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在线视频观看,一级日韩免费大片,在线网站黄色,澳门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計劃總結 > 工作總結 > 易華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易華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網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29 10:46:58 | 移動端:易華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易華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我校自建校以來,努力實施新課改,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引領學生走向社會,關注自然,體驗生活。學校注重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tài)環(huán)境、關心地球、關心自身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促進了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家鄉(xiāng),進而愛社會、愛祖國等方面的思想素質的提升,激勵其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形成,號召、推動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培養(yǎng)自我發(fā)展和合作精神意識。

根據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確立的課程目標,為體現校本化的觀念,在我校三至六年級確立了人與自然、人與生活、人與社會三個目標,同時在課程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從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F就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如下:

一、貫徹新課改精神,結合學科特點,利用本校有利資源,引領學生走出校門,開展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素養(yǎng)。

新課改方案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定為必修課程,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通過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關注社會、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升了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適應每個學生終身發(fā)展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我校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門文化課程緊密結合,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奠定了文化課質量提高的堅實基礎。

二、關注社會生活熱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走向社會,進行有益的社會調查活動,使文化課知識得到有益的應用。

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存在于社會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現實感、生活感。這種現實感、生活感的獲得與體驗,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處理與自然、社會關系的進程中,逐步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個期望,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實際社會意義的研究性課題,來探索和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三、重視活動課程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為學生提供展示特長與風采的平臺,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會“做中學”的樂趣。

綜合實踐活動的精髓在于“實踐”二字。學生在校期間,大量時間用于課堂師生的交流活動,而自主動手的機會偏少。隨著綜合實踐活動廣泛的開展,拓寬了學生動手的空間,為學生自主動手、獨立制作、體現個性化特征的設計提供了時間的保障。本著為全社會培養(yǎng)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設人材的目標,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很有必要。

我校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僅僅是實施新課程改的開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提高教育質量任重道遠。但我校的廣大師生深信:有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有全體師生的共同探索和緊密合作,在新的一年中,必將使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花朵,愿綜合實踐活動永遠充滿著勃勃的生機,充滿著旺盛的張力,充滿著最濃厚的生命力!

擴展閱讀:學校以葫蘆文化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桐廬縣莪山民族小學以葫蘆文化為主的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我校進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桐廬縣啟動新課程背景下開始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本次課程改革新設置的一門必修課,一無教材,二無教參,課程資源要靠師生共同去開發(fā),六年來我們莪山民族小學一直邊學邊做邊研究。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結合當地的教育資源,莪山民族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以本民族畬鄉(xiāng)為基礎,充分挖掘民族風情,讓學生走到社會中調查研究,獲得親身體驗。結合有關學科活動(環(huán)保教育、安全教育、創(chuàng)造教育、法制教育、時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以葫蘆的種植,葫蘆器的制作為主題,注重開發(fā)社區(qū)資源,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親歷和體驗的獲得,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開展以葫蘆文化為主題的綜合實踐的思路

201*年莪山民族小學的《弘揚畬鄉(xiāng)文化的一個創(chuàng)造性實踐》立項為杭州市規(guī)劃課題,通過二年的專心研究,其成果獲得了市二等獎、浙江省三等獎。之后中,“用文化經營學校,用理念支撐學!北闶俏倚5奶厣瘜W校創(chuàng)建的指導思想。04年桐廬縣也正好開始啟動新課程,在這個思想的指引下,市課題中的深受學生喜愛的畬鄉(xiāng)“葫蘆文化”,也便走進了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內容。一晃就是六年,現在莪山民族小學的全體師生,包括學校與社區(qū)已都離不開葫蘆文化綜合實踐活動。

1.學生需要這樣的葫蘆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豐富學習生活,提高綜合素質畬鄉(xiāng)地處山村,這里的孩子課余生活比較單調,每次不是釣魚捉蝦,就是跳繩走棋。葫蘆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和挖掘,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學生能在活動中尋找童年的快樂、體驗動手的樂趣,享受合作的愉悅。

在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課程、教師、學生是一個有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逐漸地把這種生態(tài)系統(tǒng)直接指向于學生,學生是課程開發(fā)的主體。葫蘆文化的開發(f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等。

學生個性得到了發(fā)展,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也開始突現其中了,2.教師需要這樣的葫蘆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動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挖掘葫蘆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構建一種開放的、民主的、科學的體系,這就讓我校一線教師有了更大的課程開放空間,隨之而來的,是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視野都產生變化。他們將引領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變?yōu)橐粋實踐者,一個研究者;他們將與學生共同開發(fā)課程,豐富課程,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加快自身專業(yè)成長的腳步,從而推動整個學校的師資建設。

3.學校需要這樣的葫蘆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凸現自身的辦學特色

我校是所民族特色濃郁的學校,要促進學校特色文化的形成,就應該要立足于學校特色。中外大量特色學校的成功經驗業(yè)已證明,特色課程的構建是實現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載體,葫蘆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要走的就是一條基于學校特色的道路。葫蘆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校自身的一個優(yōu)勢項目,以此為生長點和突破口開發(fā)葫蘆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利于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與辦學目標。

4、社區(qū)需要這樣的葫蘆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社區(qū)不斷發(fā)展作好準備

不久的將來,小小葫蘆為我們當地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肯定會起很大的作用,許多藝術品加工廠應蘊而生,精美的葫蘆工藝品給畬鄉(xiāng)人民帶來了財富,帶來了希望。學生通過參觀調查,親身實踐,與葫蘆有了不解之緣,長大要把家鄉(xiāng)人民的這份共同事業(yè)發(fā)揚光大是不少學生心中的愿望,學生們的愛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

我們認為:依法依規(guī)在農村小學中開發(fā)葫蘆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明確開展葫蘆文化活動教學的涵義、目的及意義,寓教于葫蘆文化,寓教于樂,充分利用葫蘆文化在思想品德、語文、數學、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中進行輔助性教學,以葫蘆文化教學為突破口,一手抓教學,一手抓葫蘆文化的普及,拓寬學生知識面,張揚學生的個性,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這也正是學校發(fā)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需要。

二、莪山民族小學開展葫蘆文化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和亮點

活動選擇的本土性

在漫長的畬族歷史演變過程中,葫蘆文化早就有了它的一席之地。勤勞聰明的畬族人民曾經用它制作了各種生活用品,例如:水瓢、茶壺、藥筒、蟲罐等,也曾經用它制作了許多極有觀賞價值的藝術品。本活動的選擇依托我鄉(xiāng)實際,操作可行,資源豐富。而且,我校有多位農村代課教師出生的老教師精通農作物種植技術,還有很大一幫愛好藝術的青年教師。這些都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活動參與的廣泛性

參加本項活動人員為全校學生。從開始學生無意識的自發(fā)參與到學校有意識的引導實踐,參與活動的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到今年參加活動的學生約占總人數的80%以上。

活動實踐的綜合性

本項活動要求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生活,收集葫蘆的傳說、故事,認識葫蘆的品種,學習葫蘆種植的技能,體驗種植的艱辛與快樂,嘗試葫蘆制作的工藝和葫蘆絲的演奏。學會與人交流,學會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會收集數據、分析數據、整理數據,并形成文本材料,表達出來。

