品列表中很少有雙贏的作品,起碼《歸來》之前的沒有。老謀子以往的作品,早期有口碑,能奪國際大獎,后期大制作,票房高但是口碑跌入谷底。《英雄》以來的作品,張藝謀拍得很空洞,不是說內(nèi)容空洞,而是總體給人一種過分堆砌,如同寫文章的人過于追求華麗的辭藻。以古代散文風格來做個對比,早期的口碑之作是先秦時期的佳作,雖然長短錯落卻內(nèi)容樸實厚重。而后期則如同漢代的駢體文,艷麗而空洞。
經(jīng)歷了第二個時期后,張藝謀可謂是身心疲倦。第一個時期雖然累,但得到大眾和專業(yè)電影人的贊譽,且屢獲國內(nèi)外大獎,精神上是很愉悅的。第二個時期,錢是賺了不少,但是聲望不及從前了,多了許多罵名!稓w來》是張藝謀另起爐灶后的第一部作品,就風格而言,老成質(zhì)樸。該作在拍攝技巧上爐火純青,不再追求奪目的色彩,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而是返璞歸真,簡約自然。
說了這么多優(yōu)點,也不得不提該作的缺點。電影在角色上最大的缺陷莫過于男主角陸焉識。陸焉識是一個勞改犯,飽經(jīng)坎坷受盡折磨不說,還要遭到女兒的背叛。種種遭遇加在一起,最起碼會讓人竭嘶底里一次吧。但是男主角從來沒有發(fā)過脾氣,從來沒有情感上極盡壓抑后的爆發(fā)。在影片中,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老好人,這是最不合情理,也不符合人性的地方。這種臉譜化的角色是影片最大的敗筆。其次,老謀子刻意回避文革的苦難,使影片喪失了厚重感。《活著》、《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這些張藝謀的得意之作,無一不是描寫人在遭到苦難時的悲劇。這些佳作之所以蜚聲海內(nèi)外,是它們達到了深刻厚重的境界。
老謀子作品是挑對了,只是劇本改寫的不好,刪去了復(fù)雜的人性,厚重的苦難,只留下純粹執(zhí)著的愛情。這個至死不渝的愛情確實很感人,那么多人哭了就是最好的佐證,然而僅僅讓人哭是不夠的,起碼不夠深刻。
第四篇:電影《歸來》觀后感
電影歸來觀后感
看張藝謀的電影,無論是《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還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十面埋伏》,乃至于《三槍拍案驚奇》,無一不被他濃烈的色彩,震撼的視覺所感染,如果說這樣的片子是烈酒,那么《歸來》則是白水,清淡雋永。
看《歸來》,看如煙歲月,似水流年,在平靜中的震撼仍然能夠讓人在不事雕琢中沉醉,能把水變成酒是張藝謀的能耐,能讓觀眾像傻子樣的隨著劇情的變化和人物命運的更迭而或悲或喜,這是電影的勝利,也是老謀子的勝利。他的《歸來》如同《活著》一般,應(yīng)該是能夠?qū)懭胫袊娪笆返慕炭茣?/p>
現(xiàn)實主義和蒙太奇的交替變化運用,讓《歸來》這部片子在咀嚼中多了些韻味和感染力。這部根據(jù)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改編的電影,雖然只是截取了小說最后30頁進行了改編與加工,但卻不失為一段中國“文革”歷史的真誠回憶與思想,電影沒有將光影停留在那段歷史本身的悲劇意義和價值上,而是將水墨重彩落在了一家三口的團圓上,精神思想的回歸上。陸焉識二十幾年年年思家年年思,夜夜未歸夜夜歸,馮婉瑜歸去來兮真不見,夢縈魂牽是歸來的質(zhì)樸念想,在面對巨大的災(zāi)難面前人類的最后歸于平靜的面對等等因素,都構(gòu)成了這部片子的底色:在苦難中的重生,在絕望中的希望!
而陸丹丹,這個陸焉識和馮婉瑜的親身女兒,在遭遇家庭變故,人生抉擇時候的決絕和后悔、反思和回歸,都讓觀眾為歷史的陰差陽錯而嗟嘆,在命運的跌宕起伏中,我們看到了丹丹的覺醒和思考,看到了她為修復(fù)失落的親情所作出的努力。這種歷史人文的思考和對人類終極情感的關(guān)注,讓《歸來》具有了不一般的情感和意義。
電影《歸來》用做舊的影像展示了一段特殊的中國歷史背景下的普通小人物生存的狀態(tài),兩位教師和一位成長中的青年,但是從某種意義上,在解讀《歸來》時,我們也可以脫離這樣的歷史,而站在人類的文化歷史上解讀這樣的一部電影作品,在人類的電影史上,總是有些文化的符號具有共同性的,這樣的感覺在解讀相同類型如前蘇聯(lián)描寫歷史題材的電影作品中我們的感受一樣,或者在描寫二次大戰(zhàn)的一些歷史題材的優(yōu)秀影片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的,展示人類共同關(guān)心的問題,在精神層面上予人思考的軌跡,這是中國電影的進步,也是中國電影人的進步!
