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在线视频观看,一级日韩免费大片,在线网站黄色,澳门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17 12:21:45 | 移動端:《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點擊查看更多:讀《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體會

第一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暑假期間我讀了《陶行知名篇》這個書感觸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學生既強調(diào)了教育的現(xiàn)實功能又關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義.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人."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種虛假的不切實際的人.不希望學生進入學校就好象進入了一個舞臺把自己偽造成一個老師喜歡的孩子.沒有錯誤沒有缺點就好象在舞臺上表演的演員只會背臺詞不能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思想情感.可想而知這樣的學生出來思想束縛沒有創(chuàng)造性怎能為人類造福呢

陶行知說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說教學不能脫離實際生活要"知行合一".的確這樣做才能提高學生的責任感做一個社會有用的人.

可是如今孩子個個是家里的寵子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家長誤認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讀好圣賢書就什么都強.比如我班一年級學生放學后要求值日生留下來掃地就有年輕家長覺得不可思議認為在學校來只讀書識字接受知識才是教育讓他的孩子放學后掃地就想不通了.因此導致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家務活理書包理自己的房間一切生活都有家長代替包辦.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漸養(yǎng)成了懶的習慣失去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的意識勞動觀念單薄助人為樂的思想缺乏.如我女兒原先單位的同事他們?nèi)ノ鞑芈糜嗡枕n在旅途中大包小包全是父親一個人背18歲的兒子兩手空空不知道幫父親分擔一下更不知道幫助別人.后來是他老爸叫了他快幫葉阿姨拎一包才知道去幫助別人.你說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存在問題 還有的孩子只會讀書不會做事如去年我和同學聚會我的同學講到了他的朋友有個兒子就喜歡讀書大學畢業(yè)了讓他參加工作他說:"工作太怕了我還是繼續(xù)讀研究生吧!"家長問他為什么 兒子回答:"怎么與別人說話交流這個人際工作太難了還是讀書好讀書只有我一個人."那不就成了書呆子了嗎 讀了不用不就等于廢品嗎還有一位土木系畢業(yè)的研究生在某設計院工作有一天他的朋友想請教他有關房子設計方面的問題你知道他怎么回答嗎 他說:"這方面我不太清楚."那朋友說:"這樣吧!你幫我問問你們設計院的同事."他苦笑一聲說:"不瞞你說我們設計院的同事名字我一個也叫不出來從不和他們來往我就搞我的一塊設計圖."

是不是我們的教育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得好"教學做合一"這是非常正確的教育理念.他早年在1927在曉莊師范宴會上指出的.他是培養(yǎng)造就人的主要實施.我們的教師我們的家長都要以教學做合一為理念努力培養(yǎng)我們的下一代.

第二篇:陶行知教育名篇 讀書筆記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他的許多教育著作值得我們?nèi)W習!短招兄逃穮R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chuàng)造的教育”、“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創(chuàng)造的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他豐富的教育思想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我對其中印象比較深的部分做出簡要介紹:

一、教育最終目標

在《學生的精神》一文中,陶先生將學生的精神大致分為三種:學生求學需具有科學的精神;改造社會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應付環(huán)境必具有堅強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這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應該培養(yǎng)具有什么品質(zhì)的學生,即我們的教育最終目標。就如同我校教學樓上懸掛的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教人求真,學做真人。”教育的宗旨不是教出一批做題的機器,而是真實的社會的人,F(xiàn)在的學生以獨身子女為多,在家中已然形成“惟我獨尊”的架勢,他們?nèi)狈Τ钥嗄蛣谝约皯獙Υ煺鄣木瘛_@些孩子的想法往往比較偏激叛逆,我們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養(yǎng),的確任重道遠。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如果不能做到樂學,學生對上課缺乏興趣,學習就會變得很被動,教師固然能用強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鴨式的方法逼學生學,但這樣只會造成學生厭學,對掌握知識,提高成績沒有任何幫助。同時教師自己也會不快樂,整天為了學生而苦惱,臉上總是緊繃的,沒有了親切的笑容,或許回到家,還會將這種不愉快轉(zhuǎn)移到家人身上。但是如果老師稍微改變教學的方法,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而不是單純地使用枯燥的方法來教學,這樣就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輕松,教學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師生互動,其樂無窮。

