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在线视频观看,一级日韩免费大片,在线网站黄色,澳门在线高清一级毛片

薈聚奇文、博采眾長、見賢思齊
當前位置:公文素材庫 > 計劃總結 > 計劃方案 >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網(wǎng)站:公文素材庫 | 時間:2019-05-29 14:08:44 | 移動端: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新教科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冊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由“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和“水和空氣”這四個單元組成。1.“植物”這個單元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研究大樹和樹葉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自然,關注自然,利用課外時間在校內(nèi)外進行一些觀察植物和搜集樹葉的活動;讓學生在對大樹和美麗的樹葉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產(chǎn)生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愛護草木,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取關于葉的顏色、形狀、大小、構成、葉脈、葉柄等多方面的知識。2.“動物”單元引導和推動學生開展尋訪調(diào)查小動物的活動;鼓勵學生親近和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在課外或校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并以活動經(jīng)歷和體驗的形式進行愛護小動物,珍惜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組織和指導學生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關于動物的觀察特征、分類特征、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運動、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huán)境、環(huán)境保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的直接認識。鼓勵學生在此基礎上,聯(lián)系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fā)展自己的認識。3.“我們周圍的材料”單元能有順序、有目的、仔細地觀察。能用文字、圖畫、表格等多種形式記錄和呈現(xiàn)觀察結果。對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從材料角度進行分類?偨Y木頭、紙、金屬和塑料等材料的物理性質(zhì)。4.“水和空氣”單元學生能利用自己的感官和簡單的器材(瓶子、臉盤等),通過觀察、對比等方法收集整理關于水的資料,發(fā)現(xiàn)和提出關于水的相關問題,并能用多種方法(語言、文字、符號等)將通過觀察所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表述出來。進一步認識水的基本物理性質(zhì),懂得液體的含義,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液體,能夠用多種方法區(qū)分各種溶液并比較溶液的多少。通過本冊的學習,將重點發(fā)展學生想辦法解決一些簡單科學問題的能力;進行持續(xù)、細致、有聯(lián)系的兩兩對比觀察的能力;多次重復,進行簡單對比實驗的能力;綜合運用觀察和實驗所得證據(jù),經(jīng)過思維加工并嘗試進行解釋的能力。在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學生能認識到,將觀察和實驗結果用于科學討論和解釋,更具有說服力;探究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有必要重復實驗;運用工具會幫助我們更精確地獲得事實。二、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由于三年級剛剛接觸科學學科,因此要在開始的兩個多星期,不僅僅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各方面的表現(xiàn),還經(jīng)常利用課前和課余觀察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因為現(xiàn)在的科學學習與以往的常識學習有許多本質(zhì)的區(qū)別,特別是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的培養(yǎng)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樣引導學生開展有序地探究活動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2、已有知識、經(jīng)驗: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比較匱乏,知道相關的科學知識較少。而且,學生以前的觀察、實驗、調(diào)查等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shù)比較少,怎樣進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問題。而且,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學習也有許多區(qū)別,課堂中小組合作中學生還是很混亂,也有少數(shù)學生沒有參與,所以怎樣引導全員參與與分工,也是課堂教學中必須強調(diào)的。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nèi)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diào)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并能應用于日常生活,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著重證據(jù)、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fā)展。3、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2、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具體措施

1.鉆研課程標準、教材,發(fā)揮教師的能動性,提高課程目標意識和識別知識課程潛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備好每一節(jié)課,上好每一節(jié)課。

2.注意學生的學習過程,將教學建立在學生的興趣、需要和原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追求學生對科學知識和科學本身深層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種目標綜合地看成一個整體。

3.培養(yǎng)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的“四動”能力。同時選擇學生樂于探究的事物作為教學內(nèi)容,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用學生易于理解的表達方式,營造學生喜歡的課堂氛圍,采用圖文并茂且富有動感的電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教學效益。

4.注重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輔導后進生立足于課堂,并為他們多提供實驗的機會,促使他們?nèi)幽X、去學習、去練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到自己在進步,增強學習的信心。

5.拓寬學生知識面,盡量滿足學生的要求,利用時間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充實學生的課堂學習。增加學生親歷活動,使學生多種感官協(xié)同活動,真正地動手動腦學科學。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學期三年級科學教學進度表周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日期9.39.79.109.149.179.219.249.2810.110.710.810.1210.1510.1910.2210.2610.2911.211.511.911.1211.1611.1911.2311.2611.3012.312.712.1012.1412.1712.2112.2412.2812.311.41.71.111.141.181.211.25上課內(nèi)容始業(yè)教育我看到了什么校園的樹木大樹和小草觀察水生植物植物的葉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點國慶休假第一單元測試蝸牛(1)蝸牛(2)尋訪小動物蚯蚓螞蟻金魚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第二單元練習期中復習檢測我們周圍的材料哪種材料硬比較韌性它們吸水嗎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磚瓦和陶器、瓷器給身邊的材料分類第三單元練習水水和食用油的比較誰流得更快一些比較水的多少我們周圍的空氣空氣占據(jù)空間嗎空氣有重量嗎第四單元測試第一二單元總復習第三四單元總復習期末總復習期末考試備注

擴展閱讀:人教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1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三上教科版科學第一單元植物第一課我看到了什么【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窘虒W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窘虒W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窘虒W過程】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fā)現(xiàn)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fā)現(xiàn)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fā)現(xiàn),同時區(qū)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fā)現(xiàn)的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jīng)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jīng)看到過什么?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匯報內(nèi)容真豐富,有的內(nèi)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nèi)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nèi)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6.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如果現(xiàn)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nèi)容?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nèi)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2

2.活動: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nèi)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nèi)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xù)觀察不同的樹。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二課校園的樹木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樹的整體形態(tài)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的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的觀察樹干。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的現(xiàn)象,能繼續(xù)關注樹木的變化。

【教學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的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的特征!窘虒W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的相同之處!窘虒W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的方法

1.總?cè)蝿眨悍中〗M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的樹木;小組內(nèi)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的樹長在校園的哪個地方?我們怎么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的觀察方法來觀察新的內(nèi)容?(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的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的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觀察筆記。)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的高度等)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的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的發(fā)現(xiàn)?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的樹葉和果實。這是樹的果實。這是我的樹皮拓片。3

(拓印樹皮圖案的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的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的順序來記錄。最好能貼上收集到的實物標本。三、整理我們的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jù)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校園里的哪一棵樹嗎?3.比較我們的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的生長需要什么樣的條件?不同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總結: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的大樹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的大樹,在課外繼續(xù)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的意外發(fā)現(xiàn)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的發(fā)現(xiàn)張貼于科學學習欄目內(nèi)。(對總結的內(nèi)容須得從學生實際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學生能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就總結到什么程度,書上總結內(nèi)容僅作樣本供參考。)樹的不同之處:樹冠有大小樹干有粗細

有的樹皮光滑,有的粗糙結的果實不一樣葉片不一樣

板書設計:

樹的相同之處:它們都長在泥土里都需要陽光、水都有樹干、樹皮都有樹葉、果實……

教學后記:

第三課大樹和小草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小草和大樹一樣,具有生命體的共同特征。

大樹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植株的高矮、莖的粗細和質(zhì)地。

大樹和小草都有生長在土壤中,都有綠色的葉,都會開花結果,都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

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4

【教學重點】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體會陸生植物生命體的特征!窘虒W難點】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窘虒W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小草,最好有三葉草(黃花酢漿草)和狗尾草;一條樟樹枝和它的果實、葉片。【教學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小草

1.師生交流:在校園里不僅有高大的樹木,還有低矮的小草。我們認識這些小草嗎?這些小草長在校園的哪些地方?