姑且不論《歸來》的票房,因為同行觀影的家人對此有相左的意見。但就為看這部片子兩位經(jīng)典演員陳道明、鞏俐的精彩表演,那一顰一笑,一哭一淚,不事雕琢,舉重若輕,我也覺得走進電影院,看這樣的電影是值得的。新謀女郎張慧雯的表演也很漂亮。當然還有朗朗彈奏的《漁光曲》,那回家的心思和迫切中的清凈都是可圈可點的。
第五篇:電影歸來觀后感
電影歸來觀后感
由張藝謀導(dǎo)演的影片《歸來》上映不久,微博上看過的人有罵張導(dǎo)的,說他慣于抹黑新中國。但在豆瓣電影和時光網(wǎng)影評中,此片的評分值分別達到8.0分和7.7分,屬于比較高的。在女兒的慫恿下,我今天特地去影院看了一遍。
要讓我來打分的話,我會給此片9分以上。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壓抑得窒息,分裂得痛苦,創(chuàng)傷得揪心,荒誕得真實,又寬容得光明。
我覺得此片和張導(dǎo)執(zhí)導(dǎo)的另一部影片《活著》一樣,非常客觀地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前后的社會生活現(xiàn)實。凡從那個時代過來的老年人,應(yīng)能記得當時人們的心態(tài),習慣的思想方式和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我這個如今很少踏進電影院的老年人,看一些進口片和港臺片,常常會看不懂,感到太跳躍。看《歸來》的時候,影片中主人公們的一奔一跑,一拉一扯,一顰一笑,一個眼神,一滴眼淚我全都心領(lǐng)神會。馮婉瑜(鞏麗飾)和其女丹丹感情的破裂,丹丹當初的決絕和后來的后悔,陸焉識(陳道明飾)對女兒的寬容和對妻子的深情,都讓我覺得十分真實自然。
此片的演員陣容可謂強大,男主角陳道明,女主角鞏俐,均是大牌明星,演得非常認真投入,因而感人至深。演女兒丹丹的青年演員張慧雯,名氣不大,應(yīng)該說也很到位,是否會成為又一位“謀女郎”?。至于閻妮、張家譯、陳小藝、劉佩琦,丁嘉麗等,這幾位都是可以在一部片子中擔綱的名角,在這里出演配角甚至跑龍?zhí),當然也為影片增色不?/p>
影片所講述的是個悲劇,怪誰呢?怪丹丹過左?這不公平,那個時代年青人都持這樣的思想,都這樣行事,屬于當時的“正能量”;怪馮婉瑜對女兒無情?更不合理,她太愛丈夫了,而且深信其是受冤枉的;怪陸焉識害了妻女?是啊,表面上看連他自己也這樣歸責了——影片中沒有交代他劃為右派的原因,但可以想像他其實也是無辜的,或許還代表著一種正確的觀點(就像馬寅初先生當初提出控制人口的主張受到批判一樣)。不管怎么說,真實的歷史就是如此,似乎上有錯,下也有錯,好像你無過,他亦無辜——究竟誰之過,只有讓讓歷史去評判了。
影片光明的一面,借劇中人的口說:“一切已經(jīng)成為過去”。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不是真的一去不復(fù)返了呢?看看現(xiàn)在許多人還在一味謳歌那個時代,甚至把反映真實歷史的作品看作抹黑,現(xiàn)在的年輕大眾已經(jīng)不能理解片中的情節(jié)和思想,就能知道恐怕遠不能這么樂觀。
許多人希望我說說,是否值得去看這部電影?我覺得,五十歲以上的人,推薦去看,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懷舊,勝似在老城廂走街穿巷追尋年輕時代的影子,記得苦才能體味甜。對于想了解真實歷史的年青人,也絕對應(yīng)該去看;這部片子沒像《活著》一樣遭禁,這是值得慶幸的進步。不過若是純粹抱著消遣的心態(tài)去影院,那么我劇透給你——片中沒有色情,沒有槍戰(zhàn),沒有香車美女,沒有飛檐走壁,沒有擁抱接吻,也沒有眼花繚亂的武打,恐怕會讓你失望。今天影院中倆坐在我旁邊的年青人邊玩手機,邊用眼角余光瞟向銀幕,顯然感到索然無味。
影片最后沒有“咪里瑪啦大團圓”(注:以前對戲劇的套路總結(jié)為幾句順口溜——“才子佳人相見歡,私訂終身后花園,公子落難小姐援,苦盡甘來中狀元,咪里瑪啦大團圓”),而選擇在失憶妻子不認識眼前的丈夫,卻又癡癡苦等他歸來;平反歸來的丈夫想盡辦法幫助妻子恢復(fù)記憶,最終仍不得不在風雪中陪妻子“苦等自己”的結(jié)局中悲愴落幕,也是寓有某種深意的吧。
是啊,青春已經(jīng)逝去,哪能再回還?
往事不堪回首,但卻不能忘卻!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