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年國慶雙節(jié)來到,《奪冠》上映,人們蜂擁而至,搶著觀看。
想想走進影院,我最想看到的鏡頭必是中國女排最激烈的比賽場面吧,可是影片徐徐開啟,無論是故事內容還是主題部分,更多敘述中國女排訓練場景。影片一開頭呈現出1980年女排訓練場景。郎平的一句話令我深思:有時候鷹會摔倒,但是雞永遠也飛不到鷹那么高。簡單一句話就告訴我們中國女排的目標是多么高遠!
1980年大年初一。女排在與江蘇男排的較量中表現不理想。老女排教練白浪罰全體學員接30個好球才吃年夜飯,一位隊員被白浪罰到沒有力氣接球。當白浪提出誰來頂替她時,所有人都愣住了,只見年輕的郎平自告奮勇,在眾人加油鼓勵聲中以力竭的狀態(tài)接完30個好球,拼到讓所有人去吃年夜飯的機會。
這樣令人熱淚盈眶的場面還有很多!
中國女排沖出亞洲,走向世界,豪取五連冠,終于讓中國人民揚眉吐氣了一把。女排精神影響了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2009年,中國女排雅典逆轉大局奪冠,八零后,九零后為之一振。2016年至2019年,女排再度奧運會并世界杯奪冠,朱婷接過郎平的接力棒,成為新的領軍人物。
中國女排幾代人歷經浮沉再崛起的艱難歷程讓我百感交集。
最讓我心靈震撼的是在郎平組織新的女排國家隊出征前夕發(fā)調查表填寫:你熱愛排球嗎?新一代女排隊員有人沒填,也有人終于明白自己并不熱愛排球運動,申請走出國家隊,一路走了,并不回頭。“你們什么都有了,但是你們的心里沒有對排球的熱愛。”這是郎導對新一代女排現狀調查后得到的結論。
即使是中國女排的精神代表也會有失去動力,忘記目標的時刻;在這人才濟濟的時代,我們有時也會很迷茫,所以就需要有一個目標來引導我們,支持我們前進。是郎導,讓女排姑娘找到自己的目標,向夢想靠攏;我們的生活中,是老師讓我們看清目標,不再跌跌撞撞,磕磕絆絆,更不至于癡癡地望著天賦強人,居高臨下而又無力回天。
正是這種女排精神的傳承,讓新一代中國女排激發(fā)潛能,重新振作,不屈不撓,問鼎世界之冠,闖出一片天。
我們,在看完《奪冠》后能做些什么呢?我問自己。
下午,我們一家去電影院觀看了《奪冠》這部電影。
電影里中國女排的頑強拼搏精神深深打動了我。1979年,在條件簡陋的福建排球訓練基地,老一輩女排們揮汗如雨,進行了上億次的訓練,練球的教室墻壁上都被砸出了密密麻麻的坑。18歲的郎平說:如果什么都比不上別人,就只能比別人更拼命。最后他們獲得了中國的第一枚排球金牌。舉國上下,一片歡騰,人們紛紛走上街頭歡呼,慶祝女排取得的巨大勝利。
時光變遷,第二代女排們沒有能繼續(xù)所向披靡,而是被日本、美國、巴西隊遠遠拋在后面。老女排隊員郎平因為懂英語,技術好,被美國聘請為教練。她人雖在美國,但是心里一直放不下自己的祖國。后來她放棄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到祖國。她排除一切困難,并且制定了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訓練方案 ,還帶著女排姑娘們回到福建訓練基地,在她的鼓勵和教誨下,二代女排們體會到了老一輩女排們的拼博精神,發(fā)奮練習,在各國都不看好中國的情況下,一舉奪冠!
看到這時,我激動得流下了眼淚,看來女排精神不能丟啊!女排精神就是:祖國至上,團結合作,頑強拼搏!愛拼一定會贏!