2.教師指導:對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認識?提供認識的方法及資料。二、觀察記錄狗尾草

1.教師引導:在校園、田野、路旁、果園中都能找到狗尾草,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實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雜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觀察記錄要求:運用前面學過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記錄方法來觀察記錄一株狗尾草。

3.小組學生活動:觀察狗尾草,我們用簡圖把它的樣子畫下來。上臺描述互相補充:這是我們觀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莖葉果實大致畫下來即可。)4.組間活動:比較不同的草,找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啟發(fā)引導:從植物器官及生存環(huán)境、生長年限、生長變化規(guī)律等方面比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態(tài),各有差異,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很多共同特征,說說你對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雖小,但也十分可愛,我們應當呵護它們。

三、比較樟樹和狗尾草

1.引導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比較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2.比較完成對比表格:莖顏色軟硬粗細質(zhì)地葉顏色形狀軟硬大小氣味果實顏色形狀大小多少樟樹狗尾草5

3.交流匯報: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了解:像樟樹莖一樣的莖叫木質(zhì)莖,像狗尾草一樣的莖叫草質(zhì)莖。(讓學生在匯報中能使用這些詞語即可,不要求對概念進行背誦,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較匯報內(nèi)容:總結大樹和小草的不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非交叉位置中。2.全班討論:大樹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交叉框內(nèi)。(這是教學重點)

大樹小草

3.總結:從以上唯恩圖的表達內(nèi)容中我知道了樹和草的共同點有根莖葉,有的會開花、結果、有種子(基本形態(tài)結構相同);都長在土壤中,需要陽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還知道了樹和草的壽命不同,樹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們的具體結構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圖的作用是梳理學生的觀察比較結果,形成比較明確的概念,并顯示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比較相同點就是為了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植物生命體的特征,從而指向本單元的核心概念。對概念內(nèi)涵的梳理還得從學生實際出發(fā)。)

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第四課觀察水生植物【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水葫蘆葉柄部位膨大的海綿體充滿空氣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莖葉等器官,它們的生長需要水分、陽光和空氣。過程與方法:

用簡圖畫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態(tài)特征,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在觀察中提出問題,探究水葫蘆浮在水面的秘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研究水生植物的興趣,體會到水生植物也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窘虒W重點】利用維恩圖總結水生陸生植物作為生命體的共同特征!窘虒W難點】探究水生植物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構特點。【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幾種常見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蘆和金魚藻,一個水槽,一張記錄紙!窘虒W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水生植物

1.陸地上生長著許多植物水中也生長著許多植物。出示實物或圖片,這就是兩種常見的水生植物水葫蘆和金魚藻。你課外調(diào)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經(jīng)看到過哪些水生植物?(補充認識水花生、浮萍、蓮、菱、菖蒲、茭白等。)6

二、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

1.觀察記錄:塑料袋中裝有水葫蘆和金魚藻,分發(fā)給各小組,要求放入水槽中(為了使金魚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觀察和簡圖記錄,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觀察它們在水中的樣子,并用簡圖把它們畫下來。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較觀察水葫蘆和金魚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處?對,都能浮在水面上,會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嘗試剖開水葫蘆的葉柄,我們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種海綿狀氣囊結構很輕,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適應水生植物的環(huán)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結構?請課外繼續(xù)探究。

三、比較水葫蘆和金魚藻

水葫蘆和金魚藻有哪些相似之處?(除了形態(tài)結構特征外,還可以稍作拓展,如它們都會繁殖后代,都會死亡等。)它們是水生植物,它們的生長需要什么條件?四、比較水葫蘆和狗尾草

水葫蘆等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與前堂課學生總結的陸生植物的唯恩圖進行比較,再次填寫維恩圖,完成對植物生命體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莖葉、都會繁殖后代、壽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陽光、水分和空氣等)

水葫蘆

狗尾草

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第五節(jié)植物的葉【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

樹的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樹的葉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植物的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葉也是有生命的,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2.過程與方法:

統(tǒng)計撿到的樹葉的數(shù)量和樹葉的種數(shù);根據(jù)一定的判斷依據(jù),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的樹葉。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研究樹葉的興趣,培養(yǎng)愛護環(huán)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tài)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開展觀察葉生命現(xiàn)象的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的科學概念!窘虒W難點】是否是同一種樹葉的判斷!窘虒W準備】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7

分組材料:同一種植物的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的樹枝、CAI課件。【教學過程】

一、統(tǒng)計收集到的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說說你是怎么收集樹葉的。是呀,樹木是我們的朋友,他們是有生命的,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F(xiàn)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里面有幾種樹葉?二、觀察比較樹葉1、質(zhì)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的葉,我們能發(fā)現(xiàn)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的結構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構,葉片上還有葉脈。三、觀察葉的生命特征

1、觀察:比較新鮮的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的新鮮葉與落葉的最大的不同表現(xiàn)在哪里?是呀,新鮮的葉是活的,而落葉是死的。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的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的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的生長階段的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的葉、老葉、將枯的葉等)能從幾張葉的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的生長過程嗎?

3、總結:葉也是有生命的,它從葉芽長成小小的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許多植物的葉從春天長出來,到秋天枯黃死去,完成了葉的一生。有些樹木雖然秋天不落葉,但它們的葉同樣也有生長和衰老的完整過程。

第六節(jié)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

植物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有些變化比較明顯,有些變化不太明顯。

植物的變化表現(xiàn)在各個方面,主要表現(xiàn)在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等方面。植物的變化是生命體的特征之一。2.過程與方法:

能用測量的方法比較葉的大小,能用數(shù)據(jù)記錄植物的變化。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夠關注周圍植物的變化,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的變化記錄表!窘虒W重點】觀察記錄描述植物的變化。

【教學難點】堅持記錄完成一棵植物的變化記錄表!窘虒W準備】

分組材料:一把尺子,4張不同大小的葉片,記錄表。教師準備:一些樹木四季變化的圖片(CAI課件),帶花苞的菊花,狗尾草。【教學過程】

一、怎樣觀察植物的變化

我們知道,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許多植物很快地進入生長期,發(fā)芽、長大、開花結果。秋天里,從開學到現(xiàn)在,好幾個星期過去了,校園里的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可結合第2課的課外作業(yè)及學生的精彩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討論:我們可以觀察植物的哪些變化?我們怎樣觀察?

首先得測量樹干是否變粗了,我們得在樹干的同一高度連續(xù)測量三次,取接近值(三年8

級孩子尚未接觸過平均值的數(shù)學解法);過一個階段再同樣測量進行記錄。能不能看出樹干的變化呢?

數(shù)數(shù)每天有多少落葉。菊花的花苞長得怎么樣了?狗尾草會枯死嗎?樟樹的果實又是怎樣變化的呢?二、觀察葉的生長變化

可以測量一條樹枝上的最大葉子、最小葉子和中間大小的葉子的長度或?qū)挾,并做好記錄,看一個階段后它們分別有什么變化?還可以觀察樹葉的其他變化。從一棵樹的樹葉大小不同、軟硬不同中,我們知道了什么?從一片樹葉的顏色變化過程中,我們又知道了什么?三、實地觀察記錄植物的莖、葉

1、活動:根據(jù)討論的結果,我們分小組按計劃到校園內(nèi)進行觀察,記錄下第一手資料。(活動時間約15分鐘)

2、交流:匯報我們的觀察數(shù)據(jù),思考這些數(shù)據(jù)能說明什么問題?落葉的數(shù)量說明什么問題?一條樹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樹葉,說明什么問題?如果以后測量得到的數(shù)據(jù)變化很大,說明什么?如果變化不大,又怎樣理解?四、記錄一種植物的變化情況

我們還可以同時觀察田野、路邊和家里的植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就這樣一直觀察你所選擇的那棵樹或草,觀察它們在秋冬季的變化,一個月觀察一次,把觀察的結果記錄在表中,你能做到嗎?

這樣堅持下去,我還可以知道大樹一年四季中的變化。

第七節(jié)植物的共同特點【教學目標】1.科學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環(huán)境不同,可以分為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壽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和營養(yǎng),都會生長發(fā)育,都會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2.過程與方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獲得有關共同特征的認識。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植物壽命的認識,懂得生命的可貴,也體會生死的自然規(guī)律。【教學重點】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點。

【教學難點】通過閱讀資料來總結植物的一些特征。【教學準備】

教師: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的圖片,植物一生的圖片(CAI課件);學生: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的比較記錄紙!窘虒W過程】

一、比較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回憶:我們的周圍生長著許多植物,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大樹、狗尾草、水葫蘆和金魚藻。我們還知道哪些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記錄在下面的記錄單里。陸生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生植物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長?請交流。請補充閱讀P21的“植物需要陽光”。陸生植物的生長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生植物的生長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用唯恩圖記錄下它們生存需要的共同點嗎?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思考:植物的一生經(jīng)歷了哪些變化?

