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公開選拔——競崗演說(名人警句摘錄)
1、先理綱,后理紀;先理令,后理罰;先理近,后理遠;先理內(nèi),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強,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綱則紀張,理令則罰行,理近則遠安,理內(nèi)則外端,理本則末通,理強則弱深,理大則小行,理上則下正,理身則人敬。此乃治國之道也。 (三國·諸葛亮)
釋:先確定大政方針,再制定具體措施;先制定法令,再實行刑罰;先治理當前的,再治理長遠的;先處理好內(nèi)部事務(wù),再處理外部;先治理好帶根本性的問題,再解決細節(jié)問題;先治理好強的,再治理弱的,先治理好大的,再解決小的,先治理好上層機構(gòu),再治理下層社會,先治理好自身,再去管理別人。這是由于確立了大政方針,具體措施才能得以實施;制定好了國家法令,才能具體實施刑罰;治理好近的,遠的才能安定;治理好內(nèi)部,外部就會端正;治理好根本,末節(jié)就能暢通;治理住強的,弱的就能伸展;治理住大的,小的就能通順;治理好上層,下層就能正直,治理好自身,他人就會敬重服從。這些就是治理國家的根本道理!
2、夫軍國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結(jié)黨相連,毀譖賢良;二曰,侈其衣服,異其冠帶;三曰,虛夸妖術(shù),詭言神道;四曰,專察是非,私以動眾;五曰,伺候得失,陰結(jié)敵人。此所謂奸偽悖得之人,可遠而不可親也。(三國·諸葛亮)
釋:治國治軍有五害:一是拉幫結(jié)伙,二是嘩眾取寵,三是妄加談?wù),四是混淆是非,五是心懷不軌。對這些都應(yīng)防范它們!
3、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欲榮,則莫若隆禮敬士矣;欲立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 (荀子)
釋:想保持安定,鞏固地位,那么沒有比平政愛民更好的辦法了;想獲得美好聲譽,那么沒有比崇禮敬士更好的辦法了;想建立偉大功業(yè),那么沒有比尚賢使能更好的辦法了!
4、上之為政,得下之情則治,不得下情則亂 ( 墨子 )
釋:上面為官從政的,如了解得到下邊的情況并制定出符合實際的政策,就可很好地治理,反之,不真正了解掌握下邊情況,政策脫離實際,就會發(fā)生動亂。
5、善將者,其剛不可折,甚柔不可卷,故以弱致強,以柔制剛。純?nèi)峒內(nèi),其勢必削;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三國·諸葛亮)
釋:善作將領(lǐng)的必須有剛?cè)峒鎮(zhèn)涞男愿,但剛強不固?zhí)、溫柔不軟弱,所以可以弱致強,以柔制剛。但單講溫柔會導致軟弱,勢力會削弱;單講剛強會導致固執(zhí)己見,一意孤行,勢必滅亡。不柔不剛,才合乎道理的常規(guī)!
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 (老子)
釋 :在安定的時候容易管理,兇事未發(fā)生時容易解決,問題沒弄到最嚴重時易判斷,麻煩事在細小時容易處理。因此,凡事都要在沒有定局之前妥善安排,在動亂未發(fā)生之前就采取正確的預(yù)防措施!
7、搖木者一一攝其葉,則勞而不遍。左右抵其本,而葉遍搖矣。 (《韓非子》)
釋:搖樹木的人,如一片葉子一片葉子地去動,那么即使弄得精疲力盡也不可能全部動遍。如從左右推拍樹干,那么可使一樹葉子都搖動了!
8、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老子)
釋:要想縮小它,必須暫且故意讓它擴張一下;要想削弱它,必須暫且故意讓它強大一下;要想廢除它,必須暫且故意讓它興旺一下;要想奪取它,必須暫且故意給它一點。這就叫深藏起來的高明!
9、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云雷屯也。 (孫武)
釋:寧可假裝糊涂而不有所行動,也不冒充聰明而輕舉妄動。暗中策劃,不露聲色,就象冬天的雷電,儲存力量,待機爆發(fā)一樣!
10、數(shù)中有術(shù),術(shù)中有數(shù)。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shè),設(shè)則不中。 (孫武)
釋:在客觀實際中蘊藏著謀略,謀略的運用也要根據(jù)客觀實際。認識了客觀事物的矛盾性,就可掌握和運用謀略。謀略不可違背客觀實際,憑主觀想象去生搬硬套,就要招致失敗。
11、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定理者,知人而已矣,安民而已矣,進賢遠奸而已矣。無定法者,一興一廢一繁一簡之間,因乎時而不可執(zhí)也。 (清·王夫之)
釋:天下有治國的大原則,而具體的法規(guī)制度則不能一成不變。大的原則只不過是知人、安民、進賢遠奸罷了,而法規(guī)制度的制定、廢除,是繁還是簡,就要因當時具體條件而定,不應(yīng)拘泥不變。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