有一個情節(jié)讓我印象很深刻:第一代女排教練說他第一次出國時,國外的酒店里已有洗衣機,冰箱,而這些在中國他見都沒見過,那時的中國還太貧窮了。郎平被外國記者問中:為何你們中國人為什么那么看重一場比賽的輸贏?我想是因為心中有祖國,當國旗升起、國歌奏起時,心里那份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看完電影走出影院,站在透明的觀光電梯里遠眺,夜空下高樓大廈已萬家燈火,霓虹燈交相輝映,馬路邊那一排排的紅燈籠更加絢麗。我只想說:祖國母親,你真美麗!我也要學習女排們的不懈拼搏精神,努力學習,將來才能為一個有用的人,為祖國做貢獻。
今天早上全家人一起去觀看了《奪冠》這部電影?粗耙呀涱A判到這應該是一部非常勵志的片子?稍雱傞_始看了十多分鐘就開始飆淚。
第一個飆淚的鏡頭是介紹每個女排隊員。有接球不要命的1號,膝蓋已嚴重受損。血已經染紅了繃帶,卻還是不停的在接球。看得讓人著實心疼。還有替補隊員郎平,一直再練習舉重。教練要求她半蹲背部負重100公斤,負重成功她才能摸球。
郎平說:“之前在北京隊,別人都是老隊員都比我有經驗,只有我肯吃苦。現在來到國家隊,發(fā)現這里每個人不僅經驗比我豐富,比我還肯吃苦。我連吃苦都不算優(yōu)勢了,我如果不更拼,我拿什么跟別人比?”
郎平的個人目標是要起跳3米32觸球、扣球。
所以她咬著牙,冒著腰受傷的風險,負重100公斤成功。她終于可以摸排球了!
電影里真實的展現了早期女排拼搏的精神。感覺球隊里每一個人都不僅僅代表自己,更代表的是國家隊,代表整個中國。當中國女排在1981年第三屆世界杯女子排球賽場上對戰(zhàn)當時的東道主,世界排名第一的日本隊時。主教練說了一句話:“中國女排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們!”
而再此之前主教練更是跟女排隊員語重心長的分享他第一次出國的經歷,感嘆當時的中國是非常落后的。“我們的祖國需要我們贏得比賽,贏一塊金牌回來。”
中國女排打贏了,仿佛整個中國都沸騰了!人們高舉著火把,紅旗走上街頭,一起吶喊、一起慶祝!那是一個時代的特征。
那一場比賽,郎平也見到了她的美國對手,她謙虛的說:“我還沒有跳到3米32。”只聽對方回復:“排球不是一個人的比賽,你們團隊配合的很棒!”
跟隨電影的播放,我看得內心也是激動澎湃。
影片的后面講述了中國女排的改革。我也有落淚的地方,然而跟最初的心疼、被團隊鼓舞的落淚感不同的是后面感動的地方是身為一個人,一個個體為自己而努力,發(fā)光的那一面被感動著。
2013年郎平擔任女排教練后,她說過三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記憶可能有偏差,大概意思如下。)
第一句:“我希望我的隊員不僅是一名優(yōu)秀的排球隊員,更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
第二句:“那時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還只看重贏,而不是參與比賽的價值。我希望以后我們能放下輸贏,輕松地去比賽。”
第三句:“我們那一代人背負著包袱,那個包袱就由我們來背。而你們只用做好你們自己,放下包袱、不論輸贏、好好打球。”
郎平代表著80年代的老女排,她拖著60歲的心臟、80歲的骨骼教練著90年代出生的新女排們。她走過青春、付出過努力,也付出過代價。時代變了,女排需要改革。
新時代的改變也通個郎平更先進的教練方法和更加人性的的教練方式所體現。相對于80年代的物資匱乏,人們的集體主義精神更加強烈,更強調團隊和團隊精神。
而作為2013年時中國女排排球隊員,她們的身份可能有排球隊員、中國女排隊員、隊友、女兒、女友、閨蜜、學生、自己。最耀眼的那個身份或許就是中國女排隊員,而最重要的那個身份就是自己啊!
那個被追問的問題:“你為什么打排球?你為誰而打排球?你要怎么做你自己?”似乎也可以換做追問我們自己的一種方式。“你為什么選擇這份工作?你為誰而工作?你要怎么做你自己?”“你為什么要參加這個比賽?你為誰而比賽?”“你為什么要學這個技能?你為誰而學習?”
問到這里時,我又想起Tara老師常說的我做主、我選擇、我負責。當我看見我自己時,當我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時,那個過程就是我作為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去體驗超越自我的一種價值。
無關他人、無關好壞,就是去做,去體驗這條生命的長河。正如片尾曲所唱因為我來過,笑與淚都是獲得!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