活動組織的系列性

從欣賞到播種到收獲再到制作,我校孩子們的葫蘆課程基本上就穿插在一年的學習活動中。期間,學生經歷的是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活動。有欣賞葫蘆、舉行葫蘆種植動員大會、種植葫蘆、管理葫蘆、采摘葫蘆、制作葫蘆、演奏葫蘆絲等等。

活動開展的可持續(xù)性

很多的科技實踐活動往往從開始到得到結論便宣告結束,活動只能持續(xù)一段時間。如果再進行下去,學生會素然無味,也沒有任何意義。而我校的走進葫蘆文化實踐活動卻可以年年反復,代代相傳。

活動生成的教育性

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勞動的艱辛,幫助學生形成體諒父母、關心他人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相互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正確地處理個人與團隊的關系。

活動反響的一致性

本活動的開展得到了廣大家長的大力支持。自從就葫蘆種植學校下發(fā)了告家長書以后,家長都能積極配合紛紛劃出一塊土地供孩子自由安排。而且,很多家長都能和孩子一起播種、管理,參與到整個實踐活動中。同時,本活動的開展也受到了各級到校領導的一致好評。先后來校參觀的有:原杭州市政協(xié)主席虞榮仁、副縣長周建英、統(tǒng)戰(zhàn)部長周媛玉、縣教育局局長陸丹平以及杭州市兄弟學校的校長等。浙江教育信息報、杭州日報、今日桐廬報、杭州電視臺等新聞媒體也對本活動的開展作了積極的報道和評價。桐廬電視臺少兒頻道還專門錄制了系列節(jié)目。

總之,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葫蘆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現自我想象的空間和場所,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三、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目標:

(一)以葫蘆文化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1.了解葫蘆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

葫蘆文化源遠流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它也在不斷發(fā)展。葫蘆文化的內涵非常廣泛,關于葫蘆的詩歌、傳說故事,格言諺語、葫蘆作品、葫蘆字體的演變等無不體現著它是一座豐富的藝術寶庫;顒友芯恐匾陨鐣䦟嵺`活動為主要形式,讓學生走進民間藝人的家中,與民間藝人訪談,參觀他們的作品陳列室。引導學生通過去圖書館、書店、上網等方式查閱資料,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葫蘆的寓意,欣賞優(yōu)秀作品,激發(fā)學習興趣。2.教學中葫蘆文化的滲透研究

研究學科教學中與葫蘆文化的有機結合,特別是在音、美、勞等學科中,積極探索利用葫蘆文化如何進行德育教育和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通過學科教學,興趣活動,社會實踐讓學生體驗、繼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

3.分階段循序漸進的學習葫蘆器的制作工藝。

(二)與其他主題并存。(其他內容與主題由各任課老師根據班級學生、老師文化和個性特點、學實際情況自由確定)

培養(yǎng)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興趣,對周圍事物產生探究的欲望,增長社會的溝通能力。初

步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有集體主義精神,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他人、對自我的責任感。

養(yǎng)學生調查、訪問、分析、綜合、社交、表達、寫作等多種能力。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能寫研究方案,學會寫研究報告。

四、綜合實踐活動年級目標與具體內容安排:

年級低年級(一、二年級)中年級(三、四年級)高年級(五、六年級)

活動目標教材內容認知:第一章葫蘆文化的教學目標(1)知道葫蘆文化是我們畬族的民間藝術,是1.教學的總目標祖國的民間藝術。2.低年級的目標內容(2)知道葫蘆的物理特性。第二章什么是葫蘆(3)知道什么是葫蘆器以及葫蘆器制作的工具、1.葫蘆的歷史文化材料。2.認識葫蘆操作:第三章葫蘆的種植(1)會在教師家長的帶領下種植葫蘆。1.選種、浸種(2)會寫、會創(chuàng)作關于葫蘆的文學小作品(小2.育苗移植文章、詩歌)。3.護理采摘情感:第四章葫蘆器作品欣賞(1)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動手能力,并為自己獲得葫蘆及作品而感到喜悅。認知:第一章葫蘆文化的教學目標(1)了解葫蘆文化歷史,以及葫蘆的特點和用1.教學的總目標途。2.中年級的目標內容(2)知道葫蘆器制作的基本順序。第二章葫蘆的種植操作:1.選種、浸種(1)會種植、管理葫蘆2.育苗移植(2)較熟練掌握用葫蘆器制作的方法制作葫蘆3.護理采摘器。第三章葫蘆器制作情感:1.葫蘆器的種類(1)培養(yǎng)學生祖國民族文化愛家鄉(xiāng)的情感。2.葫蘆器制作的工具及流程(2)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xié)作和競爭進取第四章彩繪葫蘆的精神。第五章烙制葫蘆第六章葫蘆器作品欣賞認知:第一章葫蘆文化的教學目標(1)熟悉了解葫蘆歷史,以及各類葫蘆藝術特1.教學的總目標點。2.高年級的目標內容(2)知道葫蘆器作品的創(chuàng)作步驟。第二章葫蘆的藝術操作:1.對葫蘆藝術的認識(1)熟練掌握葫蘆器制作的多種技能(彩繪、2.葫蘆的藝術特性烙制、造型等)。第三章烙制葫蘆(2)能獨立創(chuàng)作葫蘆器作品。第四章造型葫蘆情感:1.葫蘆造型作品(1)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2.造型葫蘆繩扎\\罐套\\日光并為繼承和發(fā)揚民間藝術而努力。第五章彩繪葫蘆系列(2)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第六章葫蘆器作品欣賞

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操作

葫蘆文化源遠流長,在建設畬族葫蘆文化歷史傳承的畬鄉(xiāng)學校特色文化的研究實踐中,主要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有機的操作:

(一)以活動為載體,體現畬鄉(xiāng)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多姿多彩

1.有效結合綜合實踐活動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葫蘆文化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葫蘆文化的內涵非常廣泛,關于葫蘆的詩歌、傳說故事、格言諺語、葫蘆作品、葫蘆字體的演變等無不體現著它是一座豐富的藝術寶庫。我們主要以社會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讓學生走進民間藝人的家中,與民間藝人訪談,參觀他們的作品陳列室。引導學生了解獲取知識的途徑:去圖書館、書店、網上查詢、調查、訪問等。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葫蘆的寓意,欣賞優(yōu)秀作品,激發(fā)學習興趣。

幾年來,通過綜合實踐活動的問卷調查、走訪座談、觀察法、實驗法等實驗形式,探索出了我校開發(fā)“葫蘆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現狀及其實施的基本途徑,由于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季節(jié)時間的限制性,下面是實驗進展的論述,情況如下:

葫蘆文化的收集

《基礎教育改革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是由每一所學校根據實際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而確定的。學?梢愿鶕白鹬孛恳粋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體現每一所學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學校所在社區(qū)的特色”、“善于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選取研究課題或問題”等原則選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也就是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要重視對地方和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重組。我校開展的這一課題研究正好符合這一要求,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同時也能讓學生在初次進行研究性學習時,能從自己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入手,并且將研究的成果用于自己熟悉的校園文化建設上來,讓畬鄉(xiāng)校園更具民族特色。

收集葫蘆文化【活動目標】:

(1)通過自己收集資料,了解葫蘆的歷史、文化,培養(yǎng)學生關注周圍社會生活環(huán)境、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意識,從而為校園文化的建設打下基礎。

(2)通過研究,掌握從選題、方案制定、資料收集分析到成果總結的一系列方法,對研究的全過程有感性的認識和較完整的了解。

(3)在研究過程中,獲得多種情感體驗,培養(yǎng)不怕挫折、積極想辦法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重在讓學生獲得自己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4)在研究中,讓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充分展示學生的特長、個性,使綜合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相統(tǒng)一。

(5)采用小組活動方式,使學生了解分工的依據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綜合精神和集體意識。(6)通過調動家長、社會力量參與指導、提供幫助,形成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合力,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

【活動時間】

為了能讓這一活動更順利、更有效地開展,學校專門規(guī)定:每周三下午兩節(jié)課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給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提供了充足的自由活動時間。

【活動對象】三至六年級【活動實施辦法】

本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準備階段;調查了解、整理分析資料階段;總結展示階段。下為本方案操作流程圖:

【活動實施的課時安排和具體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進行“葫蘆文化”的前期調查準備指導者:各班班主任具體目標:(1)(2)

對周邊環(huán)境中與葫蘆文化有關的事物產生興趣,形成研究動機。知道根據教師設計的前期調查表進行活動。

展示成果形成調查結果對調查的記錄進行整理分析根據學生選擇的內容進行分組各小組制定調查計劃進行調查活動(做好活動記錄、收集資料)確定研究內容(確定分課題及各小課題)確定活動課題學生選擇研究內容材料準備:(1)(2)

從學校的周邊環(huán)境引入。

自由談話:關于“葫蘆文化”你們知道哪些?

(3)(4)

討論:如果要進行葫蘆文化的專題研究,我們應如何著手?

出示“前期調查表”,介紹可以采用的方法、途徑、以及調查的內容。

《葫蘆文化研究》前期調查表同學們:你們是有畬鄉(xiāng)的小主人,關于我們的研究葫蘆文化你了解多少?請你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利用雙休日進行初步了解。下面是老師給你們的一些提示:1.了解的途徑(你采用了什么途徑,請在序號上打“√”)(1)調查訪問(2)到書店查資料(3)上網查資料2.了解到的內容,請分條填寫我了解到最興趣的內容是:我還知道其他的一些知識:★第二課時教學內容:選題設計指導指導者:各班班主任具體目標:(1)

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特長和周圍環(huán)境優(yōu)勢在“葫蘆文化”研究的大主題下

選擇一個具體可行的小題目進行研究。(2)(3)

引導學生進行初步的研究設計。

指導選擇同樣題目的學生組成小組合作研究。

材料準備:(1)(2)

學生前期調查的問題。選題設計的相關問題

《葫蘆文化研究》選題設計的相關問題(1)研究的內容是什么?(2)為什么選擇這個內容研究?(3)研究這個問題有哪些有利條件?(4)你已經了解了哪些知識?是怎樣了解到的?(5)你還想了解什么?打算怎么做?可能面臨的困難是什么?《葫蘆文化研究》分組合作研究要求(1)每組最好不超過6人。(2)每組推選一名組長和一名記錄員。

(3)成員分工要明確,每組將要進行的工作細化,列出每人需要做的工作。(4)行動要有計劃,有步驟。每組將要做的工作按時間或難易程度列出,明確每一步需要做的事;顒舆^程:(1)總結前期調查情況:(學生匯報)到過何處?了解到什么?怎樣了解到的?最感興趣的內容是什么?

(2)以“葫蘆作用研究”為例,進行選題指導。

(3)學生根據選題自愿組成研究小組,主要有以下幾個小組:(葫蘆歷史探源研究組、葫蘆飲食研究組、葫蘆歌舞研究組、葫蘆影視與故事研究組、葫蘆作用研究組、葫蘆手工藝研究組等)

(4)學校統(tǒng)一安排確定好各組的指導教師!锏谌廖逭n時教學內容:制定研究計劃指導者:各指導教師具體目標:(1)(2)

能在教師指導下自己制定研究計劃。明確小組合作研究中各成員的分工。

材料準備:小組研究計劃表

《葫蘆文化研究》研究計劃表(小組)

班級:時間:年月日組長:指導教師:小組成員:1.我們的研究內容是:2.我們選擇這個內容的原因是:(興趣、特長、有利條件等)3.我們打算采用的研究方法或途徑是:(調查、訪談、實地考察、文獻等)4.我們打算按以下步驟進行: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5.我們的預見成果及匯報形式是:(口頭講述、書面匯報、多媒體報告、作品實物等)6.我們小組的成員分工:特別提醒:準備一個資料袋,用來裝研究過程中收集到的資料。

活動過程:

(1)各指導教師與學生見面,了解學生選題情況及前期所做工作。

(2)根據學習單,逐項討論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驟、預期成果等,形成研究計劃。

(3)指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長和有利條件,進行分工合作。(4)布置課后研究活動。

延伸活動:走出學校,深入社會,調查訪問,查找資料,拍照等方法進行調查了解,收集資料。★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設計研究表單指導者:各指導教師具體目標:(1)(2)

在教師指導下能根據研究需要設計調查表、記錄單等。能在計算機上進行表單的制作、修改并打印。

組織形式:分組討論活動地點:網絡機房活動過程:(1)(2)

指導教師了解本組學生研究進行的狀況,查看所收集的資料。

針對學生收集資料和研究過程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出要求。建議用表單的

形式使資料收集和研究過程目的性更強、更規(guī)范。(3)(4)(5)

指導學生根據選題討論設計表單。

指導學生在計算機上制作表單并作修改,打印輸出。學生討論如何使用這些表單。

延伸活動:將已收集到的資料根據設計制作出的表單進行整理。在此過程中發(fā)現表單有不足,可進一步修改。(具體研究表單如下)表單1:

《葫蘆文化研究》飲食研究

可做什么飲食表單2:《葫蘆文化研究》影視與故事研究

影視與故事名稱主要情節(jié)內容研究者如何制作研究者

表單3:《葫蘆文化研究》手工藝的研究

工藝品名稱表單4:《葫蘆文化研究》歌舞研究

歌曲類別★第七課時教學內容:整理、分析資料,形成階段成果。具體目標:(1)(2)活動過程:

(1)小組內相互交流研究的收獲,展示所收集的資料、實物等。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研究結論。

(2)教師根據本組選題特點和研究狀況,指導并討論確定恰當的成果匯報形式。(3)交流研究過程,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收獲,遇到的困難及解決辦法,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第八九課時

教學內容:階段匯報、交流、總結。具體目標:(1)(2)(3)

學習怎樣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同學分享。體驗“我也能搞研究”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加深對各種研究方法的認識。

學會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選擇適當的匯報形式展示本組的研究成果。

歌曲名稱歌詞大意研究者制作手段制作過程研究者教學過程:(1)(2)

回顧研究過程,放學生研究過程的錄像片。

各小組匯報研究情況,展示研究成果,回答其他小組提問。

(3)學生暢談研究的心得體會,成敗得失。

葫蘆文化收集活動感言:

