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附子
熱病耗傷心力,投以附子強心
朱老用附子之標準:
1)舌淡潤胖嫩
2)口渴不欲飲或但飲熱湯
3)面色蒼白
4)汗出,四肢欠溫
5)小便色清
如果有以上情況出現(xiàn),同時兼見有高熱神昏、煩躁脈數(shù)、等癥狀亦當用附子
附子強心作用的有效成分為去甲基烏頭堿,有改善外周及冠脈血液循環(huán)、增加心肌收縮力、提高心輸出量、擴張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
泌尿系結(jié)石方中少佐附子3~5g有增強排石的作用
風寒濕痹用附子者多,但風濕熱痹亦有用附子者,此時常配伍蒼白術(shù)、黃柏、蠶砂、忍冬藤、萆薢、薏苡仁,一方面是因為濕邪的存在,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濕熱蘊結(jié),陽氣被遏,故當借附子之辛熱通陽,但風寒濕痹須大劑量(15~30g)而風濕熱痹僅需小劑量即可(3~6g),這一點和江爾遜老先生于三仁湯中加附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如地黃飲子里面加少量附子就有點少火生氣的意思)
2.苦參
退熱降泄,蕩滌濕火,功效與黃連龍膽相近但“其苦愈甚,其燥尤烈”。
1)用于痢疾、傷寒
治療下痢赤白、發(fā)熱腹痛、里急后重等由濕熱壅滯所導(dǎo)致的痢疾可用苦參與木香或黃連相配伍
2)用于心律失常
炙甘草湯+苦參(此時苦參量應(yīng)大15~20g,其余情況6~9g為宜)
3)用于濕疹
常以苦參配白鮮皮、徐長卿、紫草、丹皮、蟬衣、黃柏、赤芍、土茯苓、甘草治療急性與亞急性濕疹
癢者加夜交藤
滲出物偏多者加蒼白術(shù)薏苡仁
食魚蝦海鮮發(fā)作者加紫蘇蘆根
干燥者加生地
4)用于外陰濕癢
朱老常以苦參配伍黃柏、紫草、白芷、蛇床子、威靈仙、白礬、花椒、防風、艾葉、雄黃做洗劑(每次10min )
5)用于濕熱所致的夢遺以及泌尿系感染
6)用于乳糜尿
脾腎不足,濕熱下流
孫一奎《赤水玄珠》端本丸:柴胡、黃柏、葛根、半夏、苦參、牡蠣、煅白螺絲殼
3.白芥子
辛溫,味厚氣銳,內(nèi)逐寒痰水飲寬利胸膈,外走經(jīng)絡(luò)消痰結(jié)止痹痛除麻木
對機體組織中不正常的滲出物的吸收有特殊功效
1)用于滲出性胸膜炎
有一點類似于懸飲
張介賓:“白芥子消痰癖,除脹滿極速。”(白芥子的行氣之功?)
2)結(jié)節(jié)病
西醫(yī):一種原因不明、可累及全身多個器官的非干酪性上皮樣慢性肉芽病變
中醫(yī):痰核(朱丹溪:“人身中有結(jié)核,不痛不紅,不作膿,痰注也。”)
3)痹癥
久痹疼痛,因停痰瘀阻于經(jīng)遂者,常于此類方中加白芥子,取其辛溫通散,入經(jīng)絡(luò),搜痰結(jié)之功
4.白附子
祛風痰寒濕,散頭面風痛的要藥(祛風定痙)
1)病毒性心肌炎引發(fā)的室性早搏
2)三叉神經(jīng)痛(對偏頭痛亦有效)
3)銀屑病
朱老經(jīng)驗方:五白散(白附子、白蒺藜、白花蛇、白芍、白僵蠶)
5.黃藥子
《本草綱目》:涼血降火,消癭解毒
消癭:對甲狀腺腫瘤有消散之功
降火:可療心肺熱疾
涼血:清熱止血
黃藥子藥性平和,可蒸而食之?
朱老經(jīng)驗:黃藥子確為療甲狀腺腫瘤、甲亢之效藥
對于甲亢患者,不可用海藻、昆布、海帶之類含碘多的藥物,因為碘雖然可以暫時抑制甲狀腺激素的釋放,使甲亢癥狀減輕,但當這種抑制作用減退或消失,甲狀腺激素大量合成或釋放,則會使病情反復(fù)并加重,纏綿難愈。
臨床上甲亢的病人多合并有甲狀腺腫大,但是其病機多為陰虛陽亢或氣郁化火,這個病機和單純性甲狀腺腫的病機不同。所以甲亢在治療的過程中根據(jù)辨證當伍大劑滋陰降火藥者則當用之,再伍少量活血化瘀理氣舒郁之品。
6.路路通(又名九空子)
路路通才薄不堪重用,當用作輔佐
重在取其“通利”之用,即滯氣、瘀血、停痰、積水皆可配伍用之
如當歸四逆湯中以路路通代通草
7.茜草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即有用茜草
《素問·腹中論篇》: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病至則先聞腥燥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后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帝曰:治之奈何,復(fù)以何術(shù)?
