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七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學校:青場中學教師:劉正超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zhuǎn)眼之間,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jīng)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4)、(6)班語文教學工作。本人堅持認真?zhèn)湔n、上課、聽課、及時批改作業(yè),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本學期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xiàn)將本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梢杂枚嗝襟w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采用激發(fā)興趣、設計懸念等引發(fā)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yǎng)積極探究習慣,發(fā)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
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fā)。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的積累等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nèi)容。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nèi)涵,意義內(nèi)涵,情感內(nèi)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nèi)外知識相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qū)W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閱讀《水滸傳》、《三國演義》等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奠定了基礎。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
四、從實際出發(fā),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
〈1〉采用啟發(fā)式,廢止注入式。在語文教學中我既發(fā)揮主導作用,又充分調(diào)動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得到生動活潑的發(fā)展。我深入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實際,啟發(fā)誘導。我的提問、講解等都富于啟發(fā)性。講求實效,使學生能夠把理解的知識在實踐中運用。課內(nèi)外作業(yè)是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手段。我精心設計作業(yè),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
〈2〉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yǎng)自學能力,我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我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yè)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
〈3〉作文教學中在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上下工夫。在指導學生寫作中我要求他們:“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睂懴胂笞魑臅r激發(fā)他們展開想象和幻象,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社會,注意觀察周圍的人、事、景、物,自主選擇興趣的題材來,然后根據(jù)作文內(nèi)容自己擬定題目。培養(yǎng)學生寫觀察日記每周不少于三篇,組織學生參加實踐。組織學生看有趣的電視節(jié)目,選擇感興趣的場面寫下來,組織學生辦手抄報,這樣寓作文訓練于語言交際活動之中,拓寬作文訓練領域,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鍛煉學生交際能力。
〈4〉改進作文的批改與講評。我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采用少改多就,“尊重學生的意愿,肯定學生的滴點進步,講求實效”。孩子是需要鼓勵的。作文寫好后,我指導學生自己讀讀,要一邊讀一邊改。組織在小組內(nèi)同學相互修改。作文講評廢止了往日的“一言堂”。我發(fā)動全班同學都來參加講評。選幾篇典型的作文,讓學生自己當眾來讀,我相機插話,口頭批改。好的地方就表揚,有語病的地方就隨時指出,引導同學們來討論修改的方法,意見不一致可以爭論。這樣評改,可以集思廣益,更好的發(fā)揚教學民主;這樣激發(fā)同學們你追我趕,積極進取。
五、語文教學工作中法制滲透點總結。
語文學科的重要特點是語言文學熏陶和思想教育的辯證統(tǒng)一,語文教學要學生愛美的情趣,發(fā)展良好個性,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語文教材都注重滲透親情、友情、尊師、愛國、熱情、真誠、善良、寬厚、踏實、樂觀以及熱愛生命、科學精神等基本的道德品質(zhì)。緊跟時代發(fā)展,語文教材較多地體現(xiàn)了時代的觀念,如環(huán)境保護,城鄉(xiāng)平等等。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本冊書共六個單元,標題分別是“親近文學”、“金色年華”、“民俗風情”、“多彩四季”、“關注科學”、“奇思妙想”,其中,第16課《化石吟》滲透了《古人類化石和古脊椎動物化石保護管理辦法》,第18課《綠色蟈蟈》滲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23課《散步》滲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此外,本冊課本中的口語交際,如《與人交流注意對象、場合,用語文明得體》,《講話有針對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動別人》等,都是法制教育的鮮活例子,教授學生口語交際技巧,對于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讓學生懂得禮貌、文明、得體的交際方式等,都大有裨益。
俗話說:“文以載道”,總之,把法制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使之和諧統(tǒng)一。讓學生在接受語言文字訓練學習的同時,體會作品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然后內(nèi)化為自己高尚的品質(zhì),以達到授文傳道的目的。
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后我將繼續(xù)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能力而努力奮斗!
201*-01-
擴展閱讀:初一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初一(17)(18)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七年級是初中階段的起始年級,如果起始年級沒有帶好,就會留下不少后遺癥,貽害學校的就不只是一年,而是幾年,給學校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因此,我覺得初一的教學工作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礎,而良好的開端是創(chuàng)建優(yōu)秀班集、優(yōu)秀學校的關鍵。
在這學期的課堂教學中,我能夠滲透新課標理念,不斷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見解。在教學部的安排下,深入學習、鉆研探究式教學,并作了一定量的理論學習筆記,學習中,獲益非淺。能夠按照計劃完成教學工作,備課及時,作業(yè)量適中,批改指導及時具體。根據(jù)語文教研組的安排,積極參入語文研修課的上、聽、評課,從其他教師身上取長補短,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中,能夠尊重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本學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部分課文由學生根據(jù)自學的模式自學,教師點撥指導,通過嘗試,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重要的是他們獲得了學習實踐的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習的興趣。
課堂教學的同時,我也在不斷的思考,現(xiàn)就“課堂提問”這方面的思考作一個小結。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我一直圍繞著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作著深入的思考和積極的實踐,也通過自身的經(jīng)歷深深的感知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課堂語言的精練到位,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提高,對提高語文課堂效率,進而對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眾所周知,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是閱讀教學來實現(xiàn)的,而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的設計,可謂是關系到閱讀教學組織成敗得失的一項重要工作。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入、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學而不思則罔”,學生如果不動腦,怎能期望有收獲呢?然而,對于涉世未深、知識還不豐厚的初中生來說,想讓他們直接從文本當中激起閱讀興趣,從而獲得知識上的教益,得到美的享受,那是不切實際的。
那么,如何增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首先,所提問題要難易適度。既不能過于膚淺,沒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艱深,讓人難以琢磨,無從下手。太淺,索然無味,提不起學生的興趣;太深,學生答不了,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反而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事與愿違。問題的難度應以水平較高的學生經(jīng)過思考或討論或稍加提示點撥可以答出為上限。
其次,所提問題要圍繞教學目標,切合學生實際,緊扣教材訓練要點及文章精彩之處。
第1頁共2頁第三,設計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于理解或鑒賞性材料的提問,要不受“標準答案”的束縛,讓答案具有多維性,力爭引起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獨立精神。
第四,科學地確定問題的指向,切忌提“漫談式”的問題,單求課堂“熱鬧”,弄的最終不知所問所答是為何而來。
第五,培養(yǎng)學生生成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認識,把學生推向主體,很多問題由學生自己生成,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怎樣發(fā)現(xiàn)問題;當學生的問題提得過多過雜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篩選整合,隨著問題的解決,正確對待不斷產(chǎn)生的新問題。
第六,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鼓勵學生不斷產(chǎn)生新疑。
總之,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溝通師生教與學的橋梁,是傳授知識的有效途徑。提問得法,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提高學習效率;提問不當,不僅對教學無益,而且會堵塞學生思路,窒息課堂氣氛。因此,教師應重視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此外,本學期,我較注重預習環(huán)節(jié)的落實,得益于杜郎口中學隨處是黑板的啟發(fā),我充分利用學生儲物柜,要求學生將自己的預習結果張貼在自己的儲物柜的柜門上,同學有沒有預習、預習的效果如何,一目了然,解決了預習難以檢查的難題。
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語言上形成了一定的積累,增加了閱讀,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當然,學生的閱讀面還顯得窄了一些,閱讀的量還需加大。另外,在作文的訓練指導上還有待提高。
第2頁共2頁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初一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初一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