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12 月15日星期三雨
根據(jù)中共寧都縣委的統(tǒng)一部署和縣委《關于開展“深入基層送政策、深入群眾送溫暖、深入實際送服務”活動的實施方案》的要求作為“三入三送”的選派干部,今天一早我們組冒著綿綿細雨驅車趕往我們的駐村——對坊鄉(xiāng)寺背村。
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崎嶇山路,我們組一行終于到達了寺背村村委會。在村委會辦公室我們與村干部們開了個簡單的碰頭會,村書記陳曉怡介紹了寺背村的一些基本情況:
寺背村屬邊遠山區(qū)位于對坊鄉(xiāng)最南端,與瑞金市大柏鄉(xiāng)小岑村交界,有17個村小組,5名村干部,占地面積17.37km2,耕地面積
1.37 km2,山地面積16 km2,總人口2100人,外出務工450人,五保戶48人,低保戶78人,計生困難戶4人,優(yōu)撫對象17人,貧困學生21人,上坊戶2人。農民年均收入1950元,主要收入農業(yè)。村集體收入0.07萬元,累計負債23.2萬元。
201*年12 月16日星期四雨經過昨天商討,今天決定去上屋村小組彭經鳴老人家中走坊,走進彭經鳴老人的家中,看著老人破舊的土胚房屋,屋內光線昏暗陰冷潮濕,心中總覺得不是滋味。老人對我們的到來感到驚慌失措,在表明我們是“三送”工作組的身份后才平靜下來與我們交談。
在與彭經鳴交談得知,他今年已經76歲了,有一個兒
子,兒媳有智力障礙沒有生小孩現(xiàn)在都外出打工,家中只有他一個人,生活困難。平常的日常起居都只能自己料理,鄰居們也會經常過來看看他幫他做一些事情。
問到老人當前的需求時,老人提出年齡大了身體越來越差了,希望村委會給予生活上的關照和加入農村醫(yī)療保險,我們與他聊了一些醫(yī)保方面的相關政策,村干部當場拿出了表格幫老人填寫。當我送上200元的慰問金給老人時,老人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感激之情難于言表,只是緊緊地抓住我的手不停的說著“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
201*年12 月23日星期四陰
家住下西坑小組的陳寧都,自已及妻子都長年患病,生活困難,聽同去的村干部告訴我,陳寧都由于長年患病田里和家里的活做起來感到力不從心,故現(xiàn)在的他生活的相當艱難。村干部陳英錦告訴他,這是我們是新聞中心來的干部給他送來了慰問金,他看著我們家眼里充滿了感激和感動的淚水,顫抖著握著我們的手一個勁地說:“多謝政府、多謝新聞中心、多謝領導的關心”。還說要我們在他家吃了午飯再走。我們婉言謝過了他的邀請,并對他說要多注意身體,天冷了不要少穿衣服,有什么困難多向村里的干部和政府反映。離開的時候冷風仍在繼續(xù)肆虐,氣溫好象更低,耳朵凍的感覺要掉下來一樣,可心里想著能為民送去點溫暖,能夠代表黨和政府給村民的關心,想著這也是為民辦的一些
好事心里感覺熱乎乎的,雙腳走在山路上也不感覺有多累,反而是更有覺力了。
201*年12 月27日星期一晴
難得的好天氣,久違陽光照在鄉(xiāng)村大地上顯得格外的祥和。星期六、日回家洗了個澡和換洗了一身衣服,與村主任陳英錦約好今天一起去上干村上干完小走坊老黨員王昌太。
9點鐘就到了寺背村。山區(qū)的氣溫比城里低多了,一下車覺得一股冷氣鉆進脖子里來,看看周圍的房子上和田地上,到處結滿了冰霜。我們換乘摩托車趕往上干完小,來到上干完小時學校正在上課。我們就在外面轉了轉,看到雖然學校已十分破舊了但看到教室里的孩子們都在認真的的學習,眼睛里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
課間時間我們找到了王昌太老師,王老師其實已經退休了,但是由于完小缺少老師,他放心不下學生們就又重新返回課堂。問到王老師有什么意見建議時,他說到現(xiàn)在山區(qū)教學條件差上干完小現(xiàn)在開設有三個年級三個班但只有兩名老師,所以現(xiàn)在都是復式班在上課。最需要的就是改善教學條件,解決師資力量建議多派老師下村完小,那樣他也可以真正的退休回家休息了。