岐伯曰:以四烏鰂骨一藘?nèi)愣锊⒑现。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后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
這里的烏鰂骨就是海螵蛸,藘?nèi)憔褪擒绮荩瑥堝a純的固沖湯和清帶湯都有用到這個藥對。
朱老的經(jīng)驗:茜草生用即有顯著止血作用,不必炒炭,止血須小劑量(6g左右),行血則須大劑量(20~30g)
朱老認為旋覆花湯中的新絳可以茜草來代替(姚氏則用凌霄花,各有見地)
茜草不僅可活血,還可利水,《金匱》中曾有“血不利則為水”之說,朱老認為此意在于水腫而僅用利水藥無效者可轉(zhuǎn)向從血瘀入手治療
茜草、益母草、澤蘭此三者既能活血又能利水,多用于瘀血水腫證
8.澤瀉
用量大于30g可通大便
朱老常用澤瀉治療單純性肥胖、高膽固醇血癥、脂肪肝、糖尿病及原發(fā)性高血壓癥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講澤瀉“久服能行水上”,這也可以看做是“輕身”的一個解釋
9.桑寄生
桑寄生為祛風濕補肝腎之良藥
朱老認為其祛風濕的作用略同于桑枝,但是桑枝多用于四肢痹痛而桑寄生則多用于腰腿痛
桑寄生不僅用于虛人久痹而且可以用于痿證
1)高血壓病
2)冠心病
桑寄生含有黃酮類物質(zhì),可以擴張冠狀動脈血管,提高冠脈血流量,古人也有桑寄生“通調(diào)血脈”的說法
10.牽牛子
性苦寒沉降,用于治療喘滿腫脹、食滯痰結(jié)、二便不利且屬于實證者
1)小兒肺炎
痰熱壅肺,胸高氣促,面赤,痰鳴,鼻煽,便閉,指紋色紫,舌紅苔黃。朱老常用牽牛子配大黃、黃芩、桑白皮、連翹、魚腥草、僵蠶、瓜蔞等
2)水腫腹水
禹功散(黑牽牛、茴香、姜汁)導(dǎo)水丸(大黃、黑牽牛、黃芩、滑石)
貴陽盧老太太治療腎炎水腫一方:牽牛子、生姜汁、紅糖
3)便秘腹脹
牽牛子氣味雄烈,可破氣散壅、通利三焦
如章次公先生靈丑散(黑牽牛、五靈脂):用于痢疾少腹脹硬或墜痛,排便不爽
4)老年癃閉
多因前列腺肥大所引起
朱老多以東垣天真丹加減,補瀉兼施(多用于治療慢性腎炎之水腫)
巴戟天、肉桂、葫蘆巴、破故紙、杜仲、牽牛子、琥珀、萆薢、沉香、茴香
(入丸散劑為宜約1~1.5g,入湯劑則功效減,須用至6~15g)
11.生梔子
朱老常用于治療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在中醫(yī)里可歸為“胃脘痛”、“心脾痛”、“脅腹痛”等范疇
朱老認為急性胰腺炎的病機是脾胃濕熱,蘊蒸化火,所以首選梔子瀉三焦火,涼血行血
12.人參與五靈脂同用有止痛、消脹、愈瘍、開胃進食之功
13.烏藥
理氣、解郁、散寒、止痛
《本草從新》:上入脾肺,下通膀胱與腎
朱老常用其治療腎及膀胱結(jié)石所致絞痛,烏藥30g,金錢草90g煎服,有解痙排石的功效
縮泉丸有溫陽固攝之功,不僅能用于遺尿,還能加減用于治療肺寒或腎陽虛所致的涕唾多如水
14.油松節(jié)
苦溫無毒,善于祛風通絡(luò),疏利關(guān)節(jié)
1)朱老認為其還有補虛固本的作用,不僅能祛風蠲痹,亦能強壯補益
2)朱老認為其能提高免疫功能,可取油松節(jié)30g用于體氣虛弱屢屢感染者
3)對于慢支咳嗽,痰涎稀薄,舌質(zhì)不紅的患者用本品20~30g有增強寧嗽止咳的作用
4)貧血三系減少或血小板減少者,朱老常以油松節(jié)、雞血藤、牛角腮、仙鶴草各30g與補骨脂15g 用于辨證之方中
5)朱老常于歸脾湯中加油松節(jié)30g以增加其寧心安神之功
15.甘松
甘松溫而不熱,甘而不壅,香而不燥,微辛能通
宋代很多治療脾胃病的方子里面都用到了甘松,《局方》中很多治療脾胃的方子里面香燥藥用得太多,難免有傷陰之痹,所以甘松就是一味不錯的藥。
1)醒脾
朱老常以其搭配行氣消食藥來治療氣滯胃痛、胸滿腹脹、不思飲食,脈弦苔膩等癥狀
2)解郁安神
腹內(nèi)沖逆、肝失條達、胸悶,婦人乳脹,常以甘松與疏肝理氣藥相搭配
甘松一般以6~12g入湯劑,又含有芳香油,所以當后下
16.天花粉
1)以生津止渴見長
2)化熱痰!侗静莘暝础分^其:降膈上熱痰,用于燥熱傷肺所致的痰粘稠不易咯出
3)清暑解毒?捎糜陴蜃、濕疹等兼見有陰傷之癥狀者