教師:第一次,在我們帶學生去當地的葫蘆知情人家中調查訪問時,此時我發(fā)現眼前的學生變得有禮貌了,“爺爺,我們想問問您,我們這兒以前有葫蘆嗎?葫蘆多嗎?”“奶奶,您知道葫蘆有那些用處嗎?”“爺爺,您見過的葫蘆都有那些形狀呀?”“您知道關于葫蘆的說法嗎?”┅┅想得多周到啊,我覺得此時我眼前的學生考慮事情更周到,顯得更成熟了。按照彼此的分工合作,每個問題都有一個小記者做好筆記,包括問題和答案;貋砗螅瑢W生的感言多啊,交流時,沸沸揚揚的。從學生的表情上可看出那是一種幸福的微笑,是一種開心的討論、交流與匯報。后來我就借此機會讓學生將自己的實踐感言寫下來。一篇篇發(fā)自肺腑的文章、一首首小詩,一個個傳奇故事就這樣誕生了:《我知道了什么是快樂》、《難啊,但我們幸福著》、《原來這么簡單》、《謝謝您,爺爺》、《小小葫蘆》、《葫蘆》、《葫蘆的民間傳說》等。

學生情感在作品中流露:作品1六(2)班藍XX小小葫蘆小小葫蘆真可愛,整天呆在綠葉中。不時探頭瞧一瞧,他的模樣真可愛!小小葫蘆用處大,他可是個藝術品,人人都來圍觀他,人人都會愛上他。希望大家保護好,千萬不要傷害他。作品2五(5)班周XX詠葫蘆我們把他地里種,葫蘆藤上長葫蘆。顏色金黃把他采,他的用途可真廣。拿他做個酒葫蘆,再來做個工藝品。我們這兒隨處見,我們都來把他愛。家長1:我的孩子突然對葫蘆感興趣,每天都對著葫蘆瞧來瞧去,開始我真不理解。后來,當到學?吹胶⒆拥淖髌窋[放著展覽時,我很激動,真想說:“兒子棒!老師棒!學校棒!”

家長2:我的孩子從小對什么都感興趣,學校的葫蘆課正合了他的心意,有時我看他認真的樣子真覺得好笑?僧斔褬s譽證書帶回家的時候,我由衷地感謝學校,感謝老師,因

為我從孩子的臉上看到了快樂和自信。

領導及友人:真沒想到,在這么簡樸的學校里竟有如此精彩的作品,太不簡單了,相信你們的過程更不簡單。這是城市孩子不能體驗和感受到的。

2.充分利用少先隊活動

國際友人參觀葫蘆作品原縣教育局副局長參觀作品桐廬周縣長參觀作品

少先隊工作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特色文化建設實踐中必不可少的活動單元,在少先隊的組織下,我們的活動開的非常成功。

(1)開辟實驗基地,探究葫蘆的種植技術。

自從我們學校的《走進葫蘆文化》課題立項后,我們就在學校附近租用了一塊地葫蘆基地,進行葫蘆種植。

我們先組織學生觀看錄像(生機勃勃的葫蘆園),激發(fā)學生種植葫蘆的興趣。再與學生一起開辟實驗基地,開始葫蘆的種植。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葫蘆的生長和變化過程,做好觀察記錄,組織學生進行種植比賽,交流葫蘆種植經驗。在勞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意志力,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讓學生體驗到有所付出,才能有收獲。動員家長一起參與到葫蘆種植的活動中來,充分利用家庭資源,使學生、家長和學校共同發(fā)展。

時間上的保證:為了確保學生有時間去觀察葫蘆的種植,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讓學

生到實驗基地進行種植、觀察。教師指導學生做好觀察日記。

數量上的保證:由于葫蘆的生長旺期在暑假期間,每位學生不可能都到學校的實驗

基地進行觀察,呼吁學生在家也種上幾株。葫蘆秧苗由輔導老師統(tǒng)一育苗,發(fā)放。質量上的提高:在每個星期上交的觀察日記中挑選一些寫的較好的,進行表揚。對

一些觀察仔細的、感想真實的文章進行展示,以資鼓勵。在活動中讓學生學會寫觀察日記、學會葫蘆的種植技術、學會相互欣賞。

技術上的指導:每到一定的時期,我們學校的葫蘆種植技術員就將告訴學生該做什

么。(我們還特地聘請了退休老師陸佳榮老師作為課外輔導老師)如在剛種植時,指導學生該用怎樣的泥土更好,該怎樣澆水,該施什么肥等。

經過一期的葫蘆種植,好多學生學會了葫蘆的種植技術。還給大家留下了很多值得研究的觀察日記。如《發(fā)芽了,發(fā)芽了》、《你瞧,小葫蘆長出來了》、《又是一個艷陽天》等。

在活動中學生收獲的不只是這些,更多的是學會了怎樣與人合作,體驗到“我收獲的,是我種下的”。

少先隊活動流程圖:

葫蘆種植啟動儀式

同學們在熱火朝天地勞動

同學們在葫蘆基地引蔓、護理

采摘收獲

(2)成立假日小分隊,保障葫蘆健康成長。

建立職責

隊長職責:1、在活動前召開一個預備會,做好思想工作每位隊員都

能達成共識

2、每次活動前能對自己的隊員進行點名、并簽到。3、假日站隊長在每次活動中能做到“四個一”;設計一個小隊

方案,聘請一位輔導員,主持一次小隊活動寫一份活動記錄。

4、活動結束后,要召集隊員進行安全教育,并通知隊員下次

活動的時間、地點以及活動的內容。

隊員職責:1、準時參加每次活動,在活動中以集體利益為重。

2、能聽從隊長的指揮,完成任務。3、記錄好活動情況。

建立分組表

莪山小學雛鷹假日小分隊分組情況表

(暨暑期葫蘆管理小組)

總輔導員:雷麗云電話:1311672指導員教師:電話:村別:山陰嶺隊員姓名XXXXXXXXX班級電話組別:一組隊員姓名XXX班級電話下面是學生在活動中寫的觀察日記。觀察日記選(一)201*年4月9日星期一天氣晴今天,陽光明媚。班隊課時,老師在班級里說:“這節(jié)課,我們去種葫蘆,男同學負責抬水和提灰,女同學負責播種和施肥!蔽覀兊暮J基地在校園旁邊的農田里。一到基地,同學們就各自忙碌起來,圍在一起的同學都散開了!昂龠稀,“嘿呦”,到處都是男同學的喘氣聲,混合著女同學的議論聲。由于提前松過土,土質松軟,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輕輕松松地挖個坑。這時,男同學把水遞給老師,老