第二篇:村官三送民情日記用心現(xiàn)在 贏得未來
——xxx
201*年10月1日星期六陰
今天是國慶,是個舉國歡慶的日子,本來想回去陪家人一起度過,不過今天我要在村里值班,簡單收拾了下東西,就背上我的公文包騎車去村部了。
到了村部的“三送”辦,打掃干凈房間后,我就坐下開始整理材料,看著眼前日漸“豐裕”的檔案柜,才發(fā)現(xiàn)在不知不覺中,“三送”活動已經開展了近一年了,剛好今天是國慶,我決定整理下思緒,把這近一年的工作做個小小的總結,也算是向祖國匯報吧。
201*年12月5日,在鄉(xiāng)四樓會議室召開了“三送”活動動員大會,“三送”工作正式開展。我們村的“三送”工作組長xxx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沉下身子、以身作則、務求實效,以認真嚴肅的工作態(tài)度投入到“三送”活動中去。在以后的“三送”工作中,我們一直都牢記這句話,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擺在第一位,群眾的事都是大事,個人的事都是小事。經過近一年的細致工作,在上級的領導和關心下、在全村群眾的積極配合下,我們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總結起來,主要是做了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工作:
1、認真抓宣傳、營造良好氛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們共計發(fā)放各種宣傳資料14000余份。將“三送”活動的影響力擴大到全村的各個角落,為“三送”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1
2、努力全覆蓋、用心體察民情。我們堅持每天走村入戶,宣傳政策,收集民意,共計走訪農戶1623戶/次,收集民情意見86條,并走訪困難戶96戶/次,發(fā)放慰問金3萬余元。
3、積極辦實事、為群眾送溫暖。我們始終把辦好事實事作為“三送”活動的重點,切實解決群眾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xx小學的捐資助學、xx和xxx的道路修整、xxx水渠的清洗和維修、增減掛點的用電問題等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的解決,讓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
4、多方找路子、為群眾謀未來。我們村經濟發(fā)展比較落后,為了全村群眾的長遠發(fā)展,“三送”工作組多方找路子,對內培養(yǎng)種養(yǎng)戶、對外引進新產業(yè)。淮山基地、臍橙基地特別是竹木加工基地的落戶,讓群眾真正有了新希望、新出路。
5、用心搭橋梁、為群眾排憂難。xxx與xxx的建房糾紛、xxx組xxx與xxx的宅基地糾紛、xx組與xx交界處的山林糾紛等都在xx三送工作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解決,維護了xxx村的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
6、想方設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組幫助xxx村兩委建設、健全規(guī)范化制度體系,建設一個規(guī)范協(xié)調的“兩委”工作團隊。
看著村部圍墻上貼著的大幅宣傳畫,開展“三送”以來的往事歷歷在目,黨和群眾的魚水深情又豈是這短短文字能概括的呢?我們還需要加倍的努力,通過“三送”活動架起干部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為黨和政府贏得在農村的廣闊群眾基礎,為群眾贏得更加幸福、
美好的未來!