4)糖尿病(天花粉重用至30g)如張錫純之玉液湯
5)消癰排膿。如仙方活命飲,此方不僅限于皮膚瘡瘍,還可用于深部膿腫。天花粉在此方中的作用張秉成在《成方便讀》中解釋的很好:“癰腫之處,必有伏陽。”故當以天花粉清泄伏火
17.天南星
苦辛溫,性燥烈,走經(jīng)絡(luò),開結(jié)閉,散風痰
臨床用以治療濕痰、寒痰、風痰、咳嗽,中風、癲癇、痰涎壅盛等癥
朱老常用其治療骨痛,對包括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在內(nèi)的各種骨痛均具有良效
18.鬼箭羽
又名衛(wèi)矛,味苦性寒,破瘀行血,活絡(luò)通經(jīng)
楊時泰《本草述鉤元》謂:“大抵其功精專于血分。”
1)朱老認為其性寒入血,擅清陰分之燥熱,所以對于糖尿病之陰虛燥熱者,于辨證方中加30g,能止渴清火,降低血糖、尿糖。又因其有活血化瘀之功,所以對于糖尿病并發(fā)的心腦血管和腎臟眼底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病變,有改善血液循環(huán),增強機體代謝的功能
2)濕熱夾瘀之痹癥,用20~30g于辨治方中可提高活血化瘀蠲痹通絡(luò)之功(用量一般為10~15g,消渴以及痹癥可用至20~30g)
19.細辛
1)降逆止咳
“肺如鐘,撞則鳴”
2)利水消腫
3)宣痹止痛
風火牙痛用少量取“火郁發(fā)之”之意
細辛也常用于痹癥疼痛,風寒濕痹朱老常用量為10~20g,風熱濕痹僅用3~5g以宣通經(jīng)遂,沖開蘊結(jié)之濕熱
4)止痛愈瘍
實火口瘡常與黃連相配伍;或以細辛細末貼臍
20.威靈仙
祛風濕,通絡(luò)止痛(常用量為20~30g)
1)痛風
朱老痛風湯:土茯苓、萆薢、威靈仙、桃仁、紅花、澤蘭、澤瀉、苡米、車前子、蒼術(shù)、山慈菇
其中以土茯苓、萆薢、威靈仙為主藥,三者合用有排尿酸之功
2)濕熱黃疸
3)無精子證
對于無精子癥或精子數(shù)量少以及活力低,朱老認為:大法以補腎填精、振奮腎陽為主,濕熱則兼以清利、肝郁則兼以調(diào)達、血瘀則兼以疏化。用威靈仙即是取其宣導(dǎo)之功
4)骨刺
腎主骨,以補腎壯骨為本,以活血調(diào)氣、化痰、溫經(jīng)、泄?jié)嶂螛?/p>
病在頸椎加葛根川芎
病在腰椎加杜仲桑寄生
病在膝蓋根骨者加牛膝
用威靈仙可以和其消骨鯁的作用聯(lián)系起來
21.十大功勞
葉與果實入藥均稱功勞葉
多用于肺腎陰虛之骨蒸勞熱
與三黃之不同點在于其兼有一定滋補作用;與二冬地黃之不同在于其味清補而非膩補;其作用與女貞相近但又多具清熱除蒸的作用
22.生麥芽
由大麥發(fā)芽而成,一般用于傷于米面飲食,120g大劑量煎湯可用于回乳
疏肝的藥,很多都是辛溫香燥升散,所以不可久用,尤其是肝病日久的病人肝陰不足又兼有肝郁氣滯,要疏肝,但又擔心會傷陰,所以魏玉璜擬一貫煎一方中,就于甘潤之中加川楝子,但是川楝子雖然能瀉肝行氣,但是難免會有苦寒傷中的壞處,而麥芽久用重用則無大礙
肝火熾盛之目赤煩躁脅肋脹痛,用川楝子瀉肝止痛的同時也會加大量的生麥芽以輔佐(常用30g)
23.半夏
味辛溫,體滑而燥,除濕化痰,和胃健脾,發(fā)表開郁,降逆止嘔
應(yīng)用新探:
1)消瘀止血
氣逆則血逆,故吐血多從傷胃來論治,而半夏降胃氣之效捷,張錫純就曾擬治療吐衄之寒降湯與溫降湯;生半夏粉也常用于外傷止血
2)和解寒熱
當寒熱不解并出現(xiàn)心下堅滿或氣逆不降或胸脘痞悶時均為選用半夏之指征
3)交通陰陽
4)消腫散結(jié)
凡痰核癥之頑纏者,非生半夏不為功
24.萆薢
1)分清別濁(或用于泌尿系感染)
萆薢分清飲治療乳糜尿,可以說是有依賴萆薢祛胃家濕熱的作用,但是對于腎虛之尿濁此方則可能無效
2)祛風濕
萆薢所治之痹癥,當為風濕或濕熱,若為寒濕則當慎用,許叔微的續(xù)斷丸(續(xù)斷、萆薢、當歸、附子、防風、天麻、乳香、沒藥、川芎)中以萆薢與附子同用,則可用于風濕偏寒之癥
3)用于痿證
在補腰腎之方中加入萆薢,是補虛當知祛邪之意,濕熱不除則難以進補
4)治療婦女帶下
用于因陽明濕熱下注帶脈失固所致的帶下
25.黃芪配地龍治療慢性腎炎
黃芪用量30~60g,地龍用量10~15g
26.蒼耳子
味甘苦,性溫,善發(fā)汗,祛風濕,通鼻竅,善治鼻淵,風疹,痹痛
朱老經(jīng)驗:
