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新冠疫情的影響,只能居家休閑過年了。閑暇之中,讀了《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yǎng)》這本書,收獲頗豐。讀完這本書,我們常談到的一些問題又促使了我陷入了思考:什么是教學?我們教學的價值何在?帶著這樣的問題,結合本書給我的啟示,談談我的認識。
什么是教學?有的老師認為,這是什么難的問題?我們每天都在上課,讓學生掌握當天的知識,這不就是教學嗎?還有的老師會認為,我們的教學就是教書育人。讀了這本書后,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前一種認識是淺顯的,很顯然,在我們的教學中,從未思考過學生在課堂中學的知識,能使學生有怎樣的變化和發(fā)展,怎樣才能通過知識的學習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fā)展,想明白這些問題,才是真正的教學;而后一種認識的確很明確的回答出了“培養(yǎng)人”的問題,但實際生活中,我們的教師大多是“教書匠”,常常把“教書”與“育人”割裂開了,教學中,雖然盡職盡責,辛苦勤勉,卻從未思考過如何通過教學實現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這樣的教學同樣是膚淺的。
讀了這本書,我才了解到真正的教學絕不是把儲存在書本上的知識轉移到學生的頭腦里再儲存起來,而是要把外在于學生、和學生沒有關系的知識,在教學中轉化為學生主動活動的對象,通過學生個體的主動學習轉變成學生成長的養(yǎng)分。真正的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的主動學習,強化的是學生的自我發(fā)展;真正的教學,是教師、學生、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共同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必備品格和正確價值觀的的過程。
而這樣真正的教學正是我們所說的深度學習。談到深度學習,我想到了我們平常教學中這樣的例子:考試后,試卷講評時,常常聽學生無奈的說,這些知識我都會,可解題時我怎么想不到呢?還有老師說,這知識我都講了三遍了,學生怎么還錯呢?仔細分析上面的問題,究其本質,就是學生對所學的知識不理解,學習時,沒有深入知識的本質,也或者是沒有從多角度的去研究、去應用,也就是學習只停留在了淺層次的學習中。
深度學習它就是“真”教學,是觸及學生心靈的教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學中,用記憶代替思考,用背誦替代現象本質的理解和觀察、操作-----是一大陋習,能使孩子變得遲鈍,到頭來會使孩子喪失學習的愿望”。這段話中的教學,有記憶的做法,有背誦的手段,卻不能觸及學生的心靈,不能使學生“心動”,所以不是深度學習。諸如我國的一些古語“鸚鵡學舌”“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心不在焉”等也描述的是沒有“用心”的學習,它一定是無效的學習,更無從談到主動而有深度的學習。教學若不能打動人心、不能使學生的思想、意識、情感得到活躍,就不可能有作為主體的深度學習。深度學習還是理解性學習。它更強調一種深層次的思考,用解釋、思辨、推理、驗證、應用等形式去激發(fā)學生綜合性的參與學習,且能圍繞核心問題,并賦予真實的、復雜的情境讓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修正知識,創(chuàng)建模型,建立知識與真實情境的關聯,從而理解世界,我們才說,這才是真正的教學,發(fā)生了真正的深度學習。
總之,真正的教學,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有價值而深度的學習,能夠學以致用并創(chuàng)新實踐。它的價值就是落實立德樹人!讓我們每位教師都從自己的日常教學做起,力求使每節(jié)課都有真實有效的學習發(fā)生。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