師將水灑在穴中,待到水分被泥土充分吸收,女同學就把化肥施入坑底,接著嵌入三顆葫蘆籽,插籽時一定要把頭尖朝下。然后蓋上草木灰。這樣,葫蘆播種就算結束了。望著自己親手種下的勞動成果,老師和同學們笑了。通過這次有意義的勞動,不僅讓我們感受到種下希望的樂趣,還讓我們感受到勞動的快樂。我國現在的農業(yè)技術還不是很發(fā)達,總有一天,農學家會發(fā)明出許許多多新的農業(yè)產品,培養(yǎng)出新一代農業(yè)人才。[作者:四(2)班張XX]觀察日記選(二)201*年5月1日星期二天氣陰今天,我在爸爸的協(xié)助下,把葫蘆苗進行了移栽。葫蘆苗好象很脆弱,無精打采的躺在地上,連支撐葉子的力氣都沒有了。我慶幸今天沒有太陽,要不然葫蘆苗怕是經不起烈日的考驗。我呆呆地望著葫蘆苗,希望它能盡快恢復精神。下午,我去給葫蘆苗澆水,發(fā)現它又像以前那樣的神采奕奕了。在風中,它搖擺著身子,好象在顯示自己的威力。它那挺拔的身軀猶如一位健壯的武士在保衛(wèi)自己的領土?磥恚@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噢。[作者:五(1)班雷X]觀察日記選(三)201*年5月3日星期四天氣晴每天來看我的葫蘆寶寶似乎成了雷打不動的習慣。今天我來看葫蘆苗,葫蘆已經長出了第2片葉子。第2片葉子比母葉可粗造一些。瞧那粗造的皮膚上,長著一些白色的毛。聽說這些毛有著保護苗的作用呢。那葉脈清晰可見,這網狀脈就像一張蜘蛛網罩著葉子。葫蘆芽寶寶一幅嬌嫩的樣子,看那細細的莖,好像只要輕輕一掐就會掐出水來,就會掐斷?珊J芽寶寶似乎沒有害怕過,春天,陽光明媚,他就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擺著,將自己的美麗展現在人們眼前。若是遇到大風暴雨,他也沒有逃避,而是毅然地挺立在風雨中,堅強地面對這一切。葫蘆芽寶寶這種品格讓我意識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不能微笑面對,也應該勇敢面對,絕不能低頭。[作者:五(5)班鐘XX]

觀察日記選(四)201*年6月3日星期日天氣不錯今天,我來看望我的小葫蘆。一走進葫蘆地,哦,葫蘆已經拳頭般大小了。葫蘆經過萌芽、開花,在六月終于結果了。我細細觀察,葫蘆上小下大,像一個梨兒。葫蘆顏色嫩綠嫩綠,外表覆蓋著一層白色的細毛,看上去是那么嬌嫩,像初生的嬰孩一般新、嫩、亮。當我聯想到嬰孩變成白發(fā)老人,葫蘆也會換上黃色的外套,皮膚不再嬌嫩,這時候,我就可以把它采摘回家,幫它去皮、磨光,再畫上美麗的圖案,這時的它將永遠年輕,永遠美麗。想著這些,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仿佛天格外藍,云格外白,山也翠,水也更清了。[作者:五(3)班王XX]觀察日記選(五)201*年7月6日星期五天氣晴我發(fā)現今天的葫蘆藤又向架子伸上去了,一根根細嫩的小絲條纏住了架子。我想:“這些攀藤長著眼睛嗎?哪里有架子就往哪里爬,為什么會這樣?難道是這些不起眼的弱小的絲條嗎?”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中縈繞。藤上開滿了白色的小花,煞是好看。這時,一陣風吹來,葉子呀,花呀,小葫蘆呀,都跳起舞來了,還引來了不少蝴蝶和蜜蜂。我給葫蘆澆水,發(fā)現葫蘆又多了。我仔細地數了數,一共有十三個了,還有一些正開著花,花下小葫蘆若隱若現,在一張張葫蘆葉的籠罩之下,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在跟主人打招呼呢![作者:六(1)班雷XX]

這是市縣報刊對少先隊活動的報道:

《浙江教育信息報》《杭州日報》

《今日桐廬》

(二)以課堂為陣地,洋溢出畬鄉(xiāng)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生命活力

教學課堂分為大課堂和小課堂,大課堂是走進社會,走進自然,是校外的(調查葫蘆,種植葫蘆,制作葫蘆等)。而小課堂是校內的,是我們學校孩子主要的學習環(huán)境。校本課程的成功實施使大課堂充滿樂趣,使小課堂充滿生命。

引領學生走進葫蘆器的精彩世界

我校開展“葫蘆文化”的特色建設,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了解關于“葫蘆”這一事物的一些物理特性和種植方面的知識、會說它的故事傳說,還讓學生知道自己動手可以制造出各種精美的葫蘆器作品,但更多的是通過對這一門“文化”的學習,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鍛煉學生的審美、動手等綜合能力,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也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水平及學校素質教育質量的提高,推進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為了實現這目標,我們確定了教師引領孩子走進葫蘆文化的途徑,加強學科的滲透:(1)葫蘆絲在音樂教學上的開發(fā)研究

《新課標》積極要求樂器進音樂教學課堂。我們在建設實踐工作中,采用了樂器葫蘆絲進三、四年級的音樂教學。由于葫蘆絲的吹奏指法有點類同與我們常見的豎笛,所以教學上也就較簡單了。

但在此之前,我們也針對實踐對象進行了調查,情況如

下:

調查表:你認識葫蘆絲嗎?100%認識0%不認識你想學葫蘆絲嗎?92%想學8%不想學你喜歡葫蘆絲嗎?94%喜歡6%不喜歡想用葫蘆絲吹奏歌曲嗎?90%想10%不想你想用葫蘆絲吹奏曲子給別人聽嗎?52%會48%不會

從上表中不難發(fā)現葫蘆絲對學生來說有較大的吸引力,學葫蘆絲的興趣就更濃厚了。在認識基本音階后,學起來相對來說較簡單,但也碰到了不少的困難,由于葫蘆絲的練習曲較少。對于這,我們靈活地采用書本上的口琴練習曲作為葫蘆絲的練習曲,另外到網上、書上等地方收集一些葫蘆絲的練習曲。學生學有興趣,經過了兩個月時間的教學,班級中學生已經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能獨立吹奏葫蘆絲了。每天清晨,走進校園便可以聽見悠揚的葫蘆絲的聲音,在課間也能聽見學生在切磋葫蘆絲怎樣吹奏的聲音,整個校園沉浸在濃濃的音樂聲中,為學生的課余生活,為特色校園又增添了一筆。

同學在學練葫蘆絲同學在我校的文化藝術節(jié)上

表演

(2)葫蘆繪制藝術在美術教學中開發(fā)研究葫蘆器藝術

葫蘆器,是一種將天然美與手工藝合為一體的傳統(tǒng)工藝品。葫蘆制作教學是《美術課程標準》所提倡的利用自然材料進行美術資源整合的課程。葫蘆制作自由靈活,表現方法變化無窮。從平時的美術活動中展開,和學生一起探索葫蘆制作方法、藝術構思和創(chuàng)藝設計。

開動思維創(chuàng)意設計

葫蘆器的造型設計是一種創(chuàng)意的體驗,是對學生一種因材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隨手摘下一個葫蘆,左看看。右瞧瞧,像一只可愛的小動物,滑稽的小丑葫蘆器制作的優(yōu)秀與否就是看誰的設計更巧妙,構思更新穎。

例:《葫蘆外型設計》教學

學生的思維較為直觀、淺顯,在教學中應先從適合造型的葫蘆開始,因為有些葫蘆具備某些事物的外形特征。如:

(這個葫蘆的外形很特別,一般的葫蘆都是雙球形的,但他也是葫蘆的一種。它的形狀與西瓜、雞蛋很相似。)

在這樣的教學中我們也應有分層目標。如在《葫蘆外形》一課中,我就采用如下的分層設計。

A.簡單的葫蘆圖形設計

學生從簡單的形狀聯想

由簡單的葫蘆設計成坦克。

B.特別的設計:把葫蘆進行切割、聯想、打扮。

把葫蘆對半切開進行裝飾,設計成一艘游艇。

從簡單的設計到特別的設計的展開,形成了基本點過渡難點延伸的梯度。在教學訓練方法上,也運用了循序漸進的方法:A.教師講解示范作品的設計思路。B.利用電腦欣賞成品(讓學生的思維更開拓)

教師示范師生交流設計基本圖形外形設計C.學生紙稿設計:根據討論的結果進行紙上繪畫設計。

D.由于葫蘆本身長的有點規(guī)則,可利用切割、拼貼的方法設計外形。這樣又多了許多效果。因此全方位的觀察設計就會有開闊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著重是挖掘、輻射的思維方式,多問、多啟迪“像什么?”

