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的中國——讀《建設(shè)幸福中國》有感 本文簡介:
幸福對于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就是能吃飽飯;對于爸爸媽媽那個年代就是能上得起學;而對于我們現(xiàn)在這個年代卻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那樣簡單,現(xiàn)在的我們有吃有穿有學上,更有這些高科技包圍,幸福,成了一種享受……但是,這種享受不是徒來的,是靠人類自己努力的。那些年,黃繼光抗美援朝時英勇堵住槍眼,邱少云為掩護戰(zhàn)友堅毅
飛躍的中國——讀《建設(shè)幸福中國》有感 本文內(nèi)容:
幸福對于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就是能吃飽飯;對于爸爸媽媽那個年代就是能上得起學;而對于我們現(xiàn)在這個年代卻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那樣簡單,現(xiàn)在的我們有吃有穿有學上,更有這些高科技包圍,幸福,成了一種享受……但是,這種享受不是徒來的,是靠人類自己努力的。那些年,黃繼光抗美援朝時英勇堵住槍眼,邱少云為掩護戰(zhàn)友堅毅伏烈火,董存瑞用自己的雙手托著炸藥包,與暗堡同歸于盡,楊靖宇堅持與敵人斗爭,直至彈盡,還有劉胡蘭、王二小、海娃等這些英雄,他們的光輝事跡不會被世間所埋沒,使他們?yōu)閲柢|、除惡揚善塑造了一個新中國的形象,也為建設(shè)幸福中國的一個前提打下基礎(chǔ)。中國的六十二年,風風雨雨走了六十二年,也在不斷改變的六十二年。
打開《建設(shè)幸福中國》這一本書,我們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中國的改變到底有多大——當年,爺爺奶奶們得到一塊肉是那般如獲至寶,聽爺爺奶奶說,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他們更是整日四處奔波逃生,為了生存,他們吃過樹皮、樹葉甚至草根、米糠等等,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可是現(xiàn)在,困難家庭住上了政府供給地保障房,還改善了城鄉(xiāng)住房的條件,而且?guī)椭厥馊巳喝胱⌒路浚訌娏藰鞘斜O(jiān)管,花少部分錢住上了新房!當年,上大學對于爸爸媽媽們來說是一種奢侈。而如今,小學初中不僅免了學費,還有了補貼這一項,這樣,失學兒童全部重返校園,,窮孩子也上得起學了。在實現(xiàn)免費教育中還有一個小故事——“幸福的小魚”。故事中曾維是一個貧窮家庭中的孩子,因為家里太窮,為了湊足學費,他的爸爸媽媽整日想方設(shè)法的湊錢,賣了農(nóng)忙時吃的雞蛋、老母雞等,還是不夠,開學了,只能再次求老師寬限幾天,老師告訴他們說,國家實行了“三免一補”政策,再也不用為學費而愁眉苦臉了。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媽媽給我講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個偏僻的山村里。僅隔一年的哥弟倆的父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他們的兒子都很爭氣,同時考上了省里的中學,可家里太窮,就算砸鍋賣鐵也只能供得起一個人,迫于無奈,哥哥把機會讓給了弟弟,后來,弟弟成了祖國的棟梁,哥哥則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修地球的工作者”新中國誕生以來,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從江澤民到胡錦濤,,他們的“為人民服務(wù)”、“共同富裕”、“權(quán)為民所用……”這些都是為了人民謀幸福。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改變,人民用靈巧的雙手和靈活的頭腦,腳踏實地地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工作,為了理想,他們不停奮斗,改革開放30多年來,科學技術(shù)也在飛快發(fā)展。例如:以前的收割稻谷是用鐮刀,而如今卻有了收割機;以前的收音機、黑白電視現(xiàn)在成了彩電、電腦、蘋果手機等高科技。人民已逐漸踏入了小康社會,老房變新房,危房變樓房,幸福正在慢慢建設(shè)起來。但畢竟中國那么大,不可能各個地方都照顧得到,依然有孩子上不起學,早早地擔負起整個家;我國的人均耕地、人均森林、淡水、石油等也處于中下水平,這便是美中不足的地方。作為下一代的建設(shè)者,我們必須懷揣著大大的夢想,為目標而努力學習,發(fā)奮學習,把所有知識掌握了,并做到持之以恒,刨根問底,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這樣才能獲得知識,有了知識,才能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本身,就是幸福。
相信未來的中國或許不能十全十美,但至少人民能感到幸福。建設(shè)是一件難事,建設(shè)幸福中國更是難上加難,但是,為了我們美麗的祖國,努力學習是我們眼前的目標,幸福中國是我們未來的夢想,一路上的艱難就像掌心的紋路,盡管曲折蜿蜒,卻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中。
飛躍的中國——讀《建設(shè)幸福中國》有感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有感,飛躍,幸福,建設(shè)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