請看圖:向日葵的一生,我們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幾個典型生長階段嗎?種子、發(fā)芽、幼苗、開花、結果,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長階段。

看圖:一棵大樹的一生,你們能找出與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嗎?對了,主要不同是壽命的長短不同。請看資料庫:“植物的壽命有長有短”,你們有什么體會?是呀,無論是百年老樹,還是一年草本植物,它們都會死亡,這是自然規(guī)律,也是生命的特征。交流:從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們明白了什么?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點

思考:在我們對植物進行了這些觀察和研究之后,我們能夠說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點?我們是怎么知道的?

整理:翻看前幾課的唯恩圖記錄,比較各共同點,然后整理記錄于紙上。植物的共同特點

交流:我們認為,植物都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等;都會生長發(fā)育、都會繁殖后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結構特征: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總結:植物作為生命體有許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長需要量,有生長發(fā)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還有適應環(huán)境(水葫蘆)的結構特征等。(這樣的歸納總結一定要基于學生的發(fā)展基礎上,學生能總結幾條算幾條,不要強求,也不能死記硬背!)

【教學后記】

第二單元動物

1、成都市二仙橋?qū)W校易孝文單元目標科學概念

生命體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質(zhì)構成的,都有新陳代謝活動,能適應和影響環(huán)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進行生長發(fā)育。

地區(qū)上有很多種不同種類的動物,它們和植物一起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的生命世界。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動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間和應激性。

動物會經(jīng)歷出生、發(fā)育和死亡的過程,會繁殖他們的后代。

動物有相同點: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fā)育,會繁殖后代。過程與方法10

飼養(yǎng)一種小動物。

運用文字、圖畫記錄觀察到的內(nèi)容。

運用維恩圖處理觀察內(nèi)容,整理描述結果。

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要研究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通過閱讀提高對動物基本需要和動物多樣性的理解。比較多種動物,總結他們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展探究動物的興趣。

感受動物的多樣性,培養(yǎng)對不同動物的研究興趣。培養(yǎng)對動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培養(yǎng)保護自然環(huán)境種動物的意識,能愛護自然環(huán)境下的小動物。培養(yǎng)以觀察目的為出發(fā)點,實事求是的觀察態(tài)度。

課時計劃:本單元每課用一個課時完成,整個單元用九課時完成,其中兩個課時為機動課時,用于查漏和單元總結。第二單元動物

單元目標科學概念

生命體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都是由物質(zhì)構成的,都有新陳代謝活動,能適應和影響環(huán)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進行生長發(fā)育。

地區(qū)上有很多種不同種類的動物,它們和植物一起構成了豐富多彩的的生命世界。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動物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食物、空間和應激性。

動物會經(jīng)歷出生、發(fā)育和死亡的過程,會繁殖他們的后代。

動物有相同點: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fā)育,會繁殖后代。過程與方法

飼養(yǎng)一種小動物。

運用文字、圖畫記錄觀察到的內(nèi)容。

運用維恩圖處理觀察內(nèi)容,整理描述結果。

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要研究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通過閱讀提高對動物基本需要和動物多樣性的理解。比較多種動物,總結他們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展探究動物的興趣。

感受動物的多樣性,培養(yǎng)對不同動物的研究興趣。培養(yǎng)對動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培養(yǎng)保護自然環(huán)境種動物的意識,能愛護自然環(huán)境下的小動物。培養(yǎng)以觀察目的為出發(fā)點,實事求是的觀察態(tài)度。

課時計劃:本單元每課用一個課時完成,整個單元用九課時完成,其中兩個課時為機動課時,用于查漏和單元總結。第一課尋訪小動物【教學目標】11

科學概念

動物具有多樣性,動物的生存依賴于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長著不同的動物。過程與方法

會議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提出尋訪小動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親近和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的態(tài)度,形成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在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去尋訪、親近、關注周圍環(huán)境中的小動物。

【教學難點】避免學生在尋訪過程中過分關注某一種小動物!窘虒W準備】

在校園里準備一塊可供學生尋訪小動物的場地(最好教師提前尋訪一遍)。設計簡單的記錄表,供學生參考!窘虒W過程】一、理解小動物

教師問:“聽到動物這個詞我們想到了那些動物?”“大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小動物我們能想到那些動物?”

學生用舉例的方法來區(qū)分大動物和小動物。

關注:學生舉例的普遍性性,舉現(xiàn)實存在的動物的為俐。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小動物所指范圍。二、回憶和整理已有的對小動物的經(jīng)驗和知識

教師組織學生回憶、交流在一定范圍內(nèi)見過那些小動物。過程中注意引起學生尋訪小動物的興趣。

關注:學生是否注意傾聽同學的經(jīng)歷;學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內(nèi)容。設計意圖:初步認識動物的多樣性。三、尋訪活動的準備

組織討論,明確尋訪的任務、尋訪的時間、地點和觀察與調(diào)查的方法。學生分組討論,并明確組內(nèi)的分工。

交流尋訪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注意事項。

教師做好明確要求:注意安全、關注和愛護小動物。關注:學生任務和分工是否明確。設計意圖:為順利尋訪做好準備。四、到校園里尋訪小動物學生分組尋訪。

教師適時提供指導和幫助。

關注:學生是否遵守紀律、是否愛護小動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記錄。進一步增強對動物多樣性的認識,獲得更多的信息。

第二課蝸牛(一)【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2

1、蝸牛的特點體現(xiàn)在它的運動、身體構造等多方面。

2、蝸牛能對外界的刺激產(chǎn)生相應的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躲進殼內(nèi)以躲避危險等。3、蝸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種物體上爬行,腹足做細波浪狀運動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跡。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和體驗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過程,并學習使用放大鏡做更細致的觀察。2、用簡圖畫出蝸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書介紹的方法飼養(yǎng)蝸牛,做好記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研究小動物的興趣,樹立起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tài)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重點】經(jīng)歷對蝸牛外形、運動、反應等方面的觀察活動。

【教學難點】學生觀察過程中對蝸牛的態(tài)度及對觀察到的信息的整理。【教學準備】

1、分組:2-3只蝸牛、放大鏡、樹枝、繩子、玻璃、飼養(yǎng)槽。2、與學生相同的但大一號的材料!窘虒W過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蝸牛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huán)境上的特點。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二、觀察蝸牛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蝸牛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身體。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的組織紀律性,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的身體結構特點。三、觀察蝸牛的運動和反應。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蝸牛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蝸牛的運動。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的方法觀察蝸牛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蝸牛運動的特點:靠腹足運動,爬過的地方有粘液,能對刺激做出反應。

(被注:觀察蝸牛的身體和觀察蝸牛的運動最好結合起來在同一時間段內(nèi)完成)四、飼養(yǎng)蝸牛

1、教師介紹飼養(yǎng)蝸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2、學生飼養(yǎng)、觀察蝸牛并記錄發(fā)現(xiàn)和產(chǎn)生的新問題。3、關注:飼養(yǎng)過程中是否堅持觀察、記錄。

4、設計意圖:在飼養(yǎng)過程中了解更多有關蝸牛的信息。

第三課蝸牛(二)13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蝸牛有一些與生命活動相關的生活習性:運動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過程與方法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不同問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細致觀察對獲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經(jīng)歷觀察蝸牛吃食、休眠、排泄的過程,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窘虒W難點】學生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與傾聽他人意見的沖突。

【教學準備】分組:2-3只餓了的蝸牛,菜葉、蘋果片、餅干、等食物,記錄表。【教學過程】

一、交流飼養(yǎng)蝸牛的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1、復習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2、交流飼養(yǎng)蝸牛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3、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內(nèi)容。

4、關注:匯報情況的真實性,要求匯報的是自己觀察到的而不是聽別人說的或叢書上看到的。

5、設計意圖:獲取更多的有關蝸牛的信息,初步體會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二、觀察蝸牛吃食

1、整理有關蝸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2、學生設計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實驗。3、學生用實驗驗證蝸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4、教師注意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5、關注:學生設計實驗的多樣性和可行性;學生觀察過程中新問題的提出。6、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三、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1、指導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2、學生觀察蝸牛排泄和呼吸。

3、關注:學生觀察的方法的正確性和學生獲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4、設計意圖:體會細節(jié)觀察對獲取信息的重要性。四、繼續(xù)觀察蝸牛