動起雙手創(chuàng)新粘合

當葫蘆器基本外形設計達到一定程度時,讓學生的思維更加廣闊。因為葫蘆的外形設計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立體感不是很強,于是我們探究更加精美的葫蘆。如:

利用葫蘆生長的特征,然后進行切割、粘合、組合。在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欣賞葫蘆的拼貼作品,儲存豐富的表象。引導學生增強直觀形象感受。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一幅作

品,并談談自己心中的感受。通過比較、討論,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趣味。

在制作過程中有一組學生想用葫蘆做茶壺,當時我就鼓勵他們做,他們把茶壺所需的各個部位都切割好了,這時發(fā)現問題:“怎么才能讓茶嘴粘住?”他們嘗試了膠水、白膠,都不成功,最后他們終于找到了辦法,一只美麗的葫蘆茶壺就呈現在我們的眼中。為了能讓茶壺看上去更加美觀,于是就添上了底色和裝飾的花紋,這樣更加精美。

經過師生一起探討,學生立刻就能舉一反三,創(chuàng)意設計的靈活性更大了,作品也更加豐富多彩了。

用五谷雜糧做的快

樂的熊貓

更進一層烙燙葫蘆

葫蘆烙燙的材料:最早的火繪所用的工具甚簡單,只火針和香二種,F代火繪者多已拋棄此法,改用電烙鐵作畫,更為簡便,也免去煙熏火燎之苦。電烙鐵的瓦數不同,燙出的花紋有濃淡之別。

烙燙工具

烙燙畫是以烙痕代替筆墨,在葫蘆的表面作書畫。烙燙葫蘆,宜取皮色較淡的新葫蘆,這樣烙痕的濃淡變化都能充分顯現出來。如果皮色已為深褐色,那么,烙痕就難以顯示。①圖案烙燙

圖案設計一般都是把中國畫的圖案相結合。品質優(yōu)良的葫蘆器,再配以意趣高雅的火繪作品,無疑是錦上添花,會大大提高葫蘆的藝術價值和審美層次。

先讓學生練習燙線條,然后逐步加大難度。在練習中讓學生自己尋找燙畫的技巧,《美術新課標》指出:“感受各種材料的特點,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制作活動,提高動手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有了很明顯的進步,我們學生的作品如下:

②文字(除了在葫蘆上燙古典的圖案,還可以有其他的表現方法)

在欣賞烙燙的作品時,我們經?梢钥吹接泻芏嗟奈淖掷訝C。這就勾起孩子們的好奇心了。他們也想嘗試一下,于是便二話不說就干起來了。

由于葫蘆本身很小,文字寫上去必定也要很小。孩子們在燙的時候經常會發(fā)生:幾個字怎么就沒了或者就是筆畫不清了等等出現了很多的問題。燙字體雖然有些困難,但必須要有耐心,要不然很容易把字體燙模糊。

字體除了可以烙燙之外還可以拿來書寫、陰雕、陽雕等,這樣更加有韻味。陰雕、陽雕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很復雜的,且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只是要求學生掌握字體的書寫,陰雕、陽雕先要學生了解,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自己嘗試。

超強創(chuàng)意葫蘆雕琢

葫蘆作品的創(chuàng)作,其創(chuàng)意成分與配合材料的運用是分不開的。材料運用的巧妙會使作品意趣盎然,令人驚喜。因此在教學中,如何選擇、運用適當的材料進行制作,也是值得研究并應與孩子們一起琢磨、嘗試。

葫蘆器制作配合材料的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只要能創(chuàng)造出生動的形象來,任何材料都可以運用。

靈光閃現葫蘆重組

當實踐進行到一定的程度,達到一定的量后,必然要有飛躍。葫蘆器的作品在學生創(chuàng)作一定的“小玩意”后,目的也會提高,尤其是高年級的學生,會有意識的做一些

有一定意義的畫面或者是立體組合的形式,如:

體畫面。這樣的教學應在學生單獨的作品創(chuàng)作到一定的程度后再逐步深入進行。

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應利勢引導。以創(chuàng)造出有主題、有思想,蘊涵孩子真情實意的立

葫蘆器制作在美術學科中,深受學生的喜愛,開辟了一番新天地,學生建立了美的形式,傳遞了審美意識;也讓學生在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上獲得提高,從而使美育的功能通過美術藝術領域的實踐充分實現。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了創(chuàng)造性實踐能力,培養(yǎng)符合未來社會要求的人才。

(3)葫蘆在舞蹈領域的開發(fā)探究

在學生的舞蹈中如果有一只只葫蘆作為道具,那該多有意思。為此,我們找來了有關葫蘆舞蹈的碟片,電影剪輯,先讓學生觀看,琢磨琢磨。在教師指導動作后,讓學生試著編一編舞。在多次的編舞、排練后,一只由學生吹奏伴舞的《金孔雀輕輕的跳》也在藝術節(jié)中閃亮登場。今后還應更多的尋找一些與葫蘆相關的題材,讓學生多琢磨琢磨。在提高學生的舞蹈藝術水平的同時,讓大家感受深厚的葫蘆文化。

同學們在開發(fā)編排葫蘆舞蹈藝術節(jié)上精彩的葫蘆舞蹈

(4)葫蘆在造型藝術領域的探究

小小的葫蘆讓我們看見了它其實又是變化無窮的。仔細看,其實沒有哪只葫蘆的樣子是完全一樣的。這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在葫蘆的生長過程中,我們是否可以通過人為的加工,讓葫蘆的造型更與眾不同呢?上網查詢后,我們也確實發(fā)現了很多葫蘆的造型,簡直妙不可言。讓我們也躍躍欲試。

在今年6月份,小葫蘆長出來了。我們讓學生帶著模具到實驗基地給小葫蘆設計造型。有的用可樂瓶,有的用繩子、鐵絲扎,有的還帶上了焊烙工具,辦法層出不窮。在收獲時,我們總共收回了500多只葫蘆,其中造型完全不同的就有20多種。收回的葫蘆在學生的巧手雕刻下顯得更亮麗了。