第三篇:岡面鄉(xiāng)陳坑村“三送”工作組民情日記岡面鄉(xiāng)陳坑村“三送”活動工作民情日記
201*年4月14日星期四晴 天空放晴,一如洗碧。難得這樣的好天氣,民政局駐岡面鄉(xiāng)陳坑村“三送”工作小組全體成員,趁著早便驅車前往岡面鄉(xiāng)陳坑村。清晨的空氣爽意沁人,鄉(xiāng)村小道周圍山巒林立,望眼去遍山青翠幾簇艷紅,山嶺柏竹偶爾間出的滿山紅熾亮人眼,岡面鄉(xiāng)是名符其實的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有“銅缽茶歌地,綿江第一峰”之稱。全境群山重疊,嶺谷相間,屬山地與丘陵交錯地貌,形成岡面“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格局。
這是我們工作組第一次來到陳坑村。村支書王小華熱情地接洽,安排村干部帶領我們走訪各村小組,深入到各自幫扶對象家中初步了解民情。我的幫扶對象大部分在留地小組,于是留地小組便成了我“三送”走訪駐足的第一站。從陳坑村委出發(fā)到朱坑小組的路段是02年修筑的水泥路,雖然道路曲徑羊腸,卻也平坦易行,這條路是主要小組連接村委駐地的重要通道,也是村里小學生前往陳坑小學上學的康莊大道。到了朱坑轉入留地水泥路面不見了,變成了坑洼不平的土路,路面上泥濘留下的車轍印交錯滿布,凹凸不平。設想在雨天它一定帶給村民很大的困擾。
經過3里多的跋涉,總算到了留地小組。初次與自己的對象相見,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老表們對我這唐突的來訪者是什么態(tài)度?村干部首先引見的第一個對象是已退休的老村干劉海彬老人。我們一進屋就看見海彬老人在動手用竹篾編造著簸箕,看到我們進門老人家忙擱下手中的活,憨笑地迎過來,當聽到村干部介紹是民政局的同志來走訪了解民情時,連忙招呼我們到飯廳,擺出酒水和小吃讓我們坐下詳談。老人介紹現(xiàn)在村里最亟待解決的就是留地到陳坑村委的土路難走,一遇下雨天路面泥濘出行不便,希望政府出資幫助村里修繕這條出村的土路。問到家庭狀況和個人困難時,老人高興地回答:自己雖無親生兒女,但養(yǎng)女大學
畢業(yè)后在深圳上班工作滿意,對父母很孝敬,每月能按時寄回贍養(yǎng)費,逢年過節(jié)都能回家探望,并為家里置辦了許多電器,生活過得還算幸福。但是養(yǎng)女在外務工,自己和妻子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自己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妻子腿腳不便,病發(fā)時無年輕人照顧十分不便,道路又不暢看病出行困難?傊壳白钭屗麄冃膽n的事就是看病難、出行難、醫(yī)療費用難以負擔。自己的個人困難倒在其次,就是希望能把本村道路修成水泥路。聽到老人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我深深地被這位退休老村干的高尚品格所感動。
之后,我們又走訪了13家?guī)头鰧ο,老表們熱情地招呼我們,向我們介紹各自的困難。根據(jù)他們的反映,留地村小組主要存在的難題有以下幾點:
1、村小組里大多數(shù)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留守在村里的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兒童,生活上無年輕人照顧。
2、老年夫妻收入來源不定,比較穩(wěn)定的收入就是養(yǎng)老保險金,但是養(yǎng)老保險金額太低。另有些老年人還未辦理養(yǎng)老保險,有些老年人的養(yǎng)老保險金被兒女冒領。
3、雖然義務教育階段子女學費和書費全免,但住校生的伙食費、住宿費和資料費支出仍然難以負擔。