1、學生課后繼續(xù)飼養(yǎng)蝸牛、并觀察和記錄獲取的信息。

2、教師注意在學生飼養(yǎng)過程中就學生提出的新問題提供信息。

3、關注:飼養(yǎng)中是否仔細認真的觀察,注意引起飼養(yǎng)和觀察的興趣。4、設計意圖:在飼養(yǎng)中獲取更多的有關動物的信息。

第四課蚯蚓【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蚯蚓有其適應環(huán)境的身體結構。

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過程與方法14

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形態(tài)結構,能用維恩圖比較相同和不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地觀察態(tài)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教學重點】經(jīng)歷對蚯蚓的觀察,初步理解動物身體結構的多樣性!窘虒W難點】對蚯蚓的細致的觀察,對蚯蚓身體結構的認識!窘虒W準備】每組:幾條蚯蚓,一只淺水碟子!窘虒W過程】

一、課前布置學生捉蚯蚓

1、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蝸牛,捉到蝸牛的地方有什么環(huán)境上的特點。2、關注:學生捉蝸牛是否傷害蝸牛和其他動植物。

3、設計意圖:使學生對蝸牛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二、觀察蚯蚓的身體

1、組織討論觀察蚯蚓的身體的順序,討論紀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牛的身體。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門、扣、和環(huán)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的身體結構特點。三、觀察蚯蚓的運動和反應。1、組織學生討論觀察蚯蚓運動的方法和記錄的方法。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與指導。

2、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運動。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問題。

3、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觀察蚯蚓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4、設計意圖:認識蚯蚓運動和反應的特點:靠環(huán)節(jié)間的縮放運動,能對刺激做出反應。四、比較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鼓勵學生飼養(yǎng)蚯蚓,以獲取更多有關蚯蚓的信息。

第五課螞蟻【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螞蟻有自己的生活習性,適應陸地上的生活。

2、螞蟻的身體分成頭、胸、腹三個部分,頭上有觸礁,胸上長有六只腳。過程與方法

1、用圖畫盡可能準確的畫出螞蟻的身體。

2、想辦法解決觀察過程中的問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觀察研究。15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以細心、小心的態(tài)度觀察螞蟻,愛護小動物,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經(jīng)歷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的過程,初步體會動物的多樣性。【教學難點】觀察螞蟻過程中不干擾螞蟻,室外觀察螞蟻的安全性!窘虒W準備】

每組:少許面包,少許白糖、和死掉的昆蟲,放大鏡。

教師準備:裝在玻璃瓶里的螞蟻、白志、放大鏡、小盆子、小石塊!窘虒W過程】

一、課前布置找螞蟻

1、課前找螞蟻的要求:在校園找到螞蟻;不驚擾螞蟻;不捉螞蟻。2、學生找螞蟻,最好能找到螞蟻的窩。3、關注:學生是否按要求找螞蟻。

4、設計意圖:為觀察螞蟻找到合適地點。二、觀察螞蟻

(一)室外觀察螞蟻

1、交流有關螞蟻的經(jīng)驗。

2、觀察螞蟻可能遇到的問題和觀察螞蟻的方法。

3、教師整理學生的意見并根據(jù)學生意見適當補充觀察的注意事項。4、學生到校園找好的地方觀察螞蟻。5、關注:學生是否能在不干擾螞蟻的情況下觀察螞蟻;是否能觀察到螞蟻的身體結構、吃食、運動、群體關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認真記錄。

6、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通過觀察了解螞蟻在身體結構、吃食、運動、群體關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內(nèi)觀察螞蟻(用于補充室外觀察的不足或校園內(nèi)找不到螞蟻的情況)1、教師問:“螞蟻要亂跑,怎樣才能很好的觀察螞蟻呢?”2、學生討論方法,教師整理。

3、選用合理的方法進行限制螞蟻活動而又不傷害螞蟻的觀察并記錄。

4、關注:學生是否能在真正不傷害螞蟻的情況下觀察螞蟻,是否能觀察到螞蟻的身體結構、和運動方面的信息并記錄。

5、設計意圖:設計意圖:嘗試用不同方法觀察螞蟻;通過觀察了解螞蟻在身體結構、運動等方面的信息。三、交流發(fā)現(xiàn)

1、學生交流觀察中的發(fā)現(xiàn)。2、組織學生并適當提問使學生交流更順暢和清晰,適當提供信息以幫助學生解答觀察中的問題。

3、關注:學生對同學意見是否愿意傾聽。

4、設計意圖:培養(yǎng)傾聽的習慣;獲得更多有關螞蟻的信息。(備注:如果是室內(nèi)觀察,注意送螞蟻回家。)

第六課金魚【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魚類有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結構,具有生命體的基本特征。16

2、金魚用鰭游泳,用腮呼吸。

3、金魚和螞蟻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過程與方法

1、用實驗的方法證明自己的猜想。

2、繼續(xù)利用維恩圖比較動物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喜愛小動物的感情,培養(yǎng)用實驗證據(jù)證明猜想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金魚的生活,了解水生動物與陸生動物的相同和不同!窘虒W難點】學生有想法時用實驗的方法進行驗證。

【教學準備】每組:2-3條金魚,裝載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許使用色素調(diào)制的紅水、少許魚食!窘虒W過程】

一、了解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

1、教師介紹魚類的生活環(huán)境。2、學生舉例其他的水生生物。3、關注:“魚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4、設計意圖:為進一步觀察與作鋪墊。二、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1、學生觀察金魚的外形和運動。

2、教師適時告知魚鱗、魚鰭等及其作用。

3、關注:學生對金魚形態(tài)的關注和對金魚運動方式的關注。4、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在外形和運動方面的信息。三、觀察金魚的吃食和呼吸

1、交流有關金魚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的經(jīng)驗。2、討論、設計觀察金魚吃食和呼吸的方法。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交流與討論作出提示:喂食觀察金魚的吃食;用紅水觀察金魚的呼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紅水的方法)4、學生觀察并記錄。

5、教師適時指導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氣。

6、關注:學生用實驗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看法時是否干擾金魚;是否觀察到更多信息:如排泄等。

7、設計意圖:了解金魚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息;培養(yǎng)“用實驗方法驗證看法”的意識。四、比較金魚和螞蟻的相同和不同1、回顧維恩圖的用處。

2、學生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劃去各自相同的特點。

3、小結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4、關注:學生比較的信息的多寡。

5、設計意圖:初步體會動物具有相同的特點。

五、把觀察后的金魚養(yǎng)在各班教室,方便學生繼續(xù)觀察,獲取更多信息。注意平時的看護,保證金魚存活。17

第七課動物的共同特點【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動物的個體形態(tài)不同,生活環(huán)境也不同,但是動物具有共同的特點: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fā)育,會繁殖后代。過程與方法

運用比較的方法獲得動物的共同特征。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動物壽命的認識,懂得生命的可貴,也體會生死的自然規(guī)律。

【教學重點】整理已經(jīng)觀察、分析、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共同的除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學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證據(jù)支持,學生無證據(jù)信息對整理的干擾!窘虒W準備】蝸牛、蚯蚓、螞蟻、金羽的圖片;四種動物議政的圖片!窘虒W過程】

一、討論動物的共同特點。

1、學生整理本單元的學習成果。

2、小組討論四種小動物的共同特點,把結果記在課本上。3、匯報,教師把匯報結果記在黑板上。

4、教師或?qū)W生舉例某種動物,看是否具有上面的共同特點,如果某一種動物不具備上面四種動物的某個共同特點就刪去,這樣找出動物的共同特點。5、關注:學生交流的信息是否有證據(jù)支持。6、設計意圖:了解動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二、感受生物的多樣性

1、教師講解到校園觀察學校動物和植物的注意事項。2、學生分組到校園靜靜的觀察校園的植物和動物。3、回教室匯報。

4、關注:是否能做到安靜的觀察、不打擾校園的動植物。5、設計意圖:學生體會生物的多樣性。三、總結生物的共同點

1、全班集體用維恩圖比較動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在動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寫上“生物”兩個字,并告訴學生,動物和植物艘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體。

3、關注:學生在過程中提出的問題。4、設計意圖:理解什么是生物。

四、討論人與其他動物、植物的共同特點

1、教師指著動物、植物的共同點問:“人有這些特點嗎?”