二、學做一個人

“要做一個整個的人,別做一個不完全、命分式的人。”初讀到這句話,有種吃驚和羞愧的感覺。隨著陶行知的思想我試想:“我自己是不是一個整個的人。”做一個整個的人,有三種要素,即要有健康的身體、要有獨立的思想、要有獨立的職業(yè)。表面上,這三種要素似乎很容易就做到了,但是,捫心自問,真的做到了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漢。真實正常的道理,擱現(xiàn)在如果一個人是因為這樣而優(yōu)秀并出現(xiàn)在眾人視線中,便會被歌頌、被崇拜,因為現(xiàn)在這樣的人太少了。我羞愧,雖然努力生活,但是也經(jīng)常做夢生活中能有餡餅掉到我手中。陶行知勸我們常想:“中國有幾個整個的人,我是不是一個整個的人?”這樣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三、生活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陶行知指

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社會即教育”,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里,使它們?nèi)我怙w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里,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脫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就在生活之中。生活是教育的海洋。陶行知先生認為“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即教育之場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shù)為目的,以分數(shù)來分學生的好壞。陶行知形象的把傳統(tǒng)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第一就注重健康,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我們現(xiàn)在所追求的教育就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現(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諧發(fā)展。

四、教學做合一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學,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他說:“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學而不做,不能算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他以為,做是教學的中心,任何事情脫離了實際不去操作實踐,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真正意義。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這種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給我們指出了教育發(fā)展的道路,明確了做才是教學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發(fā)點。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提出了把教學作為一件事,在總體方面提出了怎樣教、怎樣學、怎樣做,提出了總的教學方向,卻沒有提出在什么時機,什么狀態(tài)下去教去做去學。陶行知之所以能夠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與其他長期和研究及教育是不可分割的。陶行知一生受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影響很大。杜威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與教育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實用主義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美國人也稱他為:“創(chuàng)立美國教育學的重要人物。”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論中,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描述了教育本質(zhì)問題。他關于教育本質(zhì)的論點,基本上用三句來概括,即“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jīng)驗”。陶行知借鑒這種理論,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

五、愛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教師沒有愛就不能教育學生。對學

生愛是教師高尚職業(yè)道德的自我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溫存慈詳?shù)膽B(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在兩顆心逐漸融化為一的過程中,教師按真人的規(guī)范導之以行,或示范,或幫助,或催化,或促進,每一施教又無不浸透著期望和成功的喜悅。沒有對學生愛,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chǎn)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他辦育才學校施愛于所有難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難童,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教師有“不偏愛學生的義務”。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的愛還應表現(xiàn)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父母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師也想到了。由此,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chǎn)物。當然,愛不是放縱,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行知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又囑之以儉樸為美德,絕不可浪費,特別是看到學生出現(xiàn)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就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中找到前進的路。

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chǎn)生效果。當我們對學生產(chǎn)生“恨鐵不成鋼”的思想感情而一時不理智地做出有傷學生人格的事,是否想到這學生也許是一塊特殊的鋼坯,需要更多的愛去熔煉鍛造呢?教師愛學生,就不能沒有自我克制,“怒”是必須要“制”的,否則既無補于事又傷神傷身,久之反倒說明自身無能。教師要“把你的生命放在學生的生命里”,樂其所樂,憂其所憂,用師愛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未來。

第三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陶行知教育名篇》

讀書筆記

通過閱讀《陶行知教育名篇》,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么的貧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所以在讀書的同時,我還認真做了筆記,做到學有所得。下面我對讀本書的幾點體會記錄如下:

一、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創(chuàng)辦的曉莊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開辟了同一條改造中國教育的新路,創(chuàng)立了“生活教育”學說,使教育貼近人民大眾,參與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文化和科學水平,立志做第一流的人物,“不能舍身實驗室,亦當埋骨邊疆塵”。“生活教育”學說是從中國土地上生長起來的,富有時代特色,受到進步教師和勞苦群眾的歡迎,引起了世界教育家的注目。直到今天,陶行知所創(chuàng)立的“生活教育”仍很中肯、新鮮,仍有進行試驗的價值。這一方面說明陶行知視野的寬廣,研究問題的深入,另一方面也說明教育界舊習慣勢力之大。老教育觀念改變之難!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也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shù)為目的,以分數(shù)來分學生的好壞。陶爺爺形象 1

