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調解工作調查問卷
行政調解工作調查問卷
1.你部門是否開展行政調解工作?A、是B、無
2.你部門年均進行行政調解案件數量?A、無B、1-5件C、6-10件D、10件以上
3.你部門實施行政調解的依據是什么?(多選)A、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B、政策即規(guī)范性文件C、行政管理職能D、領導指示
4.你部門在行政調解工作中遇到的主要是哪些種類的爭議?A、民事爭議B、行政爭議C、兩者都有
5.你部門認為區(qū)政府是否有必要建立行政調解中心?A、有必要B、沒必要C、可有可無
6.你部門目前是否建立專門行政調解機構?A、是B、無
7.你部門是否配備專職行政調解人員?A、是B、無
8.政府是否可以聘任專家學者擔任行政調解人員?A、可以B、不可以
9.你部門在行政管理中是如何開展行政調解的?(多選)A、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開展調解B、主動建議當事人調解
10.行政調解協(xié)議簽訂后,當事人不履行怎么辦?A、不再調解,告知其向法院起訴
B、施加壓力,不履行協(xié)議就給予行政處罰C、不了了之D、無此情況
E、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
11.你部門進行行政調解后,當事人履行行政調解協(xié)議狀況?A、60%以下當事人能履行行政調解協(xié)議B、60%當事人能履行行政調解協(xié)議C、70%當事人能履行行政調解協(xié)議D、80%當事人能履行行政調解協(xié)議E、90%當事人能履行行政調解協(xié)議F、100%當事人能履行行政調解協(xié)議12.你部門認為行政調解對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作用如何?A、作用很大B、作用一般C、沒有作用
13.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和司法調解三者應如何銜接?A、在區(qū)政府建立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協(xié)調中心,協(xié)調案件轉送、調解書確認等事項。
B、建立區(qū)政府調解中心,由區(qū)政府行政調解中心與人民調解機構和司法協(xié)調案件轉送、調解書確認等事項。
C、其它。(請詳細說明)14.行政調解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15.關于我區(qū)行政調解工作有何意見、建議?
答卷人:聯系電話:
答卷單位:(印章)
擴展閱讀:行辦法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行政調解工作暫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行政調解工作暫行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guī)范和加強行政調解工作,推動行政機關主動、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和四川省委、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構建“大調解”工作體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意見》的要求,結合阿壩州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行政調解,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以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政策為依據,對與本機關行政職權有關的爭議糾紛,通過對爭議各方進行說服和勸導,促使各方當事人在互諒互讓、平等協(xié)商的基礎上達成協(xié)議,妥善解決矛盾糾紛的活動。
第三條阿壩州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和其他依法具有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以下簡稱行政機關)在行使職權過程中開展行政調解,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州、縣、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對所轄行政區(qū)域內的行政調解工作負總責。
州、縣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加強對行政調解工作的指導、督促和協(xié)調;各級政府部門應當發(fā)揮行政調解的主體作用,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積極主動開展行政調解工作。
第五條行政調解工作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自愿原則。行政調解應當建立在當事人自愿的基礎上,自愿應當貫穿于調解的全過程并尊重當事人對調解方式、方法的選擇;
(二)合法原則。行政機關應當依據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政策進行調解,公平、公正地化解矛盾糾紛,有效保護各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不得超越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政策規(guī)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三)平等原則。行政機關應當充分尊重當事人表達自己意愿和訴求的權利,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當事人,不得利用行政權力控制、影響調解結果,不得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方式和調解結果;