2、歸納小結:人和動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會生長繁殖、最后都會死亡。這是生物的特點,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3、關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4、設計意圖:對生命的特征有一個基本的認識。18

第三單元材料(201*-01-1508:14:24)第1課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過程與方法:

1.調(diào)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觀察和辨認不同的材料。3.用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愿望!窘虒W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教學難點】用適當?shù)脑~語描述木材的特性【教學準備】6種用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教學過程】

一、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1.這個單元我們將開始學習“材料”,板書“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稱?什么物品是用這種材料做的?教師將學生說到的材料一一板書出來。

2.看看自己和小組里的同學,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攜帶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試著把它們寫在書中的表格中。

3.交流記錄的情況,看看有沒有出錯。

4.這些材料在我們身邊應用很廣,書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們又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組合作完成調(diào)查表,對于難以判斷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請作出標記。

5.調(diào)查結束后,在小組內(nèi)討論以下問題:①調(diào)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種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種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種材料制成的。③哪種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們身邊被廣泛使用著,為什么大量使用它們呢?二、觀察描述幾種常見材料的主要特點

1.我們周圍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種材料組成的,比如一扇門,就使用了木頭、玻璃、金屬等材料,不同的部位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舉例說說你的想法。

2.四人小組選擇兩種材料討論它們分別有什么主要特點和用途,并記錄下來。

3.交流各組的記錄情況,有不同意見的及時補充,若認同其他組的觀點,及時將它補充在自己的記錄單上。

4.請保管好記錄單,下次還要再使用。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第2課誰更硬一些【教學目標】19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韌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別的物體破壞它的表面。過程與方法:

1.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zhì),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對物質(zhì)世界的探索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zhì)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3.增強材料循環(huán)利用、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教學重點】比較材料軟硬的方法。

【教學難點】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征【教學準備】學生(每小組):木頭、紙、金屬和塑料各兩根,鐵、銅、鋁等金屬片各一條,砂紙、玻璃杯、熱水。

教師準備:電路檢測器、榔頭【教學過程】一、比較硬度

1.比較紙和木頭的軟硬,出示紙和木頭,說說它們誰更硬一些?你是怎樣觀察到的?(紙一折就變形,而木頭不容易折)

2.比較紙、木頭、金屬的軟硬,再出示金屬一條,這三材料誰更硬一些,你是怎樣觀察到的?

①學生說說自己的原先觀察結果,可能會出現(xiàn)方面,那金屬條和木塊誰更硬一些(用壓、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區(qū)分它們的軟硬)

②提出:判斷一種材料是否比另一種更堅硬,可以用刻劃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種材料表面劃出痕跡,就表示它比較硬,反之則可能硬度相同或較小。

③學生嘗試用木頭在金屬上刻劃或金屬在木頭上刻劃,看怎樣做能劃出痕跡。3.比較木頭、金屬、塑料的軟硬

①如果再給你一種材料:塑料,它們的軟硬又會是怎樣的?(學生猜測)②可以怎樣檢測它們的軟硬?

③怎樣做到有序地觀察?(出示書P48的記錄表)

④實驗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再適當補充,出示活動題方)活動提示:

⑴依次選擇其中一種材料,分別去刻劃另兩種材料的平面處。⑵用力適度,并盡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劃時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nèi)打“√”,不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nèi)打“×”。⑷要求每個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劃傷手指。

⑸根據(jù)我們觀察到的結果,將木頭、紙、金屬和塑料按硬度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哪種材料最硬?二、認識金屬

說說周圍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屬?

為什么用金屬不用其它材料(根據(jù)學生的舉例,出示材料開展實驗)1.易傳熱

將大小相同的木條、塑料和金屬條同時放入熱水中,過一段時間,用手摸一摸哪一種材20

料最熱?2.能導電

教師演示,將木條、塑料、金屬條分別接入電路檢測器,觀察電燈泡是否發(fā)亮?3.延展性

試著用榔頭輕輕敲打銅絲,觀察銅絲發(fā)生了什么變化?4.有金屬

用砂紙磨擦鐵釘、磨擦部位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三、飲料罐的故事

1.組織學生閱讀第50頁,了解一個飲料罐的生產(chǎn)過程2.討論

①鋁片之所可以做成飲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屬的什么性質(zhì)?②在易拉罐的制作過程中,要消耗哪些資源,會產(chǎn)生哪些問題?③我們怎樣合理使用消費金屬材料?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第3課比較柔韌性【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斷的性質(zhì)。過程與方法:

1.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zhì),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對物質(zhì)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zhì)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3.增強材料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教學重點】用簡單測量方法比較材料的柔韌性!窘虒W難點】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征。【教學準備】學生(每小組):

1.一套寬度、厚度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尺(每種材料的一端打一個孔)2.一套寬度、厚度不一樣的塑料、不銹鋼、木頭做成的物品。3.測量彎曲度的“T字”尺一把。4.50克鉤碼一個,回形針一個。

老師:同樣寬度、厚度的粗塑料條、木條各一根,兩桶水。【教學過程】一、柔韌性的認識

出示兩根長度、厚度和寬度一樣的塑料條和木條。

師:請兩位同學上來各取一根,分別去取同樣重的兩桶水,觀察塑料條和木條的變化情況。21

兩名學生上來演示,其它同學觀察,然后匯報觀察到的情況(木條斷,塑料條沒有斷;塑料變了,沒有斷,木條先是彎了,最后斷了)

老師指出:我們把像剛才這樣塑料條受力變形后,不易折斷的特點叫做柔韌性。二、比較3種不同材料的柔韌性

1.提供三種物體,找一找它們分別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頭、塑料、不銹鋼)2.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柔韌性,并把比較的結果排一排序(提示學生材料不要弄斷)

3.學生匯報比較結果,當各組意見分歧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比較的材料由于寬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這樣比較它們的柔韌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師出示寬度、厚度相同的木條、塑料條、不銹鋼條,問:可以怎樣研究它們的柔韌性?

5.學生小組討論、匯報,教師引導,最后邊小結邊演示操作步驟:

⑴把木條、金屬條、塑料條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壓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針掛上鉤碼,觀察它們的前端彎下去了多少。測量材料前端彎下的距離時,眼睛要平視。

⑵分別測量木條、金屬條、塑料條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彎下的距離,把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6.學生分組實驗后匯報實驗情況。三、認識塑料

1.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種塑料制成的物品圖片,觀察后思考:這些塑料制品分別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觀察和思考的結果記錄在氣泡圖上。四、討論了解塑料的循環(huán)使用

1.閱讀教科書,說說你了解了些什么?2.出示“可回收標志”,認識可回收標志。

3.討論:我們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第4課它們吸水嗎【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吸水性是指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與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有關。過程與方法:

1.用觀察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zhì),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對物質(zhì)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zhì)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3.增強材料循環(huán)使用,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教學重點】用觀察的方法比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吸水性與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有關。22

【教學準備】學生(每小組):

1.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稀釋的紅墨水、滴管。

2.放大鏡、餐巾紙、鉛畫紙。3.浸泡好的廢報紙、筷子、棉布老師:古代造紙的錄像!窘虒W過程】一、導課

小游戲:各取所需

具體規(guī)則:教師出示木頭、紙、鐵、塑料,讓學生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材料,并簡單說明理由。具體情境設置舉例:做一個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導語:剛才同學們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了不同的材料,我們認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我們把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這節(jié)課,讓我們來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二、誰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盡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誰更容易吸水,為什么這樣想?把猜測結果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

2.怎么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呢?出示稀釋的紅墨水、滴管,我們請這兩位朋友來幫忙,你們打算怎么做?(學生小組設計實驗,只要求簡單設想)3、教師補充觀察、實驗要點:

①.實驗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盡量保持相同。

②.從側(cè)面觀察水滴的變化,既要觀察水滴的變化,也要關注材料遇水部分的變化。③.注意記錄,可以用圖畫和語言相結合,來描述觀察到的觀察。

④.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把四種材料按吸水性從強到弱排序。快的小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關?

