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也有談到讀書,作者帥健翔說,“讀書的方法只有一個。這個方法就是:逐字逐句認真讀。” 理由是:“寫書的人是逐字逐句認真寫的。” 而且,“多讀幾遍,還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獲。” 最主要的是,“如此讀書,不僅能夠收獲知識,而且磨練心智、鍛煉耐力。長期磨練出來的心志和耐力,受用余生。”
我讀書一般是逐字逐句認真讀,還習慣拿著筆圈圈畫畫。但有時為了趕作業(yè),來不及細讀,只能快速瀏覽,從文章中找答案。有的書,也不值得逐字細讀。
《院士思維》書中出現(xiàn)的院士,有個共同點:博覽群書。他們既做研究、又搞生產(chǎn),既要看本專業(yè)的、又要跨學科學習以尋找創(chuàng)新點,惜時如金的他們又是如何讀書的呢?總結(jié)發(fā)現(xiàn),他們讀什么書,主要看需要和興趣,一般都是經(jīng)典著作或最新文獻。有一位院士工作學習之余,喜歡從枕頭底下拿出武俠小說來讀。關(guān)于怎么讀的,大部分院士好像沒有說,只是說讀完了圖書館所有的能讀的書一類的話。
劉廣志院士描述了適合自己的高效讀書方法:“新書到手,先看提要、序言、前言,熟悉的內(nèi)容就一帶而過,新的觀點、新的理論一定要弄明白,對于重點細嚼慢咽,吸收其精華。”
所以,也不一定要逐字逐句認真讀。要根據(jù)所讀書的類型、讀書的目的、預估的讀書時間,來安排自己的節(jié)奏。
像那些院士,總是在一天工作結(jié)束的時候做反思和總結(jié)一樣,帥老師也有自己的反思。
帥老師說他在過去快速成長的10年中有兩個重要的習慣,第1個叫“入睡前復盤”,第2個叫“10天小成績”,這兩個習慣的主要實施手段就是提問,每晚入睡前,他會問自己5個問題:
今天我過得快樂嗎?(如果沒有,原因為什么?)
今天我學到了什么?(如果沒有, 原因是什么?)
今天我要感恩什么?(如果沒有, 原因是什么?)
今天我創(chuàng)造了什么?(如果沒有, 原因是什么?).
今天我做錯了什么?日后該如何避免?(如果沒有,那我做對了什么? 以后如何發(fā)揚? )
每10天他會問自己: 過去10天,我創(chuàng)造了什么樣的成績?這些成績是否與我短期目標相關(guān)?創(chuàng)造出這些成績的關(guān)鍵是什么?在什么層面上或在什么角度上我能做得更好?
比如他最近寫的10天的小成績,是寫出15篇文章和走20公里路。
這就是“吾日三省吾身”。
這本書,和王瀟的《相逢在高處》一樣,都鼓勵人們成為極少數(shù),書皮上赫然寫著:寫給所有厭倦一成不變生活,想要突破現(xiàn)狀的年輕人的進步之書,成長,成事,成為極少數(shù)。
我覺著我從眾心理比較嚴重,不愿意成為極少數(shù),潛意識中也不相信自己能成為金字塔上方的極少數(shù),我只想安安穩(wěn)穩(wěn)地做個大多數(shù)中的一員。
在我上中學的第一天,我爸對自行車后座上的我說:“吃得苦中苦,方成人上人”時,我“嗯嗯”地答應著,心里卻迷惑,為什么不能是“人中人”?當然,我還是比較能吃苦的。
但是,我還是買這本書了。因為是信任的人推薦的。讀完也確實有驚喜。
像不一樣的金錢觀:“買時間,而不是買目光。買資產(chǎn),而不是負債。買你需要的,而不是你想要的。”
不一樣的時間觀:“把計劃精確到時,行動精確到分,專注精確到秒。”
不一樣的人生觀:“如果你沒有為自己做更好的選擇,不過是你不夠愛自己罷了。”
不一樣的成長觀:“人生要真正成長,痛苦是標配,而孤獨是頂配。”
我認為本書最核心的幾句話是:“ 機會屬于無時差行動的人,這不僅是雞精、是雞肉,還是真相。為此,請養(yǎng)成一種能力:獲取一手信息的能力;再養(yǎng)成一種習慣:隨時隨地的發(fā)問思考內(nèi)化;最后再養(yǎng)成一種態(tài)度:馬上行動,做了再說。天下招式,唯快不破,這里的快,不是速度,而是及時。”
書的內(nèi)容不止這些。
最后以帥老師的前輩送給他的話結(jié)尾:教什么都是教熱情,學什么都是學自信。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