(四)積極主動原則。行政機關發(fā)現職權管轄范圍內出現的矛盾糾紛,應當積極主動向各方當事人表明組織行政調解的態(tài)度,并盡量引導當事人接受行政調解;
(五)便民高效原則。行政機關應當積極履職,便民、高效地化解矛盾糾紛,使各方當事人的矛盾糾紛獲得快捷、簡便、有效、成本低廉的解決;
(六)依法調解與依法處理相結合的原則。對不屬于行政調解范疇或者不宜調解的糾紛以及經行政調解不能達成協(xié)議的糾紛,行政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或者其他行政處理決定。
第六條在行政調解活動中,糾紛當事人享有下列權利:(一)自主決定接受、不接受或者終止調解;(二)申請有關行政調解人員回避;(三)表達自己真實的意愿;(四)自愿達成調解協(xié)議。
第七條在行政調解活動中,糾紛當事人承擔下列義務:(一)如實陳述糾紛事實,不得提供虛假證明材料;(二)遵守調解規(guī)則,不得加劇糾紛、激化矛盾;(三)自覺履行調解協(xié)議。
第八條在少數民族聚居地,行政機關應當使用本地通曉語言進行行政調解。對不通曉漢語的當事人應當為其提供翻譯或允許其自行邀請翻譯。第九條各級行政機關應當建立調解組織,根據本部門工作實際,制定具體調解辦法,確定行政調解協(xié)調機構和行政調解人員,并在辦公場所顯著位置公布行政調解程序、規(guī)則和調解人員名單。
第十條各級行政機關應當加強與人民法院和人民調解工作機構的溝通聯系,做好行政調解與司法調解、人民調解相銜接的相關工作。
第十一條州、縣人民政府應當將行政調解工作列入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目標考核的內容,加強監(jiān)督、檢查和考核工作。第二章行政調解的范圍
第十二條對下列行政復議案件,行政復議機關可以進行調解: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規(guī)定的自由裁量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二)當事人之間的行政賠償或者行政補償案件。
第十三條對下列屬于行政機關法定職權范圍內的特定矛盾糾紛,行政機關可以進行調解:
(一)依法可以調解的治安案件、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矛盾糾紛;
(二)土地、林木、礦產等自然資源經營、承包、流轉等權益的矛盾糾紛;(三)土地、林木、草場等承包經營權的矛盾糾紛;(四)征用、征收土地、房屋發(fā)生的安置補償的矛盾糾紛;(五)勞動、人事方面發(fā)生的矛盾糾紛;(六)消費爭議、產品質量的矛盾糾紛;(七)醫(yī)療事故賠償的矛盾糾紛;(八)其他依法可以調解的矛盾糾紛。
第十四條上級行政機關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與下級行政機關的行政糾紛可以進行調解。
第三章行政調解的程序
第十五條行政調解可以由一方當事人申請,也可以由行政機關依職權提出。但不論采取何種方式,都必須征得各方當事人的同意。
第十六條行政機關處理矛盾糾紛時應當主動告知當事人有申請行政調解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行政調解,可以書面申請,也可以口頭申請;口頭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當場記錄申請人的基本情況、行政調解請求、申請行政調解的主要事實、理由和時間。
第十七條調解申請經各方當事人同意后,行政機關應當認真審查有關材料,屬調解范圍的,應當予以受理,并在五個工作日內啟動調解程序。同時告知當事人調解起止時間、依法享有的權利、應當遵循的程序以及注意的事項和正確途徑,使當事人明確行政調解的有關要求,幫助當事人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行政復議過程中進行調解的,案件中止審理。
對被申請人不同意行政調解或者雖然同意行政調解,但不屬于行政調解范圍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五個工作日內書面告知申請人解決糾紛的途徑。
第十八條在未啟動行政調解程序前,矛盾有可能激化的,行政機關應當及時采取必要的緩解疏導措施,防止矛盾的激化。
第十九條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都收到行政調解申請的,由有管轄權的行政機關受理;都有管轄權的,由先收到申請的行政機關受理。行政機關對管轄權產生爭議的,由同級或者上級人民政府法制機構指定管轄。
第二十條行政機關受理并啟動行政調解程序后,應當及時將調解的具體時間、地點通知各方當事人,并指派具有相關專業(yè)知識和調解經驗的專人主持調解工作。對重大復雜的爭議糾紛案件,行政機關的主要負責人應當主持行政調解;對于一般爭議案件,可以由當事人選擇調解人員或者由行政機關負責人指定調解人員進行行政調解。參加行政調解的人員不得少于2人。
第二十一條行政機關調解糾紛,調解主持人應當積極引導當事人進行當面協(xié)商。調解的方式方法可靈活多樣,既可以邀請行政機關的經辦人員、主管領導參加,也可以邀請當事人所在基層組織以及其他與糾紛案件處理有關的社會力量參與;既可以根據需要邀請當事人所在基層人民調解組織參加,也可以邀請相關專家參與。調解跨縣、跨單位的糾紛,相關縣和單位應當積極配合,共同做好行政調解工作。
第二十二條爭議糾紛涉及第三人的,調解的行政機關應當通知第三人參加。調解結果涉及第三人利益的,應當征得第三人的同意,第三人不同意的,終止行政調解。
第二十三條調解人員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回避:
(一)與本糾紛案有直接聯系或者與當事人、代理人有近親屬關系的;(二)與本糾紛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糾紛案當事人、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糾紛處理的。當事人發(fā)現調解人員有應當回避情形的,可以口頭或者書面申請其回避;調解人員認為自己有應當回避情形,不宜調解本糾紛的,應當自行申請回避。調解人員的回避由行政機關負責人決定。