1)通督升陽,解項背攣急
朱老常用蒼耳子與葛根相伍;邪在經(jīng)脈與當歸、威靈仙、蠶砂相配;深入骨骱則佐以熟地、鹿銜草、仙靈脾、烏梢蛇、露蜂房之類
2)祛風解毒
3)療濕熱濡泄
27.豨薟草
味苦性寒,祛風濕,平肝陽,強筋骨,可直入至陰以導(dǎo)濕熱,所以其強筋骨的作用可能是“邪去則正安”之功
朱老常用于治療黃疸纏綿不愈,于血分取法,以其治療濕熱摶于血分,以豨薟草30~45g配伍紫丹參、田基黃、石見穿等
28.五靈脂
朱老云:“五靈脂能入血分以行營氣,能降濁氣而和陰陽。”
《嚴氏濟生方》以五靈脂配伍延胡索、莪術(shù)、高良姜、當歸治療急心痛、胃痛大概是取其行營氣、消瘀止痛的作用
其降濁氣之用是從《內(nèi)經(jīng)》中以“雞矢醴”治療鼓脹推衍而來
朱老經(jīng)驗:
1)凡痰瘀交阻,宿食不消,濁氣䐜塞所致的腹痛䐜脹,往往可以選用五靈脂
2)朱老還常用其治療肺脹(肺氣腫)如《普濟方》之皺肺丸,“治咳嗽肺脹,動則短氣”(五靈脂、柏子仁、胡桃去殼)
29.馬鞭草
味苦辛,性微寒,可活血、通經(jīng)、利水、截瘧、消積、治痢、清熱解毒
據(jù)其入肝脾活血消癥、利水消腫的作用,與肝硬化腹水的“瘀結(jié)化水”的病機吻合,所以可用于癥塊癖積、水濕內(nèi)蘊之證
30.劉寄奴
1)血癥、食癥均可運用
可用于食積不消,證可見腹中脹滿,兩脅刺痛
2)治療痢疾與黃疸型肝炎
3)化瘀利水
朱老常用于治療瘀阻溺癃證,尤其是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溺癃尿閉
李中梓常用牛膝桃仁治療血瘀所致的小便閉
老年患者所見的前列腺肥大所致的溺癃,病本常為虛,如果一見到小便不利就想到要一昧去淡滲利水,不僅效果不好,還會徒損陰陽,朱老則常以黃芪與劉寄奴相伍,起益氣化瘀之功
31.白槿花
又名木槿花,朱老謂之可泄下焦瘀濁
《本草綱目》謂:利小便,除濕熱
1)入血分,活血排膿
2)性滑利,可緩解下利之后重(滑可去著,能去濕熱泄瘀濁)
3)治療熱毒痢效佳而寒濕痢不相宜
32.黃芪配莪術(shù)
朱老以黃芪配莪術(shù)治療慢性胃疾與癥瘕積聚(多因氣虛血瘀)
以生黃芪20~30g,莪術(shù)6~10g,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以及肝脾腫大及肝或胰腺癌腫患者
呂仁和教授有一個“棱莪方”用來降血壓,三棱莪術(shù)加牛膝,這里是否以考慮配伍黃芪?
33.僵蠶配蟬衣
朱老常以僵蠶配蟬衣治療瘡瘍癰腫,并除溫熱疫毒
二者氣味俱薄,浮而升,可拔邪外出,發(fā)散諸熱,且僵蠶有化頑痰之功,對夾有痰瘀者甚效
34.土茯苓
甘淡性平,可解毒除濕利關(guān)節(jié)
朱老經(jīng)驗:土茯苓為治療濕濁上蒙清竅所致的頭痛及痛風之要藥,常用量可至60~120g
35.茅蒼術(shù)
茅蒼術(shù)又稱南蒼術(shù),斷面的朱砂點要比北蒼術(shù)多
朱老常取其升清氣,除癖囊(癖囊這個詞最開始應(yīng)該是出自許叔微之口,《金匱玉函要略述義》中講:“許學(xué)士稱。平生病膈中停飲。覺酒止從左邊下。漉漉有聲。脅痛。飲食殊減。十數(shù)日必嘔數(shù)升酸苦水。后揣度之。已成癖囊。”這個癖囊大概為“是支飲之自脾土失權(quán)而致者”。)
書里很有意思的是,平時我們的講蒼術(shù)氣味雄烈,久用易傷陰,可是朱老在某患者胃下垂一案中囑咐患者以蒼術(shù)20g泡茶飲,共用45劑,卻不見明顯傷陰化燥之弊,整理此篇的朱琬華認為這是因為蒼術(shù)能助脾氣散精所以才不至于導(dǎo)致傷陰化燥
36.枸杞子
治療肝病齒衄,陰虛胃痛
“肝腎精血交損所致之失血,非偏寒偏熱所宜,枸杞則為當選之佳品。”凡鼻出血、咯血、崩漏等見精血內(nèi)奪肝不藏血者均可辨證用枸杞
37.露蜂房
祛風攻毒,還可益腎溫陽,治清稀之帶下;還可治療陽痿久咳,風火牙痛
38.葎草
1)散結(jié)除蒸
葎草擅退虛熱,朱老認為本品對溫熱大病后的虛熱有良效
治療濕溫病后期余邪未清,營衛(wèi)未和所致的低熱纏綿,自汗惡風,可以葎草配伍白薇并合上小劑量的桂枝湯
葎草可治瘰疬,朱老用治肺結(jié)核之低熱
據(jù)本品散結(jié)除蒸利水之功,朱老常用其治療滲出性胸膜炎,癥與懸飲相似
2)通絡(luò)止痛