例:《造型葫蘆之繩扎》

地點課題造型葫蘆繩扎時間1.初步了解葫蘆的另外一門學問葫蘆的造型藝術目標2.初步學會繩扎的簡單技巧3.培養(yǎng)造型葫蘆的濃厚興趣重難點

1.通過幻燈片初步了解造型葫蘆藝術

(1)觀察幻燈片

學會繩扎的簡單技巧。材各種葫蘆及部分料繩子201*-04-5多媒體教室

(2)學生交流看到的感受2.提出問題

(1)學生質疑:(預設:怎么會有這么多奇特的葫蘆?怎樣制作成形的?有哪些方法?)3.解決問題

(1)簡單地介紹各種方法(繩扎、罐套、藤藝、光合等)4.具體解決方法一繩扎

(1)繩子的選材:細點、不要過粗;韌性強一點、不易拉斷(2)捆扎的方法教師作好示范

第一種:繞扎(用一根長點的繩子作有規(guī)律或無規(guī)律的環(huán)繞葫蘆捆扎)

第二種:網扎(比較復雜,是整堂課最主要的的部分)教師示范網扎技術:

文字說明:

主采用塑料繩為易,取長約三十公分的繩子,中間打結,并將此結左右的部分撕分成二至四份。然后將二份為一單位進行編打第一輪;一輪過后,將前一輪的二股繩分開,各自

與鄰近的二股中的其中一股進行編打第二輪,以此類推,打到適合實際葫蘆大小為宜。

圖解:就是打成網袋形狀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交流編織,具體操作。

(1)學會打網技術(2)套入葫蘆成形學生網袋成果展示交流。

下圖為學生在葫蘆基地里進行葫蘆造型:

罐套造型繩扎造型

瞧,這是我們的造型成果

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成效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學生的發(fā)展

1.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得以增強

在201*年的開發(fā)"畬族文化"課題的基礎上,我校學生們已深深地、真切地感受到了家鄉(xiāng)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先輩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從而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F在本課題開設后,我校就開辟2畝多的校園葫蘆基地,每年承載學校班級的葫蘆種植。在這基礎上,學校的葫蘆種植也得到學生家長的支持,學生以家庭為單位,在家長的帶領下,家家有種植,家家有葫蘆。學生光著腳丫站在土地上,掄著鋤頭,極其認真地在田里播下一顆顆葫蘆種子時,其實他們播下自己的希望,播下了更多的是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學生通過自己的播種、自己的管理、自己的采摘,收獲了不僅僅是勞動的果實,而是畬鄉(xiāng)學生對這片土地的認識,對家鄉(xiāng)的了解。通過課題研究,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華,從了解家鄉(xiāng)到熱愛家鄉(xiāng),再到建設家鄉(xiāng),這是一個多么大的變化,這就是課題研究結出的碩果吧!

2.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每個人都應當有自己的獨特個性。課程資源開發(fā)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了一種現實的可能。課程資源開發(fā)強調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經驗,要求課程具有

選擇性,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留下一定的空間。課程開發(fā)基于這樣的理念,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開發(fā)課程資源,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圈點自己感興趣的課程資源。課題實施過程中很多是以實踐活動為重點,以學生能力培養(yǎng)為主要目標。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子課題進行研究,特別是在葫蘆器制作上,學生可以在原態(tài)的葫蘆上,隨心所欲地張揚自己的個性。燴制的"十二生肖"葫蘆精美無比;彩繪的"八仙過海"栩栩如生等,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的葫蘆器展現在世人面前。

3.學生的能力得以發(fā)展

根據素質教育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必須培養(yǎng)學生在21世紀必備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我們教育的主旋律。學生參與課程資源開發(fā),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了現實條件。在傳統(tǒng)文化資源開發(fā)過程中,學生轉變了學習方式,通過合作探究的過程來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正像很多學生所說:"課程資源開發(fā)給我們帶來的最大收獲是讓我學會了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驗到了探究中的快樂。

學生在開發(fā)資源的過程中必然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許多問題涉及面可能還比較廣。要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必須還得現場訪問,親自調查和參觀,為獲得滿意的結果還必須到書店或上網查資料。學生資源開發(fā)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綜合運用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判斷、演繹、歸納、想象、創(chuàng)造的過程。調查顯示:65%的同學認為通過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實施學到許多教材上沒有的知識,同時大大提高了他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另外,在課程資源開發(fā)中,學生學會搜集有效信息;對資料進行分析,找出其中規(guī)律;分析、利用信息并表達自己研究成果。

同時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審美能力,還有同學之間團結協(xié)作能力。學生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1.教師所需的鄉(xiāng)土知識得以充實

鄉(xiāng)土教育是通過必要的教育手段,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生長的地方、了解所處環(huán)境的特色與淵源,并進而接受優(yōu)秀鄉(xiāng)土文化的教育活動。如果一個教師對自己所處學校周圍的鄉(xiāng)土知識沒有深入地了解,又怎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鄉(xiāng)土教育呢!不是老師不會教,而是老師不夠鄉(xiāng)土,我校也有許多外地的教師,他們起初對我們畬鄉(xiāng)的葫蘆文化幾乎是一無所知,在參與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通過多種渠道,從畬族民間文化中汲取許多有益的營養(yǎng),豐富了自身的民間文化理論知識,擴展了自身的知識儲備,全面提升了自身的民族文化素養(yǎng)。

2.教師的課程開發(fā)能力得以提升

課程資源開發(fā),已經成為21世紀初期我國課程改革乃至整個教育改革重大熱點問題之一。但是課程開發(fā)需要一定的條件,其中提高教師和學校的課程意識和開發(fā)能力是課程資源開發(fā)的關鍵。恰巧此課題研究為本校及本校的教師提供了一個開發(fā)課程資源的實踐平臺。在開發(fā)過程中,教師逐漸樹立了"生活世界"就是課程范圍的觀念,帶領學生開辟第二課堂。教

師成了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進行一系列的的研究性學習,充分挖掘畬鄉(xiāng)得天獨厚的地域資源,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里學習和探索。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增強了教師之間的互動關系,促進了教師之間更加緊密地合作。例如,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中,極少勞動的年輕教師在老教師的帶領下,也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積累出更多的理論素材;在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編寫過程,你寫第一課,我編第二課,在來來去去之間,教師之間的交流多了,合作多了,教師在合作中成長了起來。

3.教師的教學能力得以提高

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fā)中,不斷提高以下教學能力。

(1)組織教材的能力長期以來,教師的主要任務是講授別人編成的、甚至連課程標準也備齊的教科書,而課程資源開發(fā)要求教師不僅要會"教書",還要會根據學生、學校和當地的情況組織教材,為教師提供一個創(chuàng)造性教育智慧的空間。

(2)傳導、應用信息,組織教學的能力教師在開發(fā)課程資源的過程中,經常要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這在無形中增強了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能力以及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求學生立即進行探究是比較困難的,需要教師在實踐過程中有效的指導,促進學生的學習。

(4)新知汲取的能力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中,學生是向教師提取知識,而非教師給予知識,教師要作為知識資源而受到檢索。由于課程資源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因此要求教師具有綜合化的知識。所以,教師必須勤于學習,不斷汲取新知識,使自己不僅有豐富的學科知識,更具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5)批判反思的能力課程資源開發(fā)是一項探索性的實驗,探索過程中教師既會積累成功的經驗,也會經歷失敗的體驗。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批判反思,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發(fā)現并提煉出實踐當中遇到的課程資源開發(fā)問題并加以解決,才能積極主動地尋找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把教學信念和技巧內化,去研究自己的教學,使教學更加有效。