第二十四條行政調解開始時,調解主持人應當宣布行政調解紀律,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當事人應當享有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宣布行政調解人、記錄人的身份,詢問當事人是否要求回避。
第二十五條在調解過程中,一方當事人提出不同意調解的,是復議案件的,恢復行政復議程序;是其他糾紛的,依法啟動相應的處理程序。
第二十六條在調解過程中,當事人應當提出證明事實的證據,如實陳述相關事實和明確的訴求,并對所提交證據的真實性負責;調解主持人及其他調解人員應當認真聽取各方當事人的陳述、申辯和質證,分析并歸納各方爭議的焦點,據此對當事人進行說服、勸導,促使各方當事人互諒互讓,引導當事人達成解決糾紛的行政調解協(xié)議。
第二十七條行政機關調解爭議糾紛,應當制作行政調解筆錄,全面、真實、客觀地記載調解過程、內容。行政調解筆錄應當由參與調解的人員簽名。
第二十八條調解達成協(xié)議后,各方當事人應當簽訂行政調解協(xié)議書。行政調解協(xié)議書應當載明下列內容:(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單位名稱,法定代表人姓名、職務、住所等基本情況;(二)糾紛事實、爭議焦點;
(三)各方當事人協(xié)議的權利和義務;(四)履行協(xié)議的方式、地點、期限;(五)其他需要約定的事項;
(六)當事人簽名、調解主持人簽名;(七)調解機關署名并加蓋公章。
第二十九條行政調解協(xié)議經各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即對調解當事人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誠實守信,自覺按照協(xié)議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行政調解協(xié)議書各方當事人各執(zhí)一份,行政機關留存一份備案。
第三十條行政調解協(xié)議書簽訂后,是行政復議案件的,行政復議機關終止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是其他特定矛盾糾紛的,行政機關終止相應處理程序。第三十一條簽訂行政調解協(xié)議書后,當事人又反悔,不履行協(xié)議的,當事人可以依法尋求相關的法律救濟途徑。
第三十二條經調解未達成行政調解協(xié)議的,行政機關應當終止調解,下達行政調解終結通知書,并根據糾紛性質,告知當事人相關的法律救濟途徑。屬于行政機關職權范圍內的糾紛,行政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行政處理決定(含裁決);屬于行政復議案件,行政復議機關應當依法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一方當事人為了促成達成行政調解協(xié)議而所作出的讓步或者不利自己的陳述,不能作為行政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或者行政處理決定的事實依據。第三十三條行政調解應當自受理之日起30日內終結。遇有特殊情況需延長期限的,經行政機關負責人同意,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的期限不得超過10日。法律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
第三十四條行政機關對達成行政調解協(xié)議的,應當及時對各方當事人履行行政調解協(xié)議結果進行回訪,鞏固調解成果,注意發(fā)現問題,督促行政調解協(xié)議的履行。
第三十五條行政調解案件應當歸檔編號,做到一案一檔。文書順序為:(一)行政調解卷宗目錄;
(二)行政調解申請書或者口頭申請筆錄;(三)行政調解告知書;
(四)有關證據材料、調解筆錄;
(五)行政調解協(xié)議書或者行政調解終結材料;(六)送達回證。
第三十六條行政機關進行行政調解時,需要當事人所在基層人民調解組織配合的,可以向當事人所在基層人民調解組織發(fā)出邀請。當事人所在基層人民調解組織接到行政機關邀請后,應當指派調解員配合行政機關開展調解。人民法院在進行司法調解時,需要行政機關配合的,行政機關應當積極配合。第四章獎勵與處罰
第三十七條行政機關應當嚴格履行職責,積極主動化解矛盾糾紛。對在行政調解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突出貢獻的個人,州、縣人民政府應當予以表彰獎勵。
第三十八條行政機關無正當理由不受理行政調解申請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履行調解職責,貽誤糾紛調處時機,造成惡性事件、群體性事件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由監(jiān)察部門依照有關規(guī)定和程序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九條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對行政調解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第四十條本辦法由阿壩州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負責解釋。第四十一條本辦法自發(f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三年。
發(fā)布部門:發(fā)布日期:201*年08月05日實施日期:201*年08月05日
文章來源:中顧法律網(免費法律咨詢,就上中顧法律網)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行政調解工作調查問卷》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行政調解工作調查問卷: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