濕熱痹癥當燥濕泄熱,宣通痹著為主,朱老治療熱痹,常以葎草配合虎杖、寒水石為主
3)利水泄熱
葎草為治療熱淋及腎炎之要藥
39.小麥
小麥其性平和,善養(yǎng)心氣,潤躁除煩,據(jù)此,甘麥大棗湯所治臟燥之臟當為心
臨床凡神經(jīng)官能癥見頭眩健忘,心悸怔忡,心神煩亂,夜寐不實及多夢等癥者皆可以此湯為主進行加味
用甘麥大棗湯治療百合病,百合病多為心肺陰虛余熱逗留所致,但有的心肺氣虛的患者用黃芪人參一類卻補不進去,這個時候可以考慮以甘麥大棗之甘平來替代溫補
用浮小麥斂虛汗,因古人對于小麥有“面熱皮涼”的說法,所以用干癟能浮在水面上的小麥,能補心氣,性甘涼則又能斂虛汗
40.仙靈脾
朱老常謂:“仙靈脾溫而不燥,為燮理陰陽之佳品。”
凡腎陽虧虛所致小便淋瀝,經(jīng)脈攣急,風濕痹痛,中年健忘皆可用之
朱老經(jīng)驗:
1)大劑量仙靈脾(20~30g)、熟地、仙茅、鹿銜草溫腎陽逐風濕
2)仙靈脾、丹參、合歡花、炙甘草治陽虛之心悸怔忡
3)仙靈脾、高良姜、荔枝核療胃寒痛
4)與紫石英相伍治療宮寒痛經(jīng)閉經(jīng)不孕
5)配合黃荊子、五味子、茯苓治療水寒射肺之咳喘
6)配合吳茱萸、川芎治療寒厥頭痛
41.葶藶子
1)瀉肺除飲
朱老凡遇咳喘氣阻,痰涎壅盛且苔膩者,均于辨證方中加葶藶子10~15g,因其“通利邪氣之有余而不能補益正氣之不足”,故虛人當慎用
章次公先生治療痰飲咳喘者,常以葶藶子30g,鵝管石40g,肉桂10g,研磨成粉,每服6g,起溫化飲邪,滌痰定喘之用
2)抵御心衰
葶藶子有強心甙的作用,風心病及肺心病并發(fā)心力衰竭者皆可用之,朱老常以扶正祛邪之法,以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
42.益母草
益母草其子名茺蔚子,朱老認為:二味活血祛瘀之功相近,若論利水,則益母草為勝。
1)消風止癢
益母草能消風止癢,全在其能入血行血,血活則風自散
(風疹初起,肺主皮毛,當側(cè)重于宣肺;但久發(fā)營虛,風熱相搏,郁結(jié)不解,當養(yǎng)營活血清風,朱老常以四物湯配伍益母草、紫草、紅花、白鮮皮、白蒺藜、徐長卿等,其實也有點溫清飲的意思)
2)平肝降壓
主要適用于肝陽偏亢所致的高血壓,朱老用量常在60g以上
3)利水消腫
用益母草利水消腫必須大劑量使用(60~120g)
臨床能見到一種浮腫,尿常規(guī)檢查無異常,一般腫勢不劇,以面部和下肢為主,常伴見面色無華及頭暈,多可能為氣血虧虛,肝脾失和所致,朱老常以黃芪配合益母草以扶正化瘀行濕
看到這里,突然想到之前李召南教授也看過一個如此水腫的患者:
某女,26歲
主訴:面部水腫二周余(下肢不腫)
眼瞼浮腫,面白無華,偏胖,無夜尿,喜冷飲,熬夜,大便正常,無頭暈,小便少,BP:125/86,舌尖紅瘦苔白膩,檢查指標無明顯異常
當時李老開的方是這樣的:
茯苓20 白術(shù)12 澤瀉20 豬苓20 甘草6 黃芪30 白茅根30 苦杏仁12 雞內(nèi)金6 益母草20 天花粉15 山海螺20
而當時我對于這個患者的思路不是很清晰,一直覺得她尿常規(guī)也沒有啥問題啊,怎么會面部水腫遲遲不消退呢?當時看這條方子的時候也不能很理解,不過現(xiàn)在再看,正如朱老所講,以扶正化瘀行濕為主,李老同樣也用了黃芪與益母草搭配,看病十分鐘,背后卻是幾十年的功夫啊
43.徐長卿
本品常用于:理氣鎮(zhèn)痛,用于脘腹疼痛、風濕痹痛;解毒消腫;祛風止癢,用于風疹瘙癢不止
1)徐長卿配白鮮皮祛風止癢
徐長卿能祛風鎮(zhèn)靜止癢,抗過敏
嬰兒濕疹:徐長卿12 生地12 赤芍9 紫草5 枳殼5 白鮮皮10 焦山楂10
2)徐長卿配姜黃宣痹定痛
3)徐長卿配烏梅治水土不服之泄瀉
44.太子參
太子參的作用介于黨參之補,沙參之潤之間
朱老在治療心臟疾患時,注重心肝同治,特別是病機屬氣機郁結(jié)、氣陰兩耗者,朱老常以太子參配伍合歡皮以達調(diào)暢心脈,益氣和陰的功效
45.片姜黃搭配海桐皮
片姜黃行氣散結(jié),理氣活血
海桐皮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有止痛,消腫,散瘀的功效
二者合用,起行氣活血,通絡(luò)定痛之功
46.石斛
石斛為清養(yǎng)肺胃之陰之要藥
《本經(jīng)》言其“除痹”是何義?
