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qū)分表達能力和背誦能力。
表達能力是更高階的能力,孩子可以背誦、朗誦,這很好,但不要忽略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千萬不要滿足于孩子繪聲繪色、一字不差地背誦,反而忽視了更重要的表達能力。
看了作者寫這一段我就想起來前不久看過一個表演,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們吧,朗誦了一篇很經(jīng)典的媽媽您別牽掛還是什么的,我覺得孩子們很厲害啊,在大家面前落落大方的表演,很熟練,抑揚頓挫。只是我坐在下面聽覺得有些別扭,這個篇目應該是寫了有一段時間了,我不認為孩子們真的理解了里面的感情。所以這也提醒我,今后如果選擇這方面的興趣班也要注意啊。
二、玩中鍛煉表達能力。
1、描述——讀心術(從出生開始)
當你和孩子玩的時候,可以描述孩子正在做的動作。這樣的描述,其實是在幫助孩子理解和重組,等孩子能夠自己說話的時候就有了輸出。
如果我一直在旁邊說,是不是會打擾孩子呢?這和保護孩子的專注力是否矛盾?
有一個很重要的區(qū)分點:當我們使用平行描述時,是在確保孩子和我們共同玩耍的情況下進行的。當孩子和父母關注的是同樣一件事,這時候,父母可以進行平行描述,但當孩子和你沒有共同關注一件事,你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時,就不要打擾孩子。
這個方法其實是我之前也讀到過的,我也一直懷疑,這樣不會影響專注力的培養(yǎng)么,什么時機做這個描述更好呢,這本書就總結得很明白。
2、擴充詞匯——儲備(1歲以上)
這里強調了儲備的關鍵是形容詞,這個方法就是跟孩子描述的時候逐漸說長、說復雜,像擴句一樣,這個時候不要嫌啰嗦。這方面我覺得我做得還行,沒有什么新內容,就不再總結了。
3、擴充詞匯——思維(2歲以上)
這點讀過之后我覺得收獲頗多。
順序: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首先,然后。
觀點:我不同意;我認為;我的理解是。
說服:因為…所以…;如果…那么…;因此……
舉例:比如…;就好像…
這些詞不用特意教,就是家長在平時交流時有意識的用上,說的時候放慢,說重一點,孩子就會慢慢模仿的。所有的看似不經(jīng)意,都體現(xiàn)在日常的互動里。
4、多輪交流(3歲以上)
這個多輪交流我的理解就像扔球一樣,你一句,我一句的,別讓這個球掉了,也就是別把天聊死。
書上舉了一個把天聊死的例子:
孩子:媽媽,今天奶奶帶我去動物園了。
媽媽:哇,你去動物園了啊,真棒!
真的啊,動物園用英文怎么說?記得嗎,上周媽媽教過你的。
你乖不乖,有沒有淘氣?
這一不注意還真的很容易把天聊死,我感覺跟我老公聊天他有時候就是這樣的,讓我沒辦法再接下句了。所以一起來學學吧。
(1)使用社交語言:
非常自然地表現(xiàn)出興趣,不需要用語言回應,而是放下正在忙的事情,認真地看著他,做好聆聽的準備。這些社交語言傳遞的情緒是真實的,孩子對情緒的回應特別敏銳,當他感受到你是真心表達興趣時,才愿意進一步跟你交流。
(2)情感的呼應:
“哇,媽媽也好想和你一起去呢,聽上去特別好玩。”
(3)開放式提問
這幾個方法我這幾天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真的稍微注意一點跟孩子的對話就會變長,會延伸開。
三、生活的記錄者
這里面的幾個方法感覺也特別好。
1、睡前總結,報流水賬(6個月以上)
這個我之前也寫過,也真的覺得很有用,就是在孩子還不會說話時,每天睡前給孩子回顧一天的事情,像流水賬一樣,說得很詳細。
2、利用照片,看圖說話(18個月以上)
從一兩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前的照片中挑選出她印象深刻的幾張,打印出來。當我看到她感興趣、正在看照片墻,或者我們正好路過照片墻的時候,我會看著某一張照片對她說:“記得嗎?我們上周去看了外公,外公給你買了一個巧克力冰淇淋,你好喜歡吃,吃得滿臉都是。”