4.學生分組實驗后匯報?深A期的發(fā)現(xiàn):

①.紙的吸水能力最強、木頭次之、塑料和鐵最弱。

②.紙和木頭都能把水吸到內(nèi)部,它們的表面比較粗糙,可能中間有空隙。三、紙的觀察

1.提供放大鏡、餐巾紙、鉛畫紙。

導語:紙的吸水性最強,有些同學猜想紙的中間可能有空隙,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更仔細地來觀察兩種紙吧。

2、我們可能用什么方法進行更深入的觀察呢?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鏡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順序。

3、小組觀察后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會說出許多紙的特點,均應給予肯定,要注意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向紙的纖維和結構上去。

4、我們在鉛畫紙和餐巾紙里都發(fā)現(xiàn)了纖維,紙的纖維是怎么樣的呢?我們可以把紙放入水中,輕輕攪拌一下,進行觀察。(學生觀察懸浮在水中的紙纖維)四、介紹造紙術

導語: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知道,紙是由許多纖維組成的。但不知道同學們了解過沒有,世界上第一張紙正是由我們中國人造出來的呢!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我們來看一看古人是怎樣造紙的,想想跟我們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關的地方。23

播放古代造紙的錄像。

說說古人造紙與我們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纖維)五、我們來造一張紙

1.有沒有興趣用短纖維來造一張紙呢?出示造紙方法。2.出示浸泡好的廢報紙。學生動手造一張紙.

3.觀察:我們造的紙是怎么樣的?與我們使用的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相同:都由纖維組成,里面都有空隙。不同:厚薄、疏密、紙纖維疊加的方式等。

4、我們能造一張厚薄均勻一些的紙嗎?紙也有不同的種類,它們的用途也各不相同。六、課堂小結:

1、通過對紙的研究,我們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與什么有關了嗎?2、用過的紙還能再利用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用過的紙?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五課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的材料有關。過程與方法:

1、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2、選擇適當?shù)脑~語定性描述材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對物質(zhì)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zhì)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3、增強保護森林、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窘虒W重點】

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教學難點】

認同物理性質(zhì)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并具備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質(zhì)的能力!窘虒W準備】學生分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金屬塊、木塊和塑料塊各兩種(實心)。2、水槽1只,裝半水槽水!窘虒W過程】一、導課

談話導入:通過前幾課的探究,我們已經(jīng)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韌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們在其它方面還有不同的特性嗎?這節(jié)課我們將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們的沉浮狀態(tài),有興趣嗎?二、沉浮實驗24

1.出示金屬塊、木塊和塑料塊各兩種(實心),認一認,它們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組內(nèi)猜一猜,如果把它們放入水中,哪些會沉,哪些會浮?填寫實驗記錄單(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進行全班交流,關注有爭議的物體。

3.實驗方法指導:將物體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體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們可以說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體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們可以說它在水中是浮的。4.分發(fā)水槽,小組實驗,每種物體可多試幾次,注意做好記錄。

5.全班匯報交流,形成階段性認識:像金屬這類材料制成的物體在水中容易沉,像木頭、塑料這類材料制成的物體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三、認識木頭

1、導語:木頭是一種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還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們的生活中被廣泛運用,接下去我們來進一步認識木頭這種材料。2、我們周圍有哪些木頭制成的物品?這些物品有什么特點?

3、從這些物品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木頭具有哪些特性?小組合作,填寫氣泡圖。4、介紹一棵樹成材的過程,當前森林資源的狀況。說一說我們應該怎么做。四、課堂小結

1、回憶本單元的收獲。

(掌握了研究物體硬度、柔韌性、吸水性、沉浮情況的方法,比較深入地了解了金屬、塑料、紙、木頭這幾種材料。

2、結語:我們?nèi)祟愂浅錆M智慧的,我們除了發(fā)現(xiàn)并利用了許多天然材料之外,還會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滿足我們生活生產(chǎn)的需要,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第六課磚和陶瓷【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zhì)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2、磚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3、人工材料在制作過程中會經(jīng)歷變化,改變材料的性能。過程與方法:

將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應用于新的環(huán)境。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發(fā)展對物質(zhì)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zhì)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3、增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窘虒W重點】

運用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自主探究磚和陶瓷的物理特性!窘虒W難點】

人工材料在制作過程中的變化及磚和陶瓷的區(qū)別!窘虒W準備】學生分組器材:

1、磚與陶瓷各一小塊,一枚鐵釘、一杯水、一個滴管。25

2、制作磚和陶瓷的兩種黏土各一小份。【教學過程】一、導課

談話導入:這節(jié)課,我們要運用前幾節(jié)課掌握的探究方法來研究兩種人工材料。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對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二、磚和陶瓷

1.出示建筑工人砌墻的圖片、各種陶瓷制品的圖片。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磚和陶瓷?三、研究磚和陶瓷的性質(zhì)

1.導語:我們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磚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樣的特性呢?讓我們展開對磚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學們想研究磚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樣進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簡單回憶對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檢測方法和所需實驗器材)

3.分發(fā)磚與陶瓷各一小塊,一枚鐵釘、一杯水、一個滴管。分小組進行自主探究,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注意:教師要充分觀察學生的探究情況,對學生本單元的學習情況作出初步評價。4.匯報交流,F(xiàn)在我們能比較詳細地描述一下磚和陶瓷了嗎?提倡先填一填氣泡圖,整理自己的觀察實驗所得,再來進行描述。四、黏土的變化

1.我們知道磚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們又是怎么來的呢?課件展示磚和陶瓷的制作過程。

2.了解了磚和陶瓷的制作過程,同學們有什么想法和疑問?(①黏土是松軟的,燒過后就變得很堅硬,它的變化非常大。②都由黏土燒制而成,為什么很多特性不一樣?)3.分發(fā)制作磚和陶瓷的兩種黏土各一小份,進行觀察比較。

4.匯報小結:燒制磚和陶瓷的黏土有很大的不同,燒制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不同之處,這就導致了磚和陶瓷有了許多不同的特性。五、課堂小結

1.磚和陶瓷是人類了不起的發(fā)明,但是磚和陶瓷的生產(chǎn)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會對環(huán)境造成一定的破壞。

2.我們還知道哪些材料?關注我們身邊的材料,課后做個小調(diào)查。

第七課給身邊的材料分類【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1.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物體可以根據(jù)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質(zhì)來描述,也可以根據(jù)這些性質(zhì)來區(qū)分一組物體或材料。

過程與方法:

1.根據(jù)可觀察到的特征和性質(zhì),對物體和材料進行描述和分類。2.將學習到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3.通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原有認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發(fā)展探究物質(zhì)世界的興趣。【教學重點】26

通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對材料的認識!窘虒W難點】

把物體和材料聯(lián)系起來,會從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體和材料!窘虒W準備】

1.學生課前搜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

2.教師準備各種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圖片,自制復合紙(在普通紙外面用塑料薄膜覆蓋起來)一份!窘虒W過程】

一、給我們生活中的物品分類

1.出示各種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圖片。小組合作,根據(jù)各種物體使用材料的不同進行分類,填入書本P61表中。2.匯報交流并進行小結:

①不同物體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決定了它們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制成,這也是根據(jù)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對所學過的材料按物理性質(zhì)進行總結歸納

1.出示表格。這些是我們這單元研究過的材料,它們都有哪些特性呢?我們來進行一次盤點總結。

2.小組填寫表格(在水中沉還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3.匯報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間的橫向比較。三、材料與環(huán)境

1.我們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頭、黏土、棉花、皮革等,這些材料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根據(jù)它們各自的特性制成相應的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塑料、磚、陶瓷和橡膠等,人們把自然界里的物質(zhì)進行加工,使它們具備了我們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來使用。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料卻不能,課前同學們搜集了關于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和全班同學來分享一下吧。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

小結: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節(jié)約資源,又可以減少廢棄物對環(huán)境的污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應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四、進一步了解材料,拓寬視野。

1.閱讀資料庫:“材料的發(fā)展歷史”及“復合材料”。

2.展示自制復合紙,建議學生課后進行復合紙與普通紙的對比研究。

3.這一單元結束了,我們對材料的研究卻還沒有結束,建議大家課后對自己感興趣的有關材料的問題展開探索,我們一定能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第四單元水和空氣(201*-01-1508:17:10)第一課水【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在于,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過程與方法:27

用網(wǎng)狀圖展現(xiàn)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zhì)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jù)物質(zhì)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fā)表有根據(jù)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用網(wǎng)狀圖展現(xiàn)對水的認識,熟練地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zhì)進行觀察對比!窘虒W難點】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jù)物質(zhì)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教學準備】

給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個透明塑料袋(應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來裝四種液體)1塊石頭、1塊木頭、1片樹葉、分類用圖紙。給每個學生準備:1瓶醋(500ml,分發(fā)給小組)、1瓶牛奶(500ml,分發(fā)給小組)、網(wǎng)狀圖記錄紙1張。

給全班準備的材料:有關水的課件資料、分類用圖紙!窘虒W過程】一、我們知道的水

1、師:關于水,我們了解哪些?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將自己知道的關于水的內(nèi)容進行簡單記錄。

2、匯報交流,師有目的地進行板書,幫助學生概括、梳理。

3、師生交流總結,把關于水的知識歸結為幾個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態(tài)、水的作用、水與生物的關系、水的基本特點等。

4、播放一小段關于水的影像資料,進行拓展,同時滲透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二、水在哪個袋中

1、師:在這幾個袋子中分別裝有石頭、木塊、樹葉、水、醋、牛奶、空氣這些物質(zhì)。(出示幾個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開袋子的前提下,你們有什么辦法猜測里面裝的是什么,水又裝在哪個袋中嗎?并思考這么猜測的根據(jù)是什么。

2、生實踐,師巡回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觀進行感知,并了解學生的想法。3、交流討論:你們猜測的結果如何?你們猜測的依據(jù)是什么?這些物質(zhì)中,比較難辨別的是哪些,為什么?

