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反映官場陋習侵蝕部分學生組織引發(fā)三方面的危害需引起重視
高校成立各種學生會組織,本是為了學生利益,構建起在校學生與學校、教師之間的橋梁,達到及時溝通、反饋學生訴求,為學校決策起到幫助、更加合理的作用。但現(xiàn)在的一些高校就像“小官場”,“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風盛行。官場陋習侵蝕部分學生組織引發(fā)三方面的危害需引起重視。
一是滋生“權力崇拜”等不良風氣的土壤,影響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學生組織和學生干部是協(xié)助學校進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高校完善學生管理的重要方式。然而,一些青年學生開始以“官銜”為榮、以“算計”為業(yè),使學生組織為學生服務的功能所剩無幾,反而變成了“爭名奪利”的“名利場”,對剛剛獨立走上自己的人生路,急需正確的價值觀作為指引的大學生產生極其負面的作用。201*年9月1日,網(wǎng)易新聞報道,校園里學生組織的異化,也提供了某種示范與“實習”機會,可以讓學生提早掌握一套潛規(guī)則,方便日后“無縫銜接”地走向社會。社會的一些不正之風,非但沒有被年輕人廓清,反而將其裹挾,年輕人這樣的成長路徑,無疑不是符合常識的正常路徑。201*年8月29日《廣西新聞網(wǎng)》報道,一些學生依靠裙帶關系走上主席、部長之類的“領導崗位”,為的不止表面的“風光”,這背后更有就業(yè)、金錢等方面的利益之爭。行政過多地介入學生組織,使得學生干部的性質受到誤讀,侵蝕了高校的學術生態(tài),誤導了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201*年8月30日《荊楚網(wǎng)》一些學校學生中存在功利主義思想,認為“學生官”的頭銜就是“官”,能管住人,導致一些學生心中為官欲涌動,在耳濡目染、言傳身教中,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影響到了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
二是異化高校學生組織,為大學生提供官場不正之風“示范”與“實習”機會。大學生作為涉世不深的年輕人,行為并沒有多少“創(chuàng)新”成分,更多時候不過是跟著“有樣學樣”。而異化的學生組織,為他們提供了官場不正之風示范與“實習”的機會,讓學生提早掌握一套潛規(guī)則,方便日后“無縫銜接”地走向社會。201*年8月28日《澎湃新聞》報道,某高校學生會副主席劉川告訴半月談記者,一些學生會干部熱衷于聚餐喝酒,更有甚者,吃喝的錢直接拿發(fā)票在學!靶@文化建設費”里報銷,“跟公款吃喝一樣”。201*年8月28日《半月談》報道,一位學生會部長透露,“還有個男生,父親是某地官員,換屆選舉時,主席就直接安排他跨部門做了另一個部門的部長。”除了“拼爹”,還有一種升遷靠“裙帶”,剛剛畢業(yè)的本科生林琳說,一位院學生會主席追求學妹,他跟學妹說‘你好好干,我?guī)愣嘁娨娎蠋煟敳块L沒問題的’,后來學妹還真的當上了部長。
三是破壞校園“學術至上”的氛圍,影響學生學習就業(yè)。學生學習是主業(yè),其他皆是副業(yè)。如果一個學校的學生干部不用心鉆研學業(yè),而是將大部分時間去爭當“官職”,整天開會或勾心斗角,那么投入學習的精力勢必少之又少,而學術不精也必然會對今后就業(yè)造成負面影響。201*年8月30日《東方網(wǎng)》報道,當學府變成官衙,當教學不歸教學,學術不歸學術,行政不歸行政,幾個元素的位置交錯重疊、混淆不清時,教書育人和學術研究,只能成為高校手中的一塊“雞肋”,成為高校行政官員貼在臉上的一張“標簽”。201*年7月31日《人民網(wǎng)》報道,如今,學生干部不再是能力突出、成績優(yōu)異、服務同學的代名詞,在一些人眼里,它甚至代表著完全相反的含義。某傳媒行業(yè)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門公開內部招聘規(guī)則:面試時,直接淘汰學生干部,理由是:學生干部大都奉行“幼稚官僚主義”,“過分注重人情世故而忽略學習”。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