的把傳統(tǒng)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則漫畫這么形容的。一幅圖:學校開學了,學生帶著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形等等各種形狀的腦袋進入學校。另一幅圖:他們畢業(yè)后,一個個帶著圓形的腦袋從學校走出來。這個漫畫形象的表現(xiàn)了傳統(tǒng)教育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以傳受知識為已任,學生以接受知識,應付考試為追求的目標。生活教育他則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xiàn)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多么的重要。現(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藹發(fā)展。

二、所謂“教學”即教生學。

所謂“學生”意要于學會生存。因此,歸根結底教育的最終目的就在于“教會學生學會如何生存”。至于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徑,這就涉及到方法論的問題了。

教學并非簡單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教養(yǎng)學生的能力。如果說教學內(nèi)容已體現(xiàn)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yǎng)了。因此我們主張要由“喂養(yǎng)”式轉(zhuǎn)為“覓食”式的教學。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不在教學,而在于教學生學。先生如果只“教”

或只“教學”,就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diào)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fā)學生的獨立思考。素質(zhì)教育主張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所以教師的社會職能就是體現(xiàn)出“導”這個特點來。陶行知認為,教師不應把現(xiàn)成的解決等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根本不用思考,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jīng)過不斷反復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對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言也能夠發(fā)出去,以期達到解決別類的問題。由此我們不難體會到陶行知的苦心,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探索解決新的問題。

“教得法子必須根據(jù)學得法子”,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這里所指的實際出發(f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yǎng)、天賦才能和各年齡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補偏救弊。長善救失,這是素質(zhì)教育的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學就怎樣教,學得多也就教得快。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系翻過來,不是傳統(tǒng)的教師怎樣

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于學生的快慢程度。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jù)學生得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fā)展區(qū)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fā)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同時,現(xiàn)代教育理論還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興趣等對學習的影響。綜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實施素質(zhì)教育,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三、教學內(nèi)容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教育的產(chǎn)物。

“人”是否真的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應試教育表現(xiàn)出一大“弊端”,即教育的片面性。片面性是指應試教育偏重于“生學準備”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陶行知提出了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論中體現(xiàn)出一個核心觀點:“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始終把社會看成一個整體,把生活看成一個整體,把人看成一個整體。把人的一生看成一個整體,也把教育與生活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對待。他指出“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因此由于生活的內(nèi)容是全方面的,故而教育也應體現(xiàn)出全面性。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學習所要作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作為一個新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第四篇:《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

曾有人說:“一個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呢?” 今天拜讀了陶公的教育名篇,激發(fā)了本人對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與實踐的更大的熱情,現(xiàn)把所讀、所想、所悟記錄下來。

陶行知,毛澤東贊揚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贊頌他是“萬師表。”他在1943年,創(chuàng)辦了《生活教育》周刊。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論在生活教育理論中,提出了“教學做合一”教學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闡明怎樣教,怎樣做,怎樣學,教、學、做、應交互運用合三為一,本文所要闡述的是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下,如何實施啟發(fā)式教學,將“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與當代的教學思想相融合,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教育質(zhì)量,發(fā)展教育途徑提供有利的依據(jù)。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做是中心,在做上教,在教上學,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的方法。他說:“是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做,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學而不做,,不能算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他以為,做是教學的中心,任何事情脫離了實際不去操作實踐,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真正意義。這種理論的提出,在宏觀上給我們指出了教育發(fā)展的道路,明確了才是教學的根本,也是唯一的出發(fā)點。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提出了把教學當做一件事,在總體方面提出了怎樣教、怎樣學、怎樣做,提出了總的教學方向,卻沒有提出在什么時機,什么狀態(tài)下去教去做去學。陶行知之所以能夠提出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論與其他長期和研究及教育是不可分割的。陶行知先生一生受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影響很大。約翰?杜威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心理學家與教育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實用主義教育的創(chuàng)始人,美國人也稱他為:“創(chuàng)立美國教育學的重要人物。”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論中,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多方面描述了教育本質(zhì)問題。他關于教育本質(zhì)的論點,基本上用三句來概括,這就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jīng)驗的繼續(xù)不斷改造。”根據(jù)“教育即生活”,杜威提出了“學校即社會”。陶行知先生借鑒此種理論,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體系。啟發(fā)式教學思想與方法在21世紀的作用是巨大的?鬃釉30歲的時候,開始創(chuàng)辦私學,開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一生從未間斷,任教40年,雖做了幾任官,可從來沒停止過教學,一生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從事著教育工作,這是他獲得教育成功的根本條件,正是因為對教學不斷探索,不斷追求,才為后世留下了舉世聞名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①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生活教育強調(diào)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tǒng)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