4、討論交流:把這些較難辨別的袋子單獨取出,如果可以打開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觀察,能準確地找到水嗎?打算怎么做?為什么?5、生實踐

6、師:對于袋中所裝的物質(zhì),我們都有了自己的猜測,請大家把袋子都打開,看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7、引導學生將袋中所裝的物質(zhì)進行分類,交流匯報自己的理由。

8、根據(jù)學生交流匯報的情況,告訴學生固體、液體和氣體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同時讓生生進行交流,人們這樣進行分類的理由是什么。并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常見的固體、液體和氣體還有哪些。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第二課水和食用油的比較【教學目標】28

科學概念:

水和油相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過程與方法:

運用不同感官仔細觀察比較水和油;用圖表方式記錄比較的結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愿意與他人合作,樂于交流尊重事實、重視證據(jù)。

【教學重點】觀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具有差異,但它們都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

【教學難點】運用不同感觀比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用圖表的方式記錄比較的結果,并進行分析和交流。【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2個塑料杯、1片玻璃、1張蠟光紙、1支筷子、2個試管、2根長木條(可以是長一些的牙簽)1個玻璃杯、1個塑料瓶(礦泉水瓶)、1個水槽。給每個學生準備:記錄紙兩張。【教學過程】

一、觀察水和食用油

1、導入:水是一種液體,你們知道的生活中還有哪些液體?

這些液體是否都一樣呢?今天我們以水和食用油為例,進行研究。

2、學生觀察:提供給每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兩者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把觀察到的結果填寫在維恩圖中。(提示:在科學觀察中,一般不用嘗的方法)3、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師板書展示。二、滴液比較

1、師:水和食用油除了我們剛才所觀察到的不同之外,還有不同之處嗎?比如,我們分別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蠟紙、玻璃片和報紙上,它們的狀態(tài)一樣嗎?

2、生猜測,并討論:在實驗中需要注意什么?(師適當提示:每一次將液滴滴在不同的物體上時,為了實驗的可靠,需同時多滴幾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簡單演示;要注意觀察水滴和油滴在不同物體上后形成的形狀是否一樣)3、生實踐,將觀察到的液滴狀態(tài)畫下來,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體上。4、展示學生的記錄,并交流討論。三、比較水和油的輕重

1、師: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種物質(zhì)更重?我們有什么辦法比較?2、生交流方法,并討論、判斷方法的可行性。3、提供材料,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一種方法進行實踐,判斷水重還是食用油重。(這一實驗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為演示實驗)

4、交流實驗結果,并嘗試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

5、請學生將觀察所得的結果補充到維恩圖中,師補充到板書中。四、借助多種容器,進一步觀察水和食用油的相同點

1、師演示,將水和食用油分別倒入一些形狀不同的容器中,請學生觀察它們有哪些相同的特點。

2、生交流、小結。將兩者的相同點補充到維恩圖中五、總結提升

1、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處,又有哪些相同之處?29

重點討論它們的相同之處其他液體也具有嗎?這些相同點,固體具有嗎?

2、小結:通過本課的學習,對于水是怎樣的一種液體,你們又有哪些新的認識?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第三課誰流得更快一些【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液體都會流動,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響。過程與方法:

進行預測并用對比實驗進行驗證;理解公平實驗,為保證公平,需要保持除變量之外的其他條件相同。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公開的、民主的討論有助于辨識實驗的準確性;小組內(nèi)分工合作對開展實驗是十分重要的。

【教學重點】簡單設計對比實驗,描述并簡單解釋液體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影響。【教學難點】設計對比實驗,理解公平實驗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教學準備】

給每組的材料:1小杯水、1小杯油、1小杯洗潔精、1塊玻璃、3個滴管(或吸管或塑料勺)、一張實驗記錄表。

給每個學生的材料:一張維恩圖!窘虒W過程】一、設計流動比賽

1、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科學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并展示上節(jié)課的維恩圖)

水會流動,油會流動,它們流動的快慢一樣嗎?

2、其他液體也會流動。比如洗潔精,這也是一種液體。(師出示三種液體)這三種液體流動速度一樣嗎?如果不一樣,你們推測,誰會流得更快一些?3、有什么辦法證明?

師引導:如果要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最好進行一場公平的液體流動的比賽。4、設計“流動比賽”的方案,小組內(nèi)成員交流:怎樣做才能保證流動比賽是公平的?哪個方法最好,為什么?討論后確定一個比賽方法。

5、全班交流比賽方法,圍繞“保證比賽的公平、可行”進行討論,鼓勵生生質(zhì)疑,完善比賽規(guī)則。

二、實驗、思考

1、請小組成員根據(jù)自己選擇確定的方案進行流動比賽,并記錄。(師要提示學生重復做幾次實驗)

2、全班交流,匯報,包括:一共進行了幾次實驗,實驗的結果如何,每次實驗的結果都相同嗎,大概是什么原因?qū)е聦嶒灲Y果不一致等。3、思考:液體的流動快慢跟什么有關?三、液體、固體比較30

1、師讓學生關注以板書的水和食用油的維恩圖記錄,明確水和油具有的共同特點,并思考洗潔精是否同樣具有這些特點。

2、小結:三種液體的相同點,固體具有嗎?固體和它們相比,有哪些不同?師生討論交流,完成固體和液體比較的維恩圖記錄。

3、討論交流,對于“水是怎樣一種液體”,我們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第四課比較水的多少【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液體具有一定的體積,液體的體積是可以測量的。

非標準單位的測量會導致結果的多樣,標準單位的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為可能。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使用標準和非標準單位測量液體的體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到比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比較的方法進行分析和統(tǒng)一,有助于確立科學的標準。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能較規(guī)范地使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比較液體多少,明確用標準單位測量使信息交流成為可能!窘虒W準備】

給每組的材料:3個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個玻璃杯、1個量筒、1條紙帶、膠水、記錄紙若干!窘虒W過程】

一、比較哪個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個不同的瓶子,里面裝有不等量的水。請學生猜測,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多,哪個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說明理由。

2、怎樣才能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并說明為什么這么想。(師可適當提示前面所學的關于水的特性,如會流動、有重量、有體積等,鼓勵方法的多樣性)3、交流討論,比較不同的方法,選擇操作最簡單的方法進行實踐操作。4、生實踐操作后匯報結果。(如出現(xiàn)結果差異較大或不同,引導學生思考其中的原因)二、比較水多多少

1、師:現(xiàn)在我們已知2號瓶中的水最多,但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嗎?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2、學生討論測量方法

預設1:生可能會直接說用有刻度的杯子,師需追問: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假如沒有有刻度的杯子,該怎么辦?

預設2:生可能一時想不出用什么辦法,師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蓋等材料提示、引導,交流這些材料可怎么用。預設3(可接預設2):生知道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幫助測量,師可追問:用小杯子量了,還多出半杯怎么辦?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確,還有更好的辦法嗎?3、自制刻度線測量1)如果我們要給一個杯子畫刻度線,這些刻度線有什么用?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呢?(刻度間距要相同)

2)生實踐:自制的刻度條,并貼到一個玻璃杯上,再次比較三個不同瓶子里的水,并31

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3)交流測量結果,發(fā)現(xiàn)并討論問題:測量的結果相同嗎?

