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文學經典著作也數(shù)不勝數(shù)。每一本都獨具特色,韻味悠長。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則是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吳敬梓是清朝小說家,字敏軒,晚年號為文木老人。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小說。全書共五十六回,故事情節(jié)雖沒有一一個主干,可是有一個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習氣。“王秀才議立偏房 嚴監(jiān)生疾終正寢”;“大柳莊孝子事親 樂清縣賢宰愛士”一幅幅刻畫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會百丑圖浮現(xiàn)在讀者面前。今天想來聊一聊范進中舉的故事。
小說的主人公范進,半生貧窮困乏,連考了二十多次都沒能進學,直到五十四歲才中了秀才。范進表面上看起來逆來順受,呆頭愚鈍,但他的內心卻熱愛功名,追求利祿。范進中舉后的經濟狀況,社會地位,行為和性格都發(fā)生了極大的改變。從住茅房,挨餓,無盤纏到贈房,拿蛋送雞,送銀;從岳父叱罵,眾鄰不理睬到賢婿,稱老爺;從唯唯諾諾,甘受屈辱,熱衷功名到逢迎自如,虛偽世故。范進的變化讓人們看到了一大批死讀書,讀死書的知識分子被封建科舉制度擺布的命運,從而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作者極善于通過人物前后言語行動的相互矛盾,來確認人物的真實面貌,使故事富有譏刺色彩。
除此之外,小說中的人物胡屠夫也讓我印象深刻,從“現(xiàn)世寶”到“賢婿老爺”;從“爛忠厚沒用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尖嘴猴腮”到“才學高,品貌好”;從“腆著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到“那手早顫起來,替他扯了幾十回,笑瞇瞇的去了”通過對人物言行的刻畫,一個欺貧愛富,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的市儈形象躍然紙上,字里行間透露著嘲諷與批判。范進的結局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寫范進因喜而瘋,昏厥,瘋跑,踹進泥塘,瘋走上集,揭露士人熱衷功名利祿的丑惡。范進將一生耗費在科舉考試中,是個人命運的悲劇,同時也深刻反映了當時國家民族的悲劇。作者將喜劇因素和悲劇因素融會穿插,人物的言談舉止富于喜劇性,但整個小說籠罩著一層悲劇色彩,是不可多得的文學著作。魯迅先生曾評價此書表述的委婉犀利卻又直白,不失為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經典,F(xiàn)如今的中國雖不如以前一樣,但貪污腐敗之風依然存在,許多法制體系也尚未完善,在發(fā)展的道路上,只要我們團結一心,未來會越變越好。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