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準。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尊重學生還要學會欣賞學生,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紀律松散的學生更要努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把這閃光點放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當你面對“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當你面對家庭和社會的煩惱時,一定要冷靜。如果我們把指責、批評、抱怨,換成啟發(fā)、表揚、激勵會是另一種情景。

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有人這樣透視教師的寬容,很值得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內(nèi)心深入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有效的教育,并培養(yǎng)他們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教師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寬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個性思想火花,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教師對學生特殊行為方式的寬容,是尊重個性發(fā)展特點,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展示自我,發(fā)展自我;教師對學生情感的寬容,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教師而言,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在非原則問題上以大局為重,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

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fā)生教學,更不是教學做合一。它不僅在理論上超越了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而且在實踐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所謂交往就是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教學做合一”強調(diào)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而這種關系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徑就是交往,離開交往,師生關系便不能成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師生互教互學,就能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大家知道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可概括為“一個根本,兩個轉(zhuǎn)變”。“一個根本”,就是以人為本,以生為本,以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本。“兩個轉(zhuǎn)變”,就是轉(zhuǎn)變教師的教學材料呈現(xiàn)方式,倡導整體呈現(xiàn),轉(zhuǎn)變“自主、合作、探究、拓展”的學習方式。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首先教師必須努力學習教育理論,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樹立現(xiàn)代教育新理念,其次必須從學科特點出發(fā),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改變原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和教學手段,重新認識和確立自己的角色,努力做課程的建構者、教育的引導者和學生成長的促進者,做好現(xiàn)代的陶行知。

(1)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觀。“教師生活是藝術生活,其職務也是一種工藝,應當手到心到躬親實行者。彼惟高談闊論,不屑與三百六十行為伍者,豈能當二十世紀教師之名?”陶先生的這段話明確告訴我們教師不應是課堂上的主宰者,對學生進行“一言堂”和“滿堂灌”,而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服務者和仆人,應該由課堂的主宰者變?yōu)榻虒W的參與者、合作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因此教師只有樹立起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轉(zhuǎn)變以教師為主的師本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生本觀,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在教學上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2)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必須體現(xiàn)師生之間、學

生之間的平等和諧關系,提倡師生互尊互愛、互助合作、互相促進,強調(diào)人格之間的融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給學生留有支配、自由發(fā)展的時間和空間,把學習、探究和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3)師生合作創(chuàng)新,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氛圍。“教師的成功是創(chuàng)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chuàng)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chuàng)造學生,學生創(chuàng)造先生,學生先生合作而創(chuàng)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先生這段話深刻地揭示出教育過程就是起主導作用的教師和主體作用的學生的共同合作創(chuàng)造過程。師生合作創(chuàng)新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價值體現(xiàn),這個價值不全在于“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而是“藍”在生產(chǎn)“青”的過程中,在“青”的作用下,本身也獲得新的生機。顯然,教師如果失去主導作用而成了照本宣科的教書匠,或者學生失去主體作用而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就談不上什么創(chuàng)新教育了。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創(chuàng)造備件,比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開展小組合作、活動探究等,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主動地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一要變教師中心為學生中心,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教師不再是權威的代表,而是保護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支持者,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與創(chuàng)新;二要尊重學生個性,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身的最大潛能;三要信任學生并使學生相信,教師并不是具有最高創(chuàng)新力的人,即學生有可能超過老師;四還必須要.向?qū)W生學習,“不愿向小孩子學習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

校體育教育的最主要形式是體育教學,體育教學也是形成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的最主要途徑.在目前,作為體育課程中的體育教學目標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習掌握體育知識技能與發(fā)展體育能力的關系,正確認識與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積極地發(fā)展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是體育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課題.。在體育教學中,我們努力建立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有了這樣的師生關系,學生會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能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和指導。這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與情感體驗。我們提倡交往,交往意味著對話,意味著參與,意味著相互構建,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彌漫、充盈在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作為一種教學理論,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他告訴我們,教學做是一個整體,是教學做相結合或相統(tǒng)一的活動,三者密不可分。聯(lián)系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我們發(fā)現(xiàn)陶行知先生不愧是偉大的教育家,他抓住了教育的精髓,具有先見之明?梢院敛豢鋸埖卣f,陶行知先生的理論和當前課改理念異曲同工,相互輝映,給我們極大的啟發(fā),使我們無盡的思索。