4、個別條件差的家庭仍然居住在房齡較高的土磚房中,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5、村里的氣候、土壤適合種植仙人草、生姜、方竹等經濟作物,但是苦于沒有技術人員指導,沒有形成產銷體系。
6、村里的農田水利年久失修,山間的水渠漏水嚴重,造成田地用水緊張。山里的野生動物又經常破壞作物生長,降低了農業(yè)收成。
7、出村道路泥濘,車輛無法進村。徒步出行也很困難,患者看病、子女上學、出門辦事都受到極大影響。
這次走訪讓我感受良多,村民老表的熱情好客、憨厚質樸讓我深受感動,他
們的生活仍然比較拮據(jù),但是他們卻保持著一顆熱愛生活和感恩社會的心。作為一名人民公仆,我要向老表們學習,學習他們那種積極熱情的心態(tài),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努力為人民群眾服務。
第四篇:豐山村“三送”工作組簡訊及民情日記(1)簡訊
縣發(fā)改委工作組在"三送"工作中,著力在爭取項目資金上入手,切實解決老百姓"出行難、飲水難、產業(yè)發(fā)展基礎薄弱"等事關長遠發(fā)展的問題。到目前,已實施和正在實施的通路、通水等項目4個,爭取落實上級資金116.03萬元;積極爭取公路改造、土壤改良及農田水利建設項目5個,爭取資金達98萬元。(縣發(fā)改委“三送”工作組)
新建的水渠發(fā)揮了作用
201*年2月15日星期二天氣:小雨
今天來到豐山村沙排新村點,看到剛修建好的混凝土水渠已發(fā)揮了作用,有效的防止了雨水進入新村點。去年12月,該新村點提出,有一條排水渠在新村點后面,比新村點更高,且是泥土排水渠,已是堵塞嚴重,每年春季,雨水就漫出,進入新村點。我們“三送”工作組了解情況后,協(xié)調資金5萬元,在春節(jié)前,修建了300余米的混凝土排水渠,有效的解決了問題。在“三送”活動中能為群眾辦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感覺非常高興。
老黨員是我們的楷模
201*年2月22日星期二天氣:晴
我們走訪了豐山村老黨員、老村支書吳長福,一進他家中,就看見了五六張八十年代市、縣發(fā)的獎狀,喝水用的口鐘也是獲得各種殊榮的紀念品,感覺到了吳長福老支書的貢獻。經聊天得知,出生于解放前,家境貧寒,做過長工,解放后,當家作主,從大隊長到村支書,帶領人民群眾,發(fā)家致富。在改革開放后,積極搞農業(yè)生產,從一九八五年起連續(xù)五年上交萬斤糧,獲得市、縣多次表彰。吳長福老支書,吃苦耐勞,聽黨指揮,積極投入農村工作,起到帶頭、模范作用,是我們當代黨員、干部工作的楷模。
第五篇:民情日記三則民情日記三則
一、大旱無情,南網(wǎng)有情
201*年3月28日星期日天氣 晴
到龍洞村快一個月了, 今天是我非常振奮且深受鼓舞的一天,我的“娘家”派出單位面對抗旱救災工作的嚴峻形勢,公司領導非常重視,急災區(qū)人民之所急,組織精干人員成立了抗旱救災“共產黨員先鋒隊”、“保供電服務隊”在公司老總和書記的親自帶領下,迅速深入到抗旱救災的最前沿——公司對口幫扶的邊遠山區(qū)龍洞村。
中午,公司救災隊伍首先來到在旱災最為嚴重的龍洞村完小,給學校師生送來了250桶水、給218位師生每人配送了一只水桶及6500多元的食品、同時還為學校遠程教育室送來了50套新桌椅。在田總經理的指揮下“保供電服務隊”為學校全面檢查整改了電力線路,重新安裝架設了在水窖抽水用電的線路設施。下午“兩隊”分頭行動,繼續(xù)深入村組,逐戶走訪重災村民,為受災村民送水及幫助和指導他們進行生產自救,同時還為他們做好抗旱保供電優(yōu)質服務。
晚上總結,公司領導指示我們“要關注民生,隨時掌握災情動態(tài),做好持久抗大旱的準備,與扶貧村村民一道打好抗旱攻堅持久戰(zhàn),協(xié)助村“兩委”組織發(fā)動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我們救災服務隊人人都要為抗旱救災而盡力”。最后,村委會王主任說:“多年來,本村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一直得到供電公司的大力支持,今年的大旱更讓我們看到了南方電網(wǎng)的一片深情”。
