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寫一篇周記,不少于500字”,話音剛落,底下哀嚎一片,仿佛這500字是天大的數(shù)目。小學生寫作文,第一苦惱是“字數(shù)”,對于學生來說,作文既是一種表達,也是一份作業(yè),字數(shù)是評價這份作業(yè)的標準之一。學生為了達到這一標準,可謂是捉耳撓腮,絞盡腦汁。也許管建剛老師的《我的作文訓練系統(tǒng)》能提供一些治療作文字數(shù)不足的妙招。
《我的作文訓練系統(tǒng)》管建剛老師將寫作分為“心靈力訓練”、“描寫力練”、“架構力訓練”、“打磨力訓練”四個大的訓練系統(tǒng),然后又將每一種“大力”細分為“敏感力”、“思考力”、“說話力”、“動作力”等等一些“小力”,從不同的角度細致地介紹自己如何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地訓練。這些“小力”就是一個個有趣且實用的微型知識,如果能在習作指導中有意識,有梯度地對學生進行訓練,作文將不再是一件難事。
1、讓作文里的“人”不做啞巴。為字數(shù)而煩惱的學生,他作文里的“人”幾乎都是啞巴。如果作文里的“人”都能說上幾句話,作文字數(shù)自然不是什么困擾。學生寫作文,尤其是中下水平的學生,他總能把一件復雜的事用三兩句話就說完了。如有學生在周記中寫道:放學回到家,我只想看電視,但是媽媽不同意。她讓我先寫完作業(yè),再看電視,我只好去房間寫作業(yè)。”在這一段文字中,我想看電視會跟媽媽申請一下,當媽媽不同意我繼續(xù)看電視,會跟我說話,我還不想去寫作業(yè),想繼續(xù)看電視,也會和媽媽說話。其實在這段文字中,我和媽媽兩個人都有很多話要說,但都被作者咽下肚去,變成了啞巴。
讓作文里的“人”不做啞巴,也要警惕學生為了湊字數(shù)而說話,也不能通篇都是“我說”、“媽媽說”,要知道人物說話,精彩藏在提示語里。在第二章《“描寫力”訓練》中“說話力”這一節(jié)中,管建剛老師就用了很長的篇幅講了提示語的內容。在讓人物說話時不單是關注說的內容,更要寫好提示語。提示語的位置,能表現(xiàn)人物當下的情緒變化,能使文章讀起來是否順口,關系到文章是否有文氣。好的說話句,不僅能讓讀者“聽”到聲音,還能“看”到表情,感受到人物的情緒變化。
2、讓作文里的“人”動起來。小學生寫動作,最大的問題就是“籠統(tǒng)”。寫人的動作,要帶著放大鏡,用慢鏡頭,慢慢琢磨。還是上面提到的看電視的例子,學生的原作里,人物不但是啞巴,還是個運動能力不怎么好的人。如果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關注到“我”一回到家會有什么動作,看電視時有什么動作,與媽媽辯論時與什么動作,回房間寫作業(yè)又有什么動作,作文畫面立馬有了立體感。寫人的動作,將“一個”動作分解成“一連串”的動作,才能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作文的動作,不只是“動一下”,動作里有感情,帶著放大鏡找動作時,還要選擇,選擇需要的動作進行描寫。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找動作不難,難就難在,明明就知道是這樣的,卻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此時,學生就要自己去體驗這個動作,或者親自去做一做,或者在腦海模仿,在這一過程中,不要忽略了自己當時的感受。好的動作描寫,離不開內心感受。
3、讓作文里的“人”有想法。每個人都有兩個世界,一個外在的世界,一個內在的世界,即內心世界。作者的內心世界通過作文里的“人”來展現(xiàn)。人的內心只是一種感覺,驚恐、喜悅、生氣、悲傷、矛盾等,在寫作時要用文字將這些感受清晰地寫出來。學生常常用“我很開心、我很憤怒、我不知道該怎么辦”等籠統(tǒng)的句子來代替內心細膩的感受。在上面提到的看電視的例子,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捕捉一些媽媽叫我做作業(yè)時,我的內心感受是什么,甚至可以寫寫當時身邊的景物來表現(xiàn)內心感受,那這個人物形象會更豐滿。寫作文,不僅只能關注外在的世界,寫外在的事件,還要關注內心世界,寫內心的想法和感受。細膩描寫人的內心世界,一瞬間的事,也能寫好幾百字的作文。
4、作者要“開機思考”。管建剛老師在書中提到,敏感的人,能寫出內心的溫度,思辨的人,能寫出內心的深度。作家本領在于,用小事、瑣事,寫出別人看不到意味。學生寫作文要想有新意,與眾不同,“思考力”是作文教學繞不開的“坎”。即使是身邊的瑣事、常見的事物,都要進行思考,想到事物的背面去,去探究事物另一面隱藏的是什么。作文不能只是辭藻優(yōu)美、感受細膩,更應該要有自己的觀點,有深度。一片樹葉、一棵草,一件物品,芝麻大的事,其中都能蘊含深刻的道理,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這些都能寫成一篇好文章,一篇大文章。事情或許是有限的,但思考是沒有局限的,你覺得沒什么好寫的,不是因為你詞匯枯乏,而是思考太少。
用上這幾個妙招作文字數(shù)不再是困擾學生寫作文的難題,但字數(shù)不是評判作文優(yōu)劣的主要標準,在達到字數(shù)要求的同時還要關注文章的質量。以上幾個小妙招單獨使用并不能使文章大放異彩,只有深刻理解,做到融會貫通,文章的質量才能有保證。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