《陶行知教育名篇》內(nèi)容提要 序一:陶行知是“五四”前后中國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fā),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創(chuàng)立了“生活教育”學說。目前“生活教育”學說在全國各地有了新的發(fā)展。過去,陶行知在改造鄉(xiāng)村教育是強調(diào)“教育與農(nóng)業(yè)攜手”,現(xiàn)在,全國是“科教興國”。過去,陶行知曾批判“應試教育”和“殺人的會考”,現(xiàn)在,“把應試教育轉(zhuǎn)變?yōu)樗刭|(zhì)教育”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序二:陶公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他極力反對“殺人的會考”,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是偽教育。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現(xiàn)在聽來,恍若隔世。作為一名教師,如果不讀陶行知,不

去積極實踐陶行知,那幾乎還沒有觸及到中國教育的實質(zhì),如盲人摸象,又如沙地建樓,豈不誤人誤國?教學合一(p1):一、教師的責任在于教學生學會學習,

二、教法服務于學法,三、先生須邊教邊學。第一流的教育家(p4):兩個要素:

一、敢探新理,不乞靈古人,也不仿效外國,有創(chuàng)造精神。二、敢入邊疆,有開辟精神。新教育(p6):新教育的意思是“自新”、“常新”、“全新”。新教育的目的是“自主”、“自立”、“自動”。新的教育方法。新學校,學校是小的社會,社會是大的學校。新學生,“學”的意義是要自己去學,不是坐而受教;“生”的意義是生活或生存。新教員,要有信仰心,要有責任心,要有共和精神,要有開辟精神,要有試驗精神。新教育的考試,要按照目的去考,方才不會枉費了精神和財力。學生自治問題之研究(p16):一、智育注重自學,二、體育注重自強,三、德育注重自治。學生自治有四種好處。學生自治辦得不妥當就要發(fā)生幾種弊端。教育與科學方法(p32):每人都存用科學方法去辦教育的決心,每人都去研究或解決一個小的問題,我敢說,不出三十年中國教育準有好的成效。學問之要素(p37):體健是人生的一個最要目的,教育萬能之說是教育界自欺欺人的話。社會改造之出發(fā)點(p38):從事社會改造的人,要遠處著眼,近處著手。半周歲的燕子磯國民學校(p43):窮校辦學的典范。師生共同生活(p48):用什么來同化新生?必定是有風格的校風。平民教育概論(p50):我們的希望是:處處讀書,人人明理。學生的精神(p62):倘若自己不加以研究,只照著別人編寫的書本,自己抄的老筆記,依樣畫葫蘆的教去,當學生的固然不能受多大的益,當教師的也覺得不勝其煩,沒有多大的趣味。學生的精神大約分為三點:科學的精神,委婉的精神,百折不回的精神。學做一個人(p67):做一個整個的人,有三種要素:要有健康的身體,要有獨立的思想,要有獨立的職業(yè)。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咳,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漢。我之學校觀(p70):以生活為中心的是活學校,以書本為中心的是死學校。無錫小學之新生命(p75):一個學生作主的經(jīng)典學校。他們用洋鐵管就著屋檐水做成噴水泉。試驗鄉(xiāng)村師范學校答客問(p88):好的鄉(xiāng)村教師,第一有農(nóng)夫的身手,第二有科學的頭腦,第三有改造社會的精神。師范教育之徹底改革(p101):一、愿師范學校從今以后再不制造書呆子;二、愿師范生從今以后再不受書呆子的訓練;三、愿社會從今以后再不把活潑的兒女受書呆子的同化;四、愿凡是已經(jīng)成了書呆子的,從今以后要把自己放在生活的爐里重新鍛煉出一個新生命來。如何引導學生努力求學(p103):大凡生而好學為上,熏染而學次之,督而學又次之,最下者雖督促不學。熏染和督促兩種力量比較起來,尤以熏染為更重要。知是行之始(p109):“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識有三種:親知、聞知、說知。說知是推想出來的知識。生活工具主義之教育(p114):須承認文字書本只是人生工具的一種,此外還有許多工具要運用來透達人生之欲望;須承認我們從前運用文字、書本的方法是錯的,以后要把他們用的更加得當些。 “偽知識”階級(p120):只有從經(jīng)驗里發(fā)生出來的文字才是真的文字知識。書只是一種工具,和鋸子、鋤頭是一樣的性質(zhì),都是給人用的。我們與其說“讀書”不如說“用書”。教學做合一(p132):在教學做合一的學校的辭典里并沒有“課外作業(yè)”。在勞力上勞心(p135):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以教人者教己(p138):“為教而學”必須設身處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答朱端琰之問(p140):普遍的誤解是以為:用嘴講便是教,用耳聽便是學,用手干便是做;一提到教育就聯(lián)想到筆桿和書本。