4.教師的活動設計和指導能力得以增強

過去,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基本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空間狹小,活動形式單一,許多學生也只是配合活動展開而已,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根本無法體現。教師自身的活動設計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展現。

課題研究給了教師和學生更大的活動舞臺,在課題研究和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直接或間接指導和設計了許多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情感為主要目的。在體驗葫蘆文化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了調查、訪問、參觀、勞動、制作等一系列實踐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還指導學生學習設計各種研究表單,使得活動開展更有效。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教師還設計了大型的展示會和藝術節(jié)等體驗性活動,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畬鄉(xiāng)特色的葫蘆文化魅力。除此以外,還有課堂教學活動,

課間游戲活動,無不傾注著教師們的心血和智慧。通過課題研究,我校教師的活動設計和指導能力進一步增強,與此同時,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提高了,考慮問題更加全面、細致,師生之間的情感,教師對畬鄉(xiāng)葫蘆的情感也在活動中與日俱增。(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校園文化建設

1.學校的特色得以凸現

一個學校如果沒有個性,那么就沒有特色;一個學校沒有特色,那么也就難有大的發(fā)展。形成學校特色,必須首先關注課程資源的差異性。我校是一所少數民族學校,得天獨厚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資源是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主動接納,合理利用,積極開發(fā)是我們首先做的。我校在開發(fā)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努力走出了一條特色化之路。

(1)營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葫蘆文化氣息的特色校園生活

走進我們畬鄉(xiāng)的校園,首先讓你感受到的是濃濃的民族氣息,校園環(huán)境的布置獨具匠心,當你欣賞著各種壁畫,照片、學生作品時,你定會對我們畬鄉(xiāng)的葫蘆文化有更深地了解和感悟。校園內學生的課間生活豐富多彩,許多學生都在樂此不疲地玩著葫蘆器制作。走進各班,一份份"葫蘆文化大餐",定會讓你大飽眼福。每逢我們學校的畬族文化藝術節(jié)上,那琳瑯滿目的葫蘆器;現場的葫蘆器制作;開幕式上還有一個個關于葫蘆的精彩節(jié)目,無不在述說著我校的葫蘆文化。

(2)走上了一條"全面發(fā)展+特長"的特色辦學之路

在這條特色之路的指引下,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以畬族特色的葫蘆文化為主要特色,以音、體、美為特長的辦學模式。學校組建了葫蘆舞蹈隊、葫蘆絲民樂隊、以及美術上葫蘆器制作等興趣小組。學校還為學生搭建了展示個人風采的平臺,開展了一系列校園文藝活動。在縣文化館組織的大賽中,我校的葫蘆經常喜獲豐收。

(3)開發(fā)了具有鄉(xiāng)土氣息的特色校本課程

課程是一所學校特色的基礎與保障,任何學校特色的創(chuàng)建都要有課程作為支撐,沒有一定的課程作支持,學校特色是難以形成的。我們學校正是利用了我校獨特的文化背景,找到了文化與育人的結合點,開發(fā)了具有鄉(xiāng)土氣息的校本課程--《葫蘆也瘋狂》。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進一步促進學校特色的形成。

2.學校的教育質量得以提高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特色校園文化的建設,充分尊重師生及學校環(huán)境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有助于學校形成支持和激勵的氛圍,有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這是原來僅僅依靠教材難以企及的。通過課題研究,在學校內部形成了一種濃厚的研究氣氛,師生之間的合作、支持、激勵、成為主題曲。通過課題研究,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3.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體系得以基本形成

建設高格調、高水平、高質量的校園文化,對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繼承和發(fā)揚

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培育高素質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以畬鄉(xiāng)特色的葫蘆文化為依托,現已基本形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新體系。此校園文化建設也許談不上高格調、高水平、高質量,但我們有自己的特色,希望能給其他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提供借鑒,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強調整合,注重實踐,突出開放性,關注過程和提倡自主”,莪山民族小學作為一所少數民族學校,我們積極開發(fā)、合理利用本地資源,在體現時代精神的基礎上,吸納傳統(tǒng)文化中先進的文化營養(yǎng),構建校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新體系。

附:

學生制作的葫蘆器作品在縣級以上比賽中獲獎:201*、201*學年:

1.桐廬縣中小學工藝比賽中沈杭霞榮獲縣一等獎《葫蘆》工藝畫2.桐廬縣中小學工藝比賽中鐘水林榮獲縣一等獎3.桐廬縣中小學工藝比賽中雷舒文榮獲縣二等獎

4.杭州市藝術節(jié)現場工藝比賽中陳慧聰榮獲市三等獎《葫蘆》5.桐廬縣婦聯“廢物利用”比賽中葫蘆制作小組《鬧鐘》榮獲縣二等獎201*學年:

1.桐廬縣“藝術節(jié)”工藝比賽中洪龍珍《小豬筆筒》葫蘆工藝品榮獲三等獎2.桐廬縣“藝術節(jié)”工藝比賽彭潔杭《自行車》葫蘆工藝品榮獲三等獎201*學年:

1.201*年5月縣藝術節(jié)現場工藝比賽中林煌蕓《群魚》榮獲縣三等獎201*學年:

1.201*年11月林煌蕓在市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工藝比賽中作品《葫蘆鐘》獲優(yōu)秀獎

教師撰寫的有關葫蘆文化的獲獎論文:07學年:

1.鐘彩蓮老師的論文《手牽小小葫蘆打造特色校園》在杭州市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論文評比中榮獲“市一等獎”;

2.郭媛婕老師的學科論文《用靈巧之手創(chuàng)造美兒童葫蘆制作教學研究》在縣學科論文評比中榮獲“三等獎”。08學年:

1.嚴曉燕負責,吳軍偉執(zhí)筆的市規(guī)劃課題《基于畬族葫蘆文化歷史傳承的畬族鄉(xiāng)學校特色建設的實踐》順利結題,并在杭州市科研成果評比中獲二等獎,09學年:

1.《基于畬族葫蘆文化歷史傳承的畬族鄉(xiāng)學校特色建設的實踐》又獲得縣課題成果一等獎。

2.單振華校長撰寫的《聊葫蘆》在縣非學科評比中獲二等獎。

葫蘆文化在各級各類活動中的身影:

1.201*年6月3日,國家規(guī)劃子課題、省立項課題《杭州市民間美術文化資源尋繹與課程建構》結題研討會在杭州市余杭區(qū)瓶窯中學舉行。我校的葫蘆器也應邀參加,會上獲得了專家與老師們的一致好評。并和我縣其它的剪紙、拼貼、瓦雕藝術文化,榮獲美術地方課程資源成果市級一等獎。

2.201*年9月,我校學生制作的各種葫蘆器作品參加桐廬縣中小學辦學特色成果展,

受到很多專家領導、社會人士的好評。

3.201*年12月,我校的20位學生葫蘆器作品被特邀在縣文化館中展出。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易華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總結》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易華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總結: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易華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總結》由互聯網用戶整理提供,轉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seogis.com/gongwen/690672.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