3、一問一答,互相補充(2歲以上)
其實也是當天回顧,只是加上了孩子的參與。
2歲以后的孩子,有一個特別明顯的特征,如果你刻意想去考他,去鍛煉他的表達能力,孩子一定是不配合的。例如,很多長輩會和孩子說:“來,給爺爺講個故事。”“給爺爺背一首唐詩。”姑且不說背誦和表達的區(qū)別,當我們去要求、命令孩子的時候,常常得到的是拒絕、排斥,他會建立一種負面聯(lián)系:表達是一種任務,那我不要表達了。
而這樣的交流是自然地、隨時隨地的,就是跟孩子瞎聊天。只不過,很多父母不知道用怎樣的方式和孩子瞎聊天。
4、孩子主導,父母提問(3歲以上)
跟前面一樣的回顧經(jīng)歷,只是把主導權更多交給孩子。
5、說給大家聽(4歲以上)
小d的幼兒園有“小小故事本”和“小小繪畫本”兩個游戲。就是把孩子的想法記下來或者畫下來。
小小演說家:每天晚上,全家坐在一起,聽孩子講述他想說的故事。
這些方式并不會用力過猛,也不是特別刻意,但是孩子在每個階段都做得特別踏實且開心,不知不覺中能力就得到了提高。
目前珍珠是在2和3的階段,我們幾乎每天晚上都會聊一聊發(fā)生的事情,有時候幼兒園老師發(fā)了照片,我就會給她看,她給我講照片里發(fā)生的事情。我有時候也會給她講,我遇到的事情。感覺真的不是很刻意,但是又了解了她每天的生活,又有了交流。
四、如何讓孩子積累表達的信心和勇氣,敢于在眾人面前表達?
1、口頭鼓勵不是真的鼓勵
每次我們鼓勵孩子的時候,通常會說“沒事的,你去說吧”“沒關系,你可以的”……這些真的不是鼓勵。當我們在說這些的時候,其實是在否定孩子當下的情緒,會讓他覺得不自信、很緊張、有點兒害怕的情緒是不值得一提的,所以父母才會說“沒事的”。
這個說完了真的是提醒了我啊,我前幾天面試,你說不緊張么,不可能的,這時候誰跟我說“沒事的”之類的,我覺得完全起不到緩解緊張的作用,想象一下,如果有人跟我說“是啊,我也超緊張啊!”“我陪著你一起”我可能會覺得好很多啊。
我也覺得孩子能在大家面前表達是很了不起的,對她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如果暫時還做不到,那也不必要著急吧。
2、積累正面體驗——父母示范
孩子是父母的模仿者。特別是我們把成功后的喜悅之情、自我肯定的感覺傳遞給孩子,讓孩子也體會到這些情緒之后,他們就會不自覺地也想嘗試這么做。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勇于表達,就要讓孩子看到更多的為人父母勇于表達的例子。當孩子不斷地看到這些例子時,慢慢地就會知道:“噢,原來敢于表達不是難事。媽媽表達完以后特別開心,這種感覺真棒!”這就是側面地幫助孩子積累了正面體驗。
我覺得這個建議很好,也很重要。我也經(jīng)常提醒自己,想讓孩子身姿挺拔,我就要先做到不彎腰不駝背,想讓孩子敢于向前一步,我就要先敢于坐到第一排。有了孩子之后,無形中對自己提高了要求,對自己來說也是一種進步吧。
3、積累正面體驗——從安全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機會
養(yǎng)孩子,慢慢來,分策略,分階段進行嘗試。先從“面對熟悉的人”開始,再到“安全的環(huán)境中,面對不熟悉的人”,積累了這些正面體驗以后,我們可以再跨出一步“在不安全的環(huán)境中,面對不熟悉的人”。
在此過程中,孩子一定會反復,有時候甚至會倒退,躲在自己舒適的殼里,好久不敢出去。
這時我們怎么做?還是父母示范:別給孩子壓力,讓孩子慢慢地去體會當時的那種情緒,讓他自己去積蓄能量,等孩子自己感覺準備好了,我們繼續(xù)創(chuàng)造環(huán)境,繼續(xù)嘗試。
鼓勵,其實就是陪伴孩子。
我很喜歡最后這句話。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