我主張對事說是做,對自己之進步說是學,對別人的影響說是教。哲學起于懷疑,宗教起于信仰。生活教育就是教學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p152):學校即社會,就好像把一只活潑潑的小鳥從天空里捉來關在籠里一樣。它要以一個小的學校去把社會上所有的一切東西都吸收進來,所以容易弄假。社會即學校則不然,它是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使他能任意翱翔,是要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要先能做到“社會即學校”,然后才能講“學校即社會”;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講到“教育即生活”。要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兒童用書選擇標準(p161):書有兩種:一種是吃的書;一種是用的書。吃的書當中,有的好比是白米飯,有的好比是點心,有的好比是零食,有的好比是藥,有的好比是鴉片。兒童是創(chuàng)造產(chǎn)業(yè)的人;不是是繼承遺產(chǎn)的人。一本兒童用書的好壞拿三個標準判斷它:一要看有沒有引導人動作的力量,二要看有沒有引導人思想的力量,三要看有沒有引導人產(chǎn)生新價值的力量。師范生的第一變——變個孫悟空(p165):第一他有目的、有遠慮、有理想。第二他抱著目的去訪師。第三他抱著目的求學。師范生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p170):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情感!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一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么悲哀。他沒有打著他所討厭的人,便好像是羅斯福討不著機會帶兵打德國一般的慪氣。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撻,連在夢里也覺得有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他寫字想得雙圈沒有得著,仿佛是候選總統(tǒng)落了選一樣的失意。他想您抱他一會兒而您偏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人奪了去一般的傷心。你這糊涂的先生!你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教學做合一下之教科書(p175):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之方法之理論。生活與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教的方法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三十年前中國的教科書是以文字做中心,到現(xiàn)在,中國的教科書還是以文字做中心。他們不教小朋友在家里、校里、村里、市里去干一點小建設、小生產(chǎn)以立建國之基礎,卻教小孩子去治國平天下,這不是像從前蒙童館里的冬烘先生拿《大學》、《中庸》把小朋友當小鴨子填嗎?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寧做魯濱孫,單刀辟荒島。兒童科學教育(p192):不能說玩把戲的孩子是壞蛋。我們須知科學是一種工具,猶如一柄鋒利的刀,刀可殺人,也可切菜;我們不能因為刀可殺人廢棄不用,也不能專用刀去殺人,須用刀來作切菜之用,做其有益人類的工作?茖W要謀大眾幸福,解除大眾苦痛。我們教小孩子科學,不要叫小孩子做少數(shù)富人的奴隸,要做大眾的天使。不是徒供少數(shù)人的利用和享受,當使社會普遍的民眾多受其實惠,應當用科學養(yǎng)生,不當用科學來殺生。這是提倡科學教育最緊要的一點。從教育上謀國難的出路(p203):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辟地的大好佬。創(chuàng)造的教育(p207):所以我說行動是老子,思想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有行動才能得到知識,有知識才能創(chuàng)造,有創(chuàng)造才有熱烈的興趣。殺人的會考與創(chuàng)造的考成(p219):自從會考的號令下了之后,中國傳統(tǒng)教育界是展開了許多幕的滑稽的悲劇。學生是學會考,教員是教人會考,學校是變成了會考籌備處。會考所要的必須教,會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圖畫不教了,體操不教了,家事不教了,農(nóng)藝不教了,工藝不教了,科學的實驗不做了,所謂課內(nèi)課外的活動都不教了。所教的只是書,只是考的書,只是《會考指南》!教育等于讀書;讀書等于趕考。好玩吧,中國之傳統(tǒng)教育!這樣大規(guī)模地消滅民族生存力的教育行