你們認為是什么原因?qū)е聹y量結果不同呢?我們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三、認識并使用量筒

1、師介紹量筒,并提示“測量要求”,問: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們自制的刻度比較,有哪些區(qū)別?為什么量筒要平放?

為什么視線要與液面保持水平?

2、請學生用量筒測量三瓶水的多少,并匯報測量結果。(如果學生沒有足夠的量筒,或上課時間不夠,可采用教師演示方式進行)

3、師:你們知道這樣一瓶礦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嗎?(出示食物或照片)這個數(shù)值就表示了一瓶礦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體積了。4、師: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第五課我們周圍的空氣【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zhì),可以被我們感知;空氣和水相比,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

過程與方法:

對無法直接進行觀察的物質(zhì)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們的存在;用多種方式對物質(zhì)進行比較,觀察它們的相同和不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明白科學的結論需要客觀事實(證據(jù))來加以證明!窘虒W重點】了解空氣確實存在,知道空氣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用實驗證實空氣確實存在,比水輕,也會流動!窘虒W準備】

給每組準備:2個透明塑料袋、2個玻璃杯、1個水槽、1根香、1個打火機、1個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潔精或肥皂水。

給每個學生準備:氣泡圖記錄紙一張、維恩圖記錄紙一張、實驗記錄紙兩張!窘虒W過程】

一、我們知道的空氣

1、師:還記得我們上次“猜測水在哪個袋里”的活動中,是怎么知道空氣在哪的?2、關于空氣,我們還知道什么?請把自己知道的內(nèi)容填寫到氣泡圖中。

3、交流,師幫助整理,形成班級的大氣泡圖。并讓學生思考,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需要進一步證實的?二、空氣的存在

1、空氣真的存在嗎?

我們都說袋子中有空氣,怎樣才能證明袋中確實裝有空氣?

2、師:這里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或許能幫助大家證明空氣確實存在。請大家分組32

討論證實空氣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請注意記錄實驗過程中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及實驗的結果。

3、匯報交流證實空氣存在的方法,所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及結果,說明是什么事實證明袋中空氣確實存在。(滲透“有些東西我們看不見,但并不是不存在”這一科學觀念)三、比較空氣和水

1、師:既然空氣確實存在,那么空氣和水相比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關于水的維恩圖,請學生回顧所知道的關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據(jù)這些特征對水和空氣進行有聯(lián)系的比較,擴大認識視角)

2、有什么辦法證明水和空氣的不同?比如:空氣和水,誰輕誰重?水會流動,空氣會流動嗎?

3、討論證實的方法,重點對“空氣會流動嗎?”進行展開。

4、比較空氣和水的相同和不同點,并把比較的結果記錄到維恩圖中,全班進行交流。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第六課空氣占據(jù)空間嗎【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空氣占據(jù)空間;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過程與方法: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jù)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知道空氣與其他物質(zhì)一樣,能夠占據(jù)空間,但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zhì)。

【教學難點】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jù)空間,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并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1個玻璃瓶、1個玻璃杯、2個注射器、4根吸管、紙巾2張、1塊橡皮泥。

給每個學生準備:記錄紙一張、維恩圖一張!窘虒W過程】一、空氣占據(jù)空間

1、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師操作演示,并引導學生思考:瓶中的水為什么會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氣,能讓水上升嗎?

2、出示材料,用這些材料能否讓裝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來?(保證不傾斜瓶子)3、聯(lián)想平時喝盒裝飲料時,有什么經(jīng)驗?這些材料該如何使用?

4、知道學生分組實驗,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沒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嗎?是什么原因讓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氣,水還能上升嗎?如果想讓瓶中的水不斷上升,你們的辦法是什么?5、分組實驗完成后,交流。重點解釋實驗發(fā)生的現(xiàn)象。二、杯中的紙會濕嗎?

1、師演示,將紙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請學生預測:把杯子扣入水底,33

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濕,為什么?

2、請各小組實驗,請學生思考實驗中要注意:杯子要豎直倒扣入水中,紙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來。

3、生實驗,記錄實驗時的現(xiàn)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實驗情況:杯中的紙巾有沒有被水浸濕,水為什么不能進入杯子里面。思考討論:這兩個實驗都說明了什么?你們對空氣的性質(zhì)有了什么新的認識?三、空氣占據(jù)空間的變化

1、出示注射器,請學生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一下,有什么不同。2、生實驗

3、匯報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注射器中的水和空氣,在活塞下壓或上拉時,有何不同。并請學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氣在活塞向下壓和向上拉時,可能會有什么變化,并嘗試結合圖來進行解釋。

4、生交流自己的畫和自己的想法。

5、介紹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運用,如皮球、噴水瓶、氣槍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壓縮后的空氣的特性)

6、把這節(jié)課所了解的關于水和空氣的知識在維恩圖中進行補充。板書設計:教學后記:

第七課空氣有重量嗎【教學目標】科學概念:

空氣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輕。過程與方法:

在稱量的過程中,了解一些因素會影響稱量結果,產(chǎn)生誤差,學習準確稱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及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知道并能設計實驗證明空氣有重量,但很輕;通過對石頭、水、空氣的三者比較,初步建立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概念體系。

【教學難點】設計多種方法,重復驗證空氣有重量,但很輕!窘虒W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1根長細木條(或竹條)、3根細線、1塊橡皮泥、1個氣球、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演示實驗材料:1個皮球(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1個托盤天平(視學校實際情況而定)。給每個學生準備:石頭、水、空氣的比較表格!窘虒W過程】一、空氣有重量嗎

1、師:水有重量,石頭有重量,空氣有重量嗎?有什么辦法證明?

2、生討論交流,提出采用自制的小天平來證實空氣是否有重量。并討論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3、指導學生自制小天平。(建議:天平上的圖釘教師可在課前幫學生固定好。)4、小天平調(diào)平。(先將氣球掛上,另一端掛上重物,想辦法使小天平平衡)5、給氣球充氣,觀察并記錄小天平的變化。(分組實驗)34

6、全班交流小天平的變化情況,思考:所有小組的實驗結果都一致嗎?可能是哪些原因引起實驗結果不同?有什么辦法改進實驗,使效果更明顯,結果更精確?二、改進小天平的測量效果

1、討論交流改進小天平測量的方法

方法1:同時將兩個充足氣的氣球掛在小天平的兩端,并調(diào)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再將其中一個氣球的氣放掉,觀察小天平的變化

方法2:同時將兩個充足氣的氣球掛在小天平的兩端,并調(diào)整天平,使小天平保持平衡,在天平的一端再掛上一個或幾個充足氣的氣球,觀察小天平的變化2、生選擇方法進行實踐,并討論解釋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三、天平稱量皮球的重量

1、師:為了讓我們的實驗結果更精確,更有說服力,我們可以利用實驗室的天平稱來進行研究。

2、師演示:將一只充滿氣但未充足氣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盤上,稱出重量(讓學生來看),然后用氣筒給皮球充足氣,(需提醒學生注意充足氣后,皮球的大小是否發(fā)生變化,為什么要保持皮球的大小一致)

3、師演示測量充足氣的皮球的重量,請學生幫助觀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多少?思考:說明了什么?

4、請學生觀察對比,托盤天平和自制天平有哪些主要區(qū)別。(托盤天平不僅可以測出空氣是否有重量,而且可以較準確地測出到底增重了多少)四、單元小結

1、請學生將之前記錄的維恩圖等記錄表取出,再發(fā)給學生一張新的石頭、水、空氣對比表。請學生根據(jù)前面的實驗情況和記錄表完成對比表。

2、根據(jù)對比表分析:這三種物質(zhì),有哪些特征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質(zhì)的圖片,把這些物質(zhì)分為液體、氣體、固體三類,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什么。

4、出示之前填寫的關于水和空氣的氣泡圖,請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可以補充,原有內(nèi)容中哪些是不正確的,需要改正。板書設計:

友情提示:本文中關于《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給出的范例僅供您參考拓展思維使用,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該篇文章建議您自主創(chuàng)作。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


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整理提供,轉(zhuǎn)載分享請保留原作者信息,謝謝!
鏈接地址:http://www.seogis.com/gongwen/707108.htm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