《本經(jīng)》言石斛有“強陰”的作用,這個強陰是補陰液的意思嗎?《本草思辨錄》里對石斛有這樣的論述:所謂陰者,非寒亦非溫,用于溫而溫者寒,用于寒而寒者溫!秳e錄》逐邪熱疿氣,是溫者寒也。療腳膝疼冷痹弱,是寒者溫也……運清虛之氣,而使腎陰上濟,肺陰下輸也。
所以石斛這個強陰的作用是否可以與《本經(jīng)》所講葛根“起陰氣”的作用相類比?本就有陰虛,又有津液輸布的問題。
朱老認為石斛除痹,原因在于痹癥久延,肝腎陰傷,經(jīng)脈拘攣作痛,形體消瘦,午后低熱,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者用之為多
47.石菖蒲
石菖蒲辛溫芳香,為開竅之要藥,常用于治療健忘、多寐、神昏等神志方面的疾病,主要在于其化痰濁之功
1)常用于急性熱病及雜病之痰蒙清竅之癥,不過時痰由熱生,治痰也須同治熱(菖蒲郁金湯,菖陽瀉心湯)
2)用于雜病中有關(guān)神志方面的疾病,如《千金方》之孔圣枕中丹用石菖蒲
48.紫石英
甘溫,降逆氣,暖子宮,鎮(zhèn)心安神
一般石藥皆性偏燥,而紫石英溫潤,能入血分,故朱老常用其治療女子宮寒不孕癥
1)沖脈為血海,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若寒客于胞中,則沖氣上逆,逆于胃則胃痛,逆于肺則咳喘;朱老認為:胃痛因沖氣上干的患者,多見于血虛夾寒的患者,這種患者如果還是從肝氣犯胃來論治,再用理氣之品,往往會更加耗傷津液。朱老常以六君子,以山藥易白術(shù),因白術(shù)升脾陽,不利于沖氣平降,再加當歸、紫石英、川楝子、小茴香、沉香
2)紫石英擅降沖納氣,為治療腎虛可咳喘之要藥
3)紫石英能鎮(zhèn)驚安神,常用于心悸怔忡
4)崩漏數(shù)日未已,可以通塞互用之法,以紫石英海螵蛸收攝沖任,以丹參茜草養(yǎng)血化瘀,并可加補益腎氣之藥
49.紫菀
紫菀能辛潤宣肺,能治二便不利
50.白薇
味苦咸性寒,清虛火,除血熱
1)《金匱》竹皮大丸中用白薇,取其利陰氣清血熱之用,后世也有“白薇湯”治郁冒血厥
2)其清熱中又有透解之功,朱老用白薇有這樣幾個著眼點:
1.肺熱較重,或有咳嗽帶血者
2.熱病后余熱未清者
3.陰虛外感早期可與養(yǎng)陰透解之藥同用
3)治療痹癥,凡熱證或寒熱錯雜者,見低熱纏綿、午后較甚、舌尖紅苔薄黃者,常于辨證方中加白薇、秦艽、葎草
51.僵蠶
1)散風泄熱
蕁麻疹多由風熱客于營分所致,當祛風邪熱,涼血活血,用僵蠶效佳
2)解毒定痙
《本經(jīng)》言其可治療小兒驚癇夜啼,單味僵蠶對哮喘輕者有緩解作用,可解痙定喘,化痰止咳,散風泄熱
3)化痰軟堅
對痰核、瘰疬、喉痹均有佳效
慢性咽炎:有些類似于中醫(yī)的陰虛喉痹,多由痰熱蘊結(jié)日久,耗傷肺腎之陰,導(dǎo)致虛火上炎,此種類型朱老有一驗方咽痛散:炙僵蠶、炙全蝎、黃連、炙蜂房、金銀花、代赭石、生牡蠣
52.白頭翁
白頭翁湯治痢,痢病位雖在腸道,但是朱老認為與肝火下迫有關(guān),何廉臣和唐容川認為白頭翁有升發(fā)腸胃郁火的作用,不過還是張山雷說的比較中肯:“白頭翁但終是苦泄宣通一路,不能竟以升散郁火四字簡直言之,與升麻、柴胡作一例看耳。”
朱老不僅將白頭翁用于急性熱痢,亦用于慢性痢疾及慢性腸炎(偏濕熱);從肝火下迫去辨濕熱帶下亦可用白頭翁
53.蒲公英
1)清胃定痛
蒲公英能清胃消瘀,章次公先生治療胃潰瘍具小建中湯證者常加蒲公英30g
2)消癰散腫
乳癰,宜用蒲公英搭配理氣散結(jié)之品如陳皮
3)排膿治痢
痢疾,多因濕熱積滯蘊結(jié)腸中,阻遏氣血運行,化為膿血下注,用蒲公英效佳
4)清肝達郁
朱老指出:“凡肝寒而郁者,宜用桂枝;肝熱而郁者,宜用蒲公英。”
54.五倍子
五倍子為角倍蚜寄生在鹽膚木上形成的蟲癭
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固絡(luò)止血,止汗固精,收提托墜,解毒醫(yī)瘡
朱老經(jīng)驗:
1)治療肺虛久咳
丹溪云:黃昏咳嗽,乃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藥,宜用五倍子與五味子斂而降之
2)治療各種出血
3)治療慢性痢疾
4)外洗治療宮頸糜爛
55.牛蒡子
1)牛蒡子常用于治療蕁麻疹:肺邪當宣透而不宜抑降者,用清降的藥過早則有使邪內(nèi)陷之虞,而牛蒡子能清泄,能透發(fā),且牛蒡子其性滑利,溫病通一通大便也能減其熱勢
2)張錫純:牛蒡子與山藥并用,最善止嗽
3)朱老常用牛蒡子治療風熱外感初起咽癢咳嗽之癥,也能治風熱所致牙齦腫痛
56.柴胡
朱老認為柴胡能升能降:
用于升提:3~10g,用于下降:20~30g
而大量柴胡的應(yīng)用:
1)外感熱病不可汗吐下之時
2)雜病見肝氣郁滯脅肋脹痛便下不爽之時,以助疏泄
(以上癥候,雖然有外感和內(nèi)傷的區(qū)別,但是舌上必有白苔,而且大多比較垢膩)
57.木瓜
味酸性溫,利筋骨,祛濕熱,消水腫
木瓜既能收澀,又能宣通
1)關(guān)于其收澀之用在《本草備要》里還有一個小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有錢人,因為很喜歡木瓜的香味,于是買了一大堆木瓜用船運回家,結(jié)果船上的人都發(fā)現(xiàn)自己尿不出了,醫(yī)生給他們吃利尿藥也不管用,后來作者一看,“輕蔑”一笑,讓他們把船上所有木瓜都扔到了江里,然后大家就又能尿出來了。
2)關(guān)于木瓜的宣通
陳無擇有一條方叫“茱萸丸”,里面兩味藥:吳茱萸、木瓜,用于治療“腳氣入腹,腹脹不仁,喘悶欲死。”這里就是用木瓜宣通濕濁,然后借吳茱萸之辛味行之
3)治療痹癥:王孟英就常用木瓜柔肝,化濁治療痹癥;朱老也常在治療濕痹與熱痹的方中配伍木瓜(濕痹則伍以溫藥、熱痹則伍以陰藥)
58.萊菔子
1)萊菔子下氣消痰消食
2)朱老并不贊同生萊菔子的特性單純是升,當升降同存
3)人參與萊菔子同用無妨,且可治療胃潰瘍
59.馬齒莧
酸甘,性寒涼,質(zhì)潤,沉降
1.治療百日咳
2.治療痔瘡,腸風下血
3.瀉心火,利小便(急性泌尿系感染)
4.肝膽火旺:濕疹,帶狀皰疹(燒灼疼痛)可以馬齒莧外敷
5.治療蟲類咬傷
6.陽證有紅腫熱痛兼有癢的痤瘡和粉刺
7. 治療銀屑病(一般燥熱干癢,局部皮膚紅,掉皮屑)特點:夜癢難忍,若是濕重于熱的銀屑病,皮膚皮損很厚,顏色發(fā)暗發(fā)黑,則用馬齒莧效果不好
8.治療足跟皸裂,因馬齒莧質(zhì)潤,所以對于濕疹濕瘡以及流黃水類型的用馬齒莧則效果不好
9.朱老常以馬齒莧搭配蒲公英治療急性乳腺炎
60.褚實子
為虛勞及老弱之要藥,利水而不傷陰;因多含油脂,久服可滑腸
61.夜交藤
1)夜交藤入心肝二經(jīng)血分,擅引陽入陰,也能養(yǎng)血,故常用以治療血虛失眠,一般30g,重癥失眠則用到60g
2)夜交藤活血通經(jīng)止癢,常用于治療老年人身癢,蓋年高陰血多虛而生風的緣故
62.葛根
1)治療虛瀉,升清降濁
2)治療骨痹,解痙通脈
常用于治療增生性關(guān)節(jié)炎,平時以頸椎增生引起的頸椎綜合征較常見,有項強、肢麻、眩暈、胸痛等癥狀,類似中醫(yī)里所講骨痹(葛根善治項強,能擴張腦血管和心血管,還有較強緩解肌肉拘攣的作用)
3)治療消渴,升舉元氣
朱老治療消渴:初起宜養(yǎng)肺清心,久則當滋養(yǎng)脾腎,升舉元氣(風藥多燥,而獨葛根能生津)
63.地榆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外敷治療燙傷
朱老長期使用發(fā)現(xiàn),地榆生用止血效果比炒炭好
1)護膜治胃
從其能控制創(chuàng)面滲出延伸到能夠治療消化性潰瘍以及上消化道出血
2)抗癆散結(jié)
3)蠲痹清熱
朱老認為其微寒而不凝,性澀而不滯,止血尚能行血,斂熱又可化瘀,故對于濕熱痹癥,朱老常在辨證方中配伍葎草、知母、青蒿、秦艽、虎杖及地榆
4)清利通淋
朱老將此善治下焦血分濕熱之藥用于治療下焦氣分淋癥
64.桑葚
滋補肝腎,養(yǎng)血熄風
65.黃明膠
黃牛皮熬的膠,以前阿膠緊缺的時候常用來代替阿膠用于止血及陰虛
其還有治風濕疼痛,治療跌打損傷(活血散癰)的作用
66.生大黃
1)利膽消石
2)延緩衰老
大黃可降血脂,有助于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逆轉(zhuǎn)
3)定亂致治
大黃推陳致新,能降陰中之濁陰,對于多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腎衰竭、尿毒癥均有良效(大黃善降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可內(nèi)服,也可灌腸,尤其是無法血透的患者)
67.魚腥草
1)治療病毒性肺炎
2)小兒尿布皮炎(濕熱之毒)
3)濕熱帶下
帶下色黃稠,腥臭者,當需清泄胞宮濕熱,朱老常用魚腥草與土茯苓,臭穢異常者加墓頭回
68.全蝎
味辛性平,為治風要藥,療驚風、搐溺;用于風濕痹痛久治不愈者;還可開氣血之凝滯
1)偏頭痛
2)乙腦極期(痰蒙心竅,有外脫內(nèi)閉之勢)
3)流火
多因肝火濕熱郁遏肌膚所致,為丹毒發(fā)于腿部
69.蜈蚣
味辛性微溫,善于搜風攻毒
張錫純:“其走竄之力最速”
朱老運用經(jīng)驗:
1)熄風定痙(癲癇、驚搐)
2)開瘀解毒(毒蛇咬傷中毒)