政,不是出于信仰而是出于敷衍,不是出于理性而是出于武斷。教育的新生(p222):實行“即知即傳人”是粉碎了知識私有,以樹起“天下為公”萬古不拔的基礎。生活教育之特質(zhì)(p238):一、生活的,二、行動的,三、大眾的,

四、世界的,五、有歷史聯(lián)系的。每天四問(p283):第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第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第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創(chuàng)造宣言(p305):教師的成功是創(chuàng)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汗干了,血干了,熱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無意于創(chuàng)造。民主的兒童節(jié)(p310):民主沒有深奧的意思,通俗點說:就是“大家有份”。我們對于兒童幸福要做到全體兒童人人有份,才算是民主的兒童節(jié)。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p321):

一、把我們擺在兒童隊伍里,成為孩子當中的一員,二、認識小孩有力量,三、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敲碎兒童的地獄,創(chuàng)造兒童的樂園(p328):兩種心理有害兒童:一是忽視;二是期望太切。忽視則任其像茅草樣自生自滅,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長,反而促其夭折。民主教育之普及(p337):1939年發(fā)生在來鳳驛的教育故事。小學教師與民主運動(p340):中國現(xiàn)在,自主席以至于校長教師,有意無意的,難免是一個獨裁,因為大家都是在專制的氣氛中長大,為獨裁作風所熏陶,沒有學習過民主作風。第一流的教授具備兩種要素:一、有真知灼見;二、肯說真話,敢駁假話,不說謊話。如不爭取民主,使真正的民主政治,民主經(jīng)濟,民主文化全盤兌現(xiàn),我們必定是一輩子陷在“吃不飽來餓不死”的地獄里。生利主義之職業(yè)教育(p354):職教必讀。評陳著之《家庭教育》(p366):家教必讀。創(chuàng)設鄉(xiāng)村幼稚園宣言書(p370):幼教必讀。南京安徽公學辦學旨趣(p362):一校之中,人與人的隔閡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最后我們要談談我們心中所共懸而藉以引導我們進行的目標。

一、做學問最忌的是玄想,武斷,盡信書,以差不多自足,以一家言自封。我們要極力的鍛煉學生,使他們得到觀察,知疑,假設,試驗,實證,推想,會通,分析,正確種種能力和態(tài)度,去探求真理的泉源。二、我們對于四周的環(huán)境,最忌茍安,同流合污,聽天由命,不了了之。有進取性的人,對于環(huán)境總想加以改造。三、做人中人的道理很多,最要緊的是要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第五篇:讀書筆記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感想》一

第四周讀書筆記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感想》一

《陶行知教育名篇》這本書我讀下來,回味無窮,雖然許多理念之前都接觸過,但是真正拿起書在燈光下細細地品位時,還是另有一番切實的感觸。之前我寫了對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和教學合一的感想,這次我想對這樣一段話說說自己的感想。

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的確,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在學習上也各不相同,那么在教學中,就更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努力去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對頭腦聰明卻不善于自控的學生,多看他們幾眼,多給他們一個肯定的眼神,多給他們一份堅定的信心,堅持下去,有(請您支持www.seogis.com)一天你就會發(fā)現(xiàn),裹著污泥的沙子竟是一粒金沙!

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為什么那么少?中國學生為什么比國外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的能力?缺乏自由和尊重。我們總是一位地把道德理論,規(guī)章制度,傳統(tǒng)的理念灌輸?shù)胶⒆哟竽X中,一但他們做出了偏離的舉動,有的教師就批評,甚至冷眼相對,甚至譏笑,導致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受到了嚴重的約束,無意中扼殺了許多人才。

尊重學生,就要學會寬容與接納學生。寬容即理解,是對學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種特殊尊重。有人這樣透視教師的寬容,很值得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內(nèi)心深入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有效的教育, 并培養(yǎng)他們的判斷是非的能力;教師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寬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個性思想火花,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教師對學生特殊行為方式的寬容,是尊重個性發(fā)展特點,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展示自我,發(fā)展自我;教師對學生情感的寬容,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對教師而言,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在非原則問題上以大局為重,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

將要踏入教師這支隊伍了,我要努力讓我的孩子們獲得最全面的發(fā)展!

點擊查看更多:讀《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體會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書筆記》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zhuǎn)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seogis.com/gongwen/287980.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