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1)排導槽一般由進口段、急流段和出口段三部分組成,其軸線布置應力求與溝道中心線一致,并盡可能利用天然溝道隨彎就勢,避開地形地物障礙;
(2)排導槽總體布置應力求縱坡較大、長度較短,并有利于入流和下泄;
(3)排導槽應考慮與現(xiàn)有工程或溝道的防治總體規(guī)劃相適應;
(4)進口段上游如有攔砂壩、溢流堰、低檻等控流設施,應加以利用;
(5)急流段一般應采用等寬度、直線形平面布置,或以緩弧形相接的大鈍角相交的折線形布置;
(6)沿程支溝匯入處,宜順流以小于30°的角度相交,匯口下游可適當擴大過流斷面;
(7)出口段尾部應與主河呈銳角相交,并盡可能選在排泄能力較大河段部位,槽底標高宜在主河高洪水位以上;
(8)排導槽寬度不應突然放寬或收窄,應采用漸變段連接,擴散角或收縮角不應大于10°,漸變段長度不小于上游槽寬的5倍;
(9)排導槽長度如果超過300 m,宜分段規(guī)劃布置,相鄰槽段間設置過渡段。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