3)疏利關(guān)節(jié)(對于類風關(guān)之關(guān)節(jié)僵腫變形者)
蜈蚣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所以部分患者運用之后可見食欲增加,面色紅活,但是如果用之過量可能會出現(xiàn)動物異體蛋白過敏的癥狀,周身出現(xiàn)如黃豆大小般的紅色斑塊
4)對于小兒消化不良引起的嘔吐、腹瀉、小便減少等癥狀可以蜈蚣兒茶散
70.地鱉蟲
《長沙藥解》:善化瘀血,最補損傷
療傷定痛,續(xù)筋接骨;消癥破積;活血散瘀
1)治經(jīng)閉腹脹痛之實證:常與大黃、桃仁、紅花、五靈脂同用
2)治肝脾腫大:常與鱉甲、三七、郁金、莪術(shù)等同用
3)治腰部扭傷、經(jīng)久不愈、其痛如刺者:常與當歸、劉寄奴、續(xù)斷同用
71.白花蛇
五步蛇或銀環(huán)蛇的幼蛇
朱老謂其能“外達皮膚,內(nèi)通經(jīng)絡(luò)”,被稱為截風要藥,風毒壅于血分者,朱老常以其為主藥
1)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
2)蕁麻疹
朱老治療蕁麻疹:
常加蟬衣輕浮達表,涼散風熱;加荊芥赤芍祛風涼營;加白鮮皮、地膚子、徐長卿清熱利濕、祛風止癢;加烏梅抗過敏;如果蕁麻疹屬胃腸濕熱或熱象重者,還可加生大黃清泄;風寒者則當溫散
3)帶狀皰疹
4)肌肉萎縮(在補益氣血的同時當祛風通絡(luò))
72.水蛭
水蛭是一味活血化瘀消癥破積的良藥,但因其為化瘀峻品,連服數(shù)日患者會有氣血兩傷之證(譬如面色萎黃、神疲乏力;紅細胞與血小板數(shù)目均下降)
1)逐惡血瘀血
治療風濕性心臟病(水蛭可化瘀利水)
2)破血癥積聚
1.治療腹部癥瘕積聚:如輸卵管、卵巢腫塊
2.食道癌
3.頸淋巴結(jié)核
73.守宮
壁虎科蹼趾壁虎的干燥體
朱老認為其善于:
攻散氣血凝結(jié)
祛風定驚以鎮(zhèn)肝
通絡(luò)起廢蠲痹癱
解毒消堅醫(yī)瘡瘤
74.蛤蚧
為壁虎科動物蛤蚧除去內(nèi)臟的干燥品,為溫腎補肺之佳品
1)療哮喘(頑固虛喘而不愈者)
2)療陽痿滑精
3)治療虛勞咳嗽;有雌性激素樣作用(用蛤蚧雖大補腎精,但久病多虛,當考慮到兼夾的痰瘀之邪)
75.桑螵蛸
性平,味咸甘,補腎助陽,固精縮尿
因其能補腎助陽,所以其既能縮尿,又能通淋利水
還可用于治療虛勞盜汗及腎虛腰痛
76.半夏
朱老多用生半夏,曹穎甫與章次公先生多用也為生半夏,“仲景書中,半夏只注一‘洗’字,洗者洗去泥沙耳。”
生半夏入湯劑可單味先煎半個鐘,或者是與生姜先同煎半個鐘
半夏所治嘔,多為水濕痰飲阻于中焦,但其下氣散結(jié)之效亦佳
77.仙鶴草
仙鶴草為治血要藥,常用于多種出血性疾患
朱老認為:其能止血也能行血
江浙一帶民間稱其為脫力草,有強壯之用,常用其治療氣虛血弱之眩暈
1)朱老以其配黃芪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與過敏性紫癜
2)葉橘泉先生發(fā)現(xiàn)仙鶴草有強心之用
3)朱老有治療慢性痢疾與腸炎之仙桔湯(仙鶴草、桔梗、烏梅炭、廣木香、甘草、白槿花、白術(shù)、白芍、檳榔)此方中仙鶴草起活血排膿及止瀉之功
78.八月札
木通之果實,性甘寒微辛,善理氣和胃
1)常用于肝郁氣滯所致胃痛、腹脹、脅肋脹痛、痛經(jīng)等癥,且無香燥之弊
2)有通淋之效,常用于治療尿路結(jié)石(湯劑可用至15~30g)
79.烏梅
朱老以烏梅與黃連同用治療暴痢
80.玉米莖心與玉米須
1)玉米莖心治療自汗盜汗
2)玉米須有利尿、利膽、降壓、降糖之功效
81.痢瀉散
為李汝珍《鏡花緣》中一張驗方,用于治療痢疾腸炎的療效顯著
組成:生熟大黃30g 蒼術(shù)90g 杏仁30g 羌活30g 川烏45g 甘草45g,研磨為散劑,每服2~3g,酌量加減
方解:此中生大黃專于攻下
熟大黃力緩,可導(dǎo)濕熱從小便出
杏仁通利三焦,消積止痛(章次公先生經(jīng)驗:凡寒油脂之類藥物皆有鎮(zhèn)痛的功效,如桃仁、杏仁、當歸、川芎、羌活之類)
羌活為風藥,風能勝濕(之前對于孫曼之老先生對于風藥的講述印象十分深刻,像李東垣治療腹瀉也常用風藥,比如方劑學(xué)里敗毒散講的逆流挽舟,其實這些止瀉都是升發(fā)的作用,讓脾氣往上走,再比如陰囊潮濕和婦人的帶下病,不一定要滲濕,因為已經(jīng)處于一個“低地”,再利尿也未必能排出濕邪,反而不如考慮升陽補氣)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xué)習(xí)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