二、孤寡老人值得關愛
201*年4月20日星期二天氣 晴
今天是我駐村整好一個月半,在此前40多天的日子里,我參加完成了村兩委的換屆選舉工作,并與新的兩委班子成員深入調研,在幫助村民抗旱救災、做好春耕備耕的同時,結合村情制定下一步的發(fā)展規(guī)劃。持續(xù)的干旱我一直掛著陶家村的一個孤寡老人,老人名叫陶德英,今年七十多歲。中午我到達陶家村小組的時候,首先看望了陶德英老人,給他送去了一些食品,隨即與陶家村小組長查看旱情,該小組旱災比較嚴重,幾個月來的持續(xù)干旱,給陶家村32戶農戶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困難,難能可貴的是全小組村民在村委會的領導和小組長的帶領下,自大旱以來,與旱災作斗爭,發(fā)揚“不等、不靠”的精神,采取蓄、引、運等多種辦法,努力開展抗災自救。但象陶德英這樣散失生產能力的孤寡老人,還需要大家的關心和幫助,自從干旱自來水斷了以后,老人就靠隔壁鄰居的關照用(轉載請注明來源www.seogis.com)上一小部分水,基本上就是每天吃用兩小瓢水。了解情況后,下午頂著烈日我與小組長為老人到離寨子600多米外的老窩箐溝為老人擔了幾挑水,暫時幫助老人解決了一星期的吃水問題。
晚上離開陶家在回村委會的路上,我在想,大災面前,我們特別要重點關注五保戶、特困戶、殘疾戶、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的生活,千方百計想辦法確保他們有飯吃、有水喝。
科技興煙,收入翻番
201*年9月8日星期一天氣 晴
今年的烤煙生產接近尾聲,今天我與村干部又一次到龍洞村烤煙重點區(qū)河邊小組了解查看烤煙生產情況,河邊組31戶農戶,其中種植烤煙農戶27戶,種植面積147.5畝,建烤房23間,目前烘烤已結束,農戶滿懷喜悅收獲自己的成果。王恒武組長介紹說,他家今年種植烤煙12畝,收入4萬余元,全小組今年烤煙收入達30多萬元,畝產值及總收入在去年基礎上翻了一番,今年在旱災面前能有這么好的效益是注入科技含量的結果,同時也離不開鄉(xiāng)黨委、政府、煙站、扶貧單位的關心、幫助、扶持、辛勞、指導,對此非常感謝。
在龍洞村由于各小組及自然村區(qū)位的不同,鄉(xiāng)村兩級在布局產業(yè)發(fā)展上就有不同的規(guī)劃安排,龍洞村上片區(qū)的組主要產業(yè)是以核桃、茶葉、蠶桑為主;下片區(qū)的組主要就是以烤煙、松脂為主。河邊組安排部署種植烤煙是非常適宜的,4月20日烤煙移栽現(xiàn)場培訓那天我在現(xiàn)場,我看到通過輔導員的詳細講解指導和示范,有力地推動整體移栽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按照技術員的要求農戶在移栽過程中采取高起壟、挖大塘、施好肥、先蓋膜、后栽煙的程序,集中時間,重點解決蓋膜不及時的問題;在大面上基本做到了一邊栽煙一邊蓋膜,栽煙膜口破得小,兩頭兩邊用細土壓嚴、壓實、不透風、不透氣,蓋膜質量上有很細致的要求。中耕管理期間,我與煙站輔導員到過河邊組兩次,輔導員對開展田間薅鋤、理溝排澇、追肥培土、病蟲害防治、
揭膜培土進行了耐心的指導。烘烤期間輔導員挨家逐戶檢查指導各煙農如何烘烤,并指導成熟采烤和分級扎把等工作,使烘烤和分級扎把,技術上得到很大提高,確保煙葉交出質量。
科學技術的投入讓老百姓嘗到了甜頭,我想到了一位老為我們留下了那句經典的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經得起歲月的審計。
離開河邊組,與王組長話別的時候已是傍晚。
二〇一四年十月一日
默認推薦其他精彩內容:民情日記三
三問三解民情日記
三問三解民情日記
三問三解民情日記
“三入三送”民情調研報告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